汪機

《痘治理辨》~ 痘治附方 (1)

回本書目錄

痘治附方 (1)

1. 痘治附方

附方總一百五十三道,皆前諸論中之所載也。以魏君所定十六方觀之,則一百五十三方似皆無所用矣。今猶附之篇末,意欲輯為全書。有論無方,非所以廣見聞也,且臨症施治,亦有便於檢閱,免致為其所惑焉。

一、初生服生地黃汁,仲景云:孩兒初生下時,用生地黃汁點在兒口中,即下黑糞,終身不害痘疹。

,、冬溫服生油劑,小兒藏府伏於熱毒,未成瘡疹,四肢微覺有熱,食物似減,頭髮干立,或時額多微熱,用生油一小盞,以溫水一小盞,旋傾入油盞內,以杖子打攪,水盡更打,令勻如蜜即止。夜臥時,百日一晬至三歲,每服二蜆殼;五歲至七歲,三蜆殼;八歲至十五歲,服半合。大人一合至二合,量大小增減。服後良久,令臥少時,服三五服,大小便利,四肢熱退,瘡痘不生也。但瘡痘已出不可服,惟服和平藥解其大熱,慮熱毒太盛也。

白話文:

本書共收錄了一百五十三個方劑,這些方劑都出自於本書之前的論述之中。根據魏君所定的十六種方劑觀點來看,這一百五十三個方劑似乎都沒有什麼用處。不過,我還是將它們附在書末,目的是想將這些方劑彙集為一本完整的書籍。如果只有理論而沒有方劑,並不能廣泛地增進見聞;而且在臨床上施治時,這些方劑也能方便查找,免去一些困惑。

一、初生的嬰兒,可以用生地黃汁給他喝,張仲景說:嬰兒剛出生時,用生地黃汁滴在孩子的口中,就會排出黑色的糞便,一生都不會得麻疹。

二、冬天,如果孩子體內有熱毒,還沒長出瘡疹,四肢略微發熱,食慾減少,頭髮乾燥豎立,或者額頭時常微微發熱,可以用生油一小盞,加入溫水一小盞,不停地攪拌,直到水份蒸發完,攪拌到油變成像蜜一樣的狀態。晚上睡覺時,百日到三歲的孩子每次服用兩個蜆殼;五歲到七歲的孩子,服用三個蜆殼;八歲到十五歲的孩子,服用半合;成年人服用一合到兩合,根據年齡大小增減用量。服用之後,讓孩子躺下休息一會兒,服用三到五次,大小便通暢,四肢發熱退去,瘡疹就不會長出來了。不過,如果瘡疹已經長出來,就不能服用這個方劑,只能服用一些平和的藥物來消除體內的熱毒,避免熱毒太盛。

三、冬溫服三豆飲子,凡有時行瘟毒,天行瘡痘者,宜預服之。

黑豆,綠豆,赤小豆(各半升),甘草(一兩),用水九升,煮豆熟為度,逐日空心任意飲之。七日後,瘡必發快。冬月溫暖,小兒必發瘡痘,宜預服之。

四、茜根汁,治時行瘟毒,痘瘡正發。預煎汁入酒飲之,則不患瘡痘,累用甚應。

本草云:茜味苦,治一切血病、痔瘻、癰癤、排膿。

白話文:

三、冬溫服[三豆飲子]

凡是有時行瘟疫、天行瘡痘的人,應該預先服用三豆飲子。

黑豆、綠豆、赤小豆(各半升)、甘草(一兩),用水九升,煮豆至熟透為止,每天空腹飲用,份量不限。七天後,瘡痘就會迅速發出。冬月天氣溫暖,小孩容易出瘡痘,應該預先服用三豆飲子。

四、[茜根汁]

茜根汁可以治療時行瘟疫、痘瘡正在發病的患者。預先煎汁加入酒中飲用,就能避免患上瘡痘,多用效果顯著。

本草書中記載:茜根味苦,可以治療一切血病、痔瘻、癰癤,並且可以排膿。

五、葛根散,治天行熱氣。欲發痘瘡,壯熱作疼,宜此解肌出汗。

葛根場,麻黃(各一兩),石膏(二兩),黃芩,芍藥,桂枝,甘草(各半兩),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半盞,溫服,取少汗。若先自汗者。去麻黃。

六、樺皮湯,治傷寒、時氣、豌豆瘡毒。

樺皮銼,水煎,溫服取汗。樺皮味苦平,無毒,治肌熱、黃疸、時熱、毒瘡、癰腫及乳癰初作腫硬。

白話文:

五、葛根散

葛根散用於治療天行熱氣。當人體出現欲發痘瘡,伴隨壯熱作疼的症狀時,可以使用葛根散來解肌發汗。

藥方:

  • 葛根、麻黃各一兩
  • 石膏二兩
  • 黃芩、芍藥、桂枝、甘草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盞水煎至半盞,溫服,直到微微出汗。若病人已經自汗,則可以去除麻黃。

六、樺皮湯

樺皮湯用於治療傷寒、時氣、豌豆瘡毒。

藥方:

  • 樺皮銼片

將樺皮銼片用清水煎煮,溫服,直至出汗。樺皮味苦性平,無毒,可治療肌熱、黃疸、時熱、毒瘡、癰腫以及乳癰初發時腫硬的症状。

七、必勝散,治瘡泡出,未能勻遍。此藥透肌解毒,或未及利而瘡毒已先發,宜此服之。牛蒡子不限多少,炒熱,杵細末,每服一錢。入荊芥二穗,水一盞,同煎至七分,溫服。如瘡疹已出,服尤妙。《本草》牛蒡子通十二經,則瘡疹出齊無阻矣!又云:癰未破,服一枚能出癰頭,故出而未透勻者宜之。

八、涼驚丸,治瘡疹,五藏皆見,木勝土、木歸心,預防發癇。

龍膽草場,防風,青黛(各三錢),鉤藤(二錢),牛黃,麝香(各一),黃連(五分),龍腦(一錢)

白話文:

七、[必勝散]

此方用於治療瘡泡出現,但未均勻遍布的情況。此藥能透入肌膚,解毒消腫。若毒素已發,但藥效尚未完全發揮,則適合服用此方。

將[牛蒡子]不限多少,炒熱後搗碎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荊芥]兩穗,水一盞,一同煎煮至七分,溫熱服用。若瘡疹已經出現,服用此方效果更佳。

《本草》記載,[牛蒡子]能通十二經,因此能使瘡疹順利排出,無阻礙。此外,也有記載指出,癰未破潰時,服用一枚[牛蒡子]能使癰頭出現,因此對於瘡疹已出但未完全透出者,也適用此方。

八、[涼驚丸]

此方用於治療瘡疹蔓延至五臟,預防發癇的情況。

由於木勝土,木歸心,因此此方以[龍膽草]、[防風]、[青黛](各三錢)、鉤藤(二錢)、[牛黃]、[麝香](各一錢)、[黃連](五分)、龍腦(一錢)組成。

上同研末,麵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煎金銀湯送下,溫服。

九、栝蔞散,治癍生於心。心生熱,熱生風,風屬肝,二藏相搏,風火相爭,故發搐也。用此瀉心肝,補其母。

栝蔞根,白甘遂(各二錢),上同慢火炒焦黃,研勻,每服一字,煎射香薄荷湯調下,無時。

十、升麻湯,治大人小兒時氣、瘟疫、頭痛、足冷、脈數、發熱、肢體煩疼及瘡疹疑貳之間,或未經解利而瘡毒已發。又云瘡疹大便如常者,並宜服之。升麻苦寒無毒,主解百毒,瘡痘亦毒也。葛根性平,治消渴大熱,解肌發表,開腠理,治頭痛。大抵瘡疹是蘊熱毒,葛根解熱,升麻去毒,且二藥皆治伏熱動心、恍惚、驚悸、煩躁。芍藥治時行寒熱又活血,俾使瘡疹易出又利小便。瘡疹有大熱者,利小便也,用甘草調和之。且瘡疹渴燥甚者,亦用炙甘草。四者為治瘡疹之要藥也,是瘡疹服之則毒減而愈矣!若傷風、傷寒、傷食、驚搐兼患痘疹而稟氣怯者,皆發虛熱而非實熱。若服之,反以為害。但有壯熱、面青、目白睛不黃赤、大便不秘、小便清者,皆不可服,里無蘊熱故也。此治瘡未發前、瘡愈之後服之消毒,非正出時服。升麻、葛根、芍藥、甘草等分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無時。亦可為細末,湯調服。身心煩熱則溫服,寒多則熱服。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如粟米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至五丸或一二十丸,用金銀湯送服,溫服。

栝蔞散,用於治療癍生於心。心臟生熱,熱生風,風屬肝,心肝二藏互相搏擊,風火相爭,因此導致抽搐。服用此方可瀉心肝,並補其母。

栝蔞根與白甘遂(各二錢),以上藥材一起用慢火炒至焦黃,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一字,用煎好的薄荷湯調服,無需忌時。

升麻湯,用於治療成人和小孩的時氣、瘟疫、頭痛、足冷、脈數、發熱、肢體煩疼以及瘡疹疑似發作,或未經瀉利而瘡毒已發。又說,瘡疹患者大便如常者,也宜服用此方。升麻苦寒無毒,主治解百毒,瘡痘也是毒素。葛根性平,治消渴大熱,解肌發表,開腠理,治頭痛。總之,瘡疹是由於蘊積熱毒,葛根解熱,升麻去毒,而且兩藥皆能治伏熱動心、恍惚、驚悸、煩躁。芍藥治時行寒熱,又活血,使瘡疹易於排出,同時利小便。瘡疹有發熱者,利小便也,用甘草調和。此外,瘡疹患者渴燥嚴重者,也可用炙甘草。這四味藥是治療瘡疹的重要藥物,服用此方可減輕毒素,促進痊癒!若傷風、傷寒、傷食、驚搐兼患痘疹,且體質虛弱者,皆是發虛熱而非實熱。若服用此方,反而會造成傷害。只有出現壯熱、面色青白、眼睛白眼球不黃赤、大便不秘、小便清澈者,才不可服用,因為體內沒有蘊積熱毒。此方用於治療瘡疹未發作之前,或瘡疹痊癒之後服用,以消毒,非在瘡疹正值發作時服用。升麻、葛根、芍藥、甘草等分為粗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盞水煎至半盞,去渣,溫服,無需忌時。也可以研磨成細末,用湯調服。身心煩熱則溫服,寒多則熱服。

十一、惺惺散,大抵渾身壯熱,必由風熱、瘡疹、傷寒、時氣,且先與此也。其頭痛、目澀、鼻流清涕者用細辛;喘粗者用桔梗、人參;多睡者用茯苓。恐傷寒、時氣,胃氣弱者用白朮;風熱瘡疹用栝蔞根。栝蔞根苦寒,治身熱煩滿大熱,除腸中痼熱、燥渴熱而胸痹不下乳,皆攻其熱也,故非裡寒者可用。裡寒者,身雖大熱,不渴,大便反利,小便不赤,面青目白,睛不黃赤,其中雖有白朮之溫,終非虛熱者所宜。人之藏府,寒則寒藥先效,熱藥未必能制之;熱則熱藥先效,寒藥亦莫能制之,此勢之自然也。用藥豈得不辨表裡冷熱?小兒傷風壯熱,當先服此,大效。如壯熱未退,切不可與通利大便及涼藥,恐是瘡疹,反有誤矣!若桔梗,細辛,人參,甘草(炙),栝蔞根,白茯苓,白朮(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薄荷二葉,同煎至三分,去柤,溫服。要和氣,人姜煎服,無時。身雖壯熱,大便自利者不可服。

白話文:

十一、惺惺散

一般來說,全身發熱,大多是因風熱、瘡疹、傷寒、時氣所致,且這些情況往往先於發熱出現。

如果患者出現頭痛、眼睛澀、鼻流清涕,則可使用細辛;如果呼吸急促,則可使用桔梗、人參;如果嗜睡,則可使用茯苓。

若擔心是傷寒、時氣,且胃氣虛弱,則可使用白朮;若因風熱瘡疹引起發熱,則可使用栝蔞根。

栝蔞根性寒苦,能治療身熱煩躁、滿身發熱,清除腸道積熱,以及因燥熱導致口渴、胸悶、乳汁不暢等症狀,其作用主要是攻其熱。因此,只有裡熱者才能使用。

若為裡寒者,即使身熱,也不會感到口渴,大便反而稀溏,小便顏色不深,面色青白,眼白不黃,即使方中含有溫性的白朮,也終究不適合虛熱者。

人體的臟腑,若為寒性,寒性藥物就會先起作用,溫性藥物不一定能控制;反之,若為熱性,溫性藥物就會先起作用,寒性藥物也無法控制,這是自然法則。

用藥時,豈能不辨別表裡寒熱?小兒傷風發熱,應該先服用此方,效果顯著。如果發熱未退,切不可再服用通便或涼性藥物,因為可能是瘡疹,反而會造成誤診。

此方藥物如下:桔梗、細辛、人參、甘草(炙)、栝蔞根、白茯苓、白朮(各等分)。將藥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盞,薄荷二葉,一同煎煮至三分,去渣,溫服。

要和氣,可以用薑煎服,無時限。如果患者雖然發熱,但大便稀溏,則不可服用此方。

十二、荊芥散,治麻子兼瘙癢或癮疹。大便自過,用荊芥少許,研爛,以新井水將帛濾過,入麻油一滴打勻,令飲之,便不悶亂。麻痘已出,用黃蠟煎牛皮膠,水飲則安。荊芥治血風。麻子是疹子,常言風瘙癮疹皆出於皮膚,其毒輕而浮,用麻油取其滑竅,黃蠟煎牛膠,水滋血行榮衛,榮衛既順,麻疹出矣。一方,加薄荷。

十三、羌活散,解熱散毒,治風壅欲作痘疹者。

羌活,獨活,川芎,桔梗,蟬退,前胡,柴胡,地骨皮,甘草(炙(,栝蔞,天麻(炙(,荊芥,防風(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三分盞,薄荷三葉,煎至二分,溫服。量大小,加減藥水。

白話文:

荊芥散可以用來治療麻疹伴隨搔癢或蕁麻疹。如果患者大便自瀉,可以取少量荊芥研磨成粉末,用新井水過濾後,加入一滴麻油攪拌均勻,讓患者服用,就能緩解悶亂的症狀。如果麻疹已經出現,可以用黃蠟煎牛皮膠,以水送服,就能安穩。荊芥可以治療血風。麻疹就是疹子,俗話說風瘙癮疹都出現在皮膚表面,毒性輕微且浮於表面,使用麻油可以滑利竅道,黃蠟煎牛皮膠則可以滋養血液,促進氣血運行,使麻疹順利排出。另外一個方法是加入薄荷。

羌活散可以解熱散毒,治療因風邪壅滯導致將要發疹的患者。

羌活、獨活、川芎、桔梗、蟬退、前胡、柴胡、地骨皮、甘草(炙)、栝蔞、天麻(炙)、荊芥、防風(各等份)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三錢水煎至二錢,加入薄荷三葉,溫服。根據患者的體型大小,可以加減藥量和水量。

此治風、治寒、治驚下疾,涼脾,治血熱、透肌。但屬實熱,無不治之。或稟受弱、脾胃弱、里無熱者,不可輕用。

十四、奪命散,瘡疹已發、未發並宜服之。出痘疹,熱毒勢甚者服之。解蘊熱,利小便,痘疹初發氣盛亦宜服。

升麻、糯米、甘草、紫草(各半兩),木通(二錢半),上銼為散,每服一大錢。水七分煎四分,去滓,溫服。

十五、牛蒡散,涼風解毒。小兒冬有非即之暖,及春月天氣暄暖,或肥甘之過,或重衣溫厚,傷皮膚,害血脈,瘡瘍發黃,致生多疾,宜常預服之。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風寒、驚嚇引起的腹瀉,清熱降脾,治療血熱、透發疹子。對於實熱症,幾乎都能治療。但如果體質虛弱、脾胃虛弱、體內沒有熱症的人,就不能輕易使用。

十四、奪命散,無論是疹子已經發出來還是還沒發出來,都適合服用。出痘疹,熱毒很嚴重的人可以服用。解熱毒,利尿,痘疹剛發病氣盛也適合服用。

升麻、糯米、甘草、紫草(各半兩),木通(二錢半),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七分煎煮四分,去渣,溫服。

十五、牛蒡散,可以清熱解毒。小兒冬天如果穿得太暖,或者春天天氣轉暖,或者吃太多肥甘的食物,或者穿衣過厚,都會傷皮膚、害血脈,導致瘡瘍發黃,引發很多疾病,應該經常預防性服用。

牛蒡子炒,為末,水煎一盞,服之。

十六、葛根橘皮湯,治冬溫未即病,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至夏熱,其寒得解,冬溫始發,肌肉班爛,癮疹如錦紋而咳,心悶,但嘔吐清汁。葛根,橘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知母,黃芩,麻黃(去節),甘草(炙,各等分),銼散,每服炒三錢。水一盞同煎半盞,去滓,溫服,無時。

十七、薄荷散,小兒稟受雄實,才覺是瘡,若毒氣甚者宜服之。

白話文:

將牛蒡子炒熟,磨成粉末,用清水煎煮成一杯,服用。

治療冬天溫病沒有馬上發病,春天被積寒所困,無法發病,直到夏天熱了,寒氣才解開,冬天的溫病才發病,肌肉潰爛,身上長滿像錦緞花紋的疹子並且咳嗽,心悶,只會吐出清澈的液體。用葛根、橘皮(去除白色部分)、杏仁(去除皮尖)、知母、黃芩、麻黃(去除節)、甘草(炙烤過,各取等份),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炒熟的三錢。用一杯水一起煎煮,煮到只剩半杯,過濾渣滓,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治療小兒禀賦強壯,剛發現是瘡,如果毒氣很重的,適合服用這個藥方。

