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治理辨》~ 痘治理辨 (18)
痘治理辨 (18)
1. 痘瘡初出
身熱煩躁、氣喘脈促、不見班點、其熱未退者,以麻黃等湯發之;若已出班點,則止後服。
攻裡,痘疹未出,胃熱溫壯,氣粗腹脹,大小便赤澀,睡中驚悸,煩渴口乾,脈沉大滑數,比是毒盛而不能泄,宜利毒丸下之。里無滯氣,榮衛升降,痘自出矣。
溫里,痘毒正盛,因煩熱而食生冷,或服涼藥過度,以致或吐或瀉、腹痛不食,宜與溫里。如理中丸、益黃散、五積散、治中湯之類,皆溫里藥也。
或稟受弱,脾胃怯,或食冷,令兒手足逆冷,脈息遲細,大便溏,小便清者,炮乾薑、炙甘草湯,豆蔻、丁香、參朮丸可選用之,此溫里令自出也。或以胡荽酒灑之,葡萄酒飲之,又火煅人齒散酒調服之。此皆內虛自利陷伏者可用之。
醫者不明裡寒不能運出,法當溫之而反發表;或外寒所伏不能發出,法當表之而反攻裡,此皆醫殺之也。
解毒,痘瘡不出,亦有瘟毒而不出者,以地黃、雄黃飲之,不可過多,多則反有損。
白話文:
痘瘡初發時,如果病人發燒煩躁、呼吸急促、脈搏快速,但痘疹還沒出現,要用麻黃湯等發汗的藥物;如果痘疹已經出現,就停止服用發汗的藥物。
如果痘疹還沒長出來,但胃部熱脹,呼吸粗重,腹部膨脹,大小便排泄困難,睡覺時驚悸不安,口乾舌燥,脈象沉而有力,滑數有力,這是毒邪太盛,無法排出體外,應該服用瀉毒的藥丸。只要體內沒有瘀滯之氣,氣血運行正常,痘疹自然會長出來。
如果痘毒正盛,因為煩熱而吃生冷食物,或者服用涼藥過度,導致嘔吐、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就應該服用溫補脾胃的藥物,例如理中丸、益黃散、五積散、治中湯等等。
如果孩子體質虛弱,脾胃功能差,或者吃了生冷食物,導致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大便稀溏,小便清長,可以用炮薑、炙甘草湯,或者豆蔻、丁香、參朮丸等溫補脾胃的藥物,幫助痘疹自然長出。也可以用芫荽酒擦拭患處,或者喝葡萄酒,或者服用用火煅燒過的豬牙散(註:人齒應為豬牙,古代藥方常有此類記載方式)調和的酒。這些方法都適用於體內虛弱,痘疹陷伏的情況。
醫生如果不懂得判斷體內寒邪,應該溫補卻反而使用發汗的藥物;或者體外有寒邪阻滯,應該發汗卻反而攻邪,這些都是醫生的錯誤,會危及患者性命。
如果痘瘡不出,可能是瘟毒阻滯,可以用地黃、雄黃一起服用,但劑量不能過多,否則反而有害。
2. 痘疹出遲
調解,一半血泡,一半尚是紅點,此毒氣發越未透,必不能乳。若大便如常者,宜四聖散、絲瓜散或理中湯。
發表,蓋小兒熱毒在內,又遇冬溫,或春夏暄暖,內外皆熱,郁發腠理,遂為痘疹。始出先為紅點,當此或遇天氣大寒,肌膚閉密,毒氣反伏而不出,則身涼內燥、面青而煩,或譫言妄語,宜用解肌表出之。藥如紫草散、猴黎酒,以瘡毒未甚出也,發散如活血散之類。
溫里,有紅點方出於外,或內虛,或食冷,或投冷藥宣泄,致令藏府虛冷,不食自利,亦復陷而不出,宜用溫里之藥,如活血散、益黃散、參朮丸之類。
有因下利,四肢厥逆,腹脹,咳