薄荷葉(一兩),麻黃(去節),甘草(炙,半兩),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棗二枚、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柤,日三兩次,溫服。此方服之汗出,即服調中散。服後若作寒熱,脈反遲者,進脫齒散以溫之。詳此非下藥也,實者服之未必安,虛者服之必危殆。

十八、獨聖散(又名牛蒡殭蠶散。)小兒發瘡,早微熱,晚大熱,目黃,脅動,手冷;發甚如驚者。牛蒡子(半兩),白殭蠶(一分),為粗末,每服一大錢。水六分盞,紫草二七寸,同煎至四分盞,連進三服,其痘便出。牛蒡子出癰、透肌;白殭蠶治遍身癮疹、疼痛成瘡。為末酒調服之,立瘥。紫草能利竅,瘡疹無虛寒症者,服之立出。

白話文:

薄荷葉一兩,麻黃去節,甘草炙半兩,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兩個棗、三片薑一起煎煮,直到剩下六分,去渣,每天服用兩到三次,溫熱服用。服藥後出汗,就服用調中散。服用後如果出現寒熱,脈象反常變慢,就服用脫齒散來溫暖身體。要清楚這不是瀉藥,體質實的人服用不一定會舒服,體質虛的人服用就一定會很危險。

小兒生瘡,早上稍微發熱,晚上高燒,眼睛發黃,肋骨跳動,手腳冰冷;嚴重時就像驚厥一樣。牛蒡子半兩,白殭蠶一分,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大錢。用六分杯水,加入兩寸七分長的紫草,一起煎煮,直到剩下四分杯,連續服用三次,痘疹就會長出來。牛蒡子可以排膿,透出皮膚;白殭蠶可以治療全身的癮疹,疼痛成瘡。將藥末用酒調服,立刻就能治癒。紫草能通利竅道,如果瘡疹沒有虛寒症狀,服用後就能立刻長出痘疹。

十九、抱龍丸,治小兒一切風熱、中暑、驚悸、瘡疹欲出、多睡、咳嗽痰盛、面赤、手足冷、溫壯、睡中驚搐不寧、脈洪數、頭痛。南星(取里白者為末,用臘月黃牛膽汁和為劑,卻入膽中,令乾,再為末,半斤。(勁十足,天竺黃(二兩),硃砂(二錢,研水飛),雄黃(半兩,水飛),麝香(一錢),牛黃(一字),同研極細,滴水和丸,如雞頭實大。二歲兒,竹葉薄荷湯化下一丸,無時。錢氏云:因驚而生熱,用藥發散,熱入於表,故表熱而生班,宜服之。

白話文:

抱龍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一切風熱、中暑、驚悸、瘡疹欲出、多睡、咳嗽痰盛、面赤、手足冷、溫壯、睡中驚搐不寧、脈洪數、頭痛等症狀。此藥方以南星(取里白者為末,用臘月黃牛膽汁和為劑,卻入膽中,令乾,再為末,半斤)為主藥,配合天竺黃(二兩)、硃砂(二錢,研水飛)、雄黃(半兩,水飛)、麝香(一錢)、牛黃(一字)等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滴水和成丸,如雞頭實大。二歲兒,可用竹葉薄荷湯化下一丸,無時服用。此方藥性發散,可治療因驚而生熱引起的表熱症狀。

紫草膏,治麻痘不快。紫草,白附子(各一錢),麻黃(去節),甘草(各二錢),全蠍(十個),殭蠶(十個,炒),為末,用蜜一兩、酒半盞,入紫草煎數沸,旋旋和入前藥,丸如皂子,每服一粒,用紫草煎湯化下,續用黃耆散調治,此上等藥也。紫草膏治瘡痘,兼此藥治驚癇風疾,又治瘡痘出不快。如瘡初症似傷風。傷寒、驚風,疑貳之間服之,皆有主治,不至敗事,醫家常蓄為妙。

二十、紅綿散(一名天麻散。)天麻,荊芥(各一分),麻黃(去節),甘草(炙,各二錢),全蠍(七個全者),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薄荷二葉,酒四五滴,煎二三沸,帶熱服之。如疹未出,再進一服,相次又進一服。若是傷風,服亦不妨。大抵身有大熱,面赤氣粗,無汗,為表未解也,可服之。此藥以天麻、麻黃為主治,有汗不得服麻黃,腠理已開不宜便發汗也。若有汗而熱者,則惺惺散為和解之藥。故仲景論表症,有發汗者,有和解者,有調和榮衛者。今有汗而熱,則和解為宜。如虛而熱者,則宜調榮衛,如和中散之類是也。此藥荊芥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下瘀血;天麻治諸毒惡氣、皮膚壅滿、熱毒癰腫;全蠍治諸風癮疹、筋脈諸風、小兒驚風。其荊芥、天麻、全蠍皆性平,治瘡理血,故宜於瘡痘也。

白話文:

紫草膏是用來治療麻疹發疹不順的藥方。將紫草、白附子各一錢,麻黃(去節)、甘草各二錢,全蠍十個,殭蠶十個(炒)研磨成粉末,再用蜜一兩、酒半盞,加入紫草煎煮數沸,然後慢慢將藥粉加入,製成如皂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粒,用紫草煎湯送服,接著再用黃耆散調治。此為上等藥方。紫草膏除了治療瘡痘,還能治驚癇風疾,也能治瘡痘發疹不順。如果瘡初症似傷風、傷寒、驚風,或是有所疑慮時,服用此藥皆有療效,不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常被醫家視為妙方。

紅綿散,又名天麻散,由天麻、荊芥各一分,麻黃(去節)、甘草(炙)各二錢,全蠍七個(完整者)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半盞水、薄荷二葉、酒四五滴,煎煮二三沸,趁熱服用。如果疹子尚未出現,可再服用一劑,之後可再服用一劑。若是傷風,服用此藥也無妨。一般來說,如果身體有發熱、面紅氣粗、無汗的情況,表示表證未解,可以服用此藥。此藥以天麻、麻黃為主治藥物,有汗者不可服用麻黃,因為腠理已開,不宜立即發汗。若有汗而熱者,則宜服用惺惺散來和解。仲景論述表症時,提到發汗、和解、調和榮衛等不同的治療方法。如今有汗而熱者,則宜採取和解的方法。若虛而熱者,則宜調和榮衛,例如和中散等藥物。此藥中荊芥主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可下瘀血;天麻治諸毒惡氣、皮膚壅滿、熱毒癰腫;全蠍治諸風癮疹、筋脈諸風、小兒驚風。荊芥、天麻、全蠍皆性平,能治瘡理血,故適宜用於瘡痘。

二十一、五積散,治傷寒寒疫、內傷生冷者。瘡痘本蘊熱毒,小兒熱盛,渴則飲冷,熱則當風,致被風寒所伏,寒熱相搏,面青發熱,心煩,自利,宜此散。其內外寒毒,然後熱氣上行,或汗,或瘡痘,或癮疹,皆愈矣!方見寒門。

二十二、麻黃,主瘡疹煩喘甚者。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尖),甘草,桑白皮(蜜炙),上銼為散,每藥一錢,用水七分盞,同煎至四分盞,去柤,溫服。若脈數、熱未退者,入竹瀝少許。咽喉痛或嗽者,煎熟,入麝香少許服。

白話文:

二十一、五積散,用於治療傷寒寒疫、內傷生冷所致的疾病。瘡痘本是熱毒蘊積,小兒體質容易熱盛,口渴時喜歡喝冷飲,發熱時喜歡吹風,容易因此被風寒侵襲,寒熱相搏,導致面色青白發熱、心煩意亂、腹瀉,適合用五積散治療。五積散可以驅散體內的寒毒,然後熱氣上行,或出汗,或長瘡痘,或出疹子,病症都會痊癒。五積散的藥方可以在寒門類藥書中找到。

二十二、麻黃,主治瘡疹伴隨呼吸急促、煩躁症狀嚴重者。將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尖)、甘草、桑白皮(蜜炙)研磨成散劑,每味藥一錢,用七分盞水煎煮至四分盞,去渣,溫服。若脈搏頻數、發熱未退,可以加入少許竹瀝。如果咽喉疼痛或咳嗽,可以在煎煮好的藥液中加入少許麝香服用。

二十三、紫草飲子,治小兒瘡疹三四日隱隱在肌膚而未出,及瘡出遲。蓋紫草通水道,去心腹邪氣,內除積熱,又能利竅,使瘡易出。紫草(二兩)細銼,以百沸湯一大盞沃,以物合定,勿令泄氣,量兒大小,溫溫服,雖瘡出亦輕。

二十四、發灰飲,治班瘡豌豆。古方以亂髮治下腫、骨疽、小兒熱瘡、痰熱、諸般血病。發木血之餘,今治諸血症,從其類也。頭髮燒灰存性,飲調服之。

二十五、牛蒡甘草散,治麻痘初作,服此則稀。牛蒡子(麩炒,一兩),甘草(炙,一錢),為細末,每服一字或二字,胡荽煎湯調服,無時。

白話文:

二十三,紫草飲子,用於治療小兒出疹子三四天後,疹子隱隱約約藏在皮膚裡還沒冒出來,或疹子遲遲不出的情況。紫草能通水道,去除心腹的邪氣,內除積熱,又能利竅,讓疹子更容易冒出來。將二兩紫草切碎,用一大碗滾水沖泡,蓋好,不要讓水氣散掉,根據孩子的體型,溫溫地服用,即使疹子已經冒出來,也可以服用。

二十四,發灰飲,用於治療班瘡豌豆。古方用燒焦的頭髮治療下腫、骨疽、小兒熱瘡、痰熱和各種血病。頭髮是血的餘氣,現在用來治療各種血症,是依據類似的原理。將頭髮燒成灰,保存其藥性,用湯調服。

二十五,牛蒡甘草散,用於治療麻痘初期,服用此藥可以使痘疹稀疏。將一兩麩炒過的牛蒡子與一錢炙過的甘草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或二字,用胡荽煎湯調服,不限時間。

二十六、兔肉醬,用臘月兔肉作醬食,去痘瘡。兔肉平寒涼血故也。兼臘兔毛煎湯洗痘瘡,及兔毛傅良。兔腦主凍瘡,兔骨醋磨傅久疥,兔毛灰主炙瘡。兔頭皮主鬼疰毒氣在皮膚如針刺者,又主鼠瘻。已上兔之所主,皆治皮膚瘡瘍。蓋兔肉多食,令人色痿,損陽事,絕血脈,此亦涼血散熱故也。

二十七、安班散,此為涼血解毒、生肌、寬腸、導熱、利小便、快膈藥也。瘡痘有熱無寒者,可服之。升麻、赤茯苓、羌活、黃耆、人參、桔梗(炒)、枳殼(麩炒)、甘草(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紫草、薄荷少許,同煎至四分盞,溫服。量兒大小增減。

白話文:

【二十六、兔肉醬】使用臘月的兔子肉做成醬料食用,能去除痘痘和瘡疹。因爲兔子肉性平、寒涼、能清血。同時,將臘月的兔子毛煎湯來洗痘痘,或者用兔子毛塗抹在瘡疹處。兔子腦能治療凍瘡,兔子骨用醋磨後敷在長期的疥瘡上,兔子毛灰能用來燒燙傷。兔子頭皮能治療皮膚上像針刺一樣的鬼疰毒素,還有鼠瘻。以上都是兔子的功效,都適用於治療皮膚上的瘡疹和潰瘍。然而,如果兔子肉吃得過多,會使面色萎黃,損害陽氣,導致血脈不通,這也是因爲它性涼,能散熱的緣故。

【二十七、安班散】這是一種能清血解毒、促進傷口癒合、寬腸導熱、利尿、舒緩膈肌的藥物。對於有熱無寒的痘痘,可以服用它。升麻、赤茯苓、羌活、黃耆、人參、桔梗(炒)、枳殼(麩炒)、甘草(各等分)混合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七分,加入少許紫草和薄荷,一同煎煮至四分,溫服。根據孩子的大小調整劑量。

二十八、蘿蔔湯,用開花蘿蔔煎汁,時時飲之。開花取其欲出之義。蘿蔔治嗽定喘、下氣消脹、解毒、解渴、解面毒,皆勻氣消壅藥也。氣勻則瘡疹出快矣!

二十九、紅子湯,平調瘡疹。紅花子、紫草茸(各一兩),麻黃(去節),升麻(各半兩),為細末,每服半錢,煎薄荷湯,入酒一滴調下。此用麻黃表毒氣令出,升麻解蘊毒,紫草滑竅,紅花子,《本草》治天行瘡不出,吞數粒即出,故用之。

三十、快班散,此用貫眾,味微寒,主腹中諸熱邪毒、患痘、煩渴、咽燥、喘急、大便閉、小便赤澀、口乾目赤,皆裡熱也,宜服之。如無裡熱反為害矣!若當服不服亦為害也。貫眾、赤芍藥(各一兩),甘草(炙),升、枳殼(麩炒,各半兩),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竹葉七片,煎至五分盞,去滓溫服。量大小與之。

白話文:

二十八、蘿蔔湯,用開花蘿蔔煎煮汁液,隨時飲用。用開花蘿蔔取其即將開花,寓意著病症即將痊癒之意。蘿蔔具有止咳平喘、降氣消脹、解毒、解渴、消除面部毒素的功效,都能使氣機通暢,消除壅塞的藥物。氣機通暢,則瘡疹就能快速地發出。

二十九、紅子湯,可使瘡疹平穩調和。紅花子、紫草茸各一兩,麻黃(去掉節)和升麻各半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薄荷湯煎煮,加入一滴酒調服。此方使用麻黃將表毒氣逼出,升麻解毒,紫草滑利竅道,紅花子,《本草》記載可治療天行瘡不出,服用幾粒即可使瘡疹發出,因此加入此藥。

三十、快班散,此方使用貫眾,性味微寒,主治腹中各種熱邪毒素、患痘、煩渴、咽喉乾燥、呼吸急促、大便秘結、小便赤澀、口乾眼紅等症狀,這些都是裡熱症,宜服用此方。如果沒有裡熱反倒會造成傷害!若應該服用而不服用,同樣也會造成傷害。貫眾、赤芍藥各一兩,甘草(炙)、升麻、枳殼(麩炒)各半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水一盞,加入七片竹葉,煎煮至五分盞,去渣溫服。根據患者體質酌情服用。

三十一、甘草散,治瘡未出,及已出躁渴者。大甘草不以多少,炙為末,每服一錢或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呷之,以解利熱毒。瘡出遲者常服紫草飲子。可針兩腕硯子骨間,男左女右取之,或灸一壯,亦助發。瘡痘毒氣已發,不必用。

三十二、紫草如聖散,瘡痘初出,急服。吃乳嬰兒與乳母兼服;四五歲外,只令兒服之。紫草(二兩),陳皮(去白,一兩),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蔥白五寸,煎至五分盞,去柤溫服,量兒大小服之。夫瘡疹,氣勻則出快。紫草滑竅,去心腹邪氣;陳皮快氣;蔥白髮散,開泄腠理也。

白話文:

甘草散

治法: 適用於瘡瘍尚未發出,或已發出但伴隨口渴的患者。

藥方: 以甘草不限多少,炙烤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或二錢,以一盞水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隨時都可以服用,以解熱毒。

其他: 對於瘡瘍發出較慢的患者,可以長期服用紫草飲。同時可以針刺手腕兩側的“硯子骨”之間,男性取左側,女性取右側,或灸一壯,也有助於發瘡。若瘡痘毒氣已發,則不必服用甘草散。

紫草如聖散

治法: 適用於瘡痘初發的患者,尤其適合吃乳嬰兒與乳母同時服用。四五歲以上的兒童,只讓孩子服用即可。

藥方: 紫草二兩,陳皮(去白)一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以一小盞水加入蔥白五寸,煎煮至五分,去渣溫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

藥理: 瘡疹的發出需要氣血調和,紫草滑利竅道,去除心腹邪氣;陳皮可使氣血暢通;蔥白發散,打開腠理,有利於瘡疹的發出。

三十三、化毒湯,治痘疹已出、未出。紫草、升麻,甘草(炙,各半兩),銼如麻豆大,水二盞,煎糯米五十粒,煎至一盞,去柤放溫,分作數服。此方名為化毒,至於主治無不切要。痘瘡欲出,渾身壯熱,不思飲食,服此一貼即內消。已有一兩顆出,即解其半。若令出則自頭焦,只三服,差。瘡疹無他病相兼者,無不愈。又在人稟受虛實不同,感風寒食驚不一。仲景云:正患傷寒,如其人有故疾發動,則兼以故疾藥攻之。《活人書》云:傷寒病中又感異氣,乃時令寒暑燥溫風不節,脈息與少陽相異,證候與傷寒不同,當隨宜以法治之,不可泥於一曲也。此藥但能化實熱之毒,若稟虛而浮熱伏冷者,皆當調適,以平為期。

白話文:

化毒湯可以治療痘疹未出和已出。用紫草、升麻、甘草各半兩,切成麻豆大小,加水兩碗煎煮,加入糯米五十粒,煎至一碗,去渣放溫,分幾次服用。此方名為化毒,對治療痘疹非常有效。痘瘡將要出來,全身發熱,不思飲食,服用一帖即可內消。如果已有一兩顆痘瘡出來,就服用半帖。若要使痘瘡全部出來,只需連續服用三帖即可。痘瘡沒有其他病症相伴者,都能治癒。但由於人體稟賦虛實不同,感受風寒飲食驚恐也不一樣。仲景說:正在患傷寒病的人,如果他有舊疾發作,就要用治療舊疾的藥物治療他。《活人書》說:傷寒病中又感受外邪,可能是時令寒暑燥溫風不調,脈息與少陽脈相異,症狀與傷寒病不同,就應該隨症施治,不能拘泥於一種方法。化毒湯只能化解實熱之毒,如果體質虛弱,浮熱伏冷,就應該調養身體,以平復為目標。

三十四、調中散,白茯苓、紫河車、人參、甘草(炙,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二片,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柤,作兩、三次溫服。

三十五、紫草木通湯,木通、紫草、人參、茯苓、糯米(各一兩),甘草(炙,半兩),為粗末,每炒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分溫三服。痘瘡熱甚則出,而心主熱,熱甚則小便赤澀,其熱蘊蓄而生病,此以木通導心火,糯米歸脾土。心清則不生他病,脾平則五藏自安也。

三十六、如聖湯,治瘡痘毒攻,咽喉腫痛。桔梗(炒),甘草(炙),牛蒡子(各一兩),麥門冬(去心半兩),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點,細細呷服,入竹葉煎尤妙。

白話文:

三十四、調中散

配方:白茯苓、紫河車、人參、甘草(炙,比例相同),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一杯水加上兩片生薑和兩個大棗,煎煮至剩下六分水,去掉棗核,分成兩到三次溫服。

三十五、紫草木通湯

配方:木通、紫草、人參、茯苓、糯米(各一份兩),甘草(炙,半份兩)研磨成粗粉。每次煎煮四錢,用一杯半水,煎至一杯,分三次溫服。熱毒過盛會導致皮膚疹子出現,而心臟主管熱毒,熱毒過盛會導致尿液紅色且澀滯,熱毒積聚會引發疾病,此方利用木通導通心火,糯米回復脾土。心臟清潔則不會引發其他疾病,脾臟平和則五臟自然安穩。

三十六、如聖湯

配方:桔梗(炒)、甘草(炙)、牛蒡子(各一份兩),麥門冬(去心,半份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沸水沖泡,細細地飲服,加入竹葉煎煮更佳。此方治療痘疹毒素侵襲,咽喉腫痛。

三十七、蟬退甘草湯,發痘疹。大蟬退(二十一個去尖)、甘草(一錢半),用水半碗煎至一小盞,旋服之,已驗。

三十八、紫草枳殼湯,治瘡出不快倒靨。紫草、木通、甘草(炙)、枳殼(麩炒等分),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大抵壅瘀則榮衛不行,令出不快則倒靨。用枳殼寬腸;木通利小便;紫草滑竅。治蘊蓄邪氣,皆令易出,大小便秘澀者,無不可用。

三十九、當歸散,初濕瘡痘,便驚狂,身熱,汗出,不增寒,不惡風,脈洪數者當下之。痘未發前宜服。當歸(一兩),甘草(炙,二錢),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豆豉十粒,煎至半盞,去滓,量兒大小服,以利為度,逐日冷,吃甘草汁。三歲已下、一歲已上加減服之。

白話文:

三十七方,名叫「蟬退甘草湯」,用於治療痘疹。取二十一個去尖的大蟬退和一錢半的甘草,用半碗水煎煮至一小盞,趁熱服用,效果顯著。

三十八方,名叫「紫草枳殼湯」,用於治療瘡瘍不易排出,導致面部出現倒靨。將紫草、木通、炙甘草、麩炒枳殼等分研為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小盞水煎煮至半盞,去渣溫服。此方主要針對身體內瘀血阻塞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瘡瘍不易排出,而出現倒靨。枳殼能寬腸通便,木通利尿,紫草滑竅,共同作用使積聚的邪氣容易排出,對於大小便不通者,都可服用。

三十九方,名叫「當歸散」,用於治療初發濕瘡痘,並伴有驚狂、發熱、出汗、無寒意、不畏風,脈象洪數的患者。宜在痘疹未發前服用。取一兩當歸和二錢炙甘草研為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中盞水和十粒豆豉煎煮至半盞,去渣,根據兒童年齡大小適量服用,以通利為度。每天服用,逐漸減量,並飲用甘草汁。三歲以下、一歲以上兒童需加減劑量服用。

四十、快毒丹,瘡疹氣勻則出快。蓋血與氣相隨,內有邪熱則血妄行,使氣不勻,宜服。瘡出亦可服。牽牛(黑者,略炒),木香(各一分),肉豆蔻(半兩),青皮(一兩,半生半熟),搗羅細末,滴水,丸如黍米大,每服七粒或十粒,濃煎紫草蔥白湯下,乳前服,量大小加減。

四十一、胡荽酒,治瘡已發、未發。蓋心主瘡瘍,主煩躁,主驚悸,主痛癢。胡荽味辛,能通心竅,而通之則瘡易出。若大便利者,紫草、胡荽皆未可用。紫草性寒,胡荽利大腸故也。宜先溫藏府如常,痘疹未退可用。胡荽(三兩)細切,以酒二大盞煎沸,沃胡葵,以物合定,不令泄氣。候冷去滓,從頂、面頰、眼目、背膂、兩腳、胸腹微微塗之,令遍,惟面勿塗。錢氏用好酒二盞煎一兩,沸入胡荽四兩再煎。又云:病人左右、上下常令有胡荽氣,令闢汗氣、惡氣及外人穢觸,使瘡痘出快。既不可受風冷,然亦不可臃遏,常令衣服得中。

白話文:

四十、快毒丹,用於瘡疹氣血運行順暢,疹子就能快速發出。因為血氣相依,體內有邪熱,就會導致血液運行不暢,氣血不均,因此要服用此丹。瘡疹發出後也可以服用。將黑牽牛略炒,木香、肉豆蔻、青皮(半生半熟)各取適量,搗碎成細末,滴水製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至十粒,用濃煎的紫草蔥白湯送服,飯前服用,劑量可根據患者體質大小調整。

四十一、胡荽酒,用於治療瘡疹已發或未發。因為心主瘡瘍,主煩躁、驚悸、疼痛瘙癢。胡荽味辛,能通心竅,通暢心竅就能幫助瘡疹更快發出。但對於腹瀉者,紫草和胡荽都不能使用,因為紫草性寒,胡荽利大腸。應該先溫暖臟腑,待腸胃功能恢復正常後,痘疹未退時再使用。將胡荽切碎,用兩杯酒煎沸,加入胡葵,用物封好,防止藥氣散失。待藥液冷卻後,去渣,輕輕塗抹於頭頂、面頰、眼目、背部、雙腳、胸腹,全身塗抹,唯獨面部不可塗抹。錢氏方法是用兩杯好酒煎一兩胡荽,沸後再加入四兩胡荽繼續煎煮。還說,病人周圍上下都應該有胡荽的味道,可以辟除汗氣、惡氣和外來穢氣,使瘡疹更快發出。既要避免風寒,又要避免過於悶熱,保持衣物適宜。

四十二、葡萄酒,葡萄甘平,利小便。取穗,出快之義。研酒飲之。

四十三、辟惡氣,痘疹未出之間,房中宜燒蒼朮、豬甲二物,以辟惡氣。父母宜戒色欲,令人守門,勿使外人入房。觸犯則痘難出,或觸犯而病上喘。面青黃者猶輕,因此犯而死者不少。

四十四、燒乳香,瘡痘正發,忌諸臭穢惡氣,以逆榮衛,恐陷伏倒靨也。房中常燒乳,香不絕,可去惡氣。

四十五、黃土散,痘瘡已出,不可發表,表虛更增班爛。若發膿痛甚者,用乾淨黃土,羅為細末傅之,仍數數食蜜為妙。

白話文:

四十二、葡萄酒,葡萄甘甜平性,有利於排尿。取葡萄穗,代表迅速之意。將葡萄研磨後釀酒飲用。

四十三、驅除惡氣,痘疹未發之前,房間裡宜燃燒蒼朮和豬甲,以驅除惡氣。父母應戒除房事,並安排人看守房門,禁止外人進入。若有人觸犯則痘疹難以發出,或會觸犯而導致喘息。面部青黃者尚算輕微,但因觸犯而致死的人不在少數。

四十四、燒乳香,痘瘡正發時,忌諱接觸臭穢惡氣,因為會逆行榮衛,恐會導致痘瘡陷入皮膚,留下凹陷的痘印。房間裡常燃燒乳香,使其香味不絕,可以去除惡氣。

四十五、黃土散,痘瘡已發出,不可再用發散藥物,因為表虛更會加重瘡痂脫落。若發膿疼痛嚴重者,可用乾淨的黃土,過篩成細末塗抹,並經常食用蜂蜜,效果最佳。

四十六、芒硝豬膽汁,治瘡班爛。因表太過,一手一足、面腦腹背各為一片,瘡相似,令人不忍觀之。用芒硝、豬膽汁調塗瘡上,勿令動觸,直候疕落。有瘡濃汁不通,臥席宜麥麩簟,臥將息為妙。

四十七、黑牛糞,治膿泡出,煅黑牛糞貼之,令速愈而無瘢痕。已出未平,忌勞力、狐臭人薰觸。未愈不可當風,當風則成瘡瘢。

四十八、黃柏膏,欲用胡荽酒噴時,先用此方塗面上,然後噴四肢。大人、小兒愛護面目,悉宜用之。黃柏(一兩),甘草(四兩,生),綠豆粉(兩半),搗羅細末,以生麻油調如薄膏,從耳前眼唇並厚塗三五遍。早用塗面,面無瘡痘;塗遲,縱有瘡痘亦少。

白話文:

芒硝和豬膽汁混合,可以治療瘡斑潰爛。這種病症通常因為體表過於燥熱,導致手、腳、臉、頭、肚子、背等部位出現一片片的瘡,樣子十分可怕。將芒硝和豬膽汁調和塗抹在瘡上,不要碰觸,等待瘡痂自然脫落。如果瘡內有膿液無法排出,最好臥床休息,並使用麥麩席墊。

黑牛糞可以治療膿泡,將黑牛糞燒成炭灰,貼在膿泡上,可以加速癒合,而且不會留下疤痕。膿泡已經破裂但尚未完全癒合時,要避免勞累,也不要靠近有狐臭的人。未癒合之前不要吹風,否則容易留下疤痕。

黃柏膏可以用來預防和治療瘡痘。使用時先用黃柏膏塗抹在臉上,再用芫荽酒噴灑四肢。大人和小孩都很重視容貌,都應該使用這種方法。黃柏一兩,甘草四兩(生),綠豆粉半兩,將其搗碎過篩,用生麻油調成膏狀,從耳前、眼唇等部位厚塗三到五遍。早點塗抹在臉上,就能預防瘡痘;即使已經長了瘡痘,塗抹也能減少數量。

四十九、白芥子散,治痘,令不入目。白芥子為末,水調傅腳心,引熱歸下,則瘡不入目矣!

五十、爛肉汁,治痘瘡。用爛肉汁洗之,干傅亦得。

五十一、蟬蛻散,治痘疹。身熱似傷寒,只耳尖、腳稍冷,或腹痛,大便秘者是痘疹也。用蟬蛻二十一個,洗去泥,為末,水一盞,慢火煎至半盞,去滓,量兒大小溫服,服三、五次。不是痘亦無害,欲痘發出加甘草一錢半,煎一盞,旋旋服,累效。小兒伏所蘊熱毒,蟬蛻鹹寒可以制之。況有感暴風寒,作熱客於表者,蟬蛻亦治風毒充於皮膚,瘙癢不止。驚癇夜啼、癲疾、寒熱、驚悸皆宜用之。

白話文:

四十九、白芥子散,用來治療痘瘡,可以避免痘瘡侵入眼睛。將白芥子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塗抹在腳心,引導熱氣向下,這樣痘瘡就不會侵入眼睛了。

五十、爛肉汁,用來治療痘瘡。用爛肉汁洗患處,晾乾後塗抹也可以。

五十一、蟬蛻散,用來治療痘疹。如果病人發燒,感覺像傷寒,但只有耳尖和腳趾稍冷,或者肚子痛、便秘,就是患了痘疹。取蟬蛻二十一個,洗去泥土,研磨成粉末,用一盞水慢火煎煮至半盞,去渣,根據孩子的年齡溫服,服三次到五次即可。即使不是痘疹,服用蟬蛻散也沒有害處。如果想讓痘疹尽快發出來,可以加半錢半的甘草,煎一盞水,趁熱服用,效果很好。小兒體內積聚的熱毒,可以用蟬蛻的鹹寒性來抑制。而且如果因為感受風寒而出現外感熱症,蟬蛻也能治療風毒入侵皮膚,導致瘙癢不止。對於驚癇夜啼、癲疾、寒熱、驚悸等症狀,也適合用蟬蛻來治療。

五十二、猴梨酒,治痘出不快。猴梨子(五個,又名山楂子)。酒煎,入水浸服,痘瘡即出。

五十三、麻黃紫草湯,治痘不出。麻黃(去節),人參(各一分),杏仁(七枚,去皮尖),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二盞,紫草五寸,煎至一盞,去柤,分四服,作二日服,未可,服諸藥。

五十四、水解散,治瘡出不快、煩躁不得眠,或出而身體尚熱者。大黃、黃芩、桂心、甘草(炙),芍藥(各二錢),麻黃(去節,四兩),為末,患者以生熟湯浴訖,暖水調下二錢,相次二服,得汗利便差。強實人服二方寸,七氣實者亦用,三伏中亦宜用之。若去大黃,則春夏通用。凡人飲酒,食瓜果,多以生熟湯浸身,皆為酒及瓜氣味,此用浴身,亦欲出其毒也。

白話文:

「猴梨酒」可以治療痘疹發不出來的情況,將五個猴梨子(也稱山楂子)用酒煎煮,再加入水中浸泡服用,就能讓痘疹順利長出來。「麻黃紫草湯」也是用於治療痘疹發不出來,將麻黃、人參、杏仁研磨成粉末,每服兩錢,加入水與紫草一起煎煮,直至剩下一盞,去渣分四服,一日服用兩次。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見效,則可服用其他藥物。「水解散」則用於治療痘疹發不出來、煩躁失眠或痘疹發出來但身體仍然發熱的情況,將大黃、黃芩、桂心、甘草、芍藥、麻黃等藥材研磨成粉末,患者先用生熟湯洗澡,再用溫水調服兩錢藥粉,連服兩次,待出汗、大便通暢後即可。體質強壯者服用兩方寸,體質虛弱者也可服用,三伏天也適合使用。若去除大黃,則春夏季節皆可服用。平時飲酒、食用瓜果後,常以生熟湯浸泡身體,目的是為了去除酒氣和瓜果的寒氣,此處用生熟湯洗澡也是同樣道理,目的是為了排出體內的毒素。

五十五、玄參升麻湯,治傷風、傷寒、風熱,驚食等。熱運於肌,或汗或下後,毒氣不散,表虛里實,熱發於外。故身班如錦紋,甚則煩躁譫語,兼治喉閉腫痛。玄參、升麻、甘草(炙等分),銼如麻豆,每抄三錢。水一小盞,煎至半盞,去柤,溫服,無時。

五十六、麻黃黃芩湯,治痘出不快、煩躁不得眠。麻黃(去節一兩),黃芩、赤芍(各半兩),甘草(炙),官桂(去皮,各一分),為細末,每服二錢。暖水調,日三服。兼治天行熱氣、痘瘡不快、煩躁昏憒,或痘出身尚熱疼。

白話文:

五十五、玄參升麻湯,用於治療傷風、傷寒、風熱、驚食等病症。熱邪侵入肌膚,或出汗或腹瀉後,毒氣未消,外虛內實,熱邪發散於外。因此身體出現斑點,如錦緞上的花紋,嚴重者會煩躁不安、神志不清,同時也能治療喉嚨閉塞、腫痛。玄參、升麻、甘草(炙,各等份),切碎成麻豆大小,每次取三錢。用小碗水煎煮,煎至半碗,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五十六、麻黃黃芩湯,用於治療痘疹出得緩慢、煩躁不安、失眠。麻黃(去節一兩)、黃芩、赤芍(各半兩)、甘草(炙)、官桂(去皮,各一分),研成細末,每次服二錢。用溫水調服,每天三次。同時也能治療流行性感冒熱邪、痘疹出得緩慢、煩躁不安、神志昏迷,或痘疹剛出時還伴有疼痛。

五十七、升麻黃芩湯,升麻、黃芩、乾葛、芍藥(各三錢),甘草炙(錢半),銼如麻豆,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治時行、瘡出不快、煩躁不得眠者,加木香半錢。

五十八、葛根散,治天行熱毒氣,欲發瘡痘,作熱甚疼者,宜此解肌出汗。葛根、麻黃(各一兩),石膏(二兩),黃芩、芍藥、桂枝、甘草(各半兩),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柤,溫服,無時。自出汗者去麻黃。

五十九、四順散,治瘡痘四五日不大便,瘡又盛出,卻喘粗氣,急腹脹,小便赤澀宜此。大黃、甘草(炙),芍藥、當歸(各等分),為粗末,每服抄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若得氣通不喘,腹不脹,止服。初覺有赤點,大便如常,小便赤澀,用此通利,令出快也!若色紅而快,不須通也。

白話文:

升麻黃芩湯,由升麻、黃芩、乾葛、芍藥各三錢,甘草炙半錢組成,將藥材切碎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後溫服。適用於時行疫病、瘡瘍不快、煩躁失眠者,若伴隨煩躁不得眠,可加木香半錢。

葛根散,主治天行熱毒引起的瘡痘,症狀表現為發熱疼痛,用此方可解肌出汗。葛根、麻黃各一兩,石膏二兩,黃芩、芍藥、桂枝、甘草各半兩,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煎煮至半盞,去除藥渣後溫服,無需限制時間。若自行出汗者,可去除麻黃。

四順散,主治瘡痘四五日未解大便,瘡瘍加重,伴隨喘粗氣、急腹脹、小便赤澀等症狀。大黃、甘草(炙)、芍藥、當歸各等分,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炒三錢,用一杯水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後溫服,無需限制時間。若氣順暢無喘,腹不脹,即可停止服用。若出現紅色斑點,大便如常,小便赤澀,可服用此方通利,促進瘡瘍迅速癒合。若瘡瘍顏色紅潤且癒合良好,則不必服用此方。

六十、利毒丸,治痘瘡欲出,胃熱發溫,壯氣粗滿,大小便赤澀,睡中驚,煩渴,口舌乾,手足微冷,多睡,時嗽涎實,脈沉大滑數,便宜服此。大黃(半兩),膩粉、大青(各一錢),龍腦、硃砂(各錢半),檳榔、生牽牛、黃芩、青黛(各錢半),上為細末,麵糊丸如黃米大,二歲服八丸,生薑蜜水下。不動再服,量兒大小、虛實加減。

六十一、紫霜丸,治夾食、頭疼、壯熱。腹脹為夾食,方見《和劑》方。

白話文:

利毒丸,用於治療痘瘡將要發出,胃熱發燒,體壯氣盛,小便赤澀,睡夢中驚醒,煩渴,口舌乾燥,手腳微冷,嗜睡,偶爾咳嗽有痰,脈象沉而大滑數。可以用此方治療。將大黃(半兩)、膩粉、大青(各一錢)、龍腦、硃砂(各半錢)、檳榔、生牽牛、黃芩、青黛(各半錢)研成細末,用麵糊做成丸藥,大小如黃米粒。兩歲的小孩服用八丸,用生薑蜜水送服。若服用後沒有效果,可以再次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虛實程度調整藥量。

紫霜丸,用於治療飲食不當、頭疼、發燒。腹脹是飲食不當的表現,這個方子可以在《和劑》中找到。

六十二、消毒散,治痘瘡已出、未能勻透,毒氣壅遏,出不快。壯熱狂躁、咽膈壅塞、睡臥不安、大便秘澀及大人上膈壅熱、咽嚨腫痛、胸膈不利。加防風,名鼠黏子湯。牛蒡子(炒,六兩),甘草(炙,二兩),荊芥(一兩),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煎至四分,去滓,食後臨臥。服此治大便秘澀,是治裡熱也。牛蒡子辛平性涼,治風腫。暴飧熱肉,生風,咽喉、四肢風腫。解丹石毒,能透肌出瘡,為痘疹所宜。大便利,不可服。

六十三、化班散,加知母,名石膏知母化毒散。石膏(紙裹煨,令透,或用泥瓦燒之,取出去火毒為末。切),知母(等分),為末,熱水調下一字,或調塗唇上,去頭痛、除昏,發泄瘡子,治小兒瘡班,此二方極妙,後方恐大涼。

白話文:

六十二、消毒散

此方用於治療痘瘡已出但尚未完全透出,毒氣鬱積,痘疹出得緩慢的情況。患者會出現壯熱狂躁、咽喉阻塞、難以安睡、便秘等症狀。對於成人出現上膈壅熱、咽喉腫痛、胸膈不適的症狀,也可以使用此方。加防風則名為鼠黏子湯。

配方:牛蒡子(炒,六兩)、甘草(炙,二兩)、荊芥(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水七分盞,煎煮至四分,去渣,飯後睡前服用。

此方治療便秘,是針對裡熱所致的便秘。牛蒡子味辛性涼,可以治療風腫。暴食熱肉,容易生風,導致咽喉、四肢風腫。牛蒡子可以解丹石毒,能促進瘡疹透出,適合治療痘疹。但若患者腹瀉,則不可服用此方。

六十三、化班散

此方加入知母,則名為石膏知母化毒散。

配方:石膏(用紙包裹,煨至透,或用泥瓦燒至透,取出去火毒,研磨成末。切碎)、知母(等分),將藥材研磨成末。用熱水調和成糊狀,每次服用一字,或塗抹在嘴唇上,可以治療頭痛、昏沉,促進瘡疹發出,治療小兒瘡班。

此二方藥效極佳,但後方可能過於寒涼。

六十四、地黃雄黃飲,治瘟毒發班。瘡痘出不快者,乃冬應寒反熱,或被積寒暴發,熱毒不得宣泄,令身班如錦文。心悶咳,但嘔清汁,葛根、桔皮、地黃雄黃飲。淡豆豉、地黃(各四兩),以豬脂一斤和勻,露一宿,煎三分減去一分,去滓,下雄黃末一錢,麝香半錢攪勻,量兒大小服,過多反有所損。

六十五、犀解散,治瘡疹不惡寒,煩躁多渴,小便赤澀,或赤班點。犀角(鎊)甘草(炙,各半兩),防風(二兩),黃芩(半兩),為粗末,每服抄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

白話文:

六十四、地黃雄黃飲:治療瘟疫病毒引起的斑點瘡痘,如果瘡痘出現得慢或者冬天應該寒冷反而熱,或者是積存已久的寒氣突然爆發出來,導致熱毒無法得到釋放,身體上會出現像錦紋一樣的斑點,並且感到胸悶咳嗽,只嘔吐清水的情況。可以使用葛根、橘皮以及地黃雄黃飲用淡豆鼓來緩解症狀。將4兩的地黃與豬油一起攪拌均勻後放置一夜,在鍋里加入3份的水分煮沸到只剩下一份時去掉渣子,然後在其中添加1錢的雄黃粉末和一半的錢數的麝香粉進行混合,根據兒童的身體狀況服用即可,但是過量可能會對健康造成損害。 六十五、犀解散:用於治療瘡疹沒有惡寒的症狀,煩躁不安並且口乾舌燥,尿液顏色深紅而且排尿困難等症狀,還可能出現紅色斑點的現象。將牛角磨碎並用甘草烤熟之後切成細絲狀,再將其與其他藥材一同研磨成爲粗糙的粉末狀物。每次取約3錢左右放入水中加熱至7分滿的程度後再去除掉殘餘的雜質,溫涼後就可以食用了,隨時都可以吃。

六十六、紫河車散,治班瘡毒氣不解,攻咽喉,聲音不出,舌頰生瘡,遏逆煩悶,潮熱面赤。紫河車、茜根、貫眾(各三錢),芍藥,甘草(炙,各半兩),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生薑一片,煎至四分,去滓溫服。一方用牛蒡子。

六十七、玳瑁湯,治時行痘瘡及赤瘡疹子。未發令內消;已發解利毒,令不太盛。生玳瑁、生犀各以冷水濃磨汁二合,同攪令勻,每服半合,微溫,一日四五服為佳。又云:毒氣內攻,紫黑色,出不快,用玳瑁水磨濃汁一合,入豶豬心血,二皂子大,以紫草濃煎湯,都作一服,服之。二藥微寒,用治熱毒,知其無失。且主瘟疫盅瘴、解百毒、通血脈、消前邊腫,用解蘊毒宜哉!

白話文:

紫河車散用於治療斑瘡毒氣不解、咽喉疼痛發不出聲音、舌頰生瘡、胸悶氣逆、潮熱面赤等症狀。以紫河車、茜根、貫眾各三錢,芍藥、甘草(炙)各半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水七分盞,加入一片生薑,煎煮至四分,去渣溫服。另一方則使用牛蒡子。

玳瑁湯用於治療時行痘瘡及赤瘡疹子,可使未發之毒內消,已發之毒解毒消退,防止病情加重。將生玳瑁和生犀角以冷水濃磨成汁二合,混合均匀,每次服用半合,微溫,一日四五服最佳。此外,若毒氣內攻,呈紫黑色,難以排出,可將玳瑁水磨成濃汁一合,加入豶豬心血和兩枚皂子大小的紫草,濃煎成湯,一起服用。此兩味藥性微寒,用於治療熱毒,效果顯著。而且玳瑁還具有解瘟疫、解百毒、通血脈、消腫等功效,用於解毒療效顯著。

六十八、白虎湯,治痘疱、麩瘡、斑瘡、赤黑出不快,及瘡毒餘熱,並溫熱病暑,中氣煩躁熱渴,大便秘,小便赤,四時天氣大熱,及冬月天氣大溫,則可服之。石膏(四兩),知母(兩半),甘草(炙三分),人參(半兩),為粗末,每服抄三錢,水一小盞,粳米二十粒,煎至半盞,去柤,溫服無時。此藥治中暑及痘瘡,天氣大熱與肌熱、心熱相應,煩躁狂亂,渴水,發黃,鼻衄,吐血,便血,淋秘。夏月痘瘡煩躁加麥門冬、竹葉,名竹葉湯。

六十九、人參竹葉湯,治夏月壯熱、煩躁、心煩、乾渴、心神不寧、痰壅嘔逆,及瘡後餘毒、小便赤澀,成赤班,兼治中暑虛煩。

白話文:

白虎湯用於治療痘疹、麩瘡、斑瘡等皮膚病,以及瘡毒餘熱、溫熱病暑等症狀,表現為中氣煩躁、口渴、便秘、小便赤等。在四時天氣大熱或冬月天氣溫暖時,亦可服用。

人參竹葉湯用於治療夏季的壯熱、煩躁、心煩、乾渴、心神不寧、痰壅嘔逆,以及瘡後餘毒、小便赤澀、成赤班等症狀,同時也可用於治療中暑虛煩。

半夏(湯泡洗七次),人參、當歸、竹葉、天門冬(去心,各等分)

為粗末,每服抄二錢。水一小盞,姜三片,煎至半盞,去滓,溫服,無時。瘡痘不惡寒但煩躁,小便赤澀,多渴,成赤班點者,宜之。

七十、三物散,治瘡痘毒氣少,倒伏不出,大小便利。生地黃(炒),地黃(炒),硃砂(另研,一兩),為細末,每服一字,煎胡荽,酒少許,同溫湯調下。

七十一、青黛散,治瘡未作膿,痛甚,心膈煩躁,睡臥不安,宜服。用波斯青黛如棗核大,以水調服。一方用磨刀水調。

白話文:

半夏用湯浸泡清洗七次,人參、當歸、竹葉、天門冬(去除心,各取等量),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取一小碗水,加入三片薑,煎煮至半碗,去渣,溫服,不限時間。適合治療瘡痘不畏寒但煩躁,小便赤澀,口渴,皮膚出現紅色斑點的患者。

七十、三物散,用於治療瘡痘毒氣不足,疹子不冒,大小便不通順。生地黃(炒)、地黃(炒)、硃砂(單獨研磨,一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用煎煮的胡荽,加入少許酒,用溫水調服。

七十一、青黛散,用於治療瘡痘未化膿,疼痛劇烈,心膈煩躁,睡覺不安的患者。取波斯青黛如棗核大小,用清水調服。另一方用磨刀水調服。

七十二、野通散,治痘出不快,並傷寒不語。干野人糞(炭火煅為灰),片腦、麝香(各少許),為細末,每服一錢。新汲水,入蜜調下。野人,獼猴也,黃色,尾長面赤,糞治蜘蛛咬瘡,此治痘疹出快明矣!若人家養者,肉及屎違其本真,不用。蜘蛛咬瘡久而不愈,其絲延蔓遍身,用雄黃、青黛、麝香水調,以蜘蛛試之,則化為水,果驗。

七十三、無比散,治痘出不快及黑瘡子、一切惡候。

硃砂(一兩),牛黃、片腦、麝香、膩粉(各一分),上同研細,小兒一字,大人半錢,水銀少許,入小獖豬尾血二三滴,新汲水少許調服。若得寧睡,然後下如爛魚腸、葡萄穗及臭涎惡物即安。小兒用乳汁數滴尤妙。

白話文:

七十二、野通散

此方用於治療痘疹發出緩慢,以及傷寒不語症。

方劑:

  • 干野人糞(以炭火煅成灰):少許
  • 片腦:少許
  • 麝香:少許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

用法:每次服用一錢,以新汲水調和蜂蜜服用。

注釋:

  • 野人即獼猴,黃色毛髮,尾巴長,面部紅色。其糞便可用於治療蜘蛛咬傷。
  • 此方可使痘疹迅速發出,明朗清晰。
  • 若家中飼養獼猴,其肉和糞便不符合藥性,不可使用。
  • 蜘蛛咬傷久治不愈,其毒氣蔓延全身,可用雄黃、青黛、麝香水調和,以蜘蛛試之,則化為水,驗證其功效。

七十三、無比散

此方用於治療痘疹發出緩慢,以及黑瘡子、一切惡候。

方劑:

  • 硃砂:一兩
  • 牛黃:一分
  • 片腦:一分
  • 麝香:一分
  • 膩粉:一分
  • 水銀:少許
  • 豬尾血:二三滴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

用法:

  • 小兒服用一字,成人服用半錢。
  • 以水銀少許,加入豬尾血二三滴,再以新汲水少許調和藥末服用。
  • 若患者服用後能安然入睡,之後排出如爛魚腸、葡萄穗、臭涎等惡物,則症狀即可痊癒。
  • 小兒服用時,以乳汁數滴調和更佳。

古人論症處方,罔有不效。須是藥病相對,則一下咽而病去;若不相對,下咽則死也。如傷寒有用硝黃而愈者,有用薑、附、硫、桂、著艾而愈者,此合用而用之也。設若合用涼而反用熱,合用熱而反用寒,豈不下咽則死矣!無比散治痘瘡熱毒太盛,壅瘀榮衛不行,外不得泄,內不得通。毒氣在裡,外則瘡疹黑色,內則有腹滿喘急,譫語昏困,大小便不通者,宜服之也。

此有其毒,則用其藥,固無不效。設或痘瘡黑靨,里無腹脹喘急,譫語昏困,大便如常或反利,則此藥不可用矣!常言對症用藥是也。一士夫子弟八歲患痘黑靨,診其胃脈太弱。言平時胃弱不能進食,今痘黑靨,醫用升麻湯、羌活散,藏府日夜數次米穀不化,後用溫藏府藥,更不止而卒。故下藥先審病之虛實、寒熱,豈可見黑靨一概便投涼劑,寧不誤人!

白話文:

古人看病開藥,只要藥物和病症相合,藥一入喉,病就能好。如果藥物和病症不對,藥一入喉就會致命。像是傷寒,有的可以用硝黃治癒,有的要用薑、附子、硫磺、桂枝、艾葉治癒,這就是根據病症用不同的藥物。如果應該用涼性的藥,卻用了熱性的藥,或應該用熱性的藥,卻用了涼性的藥,豈不是藥一入喉就會致命?無比散專門治痘瘡熱毒過盛,導致氣血瘀滯不通,外不能排泄,內不能通暢。毒氣積聚在體內,外觀上瘡疹會呈現黑色,內部則會有腹脹、喘不過氣、神志不清、昏昏欲睡、大小便不通等症狀,這時就可以服用無比散。

有了這些毒素,就用這些藥,一定能治好。如果痘瘡出現黑斑,但沒有腹脹、喘不過氣、神志不清、昏昏欲睡,大便正常或反而通暢,那麼就不能用無比散了!俗話說對症下藥就是這個道理。曾經有個讀書人的孩子,八歲得了痘瘡,出現黑斑,診脈發現他的脾胃非常虛弱。他平時就脾胃虛弱,吃不下東西,現在又得了痘瘡,醫生用升麻湯、羌活散治療,結果他腹內日夜不停地積食,吃下去的米飯都消化不了。後來用溫補脾胃的藥物,病情更加嚴重,最終去世了。所以用藥之前,必須先判斷病人的虛實、寒熱,不能看到黑斑就一概用涼藥,這樣很容易誤事!

七十四、黑痘湯,治瘡,痘未作膿,心膈躁,睡不安。用黑豆煮汁,徐徐溫服之。

七十五、透肌散,治症與三十三化毒湯同。

七十六、黃連散,治痘瘡,毒氣上衝口舌,並下部有瘡而熱者。黃連(一兩,去毛),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服無時。量大小、虛實與服。痘瘡初發,亦宜服之。

七十七、通關散,治班瘡水痘,心悶煩躁、發渴、小便赤澀、口舌生瘡,通心經,利小便。山梔子、大黃(炒各一分),木通、瞿麥、甘草(炙)、,車前子(炒),茯苓、人參、滑石(各三分),萹蓄(半兩),為細末,每服一字。二、三歲者,水半盞,燈心煎至三分。稟受弱者,五苓散、導赤散、人參白朮散亦得。

白話文:

七十四、黑豆湯,用於治療瘡,痘瘡尚未化膿,心胸煩躁,睡覺不安穩。方法是用黑豆煮出汁,慢慢地溫溫地喝下。

七十五、透肌散,治療的症狀與第三十三號方劑化毒湯相同。

七十六、黃連散,用於治療痘瘡,毒氣上衝至口舌,同時下部也有瘡並且發熱的症狀。將黃連(一兩,去毛)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盞煎至五分,去除藥渣,不分時間服用。根據患者的體質虛實和年齡大小調整藥量。痘瘡剛開始發作時,也應該服用此方。

七十七、通關散,用於治療斑瘡和水痘,症狀包括心胸悶煩躁、口渴、小便赤澀、口舌生瘡,具有通心經、利小便的功效。將山梔子、大黃(炒各一分),木通、瞿麥、甘草(炙)、車前子(炒)、茯苓、人參、滑石(各三分)、萹蓄(半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二、三歲的小孩,用水半盞,用燈芯煎至三分。體質虛弱者,也可以服用五苓散、導赤散、人參白朮散。

七十八、紫雪,治大人、小兒一切熱毒,胃熱發班,消痘、疱麩疹,及傷寒胃熱發班,並驚癇涎厥,走馬急疳,熱疳,黃瘦,喉痹,及瘡痘毒攻咽喉,水令不下。黃金(一百兩),寒水石、石膏(各三斤),犀角、羚羊角(各兩),玄參(一斤),沉香、木香、丁香、甘草(兩),升麻(六兩),用水五斗,煮金至三斗,去金,入諸藥再煎至一斗,濾去柤,投好芒硝二斤半,微火煎,柳篦不住手攪。候微凝,入盆中,更入硃砂、麝香末各三兩,急攪,候凝,冷貯密器中,勿令見風。每服一錢,溫水化下。小兒半錢或一字。咽喉危急,捻少許乾嚥之。

白話文:

紫雪方

功效: 治療大人和小兒各種熱毒,包括胃熱發斑、痘疹、疱麩疹,以及傷寒引起的胃熱發斑、驚癇涎厥、走馬急疳、熱疳、黃瘦、喉痹,以及瘡痘毒攻咽喉、水咽不下。

配方:

  • 黃金 (一百兩)
  • 寒水石、石膏 (各三斤)
  • 犀角、羚羊角 (各兩)
  • 玄參 (一斤)
  • 沉香、木香、丁香、甘草 (各兩)
  • 升麻 (六兩)

製法:

  1. 以水五斗,煮黃金至三斗,去金。
  2. 加入所有藥材,再煎至一斗,濾去藥渣。
  3. 加入好芒硝二斤半,微火煎煮,用柳條不停攪拌。
  4. 待藥液略微凝固,倒入盆中。
  5. 加入硃砂、麝香末各三兩,快速攪拌,待藥液凝固。
  6. 冷卻後,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接觸空氣。

用法:

  • 成人每次服用一錢,溫水送服。
  • 小兒每次服用半錢或一字。
  • 咽喉危急時,可取少許乾燥的藥粉直接吞服。

註解:

  • 此方中,黃金為主要藥材,用於清熱解毒,並能引導其他藥材深入病灶。
  • 寒水石、石膏、犀角、羚羊角、玄參等藥材,均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
  • 沉香、木香、丁香、甘草等藥材,能理氣化濕、消炎止痛。
  • 升麻能疏散風熱,升清降濁。
  • 芒硝具有瀉熱通便之效。
  • 硃砂、麝香能鎮驚安神,並能增强藥效。

注意:

  • 藥材用量需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進行調整。
  • 本方有毒性,需嚴格遵照醫囑服用,避免誤服。

七十九、竹葉湯,治痘疹不惡寒,但煩躁,小便赤澀,多渴,成赤班點者,宜此與犀角散。石膏(四兩),知母(二餞),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一兩),為粗末,每服抄二錢,水一盞,竹葉一握,煎至半盞,去柤,溫服,無時。

八十、導赤散,治痘疹心經蘊熱,睡臥不寧,煩躁,小便不利,面赤多渴。貪乳者,渴也。人參、木通、麥門冬(去心),生地黃、甘草(炙,等分),為粗末,每服抄二錢,水一小盞,煎至半盞,去柤,溫服,無時。

八十一、救生散,治膿疱惡候,危困陷下,黑陷。此藥治熱毒倒入藏府者,不得已用之。獖豬血(臘月以新磁瓶盛掛,當風陰乾)場,馬牙硝(各一兩),硃砂、牛黃、片腦、麝香(各一錢),同研極細,每服一字,新汲水調下。大便下惡物,瘡轉紅色為度。不過再服,神驗。

白話文:

七十九、竹葉湯,用於治療痘疹期間不畏寒,卻感到煩躁,小便呈紅色且有阻塞感,經常口渴,出現紅斑點的情況,可與犀角散一同服用。配方包括石膏四兩、知母二兩、麥門冬去心後一兩、甘草炙製一兩,研磨成粗末。每次取二錢,以一盞水和竹葉一握煎煮至半盞,去渣,溫熱飲用,無特定飲用時間。

八十、導赤散,用於治療痘疹期間心經積熱,導致睡眠不安、煩躁、小便不通暢、臉部泛紅且常感到口渴,特別是對於奶水的需求增加,這是因口渴所致。配方包含人參、木通、去心麥門冬、生地黃、炙製甘草等份,研磨成粗末。每次取二錢,以一小盞水煎煮至半盞,去渣,溫熱飲用,無特定飲用時間。

八十一、救生散,用於治療膿皰期間的嚴重症狀,如病情危急、陷入低落,甚至出現黑色沈陷的情況。這藥方適合治療熱毒入侵五臟六腑的狀況,若非萬不得已,不宜使用。配方包括臘月所盛的新磁瓶中晾乾的獖豬血一兩、馬牙硝一兩,以及硃砂、牛黃、片腦、麝香各一錢,共同研磨成極細粉末。每次服用一字,以新汲水調服。若大便排出異物,且傷口轉為紅色,則表示療效良好,通常只需服用一次,效果神妙。

八十二、犀角湯,又名調肝散。治痘疹及赤瘡子。犀角(鎊),大黃(炒),鉤藤、桑白皮(蜜炙),甘草(炙),麻黃(去節,一兩),龍膽(半錢),石膏、栝蔞、黃耆(炙,各半兩),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四分,去柤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瘡子退後,濃磨犀角水塗之更良。錢氏亦用此藥治痘疹太盛,令不入目。此治風盛氣實,心肝血熱,津液內燥,大便不通,毒氣上盛,表熱未散也。大黃、瓜蔞治內燥;鉤藤、龍膽治風血熱;桑白皮、石膏治上焦熱;麻黃、黃耆散肌熱;犀角、甘草解毒熱。大抵用藥貴乎與病相主,則病去而正氣自復,否則反為大害。如犀角散自非大便數日不通,喘急悶亂,煩躁譫語,豈可用乎?恐藥病不相主也。

白話文:

犀角湯,又名調肝散,主要用於治療痘疹和赤瘡。方劑包括犀角、大黃、鉤藤、桑白皮、甘草、麻黃、龍膽、石膏、栝蔞、黃耆等藥材。每次服用一錢,水煎服,可根據患者年齡調整用量。瘡疹消退後,可用犀角水塗抹患處,效果更佳。此方適用於風盛氣實,心肝血熱,津液內燥,便秘,毒氣上盛,表熱未散的患者。藥材中的大黃和瓜蔞清內熱,鉤藤和龍膽清風熱,桑白皮和石膏清上焦熱,麻黃和黃耆散肌熱,犀角和甘草解毒熱。用藥需針對病症,才能達到療效,否則反而有害。例如,如果患者未出現便秘、喘急、煩躁、神志不清等症狀,則不宜使用犀角散,以免藥性與病症不符。

八十三、牛黃散,治痘疹陽毒入胃,日夜便血,腹痛啼哭。牛黃(一分),鬱金(一兩),為細末,每服半錢,以漿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增減,日二服。

八十四、玉露散,治暑月痘疹,煩躁熱渴。寒水石(半兩,軟而微青黑,中有細紋者是)。甘草(一錢,生用),方解石(堅白有牆壁,手不可折者是,如無以石膏代,堅白似石膏,敲之叚叚皆方者是,半兩),同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一錢,食後,溫湯調下。

白話文:

八十三、牛黃散,用於治療痘疹陽毒入侵胃部,導致日夜便血,腹痛啼哭的症狀。將牛黃(一分)和鬱金(一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漿水半盞煎煮至三分,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根據孩子的大小調整藥量,每天服用兩次。

八十四、玉露散,用於治療夏季痘疹引起的煩躁、口渴等症狀。將寒水石(半兩,柔軟且帶微青黑色,中間有細紋者為佳)、甘草(一錢,生用)、方解石(堅硬且呈白色,有牆壁狀紋理,用手無法折斷者為佳,若沒有方解石可用石膏代替,堅硬且呈白色,敲打時發出清脆的聲音且斷面呈方形者為佳,半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或半錢至一錢,飯後用溫水調服。

八十五、犀角飲子,解熱毒,去風疹。犀角、甘草(炙,各半兩),防風(二兩),黃芩(一兩),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小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無時。

八十六、犀角地黃湯,《活人書》云:傷寒及瘟病,應發汗而不發汗,致鼻衄、吐血不盡,內有瘀血,面黃、大便黑,此主消化瘀血,兼治痘疹太盛。犀角(一兩),生地黃(半斤),芍藥(三分),牡丹皮(一兩),銼如麻豆,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取一盞,有熱如狂者,加黃芩(二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不用黃芩。

白話文:

犀角飲子能解熱毒,去除風疹。取犀角、甘草(炙,各半兩)、防風(二兩)、黃芩(一兩),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小盞煎煮至半盞,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犀角地黃湯,《活人書》記載:傷寒或瘟病,本應發汗卻未發汗,導致鼻出血、吐血不止,體內有瘀血,面黃、大便黑,此方主治化解瘀血,同時也能治痘疹過盛。取犀角(一兩)、生地黃(半斤)、芍藥(三分)、牡丹皮(一兩),切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一盞,若患者發熱如狂者,可加入黃芩(二兩)。如果脈象遲緩,腹部不滿卻自言滿者,則屬於無熱症狀,不用加黃芩。

八十七、豬毛膏,又名龍腦膏。治痘瘡初作,未能出透及已出盡,內外熱毒,貫注血泡,如豆在於肌皮,不結痂疕,二者皆用之。且瘡疹蘊伏,毒熱欲出而未能透,則熱甚動心,心煩,狂躁妄語,或見鬼神,此皆心熱也。蓋心榮於血,血熱則瘀,瘀則色敗。未出者,則為鬼瘡子,一出而便黑也。已出者為黑靨。大抵痘瘡自紅班成血疱,血疱五七日結膿窠。至七日不結膿窠者,此是毒氣彌滿,恐復入里。古人用龍腦涼心血、行榮衛。用豬心血者,以心歸心;豬尾血者,取其常動欲散外也。況有狂躁煩悶,未省者那,以溫酒化下,欲散而行榮衛也,皆治熱毒太盛者。間有虛而陷伏者亦用之,誤人多矣!又有當用一字卻用一錢,熱少不能當之,亦反為害。如合用一字者,且與半字,如復寒渴甚,當與水一斗。且與五升,正此意也。既有心經熱兼有他虛寒症見者,又不可輕服。如吐瀉人發熱煩渴,小便赤,則不可全作寒治;煩躁人大便自利,小便清則不可全作熱治。在醫者,兩審不致偏局可也。

白話文:

八十七、豬毛膏,又名龍腦膏

豬毛膏,又叫做龍腦膏,可以用來治療痘瘡初發,還沒完全長出來,或是已經長完,但內外熱毒仍然存在,導致血泡像豆子一樣長在皮膚上,沒有結痂癒合的情況。這兩種情況都可以使用豬毛膏。

如果痘瘡潛伏在體內,毒熱想要發出來卻沒辦法,就會導致熱氣過盛,影響心臟,出現心煩意亂、狂躁胡言亂語,甚至看到鬼神等症狀,這是心火旺盛的表現。因為心臟的精氣依賴於血液,血液過熱就會導致血液瘀滯,瘀滯則會使顏色變得暗淡。痘瘡還沒長出來的時候,就叫做「鬼瘡子」,長出來後就會變成黑色。而已經長出來的痘瘡,就會變成黑色的痘印。

一般來說,痘瘡會從紅斑變成血泡,血泡五到七天會變成膿包。如果七天內沒有變成膿包,就表示毒氣充滿全身,很可能再次入侵內臟。古人使用龍腦來清心血、暢通經絡。使用豬心血是因為心歸心,而使用豬尾血則是因為豬尾經常活動,可以幫助散發外邪。

如果患者出現狂躁煩悶、神志不清的症狀,可以用溫酒將豬毛膏化開服下,幫助散發熱毒,暢通經絡。這些方法都是針對熱毒過盛的情況。

但也有患者是虛寒體質,痘瘡潛伏不顯的情況,這時候就不應該使用豬毛膏,因為會導致病情加重。許多人誤用豬毛膏,導致病情惡化。

另外,豬毛膏的用量也要注意,如果原本應該用一字,卻用了 一錢,熱氣不足,就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有害。如果原本應該用一字,就應該用半字,如果患者寒熱交戰,應該用一斗水,如果患者寒熱交戰,就應該用五升水。

還有,如果患者除了心經有熱以外,還伴隨著其他虛寒症狀,也不能輕易服用豬毛膏。比如說,患者出現嘔吐、腹瀉、發熱、口渴、小便赤等症狀,就不能完全用寒涼的方法治療;如果患者出現煩躁不安、大便稀溏、小便清澈等症狀,就不能完全用溫熱的方法治療。

作為醫生,要仔細觀察患者的病情,才能準確判斷,避免偏執一隅,才能正確地使用藥物。

上用片腦半字許,研細,旋滴豬心血和丸,以紫草湯化下。煩躁狂悶未省者,以溫酒浸服。錢氏用豬尾血,其意皆通。

八十八、控心散,班疹一服而出。全蠍(二十四個,炒),麻黃(去節),雄黃(各一分),為細末,每服一錢,胡荽煎,酒調下。蠍治癮疹、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斜、語澀抽掣,此能透諸筋脈。雄黃主惡瘡疽痔,透百節,治疥瘍,並痘疹毒氣不出也。麻黃解肌泄邪惡氣,消赤黑班毒。三藥治痘當出而不出者。若自然出者,不須服也。

八十九、獨味麻黃湯,治倒靨。用麻黃三十寸,去節,蜜拌炒,香紫色為度。水一盞,煎五六分服。

白話文:

將片腦研磨成細粉,約半字大小,然後滴入豬心血混合成丸狀,再用紫草湯送服。如果病人煩躁狂躁,神志不清醒,可以用溫酒浸泡後服用。錢氏則用豬尾血,其用意與此相同。

控心散可以治療麻疹,一服藥即可見效。將全蠍(二十四個,炒熟)、麻黃(去節)、雄黃(各一分)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胡荽煎水,加入酒調服。蠍子可以治療癮疹、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說話困難、抽搐等症狀,此方能通暢全身筋脈。雄黃主治惡瘡、疽、痔,能通達全身關節,治療疥瘡,以及痘疹毒氣無法排出等症狀。麻黃可以解表散邪惡氣,消退紅斑、黑斑及毒氣。三味藥可以治療痘疹發不出來的症狀。如果痘疹自然發出來,就不需要服用此方。

獨味麻黃湯可以治療倒靨(一種臉部疾病)。用麻黃三十寸,去節,用蜜拌炒至香紫色為度。用一盞水煎煮,服用五六分即可。

一人得此方後,知兗州仙源縣有工筆李用之子,班瘡倒靨已至危困,投此一服便出,其應如神。未至胃爛便血者,皆可治也。

九十、南金散,治痘已出而復隱,其勢甚危,諸藥不效者,萬無一失。紫背荷葉(霜後貼水紫色者),白殭蠶(直者炒,去絲),為細末,每服一錢,小兒半錢。研胡荽汁和酒下,米飲亦得。在處印貼,施人全活者眾。有用龍腦、人齒,卒難得之,惟此無毒效速。

九十一、滑石散,治瘡痘出遲,恐瘀壅黑色,膈上煩熱多渴,小便赤澀,面青氣粗,大便不利。此藥滑竅,令瘡出快。滑石、甘草(炙,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雞子清、酒各少許,調服。

白話文:

一個人得到這個方子後,得知兗州仙源縣有位名叫李用的工筆畫家,他兒子患了瘡瘍,臉色發黑,情況危急,服用了一劑這個方子就痊癒了,效果如同神明。還沒到胃潰爛、流血的程度,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

「九十、南金散」,專治痘瘡已經長出來卻又隱沒,病情十分危急,其他藥物都無效的症狀,效果絕對可靠。取紫背荷葉(霜後貼近水面的紫色部分),白僵蠶(直的,炒一下,去掉絲),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小兒服用半錢,用胡荽汁和酒一起服用,米湯也行。在患處貼上,救活了很多人。有些人用龍腦、人齒,卻很難得到,而這個方子沒有毒性,效果迅速。

「九十一、滑石散」,專治瘡痘生長緩慢,擔心瘀積阻塞,導致黑色素沉澱,胸膈煩熱口渴,小便赤澀,面色青灰氣粗,大便秘結。這個藥物可以滑利竅道,讓瘡痘迅速長出來。取滑石、甘草(炙,各等份),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雞蛋清、酒各少許調服。

九十二、寒熱水,治瘡倒靨。橄欖核,中截斷,水磨少許,服立發。

九十三、快毒丹,治痘疹。氣勻即出快,蓋血與氣相隨,內有邪熱則血妄,便氣不勻,大抵痘瘡氣快自勻,痘疹出亦宜服。黑豆(炒),木香(各一分),肉豆蔻(半兩,麩裹煨),青皮(一兩,半生半熟),為細末,滴水丸如黍米大,每服七丸至十丸。濃煎紫草,蔥白湯下,乳前服。量兒大小加減。

九十四、紅粉丹,治藏府熱,瘡出不勻。龍腦(一錢),坯子胭脂、天竺黃、硃砂(各一兩),南星(臘月釀牛膽中,百日陰乾,一兩),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煎人參湯化下。

白話文:

九十二、寒熱水,用來治療瘡瘍倒靨。取橄欖核,將它從中間截斷,用清水研磨少許,服用後立刻見效。

九十三、快毒丹,用來治療痘疹。氣息順暢就很快會出痘,這是因為氣血相隨,體內有邪熱就會導致血液妄行,氣息也就變得不順暢。總之,痘瘡的氣息如果順暢就自然會出痘,痘疹出現也應該服用此藥。將黑豆(炒熟)、木香(各取一錢)、肉豆蔻(半兩,用麩皮包裹煨熟)、青皮(一兩,半生半熟)研磨成細末,製成滴水丸,如黍米大小,每次服用七丸至十丸。用濃煎的紫草和蔥白湯送服,乳前服下。根據兒童的大小加減用量。

九十四、紅粉丹,用來治療臟腑積熱,瘡瘍出疹不均。將龍腦(一錢)、坯子胭脂、天竺黃、硃砂(各取一兩)、南星(在臘月時浸泡在牛膽汁中,陰乾一百天,取一兩)研磨成細末,用煉蜜調和成丸,如雞頭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煎好的參湯化服。

九十五、乳香豬血膏,治班痘不發。乳香研細,豬心血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用水磨化下。

九十六、紫金散,治瘡痘倒靨,及出不快。紫草、蛇退(炒焦),牛蒡子(炒,各半兩),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煎至四分,去滓,溫服,無時。蛇退治一切惡瘡,十年不愈者,用之良,故也。

九十七、竹瀝,發瘡疹,令出快。鉤藤鉤子、紫草茸(等分),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溫酒調下,無時。紫草滑竅,利小便,散十二經毒氣。鉤藤治小兒寒熱、十二驚癇。蓋瘡瘍煩躁痛癢,皆出於心。驚癇,心病也。瘡瘍亦心所主,故用之。

白話文:

九十五、乳香豬血膏,用於治療麻疹不發。將乳香研磨成細粉,做成像櫻桃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清水磨碎後服用。

九十六、紫金散,用於治療瘡痘留下凹陷的痘坑,以及瘡痘癒合緩慢。將紫草、蛇退(炒焦)、牛蒡子(炒,各半兩)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七分盞煎至四分,去渣,溫熱服用,沒有時間限制。蛇退可以治療各種惡瘡,即使十年不愈者,使用它也能有效,所以才叫蛇退。

九十七、竹瀝,可以促進瘡疹發出。將鉤藤鉤子、紫草茸(等分)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或半錢,用溫酒調服,沒有時間限制。紫草可以潤滑竅道,利尿,散除十二經的毒氣。鉤藤可以治療小兒寒熱、十二驚癇。因為瘡瘍煩躁、疼痛、瘙癢,都源於心臟,驚癇也是心病。瘡瘍也屬於心臟主治的範圍,所以使用鉤藤來治療。

九十八、麝香豬血丸,治痘疹,出不透。旋取豬心血,調麝香少許,塗兩手心並塗些少口唇上即無,極驗。

九十九、木星飲子,治瘡疹不出及出不快。硃砂(一分),鬱金(半兩),為細末,每服一字或二字。量大小入片腦少許,以新汲水茶腳少許調勻,然後刺豬尾,血滴三點入藥汁,令服。不過一、二時辰,瘡出紅活,神效。鬱金辛寒,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尿血、金瘡。今痘疹出於心,由於熱也。硃砂微寒,治熱安。心熱有蘊蓄,則壅瘀而不出。用鬱金下氣消惡血,則無壅瘀而出不遲矣!

白話文:

九十八、麝香豬血丸,可以治療痘疹出不透的情況。取豬心血,加入少許麝香,塗抹在雙手心和嘴唇上,就能有效解決問題。

九十九、木星飲子,可以治療瘡疹不出或出不快的症狀。將硃砂和鬱金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或二字。根據病人的體型加入少許片腦,用新汲水和茶葉渣調勻,然後刺豬尾,取三滴豬血滴入藥汁中,讓病人服用。通常一、兩個時辰後,瘡疹就會紅潤鮮活,效果顯著。鬱金性寒,可以化解血積、促進氣血流通、生肌止血,也能治療惡血、尿血、金瘡。痘疹出於心臟,是由於熱症引起的。硃砂微寒,可以清熱安神。心熱有蘊蓄,就會導致氣血阻塞而無法排出。用鬱金來化解血積,就能暢通氣血,使瘡疹順利排出。

一百、四聖散(又名紫草散)湯,治痘出不快及倒靨。紫草、木通、甘草(炙),枳殼(麩炒),黃耆(切焙,等分),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六分,去柤溫服。(內紫草發散;黃耆止痛、解毒生肌;枳殼治腹脹,令大小腸不秘,氣通導心熱而利小便;以甘草和之,古人用藥有至理焉。)

一百一、脫殼散,取雞哺出殼,於新瓦上焙乾去膜,取殼研如粉。若痘疹倒靨,不出。或便血糞黑、頭瘡昏腫,用酒調一字,塗兒唇上,令舐;或以調酒塗風池穴上、心前,或以熱湯調一字服。

白話文:

「一百、四聖散(又名紫草散)湯」,可以治療痘疹發疹緩慢以及倒靨。將紫草、木通、甘草(炙)、枳殼(麩炒)、黃耆(切焙,等分)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杯水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

「一百一、脫殼散」,取雞剛孵出時留下的蛋殼,在新的瓦片上焙乾去膜,研成粉末。若痘疹倒靨發疹困難,或出現便血、糞便發黑、頭部瘡瘍腫痛,可以用酒調和粉末少許,塗在小孩的嘴唇上,讓他們舔食;也可以用酒調和塗抹在風池穴、心前,或以熱湯調和少許服用。

一百二、山梔子湯,治麩疹及班毒。毒盛黑色,狀如蚊蚤所齧者。山梔仁、白蘚皮、赤芍藥、升麻(各一兩),寒水石、甘草(炙,各半兩),為粗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盞,入紫草、薄荷少許,煎至五分。去柤溫服。

一百三、化毒散,鬱金(一枚),甘草(炙,一分),用水半碗,煎令水乾。去甘草,將鬱金切片,令乾為末。用腦子半錢,研勻入豬血,研成稀膏,煎薄荷湯化下一錢。不過一服,毒氣從手足心出,乃差。此五死一生之症,若便血、瘡壞無膿者,不治。一法:蟬脫末一錢,好腦子一皂角子大,大豬心血三皂子大,和作膏。熱酒浸紫草,令溫化,下移時當發大熱,瘡毒頓出,然後依症調治。

白話文:

一百二、山梔子湯,用來治療麩疹和班毒。當毒氣重且呈黑色,狀似被蚊子叮咬的情形。準備山梔仁、白蘚皮、赤芍藥、升麻各一兩,以及寒水石和甘草(經炙烤,各半兩),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水八分盞,然後加入少許的紫草和薄荷,煮至水剩下五分。過濾後溫服。

一百三、化毒散,成分包括一枚鬱金和一分炙甘草,用半碗水煎煮至水乾。去掉甘草,將鬱金切片,弄乾後磨成粉末。取半錢的腦子,研磨後混合入豬血,變成稀膏,再用薄荷湯煎化下一錢。服用一次後,毒氣會從手足心出來,然後症狀會減輕。這是一種五死一生的病症,如果出現便血或瘡壞且沒有膿的情況,就不要治療。還有一種方法:將一錢的蟬脫末和一顆大約皁角子大小的腦子,還有三顆豬心血大小的皁子,混合成膏。用熱酒浸泡紫草,讓其溫化,然後在發熱的情況下使用,這樣瘡毒能夠快速排出,然後根據症狀進行調治。

一百四、宣毒膏,治毒盛,痘瘡已出不快、倒靨,急服此藥,曾經大效。獖豬尾血(臘八日取一升新瓦器盛),硃砂、乳香(各一兩),甘草、馬牙硝(各半兩),片腦、麝香,同為細末,豬心血拌勻,用竹筒一個,留底節,盡入諸藥。在內用紙數重系定,掛大糞缸粱上,至清明日取出,暴乾,更入腦、麝各一錢,研勻,滴水丸如皂角子大。煎人參湯化下一丸,毒盛痘瘡黑靨服之,痘轉紅活綻突,神驗。

一百五、百祥丸,瘡疹黑陷、耳尻反熱者,為逆,用百祥丸、牛李膏各三服。又云:紫黑干陷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者,謹勿下。黑者,無問何時,十難救一。或寒戰噤牙,或耳黃腫紫,急以百祥丸下之。下之復惡寒,身冷汗出,耳骫反熱者,死。身溫欲飲水者,可治。又云:黑陷不發寒者,病未困,宜百祥丸,以牛李膏為助,各一大服,五日瘡復紅活,血潤而愈。紅芽大戟不以多少,陰乾,漿水煮軟,去骨曬乾,復入汁中煮,汁盡焙乾為末,水丸如粟大,每服一二十丸。研赤,芝麻湯下。無時,吐利同。

白話文:

宣毒膏用於毒氣旺盛、痘瘡長出後癒合緩慢或出現凹陷,服用後效果顯著。取臘八當天豬尾血一升裝入新瓦器中,加入硃砂、乳香各一兩,甘草、馬牙硝各半兩,冰片、麝香,研磨成細末,用豬心血拌勻,裝入留有底部的竹筒中,用紙包裹固定,掛在糞缸樑上,直到清明節取出,曬乾,再加入冰片、麝香各一錢,研磨均勻,製成皂角子大小的丸藥。用人參湯送服一丸,對於毒氣旺盛、痘瘡發黑凹陷者,服用後痘瘡會轉紅,癒合加快,效果神奇。

百祥丸用於瘡疹發黑凹陷、耳廓發熱者,屬於逆症,可服用百祥丸與牛李膏各三服。另外,紫黑色凹陷的瘡疹可服用百祥丸,但若無發黑則不宜服用。黑陷的瘡疹,十個中難救一個。若出現寒戰、牙關緊閉、耳廓腫脹發紫的症狀,應立即服用百祥丸。服用後若出現再次發冷、出冷汗、耳廓發熱的症狀,則難以救治。若身體溫暖,想喝水,則可以治療。此外,黑陷而不發冷的,病情尚未嚴重,宜服用百祥丸,以牛李膏輔助,各服一大劑,五日後瘡疹會重新轉紅,血潤而癒合。紅色的痘疹可用大戟,陰乾後用漿水煮軟,去除骨頭曬乾,再放入汁液中煮,汁液蒸發後焙乾研磨成粉末,製成粟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赤小豆湯送服,無時間限制,可同時服用吐瀉藥。

一百六、牛李膏(又名必勝膏),治倒靨。又云:已出未出快者,宜紫草散、玳瑁散之類。重者,牛李膏。又云:痘疹毒氣不散,出不快,及解犯黑色者,宜用之。牛李七八月結實,黑圓成穗,採黑熟者,盆內研汁,絹濾去滓,銀石器盛,慢火熬成膏,磁器收,常令透風,每服一皂角子大。煎杏膠化,如人行二十里,再進一服,瘡疹自然紅色,毒氣亦慢。此藥神妙,一切瘡出不快並可服。無生者,市肆乾者為末,水熬代用。

董汲幼年病瘡,見皮膚下不出,及出不快,及紫黑干陷,惡症,極危,父母不忍見之。遇錢乙,下此藥得安。因懇求真方,遂傳於世。但收採失時亦無全效,九月後收取,濾汁成膏,每膏二兩,研入麝香半錢,用不津器貯。或用桃膠(半兩),牛李子(一兩,炒),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煎至四分,去滓,溫服。治療亦同。

白話文:

牛李膏,又稱必勝膏,用於治療痘疹。對於痘疹剛冒出或還沒冒出,但速度很快的,可以用紫草散、玳瑁散等藥物。嚴重者,則要用牛李膏。痘疹毒氣不散,冒出速度慢,或解毒後皮膚變黑的,也宜使用牛李膏。牛李在七八月結果,黑色的圓形果實串成一串,採摘成熟的果實,研磨成汁,用絹布過濾去除雜質,用銀或石器盛裝,以慢火熬製成膏,收在瓷器中,保持通風。每次服用一皂角大小的膏藥,用杏膠煎煮成糊狀,服藥後休息,相當於走二十里路,再服用一次,瘡疹自然會轉為紅色,毒氣也會慢慢消散。此藥神效,所有瘡疹冒出速度慢的都可以服用。如果沒有新鮮的牛李,可以用市面上乾燥的牛李研磨成粉,用水熬製代替。

董汲小時候患了瘡病,皮膚下陷無法冒出,即使冒出也速度很慢,顏色紫黑乾癟,病症非常嚴重,危及生命,父母都看不下去。遇到了錢乙,服用此藥後病情得以緩解。董汲懇求錢乙傳授真方,於是此藥方流傳於世。但是如果採收牛李的時間不對,就沒有完全的效果。九月之後採收,濾汁熬製成膏,每膏二兩,加入麝香半錢,用不沾器皿盛裝。也可以用桃膠半兩,牛李一兩(炒過),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七分滿煎煮至四分,去除藥渣,溫服。治療方法相同。

一百七、倍金散,治瘡痘倒靨黑色。鼠黏子(炒,二兩),山楂子(連核一兩),減枤葉(一兩),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荊芥穗、紫草十根,煎至四分,去柤溫服。

一百八、抵聖丸,治班瘡不出反入。取十二月老鴉,左翅不計多少,風中令乾,辰日燒為灰。用中等獖豬嘴上刺血,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取獖豬尾血少許,溫水同化下。未效,二三時間再一服。

一百九、溫生蟲散,治倒靨。取濕生蟲,不計多少,炒乾為末,酒調下一字。

一百十、白花蛇散,治痘瘡倒靨。白花蛇(連骨一兩,火炙令乾,勿焦),大丁香(二十一枚),為細末,每服一錢,小兒半錢,以水解淡酒調下。如黑靨者服之,移時重紅如聖。

白話文:

一百七、倍金散,治療瘡痘倒靨黑色。鼠黏子(炒,二兩),山楂子(連核一兩),減枤葉(一兩),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盞,加入荊芥穗、紫草十根,煎煮至四分,去除藥渣,溫熱服用。

一百八、抵聖丸,治療班瘡不出反入。取十二月老鴉,左翅不計多少,風乾,辰日燒成灰。用中等獖豬嘴上刺血,搓成如雞頭實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取獖豬尾血少許,溫水混合服用。若無效,二三時間後再服用一丸。

一百九、溫生蟲散,治療倒靨。取濕生蟲,不計多少,炒乾研磨成末,用酒調和,每次服用一字。

一百十、白花蛇散,治療痘瘡倒靨。白花蛇(連骨一兩,火烤至乾,不要焦),大丁香(二十一枚),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小兒服用半錢,用清水調和淡酒服用。若黑靨者服用此藥,過一段時間後,就會重新變成紅色,如同聖人一般。

一百十一、敗毒牛黃丹,瘡子出定,大便不通、瘡中不幹。真大黃、大黃(各一兩),粉霜、珍珠(各一兩),同研勻煉蜜,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參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一百十二、大黃丸,李子起而能食,用此下之。錢氏曰:未可以能食為有熱而便下,須兼他症參看,瘡痂起而能食,食而腹滿,不大便,喘急,昏甚譫語者,方可下。下藥但使去熱毒,不為瘡害也。若因能食一症便下之,則不穩,蓋熱氣未深故也。如傷寒發厥,須在六七日後,蓋氣深方能發厥。厥而下之,表裡皆解。大黃(一兩,酒浸蒸熟),甘草(炙,一分),川芎(半兩),黑牽牛(半生半熟,各一分),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量兒大小,蜜湯下,以溏利為度。

白話文:

一百十一、敗毒牛黃丹,瘡疹發出來,但大便不通,而且瘡疹不乾。用真大黃、大黃各一兩,粉霜、珍珠各一兩,研磨均勻後加入蜂蜜,製成如黍米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粒,用人參湯送服。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藥量。

一百十二、大黃丸,孩子已經可以吃東西了,就可以用此方來治療。錢氏說:不能只因為孩子能吃東西就認為是熱證而隨便下瀉,還要結合其他症狀綜合判斷。例如孩子瘡痂已經結痂,可以吃東西,但是肚子脹滿,大便不通,呼吸急促,昏沉嗜睡,神志不清,說胡話等症狀,才可以使用此方。下藥的目的只是為了去除熱毒,不要對瘡疹造成傷害。如果只是因為孩子能吃東西就隨便下瀉,那就不穩妥,因為熱氣還沒有深入。就像傷寒發厥,需要在發病六七天后才可以使用下瀉藥,因為熱氣已經深入才有可能發厥。發厥後使用下瀉藥,才能使表裡之邪氣都得到解除。用大黃一兩,酒浸蒸熟,甘草炙製一分,川芎半兩,黑牽牛半生半熟各一分,研成粉末,用糯米糊製成丸子,如麻子般大小。每次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藥量,蜜湯送服,直到大便通暢為止。

一百十三、川黃散,治麩疹,及班瘡,大便不通。大黃(銼,微炒),川芎(各一兩),甘草(炙),黃芩、枳殼(炒,各半兩),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紫草少許,煎至半小盞,去滓,溫服,無時。痘瘡大便不通,不為大害,不可便下,須看大便欲通而不得通,腹脹滿,心胃悶,喘急面赤,睡中譫語,有此諸症方可下之。有諸熱症,大便如常,此又不可下,熱在表故也。當與小柴胡湯、五苓散。又看熱氣淺深,藥當隨熱淺深而多少之可也。

一百十四、大承氣湯,治昏甚譫語、妄言、大便不通、腹脹、手心腋下有汗、目睛黃赤、喘急者。厚朴(八兩),大黃(四兩),枳實(一兩,麩炒),為粗末,每服五錢。水半盞,煎至二分,入芒硝一字,去滓,溫服無時。

白話文:

一百十三,川黃散,主治麩疹、斑瘡和便秘。將大黃(切片微炒)、川芎(各一兩)、甘草(炙)、黃芩、枳殼(炒,各半兩)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加少許紫草,煎至半碗,去渣,溫服,不限時間。痘瘡患者便秘,不一定需要立刻通便,要觀察便秘是否嚴重,是否伴隨腹脹、心胃悶、呼吸急促、面紅、睡夢中胡言亂語等症狀,若有上述症狀方可服用此方通便。若患者有發熱症狀,但排便正常,則不可服用此方,因為熱在表層。應該服用小柴胡湯、五苓散。此外,要根據熱氣的輕重程度,調整藥量。

一百十四,大承氣湯,主治神志昏迷、胡言亂語、便秘、腹脹、手心及腋下出汗、眼白黃赤、呼吸急促。將厚朴(八兩)、大黃(四兩)、枳實(一兩,麩炒)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半碗水煎至二分,加入芒硝一字,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一百十五、益黃散,治胃冷嘔吐,脾虛泄瀉,或因瘡煩躁、渴水、飲冷過多致傷脾胃。丁香、訶子(煨),青皮(去瓤),陳皮(去白),木香(各一分)

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半盞,煎至三分盞,去滓,溫服無時。

一百十六、參朮丸,治脾胃傷冷,外熱裡寒,不思飲食,身常壯熱,大便或溏色白,或患痘疹,身有大熱,因食冷物,或冷藥過度,或瀉,或腹脹,或瘡出瘢白無血色,此由裡寒,脾胃伏冷,榮衛不行,致令毒氣內伏不出。服之,其瘡瘢白無血色者,則從四周紅暈,再作膿結痂而愈。人參、白朮、乾薑(炮),甘草(炙,各一分),為細末,米糕泡糊,丸如麻子大,每服百餘丸,溫水或米飲吞下,食前。

白話文:

一百十五、益黃散

功效: 治療胃寒嘔吐,脾虛泄瀉,或因瘡瘍煩躁、口渴、飲用冷飲過度而損傷脾胃。

組成: 丁香、訶子(煨)、青皮(去瓤)、陳皮(去白)、木香(各一分)

用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水半盞(約100毫升),煎煮至三分盞(約60毫升),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一百十六、參朮丸

功效: 治療脾胃受寒,外熱內寒,不思飲食,身體經常發熱,大便稀溏或色白,或患痘疹,身體發熱,因食用冷食或服用寒涼藥物過度,或腹瀉,或腹脹,或瘡瘍癒合後瘢痕發白無血色。這些症狀都是由於內寒,脾胃虛寒,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毒氣內伏無法外泄所致。服用本方,對於瘡瘍癒合後瘢痕發白無血色者,可以促使周圍出現紅暈,然後化膿結痂而癒合。

組成: 人參、白朮、乾薑(炮)、甘草(炙,各一分)

用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米糕泡成糊狀,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百餘丸,溫水或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仲景治傷寒:輕者用理中湯;重者用四逆湯,此足陽明胃經而感寒邪。胃乃中州之府,故曰理中,以辛甘發散為陽而退寒邪也。或煉蜜丸之,曰理中丸,蜜甘入脾,嚼下便化於中焦。今參朮丸以粳米糕丸者,取其難化,服在胃中,滲漉漸化,則中焦得暖,脾胃嘉燥,其熱自歸此所以能治熱也。

一百十七、二和散,治瘡疹,並傷寒冷熱不和,陰陽痞結,氣不升降。服之調榮衛、和冷熱、升降氣、消食快氣。藿香葉、香附子(炒,去毛,等分),為細末,每服抄一字,溫水調下,無時。

白話文:

仲景治療傷寒,輕症用理中湯,重症用四逆湯,這是因為足陽明胃經感受了寒邪。胃是人體中焦的中心,所以叫做理中,用辛甘發散之性來驅散寒邪。也可以製成蜜丸,叫做理中丸,蜂蜜甘甜入脾,入口即化在中焦。現在有些人用參術丸以粳米糕丸的方式,是利用其不易消化的特性,服下後留在胃中,慢慢滲透化開,讓中焦溫暖,脾胃乾燥,熱氣自然歸宿於此,所以能治熱。

二和散用來治療瘡疹,以及傷寒引起的寒熱不調,陰陽阻塞,氣機不升不降。服用二和散可以調和營衛、寒熱,升降氣機,消食快氣。藿香葉和香附子(炒過,去毛,等量),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溫水調服,不限時間。

一百十八、六神散,治脾胃虛弱、津液燥少、內虛不食、身發虛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白扁豆(炒),黃耆(蜜炒,等分),為細末,每服抄二錢。水半盞,生薑一片,棗一枚,煎至三分,去滓,溫服,無時。身熱甚者,加烏梅少許,煎服。

一百十九、治中湯,治痘作,時熱渴,或飲冷水,或食寒物,嘔吐下利,不食,身雖熱、其中寒。人參、白朮、乾薑(炮),甘草,青皮,陳皮(去白,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無時。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一百十八、六神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津液不足、身體虛弱導致食慾不振、發熱等症狀。藥材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白扁豆(炒)、黃耆(蜜炒),各取等量,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半杯水,加入一片生薑和一枚大棗,煎煮至三分,去渣,溫熱服用,不限時。如果發熱嚴重,可加入少許烏梅,煎服。

一百十九、治中湯,用於治療痘瘡發作期間,伴隨發熱口渴,或因飲用冷水、食用寒涼食物而出現嘔吐腹瀉、食慾不振,雖然發熱但體內寒涼的症狀。藥材包括人參、白朮、乾薑(炮製)、甘草、青皮、陳皮(去白),各取等量,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半杯水煎煮至三分,去渣,溫熱服用,不限時。服用量可根據身體狀況調整。

一百二十、胃風湯,症候並方見集驗方。

一百二十一、干寒甘草湯,治瘡疹,服冷藥太過、咳嗽、手足冷、脈遲、自利、嘔吐不食。乾薑(炮),甘草(炙,各四錢),銼為散,水一升二合,煎至四合,去滓溫服。

一百二十二、胃愛欲,調理脾胃。吐瀉、班瘡末出,醫者不識形症,便將冷藥冰卻瘡疹,致令內伏不出。將此調理。如無汗,用控心散發之;後下羌活散、胃愛散。糯米(一兩),干淡木瓜(三分),甘草(一分),丁香(十六個,炒),藿香葉,紫蘇葉(各一分),同研為細末,每服一錢或半錢,煎粟半棗子湯調下。

白話文:

「胃風湯」的症狀與處方可在集驗方中找到。

「甘草湯」用於治療瘡疹,因服用寒涼藥物過度而導致咳嗽、手足冰冷、脈搏遲緩、腹瀉、嘔吐和食慾不振。將炮製好的乾薑和炙甘草各四錢,切碎成散劑,用一升二合水煎煮至四合,去渣溫服。

針對胃氣虛弱,脾胃功能失調的情況,可以用「胃愛散」調理。如出現吐瀉、瘡疹未出等症狀,醫生若不識別病情,便用寒涼藥物抑制瘡疹,導致病邪潛伏體內無法發散。可用此方調理。若無汗,可用控心散促進發汗;之後再服用羌活散和「胃愛散」。將糯米一兩、干淡木瓜三分、甘草一分、炒丁香十六個、藿香葉和紫蘇葉各一分,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或半錢,用半顆粟米大小的湯水調服。

一百二十三、勻氣湯,取餘毒後調理。桔梗(洗,干、五兩),甘草(炙,二兩),白乾薑(一分),縮砂,陳皮(去白),茴香(洗,各一兩),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用霜木瓜或紫草鹽煎湯調下。

一百二十四、豆乳散,治痘疹間偶滑泄不止,甚者宜服。肉豆蔻(一枚),乳香(一豆大),為細末,米飲調下。

一百二十五、姜附湯,治痘半出、半不出,或出盛時卻下利,肢厥嘔逆,腹脹吃噫,急與理丸、四逆、姜附湯之類。不須疑,已試驗也。大便自利、腹脹者,是熱毒被冷所搐,不能出則為下利。其毒小,得出則為腹脹,當此以理中丸、四逆、姜附等溫之,則利止,熱毒復出,脹自消,瘡亦自出矣!又有痘疹半出或不出,或出盛時大便不通,小便赤澀,喘粗腹脹,唇齒乾,口燥渴引飲,譫語者,當急下之。此是毒氣壅瘀,欲出而出不辦,故腹脹。下之,熱毒散、榮衛伸,則里脹消、外瘡出,合溫、合下,皆得其宜。若下膿血而腹脹者,又非此症,宜南金散、乳香豬血膏、理中丸、姜附湯之類。

白話文:

取餘毒後調理。用五兩洗淨曬乾的桔梗,兩兩炙好的甘草,一分白乾薑,適量縮砂、去白陳皮、洗淨的茴香,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用霜木瓜或紫草鹽煎湯送服。

治痘疹期間偶爾腹瀉不止,嚴重者應服用。取一枚肉豆蔻,一豆大的乳香,磨成細末,用米湯送服。

治痘疹半出半不出,或出疹盛時卻腹瀉,四肢厥冷、嘔吐、腹脹、打嗝,應急用理中丸、四逆湯、姜附湯等藥物。不必懷疑,已經試驗過有效。若大便自利、腹脹,是因為熱毒被寒氣所遏,不能外出而導致腹瀉。熱毒較小,能外出則導致腹脹,此時用理中丸、四逆湯、姜附湯等溫熱之藥,腹瀉就會停止,熱毒重新外出,腹脹自然消退,痘疹也自然會長出。

還有一些痘疹半出或不出,或出疹盛時大便秘結,小便赤澀,呼吸粗重、腹脹、嘴唇乾燥、口渴引飲、神志不清,應立即服用瀉藥。這是因為毒氣壅塞瘀滯,想要外出卻出不來,所以腹脹。服用瀉藥後,熱毒散開、氣血流通,腹脹就會消退,痘疹就會長出。溫熱藥和瀉藥,都能達到治療目的。如果腹脹伴隨排出膿血,則不是這種情況,應服用南金散、乳香豬血膏、理中丸、姜附湯等藥物。

一百二十六、七珍散,調胃進食,滋養榮衛。人參,白朮,茯苓,山藥,黃耆(蜜炙),甘草(炙),白扁豆(炒,各等分),為細末,每服抄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六分盞,連滓溫服,無時。加粟米,名八珍散。昔人患不食,諸藥不效,用此數日,飲食大進。脾土居中,燥濕皆非所宜,但得其中,則水升火降,脾受穀味矣!

一百二十七、薤白湯,治痘疹下利黃赤、膿血及身熱。薤白(切半盞),豆豉(一盞),山梔子(十枚),水五盞,煎薤白爛為度,去滓,量大小服。解去惡積也。

白話文:

「七珍散」用來調整胃口,促進食慾,滋養人體的正氣和衛氣。人參、白朮、茯苓、山藥、黃耆(用蜜炙)、甘草(炙)、白扁豆(炒),各取等份,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盞,加姜三片,棗一枚,煎煮至六分盞,連藥渣溫熱服用,沒有時間限制。如果加入粟米,則稱為「八珍散」。古人患有不食症,各種藥物都不奏效,服用此方數日後,飲食便大為改善。脾土居於中焦,既不喜燥也不喜濕,只要保持適宜的狀態,就能使水氣上升,火氣下降,脾胃才能吸收食物的精華。

「薤白湯」用於治療痘疹伴隨腹瀉,糞便呈黃色或赤色,或混有膿血,以及發熱的症狀。薤白(切半盞)、豆豉(一盞)、山梔子(十枚),用水五盞,煎煮至薤白煮爛為止,去渣,根據患者的年齡服用。此方具有解毒去積的作用。

一百二十八、活血散,認是瘡症不出,或出遲,或倒靨。白芍葉(炒),為細末,溫酒調服。如欲止痛,用溫熱水調服,此調榮衛藥也。大抵痘疹氣勻則出快,榮衛無阻則氣行矣!芍藥主時行寒熱,消癰腫,則治瘡疹矣!經云:足得血行;目得血明;手得血握。《活人書》云:感寒,脈大尺弱,兩足拘攣,為下焦血少,用白芍藥六兩、甘草半兩煎湯三服,遂腳伸能行,此亦活血行榮衛也。

一百二十九、人齒散,治瘡疹,已出不快、既出倒靨、瘡疹作熱、脈反遲,或攻皮膚而出遲,或面額赤,脈不洪大,或服涼藥過多,血澀氣弱而出不快,隱隱在皮膚間。以酒調服之。錢乙治瘡疹倒靨,入麝香,酒調服之尤佳,或加赤小豆七粒、薄荷酒調服之。若黑色者,名鬼瘡子,用獖豬血調下二錢,移時再服。用人齒脫落者,磁瓶固濟,大火煅,令通赤,候冷取出為末,薄荷酒調服半錢。良久脈平毒散,瘡如粟米而出,此為發出瘡疹之藥。昔有患瘡疹已出而稍遲,遂用正氣散加白芍藥,又用胡荽酒、猴黎酒。尚出遲,渠家謂藥太緩,夜來自燒人齒五枚,酒調服之,一身瘡疹盡出。予聞大駭,再診其脈已微,觀腦後並兩腳盡白色,是榮衛弱、毒氣少而藥力太過,陽氣少而無以應接,故無血色也。陽氣盡出於外則裡寒,寒氣成濕,濕必濡瀉,急以二氣丹為小丸,服至半兩,水瀉二日方止。又服內補散治瘡痘,痘成班爛,遍體成片,將息月餘方愈,此因人齒散表過故也。如傷寒發汗,須看榮衛之淺深;瘡疹表出,須看蘊熱之多少。若蘊熱少而用藥過,則為班爛;故已出未快者,宜活血散、猴黎酒、葡萄酒之類;既出而倒靨與稟受弱者,須人齒散,則藥病合宜而相當也。不爾則病輕藥重,反以為累。後人不究毒氣輕重,一概用藥,因此夭橫者多矣!人齒治乳癰破腫出箭鏃,則表瘡疹宜矣!若誤用,早為班爛、為虛脫、為重寒,不可不知。前云服人齒散,脈微而瘡色白,為外陽微也,濡瀉為內陰盛也。先用二氣丹,後尚濡泄,若用之遲,豈不虛脫?又有田舍及市井小兒患痘,行走當風,狂服硝黃,無害者,恐富貴之稟,非負荷者比,各隨宜而治。

白話文:

一百二十八、活血散

活血散適用於瘡症不出,或出遲,或出現倒靨的情況。將白芍藥葉炒至乾燥,研成細末,溫酒調服。若想止痛,則可用溫熱水調服。活血散屬於調和榮衛的藥物。

一般來說,痘疹氣血運行順暢,就會迅速發出;榮衛無阻,則氣血流通。芍藥具有治療時行寒熱、消散癰腫的作用,因此能治瘡疹。

經書記載:腳部要靠氣血運行才能正常活動;眼睛要靠氣血才能明亮;手部要靠氣血才能握緊東西。

《活人書》中記載:感受寒邪,脈象表現為寸脈有力,尺脈微弱,雙腳拘攣,這是由於下焦氣血不足所致。可以用白芍藥六兩、甘草半兩煎湯服用三次,就能使腳伸直行走,這也屬於活血行榮衛的治療方法。

一百二十九、人齒散

人齒散用於治療瘡疹,適用於以下情況:瘡疹已出但發疹緩慢,或已出但出現倒靨,或瘡疹發熱但脈象反而遲緩,或毒氣攻向皮膚導致出疹遲緩,或面部發紅但脈象不洪大,或服用涼藥過多導致氣血凝滯,出疹緩慢,或瘡疹隱隱在皮膚中。用酒調服。

錢乙治療瘡疹倒靨,會在方劑中加入麝香,用酒調服,效果更佳。也可以加入赤小豆七粒,用薄荷酒調服。如果瘡疹呈黑色,稱為鬼瘡子,可用獖豬血調服二錢,間隔一段時間再服用。

人齒散的主要成分是人牙齒,將脫落的牙齒放入磁瓶中,以大火燒至通紅,冷卻後研成細末,用薄荷酒調服半錢。服用後,脈象平穩,毒氣消散,瘡疹如粟米般發出。人齒散是發出瘡疹的藥物。

從前,有個人患瘡疹已出但發疹緩慢,他先用了正氣散加白芍藥,又用了胡荽酒、猴黎酒,但仍然出疹緩慢。他的家人認為藥物太緩慢,晚上就燒了五枚人牙齒,用酒調服。結果全身瘡疹都發出來了。我聽聞後非常吃驚,再次診脈,發現他的脈象微弱,腦後和雙腳都呈白色,這是因為榮衛虛弱,毒氣少而藥力過強,陽氣不足,無法應接,所以沒有血色。陽氣都散發在外,則內部寒涼,寒氣化為濕氣,濕氣會導致腹瀉,必須緊急服用二氣丹,製成小丸,服用至半兩,腹瀉兩天后才停止。之後又服用內補散治療瘡疹,結果痘疹變成一片一片的爛斑,遍布全身,經過一個多月才痊癒。這是因為人齒散表證過於強盛所致。

傷寒發汗,要觀察榮衛氣血虛實;瘡疹發出,要觀察蘊藏熱氣的多少。如果蘊藏熱氣少而用藥過重,就會導致痘疹變成爛斑。所以,瘡疹已出但發疹緩慢的患者,宜用活血散、猴黎酒、葡萄酒等藥物;已出但出現倒靨或體質虛弱的患者,則需用人齒散,這樣才能藥症相合。否則,病輕藥重,反而會加重病情。

後世人沒有深入研究毒氣的輕重,一概用藥,所以夭亡的人很多。人齒散可用於治療乳癰、破腫、取出箭鏃,所以也適用於治療瘡疹。如果誤用,容易導致瘡疹變成爛斑,或出現虛脫、重寒等情況,不可不慎。

前面提到服用人齒散,脈象微弱而瘡色發白,這是外陽虛弱的表現;腹瀉是內陰盛的表現。先服用二氣丹,如果之後仍然腹瀉,若服用太遲,豈不造成虛脫?

還有,農村和城市裡的兒童患痘,在行走時遇到風吹,就服用硝黃,沒有出現問題的,可能是因為他們天賦富貴,比普通人更能承受藥力,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對症治療。

一百三十、內補散,治正患痘中,或感外寒、或內傷生冷、或服涼藥過多,因生吐瀉,脾虛血澀,痘疹遲遲不出,肌瘦而無血色。宜內服調脾胃藥,外服此方滋養血氣,瘡毒得出。

人參,黃耆,白芷,當歸,肉桂,桔梗(炒),川芎,木香,甘草(炙),防風,厚朴(薑製),阿膠(炒珠),橘皮(去白,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酒二匙,溫湯浸,調服無時。王子建云:仲景論症多而用藥少,男子詳而婦人略,此亦不考也。若使仲景存日,其方有餘用矣!蓋無壞病也。

白話文:

一百三十、內補散,適用於患痘疹期間,因外感寒邪或內傷生冷,或服用涼藥過多,導致嘔吐腹瀉,脾胃虛弱,血氣凝滯,痘疹遲遲不發,患者身體消瘦,面色蒼白。此方適合內服調理脾胃,外用滋養血氣,促進瘡毒排出。方劑包含人參、黃耆、白芷、當歸、肉桂、桔梗(炒)、川芎、木香、甘草(炙)、防風、厚朴(薑製)、阿膠(炒珠)、橘皮(去白),等份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兩匙酒,以溫水調服,不限時間。王子建認為仲景論述症狀多而用藥少,對男子描述詳盡而對婦女描述簡略,這是不妥當的。如果仲景還在世,他的處方一定會更完善,因為不會傷及病體。

今醫治病,惟利是圖,動輒差誤。後賢處方,皆是救其差誤,故方愈多耳!治瘡用內補散,亦救其差誤也。俗云:瘡是熱,每見藥稍溫,便以為誤。殊不知傷寒是傷於寒,間用硝黃、升麻、知母之類,此皆救一時不及,不可偏執,使緩急療病,以致敗事。

一百三十一、赤茯苓湯,治痘出後,咳逆脅痛,不下食,脅痛者,由病後毒氣混亂,阻於升降。左右為陰陽之道路,氣之所行處。今氣滯為脅痛,以枳殼寬腸下氣,令氣順,脅不痛也。大青、梔子去蘊熱,升麻解毒,赤茯苓導心火、利小腸,使熱不傷於肺,則咳逆自平耳!

白話文:

現在醫治疾病,只看利益,輕易就犯錯。後世醫家開出的藥方,都是為了彌補前人錯誤,所以藥方越來越多。治療瘡傷用內補散,也是為了彌補錯誤。俗話說:「瘡傷是熱」,常看到藥稍微溫和,就認為是錯。殊不知傷寒是受寒所致,有時用硝石、黃連、升麻、知母等藥,都是為了應急,不可偏執,要根據病情緩急治療,才不會導致失敗。

「赤茯苓湯」用來治療出痘之後,咳嗽氣逆、脅肋疼痛、食慾不振,脅肋疼痛是因為病後毒氣混亂,阻礙氣機升降。左右為陰陽之道,氣機流動的通道。現在氣機滯塞導致脅肋疼痛,用枳殼寬腸下氣,使氣機順暢,就不會疼痛了。大青、梔子清熱解毒,升麻解毒,赤茯苓引導心火、利小腸,使熱氣不傷肺,咳嗽氣逆自然就會平息。

赤茯苓,甘草(炙),大青,升麻,枳殼(麩炒,各半兩),梔子(一分),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苦竹葉七片,豆豉三十粒,煎至五分盞,去滓,分為三服,日三四服。量大小以意加減。

一百三十二、小柴胡湯,治發熱甚而嘔者。

柴胡,人參,黃芩(各三兩),甘草(炙),半夏(各二兩半,湯泡七次),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一枚,煎至半盞,去滓溫服。咳嗽加五味子;頭熱發熱、肢節疼,四味升麻湯;大便不通,四順飲;大便自利,黃黑色者,此毒亦有所出,不必廣服湯劑。大便自然通,瘡亦稀少而快利,只與四味升麻湯、荊芥散,不可以溫藥助之。

白話文:

赤茯苓、甘草(炙)、大青、升麻、枳殼(麩炒,各半兩)、梔子(一分),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盞,加入苦竹葉七片、豆豉三十粒,煎煮至五分盞,濾去藥渣,分三次服用,每天服用三到四次。劑量可根據患者情況酌情加減。

一百三十二、小柴胡湯,主治發熱嚴重且伴有嘔吐的患者。

柴胡、人參、黃芩(各三兩)、甘草(炙)、半夏(各二兩半,用湯泡七次),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加入生薑二片、大棗一枚,煎煮至半盞,濾去藥渣,溫服。若患者伴有咳嗽,可加入五味子;若患者頭部發熱、四肢關節疼痛,可服用四味升麻湯;若患者大便不通,可服用四順飲;若患者大便自利,顏色呈黃黑色,說明毒素正在排出,不必服用過多湯劑。當患者大便自然通暢,瘡瘍也逐漸減少並癒合時,只需服用四味升麻湯、荊芥散,不可再用溫藥助其恢復。

下利甚者,卻與少溫之。

一百三十三、大青四物湯,治熱病十日已上,發汗,及吐利後熱不除,身上班出。

大青(四兩),豆豉(八合),阿膠,甘草(炙,各一兩),銼如麻豆,每服抄五錢,煎至六分,去滓,炮阿膠令化服。

一百三十四、砂糖水,瘡作膿窠,是毒氣盡出在肌,但未結靨。調砂糖水與,則瘡干。若服,血泡未成膿泡,乃毒未出盡,便與砂糖水,損目者多矣!不特此也,糖、蜜、棗、柿即瘡入目,及煮鵝、鴨、雞、卵,兒聞卵氣,目中即生翳膜,更不可食也。滅瘢,瘡子將欲干時,須與掐去痂,令血出,定無瘢。若從他,干定隱有瘢也。

白話文:

拉肚子很嚴重,就要用少溫的方法治療。

治療發熱病超過十天,發汗、吐瀉後熱症仍未消除,身上出現斑點的,可以用大青四物湯。

大青四兩,豆豉八合,阿膠、甘草(炙,各一兩),切成麻豆大小,每次取五錢,煎至六分,去渣,用火將阿膠溶化後服用。

瘡瘍化膿,是毒氣完全從肌膚排出的表現,但尚未結痂。可以用砂糖水調服,就能讓瘡瘍乾燥。如果瘡瘍還未化膿,就服用砂糖水,會導致視力受損。不僅如此,糖、蜜、棗、柿子也會導致瘡瘍入目,煮鵝、鴨、雞、蛋時,孩子聞到蛋氣,眼睛裡就會長出翳膜,更不能食用。要消除瘢痕,瘡瘍快要結痂時,要將痂皮掐掉,讓血流出來,就能保證不留瘢痕。如果任其自然乾燥,就會留下隱藏的瘢痕。

,一百三十五、藍根散,板藍根(一兩),甘草(炙,三分),銼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取雄雞冠血三兩點,溫酒少許,調下食後。

一百三十六、甘露飲,解胃熱。痘瘡已發後,餘熱溫壯,齒齦宣腫,牙痛不能嚼物,飢而不欲食,煩熱面黃,及病後瘡疱。乳母俱可服。

甘草,山茵陳,石斛,枳殼(麩炒),枇杷葉,黃芩,生地黃,麥門冬(去心等分),為粗末,每服抄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食後溫服。(牙齒動搖,牙齦腫熱,含漱並服。)

白話文:

一百三十五、藍根散,用板藍根一兩,甘草(炙,三分),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並取雄雞冠血三兩點,溫酒少許,調和後飯後服用。

一百三十六、甘露飲,可解胃熱。痘瘡發後,餘熱未退,齒齦腫脹,牙痛難以咀嚼,飢餓卻不願進食,煩躁發熱,面容發黃,以及病後瘡疱等症狀。乳母亦可服用。

將甘草、山茵陳、石斛、枳殼(麩炒)、枇杷葉、黃芩、生地黃、麥門冬(去心)等量,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飯後溫服。(若牙齒搖動,牙齦腫脹發熱,可含漱藥汁並服用。)

一百三十七、槐花散,治班瘡,餘熱不退。赤小豆,槐花(各炒二錢),麝香(少許),為細末,每服半錢,蜜湯調,服無時。

一百三十八、淨心散,治痘出欲盡,便服之。如入眼,即自退。蛇脫(一條,燒灰),皂角(不蛀者十莖,燒灰),為細末,每服一錢,小兒半錢,熱水調下,加甘草半錢,生用。

一百三十九、青金丹,治瘡疹病後,取下餘毒。滑石子,白丁香(研過),天南星,青黛(細羅),輕粉,水銀(各二錢,先以鉛二錢,銅銚熔化,便入水銀拌和,瀉地冷用),上川巴豆(去皮心膜,七十三片,無缺損者,用井水浸一宿,懸當風吹乾,爛研),上藥和勻,軟飯丸如梧桐子大,巴豆不去油,依形症用湯使。傷寒後取積痰,煎蔥白湯下。疳蟲,牛肉汁下。驚風,肚中緊硬、面青黑,金銀、薄荷、蔥白湯下。因傷著肚中及腹皮上,微熱,腹脹,夜間作熱,似疳又不是疳,面青黃色,眼微黃,腹中有積,用皂子二七粒,灰內煨過,水一盞,煎至半盞,送下。有積,作瀉,魚鮓湯下。氣積,炒茴香湯下。周歲,十四丸;二歲,十八丸;七歲,二十四丸;看大小加減。須是四更初天明通下積來,盡時可依形症用藥補之。臨服,恐先吐下涎來,不妨。

白話文:

一百三十七、槐花散,用來治療斑瘡,以及餘熱不退。取赤小豆和槐花各炒二錢,麝香少許,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蜜湯調服,沒有時間限制。

一百三十八、淨心散,用來治療痘疹快要退去時服用,可以預防痘疹入眼,如果入眼了,服用此藥可以自行退去。取蛇脫一條,燒成灰;皂角十莖,不蛀的,燒成灰,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小兒服用半錢,用熱水調服,再加生甘草半錢。

一百三十九、青金丹,用來治療瘡疹病後,清除殘餘毒素。取滑石子、白丁香(研磨)、天南星、青黛(過細羅)、輕粉、水銀各二錢,先將鉛二錢用銅銚熔化,再加入水銀拌和,待冷卻後使用。取巴豆去皮心膜,七十三片,無缺損的,用井水浸泡一夜,懸掛在通風處吹乾,研磨成粉。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用軟飯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巴豆不要去油,依據病症用湯藥送服。傷寒後積痰,用煎蔥白湯送服。疳蟲,用牛肉汁送服。驚風,肚中緊硬、面青黑,用金銀、薄荷、蔥白湯送服。因傷著肚中及腹皮上,微熱,腹脹,夜間發熱,似疳又不是疳,面青黃色,眼微黃,腹中有積,用皂子二七粒,灰內煨過,用一盞水煎至半盞,送服。有積,作瀉,用魚鮓湯送服。氣積,用炒茴香湯送服。周歲,服用十四丸;二歲,服用十八丸;七歲,服用二十四丸;根據年齡大小調整藥量。必須在四更初天明前通下積,盡時可依據病症用藥補之。臨服,如果先吐下涎水,無妨。

一百四十、黃芩散,治瘡出盡,恐毒入目,極妙。黃芩、山梔子、黃丹(等分),細末,牛蒡子葉取汁,調塗頂門。

一百四十一、燈心湯,治痘後煩喘,小便不利。燈心(一把),鱉甲(醋煮黃,二兩),銼散,每服一兩,水八合,煎取四分服。量大小加減。

一百四十二、黃耆散,治壯熱不退,涼肌膚散熱。黃耆場,柴胡,乾葛,甘草(炙,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薄荷三葉,水半盞,煎至三分,約三呷,潔心服之。發熱頻,日未退,恐是瘡疹,量其虛實用之。

白話文:

「黃芩散」用於治療瘡瘍潰爛後,擔心毒素入目,效果極佳。將黃芩、山梔子、黃丹等量研磨成細末,用牛蒡子葉汁調和後塗抹於頭頂。

「燈心湯」用於治療痘疹後煩躁喘息,小便不利的症狀。將燈芯一把、醋煮至黃色的鱉甲二兩,銼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兩,用八分水煎煮至四分,分次服用。根據體質大小加減用量。

「黃耆散」用於治療壯熱不退,肌膚發熱的症狀。將黃耆、柴胡、乾葛、炙甘草等量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薄荷三葉,用半盞水煎煮至三分,約三次分量,空腹服用。如果發熱頻繁,且到晚上仍然沒有退燒,可能是瘡疹引起的,根據患者虛實狀況服用。

一百四十三、硃砂膏,治驚積,驚熱,病後可常服。硃砂(半兩),硼砂,馬牙硝(各三分),珍珠(末一錢),玄明粉(二錢,已上並研),片腦,麝香(各一錢),各為末,一處拌和,用好蜜煉成膏。諸般驚,用藥一黃豆大,金銀薄荷湯少許化下。如遍身潮熱,甘草煎湯化下。一月內小兒不通下藥,用乳調塗乳上,令兒吮之。

一百四十四、宣風散,治身熱煩渴,腹滿而喘,大小便赤澀,面赤,霍亂。若大吐,當利小便,不吐者宜此。檳榔(二個),陳皮(去白),甘草(炙,各半兩),黑牽牛(四兩,半生半炒),為細末。三兩歲,蜜湯調下半錢;已上者一錢,食前服。

白話文:

「一百四十三、硃砂膏」可用於治療驚積、驚熱,病後也可常服。將硃砂、硼砂、馬牙硝、珍珠粉、玄明粉研磨成粉末,再加入片腦、麝香粉末,混合後用蜂蜜煉成膏狀。治療驚嚇時,取黃豆大小的藥膏用金銀薄荷湯化開服用。若全身發熱,則用甘草湯化開服用。一個月內嬰兒若不能吞服藥物,可以用乳汁調和藥膏塗在乳頭上,讓嬰兒吮吸。

「一百四十四、宣風散」可用於治療身熱煩渴、腹滿喘息、大小便赤澀、面紅、霍亂。若患者嘔吐,應先利小便;若不吐則可服用此方。將檳榔、陳皮、甘草(炙)、黑牽牛(半生半炒)研磨成細末。三歲以下兒童,用蜜湯調和半錢服用;三歲以上則服用一錢,飯前服用。

一百四十五、甘桔湯,治痘疹,咽喉疼痛生瘡。桔梗(二兩,米泔水浸一宿,焙乾用)。甘草(炙,二兩),為細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煎至五分,食後溫服,如肺熱,手撏眉目鼻面,加阿膠半片,炒過,同煎至五分服。

一百四十六、定命硃砂散,治痘疹毒氣不出,或出後乾黑色,服此發出毒氣,瘡當細紅而出也。硃砂(半兩),生龍腦,滴乳,馬牙硝(四味,各研),甘草(炙,各二錢),五味研勻,用臘月新獖豬血半升,同研。取青竹筒二尺,留兩節,開一頭作竅子,注藥在內,黃臘塞竅,油絹裹封,勿令泄氣,埋地中一百五十日,取出水洗,掛風中四十九日,劈開取藥,研末,每服半錢,新汲水下。

白話文:

第一百四十五條:「甘桔湯」是治療痘疹和喉嚨痛癥狀的方法。使用桔梗浸泡一夜,然後烘烤乾燥,再與炙甘草一起磨碎成為粉末。每次服用一大匙,加入一杯水煮沸到一半,餐後溫暖地飲用。如果出現肺部發炎的情況,可以添加半份已經炒熟的阿膠,一同煮沸並飲用。

第一百四十六條:「定命硃砂散」是一種能夠幫助排出痘疹毒素的藥物。它由半份硃砂、一些生龍腦、滴乳以及馬牙硝等成分組成,再加上炙甘草,所有這些材料都經過了研磨處理。接著,將這些原料混合在一起,並且加入半杯新的鮮豬血進行攪拌。最後,將這個混合物放入一個長約20公分左右的竹管裡,並將其密封好,放在地下掩埋150天,然後拿出來用水清洗一下,在空氣中晾曬49天,打開竹管取出藥材,再次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小匙,配合新採集的自來水食用即可。

一百四十七、鼠黏子湯,即消毒散加防風,治療相同,主痘出太盛。

一百四十八、班瘡入眼,牛蒡子,人參(各二兩),同研細末,每服二錢,糯米薄粥調下,神效。不可具述。

一百四十九、乾葛雞頭湯,治瘡出不快,既出不正色。取粉乾葛為細末,每服三錢,用雄雞頭一個,搗爛入葛末。用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柤,服。其驗如神。

一百五十、人參清膈散,人參,柴胡,當歸,芍藥,知母,桑白皮(蜜炙),黃耆(蜜炙),白朮,紫菀(去土),茯苓,石膏,滑石,地骨皮(各七錢半),上銼水煎,食遠溫服。

白話文:

一百四十七、鼠黏子湯,就是消毒散加上防風,治療方法相同,主要用於痘疹出得過於旺盛。

一百四十八、班瘡入眼,牛蒡子、人參(各二兩),一起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糯米薄粥調服,效果神奇。詳細情況不便描述。

一百四十九、乾葛雞頭湯,治療瘡疹出得慢,或長出來顏色不正。取粉葛根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雄雞頭一個,搗爛加入葛末,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去掉藥渣,服用。效果如同神靈。

一百五十、人參清膈散,人參、柴胡、當歸、芍藥、知母、桑白皮(蜜炙)、黃耆(蜜炙)、白朮、紫菀(去土)、茯苓、石膏、滑石、地骨皮(各七錢半),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飯後溫熱服用。

一百五十一、六味人參麥門冬散,麥門冬(一兩,去心),人參觀,白朮,甘草,陳皮(去白),厚朴(薑汁炒,各兩半),㕮咀水煎,溫服,無時。

一百五十二、七味人參白朮散,即錢氏白朮散。

一百五十三、敗草散,乃蓋屋或蓋牆多年爛草,取其多經霜雪雨露,感天地陰陽之氣,善解痘毒。不以多少,曬乾或焙乾,為極細末,若瘡汁不幹,黏衣惹席,濕爛不能轉動,可用二三升攤席上,任其睡臥為妙。

白話文:

一百五十一,六味人參麥門冬散,使用麥門冬(一兩,去掉心),人參、白朮、甘草、陳皮(去掉白皮)、厚朴(用薑汁炒,各兩半),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一百五十二,七味人參白朮散,就是錢氏白朮散。

一百五十三,敗草散,是用蓋房子或蓋牆壁多年後腐爛的草,這些草經年累月經受霜雪雨露,吸收了天地陰陽之氣,善於解痘毒。不用在意用量多少,曬乾或焙乾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如果瘡傷流出的汁液無法乾涸,粘在衣物上,弄濕床席,導致患處濕爛無法翻動,可以用二三升敗草散鋪在席子上,讓病人隨意睡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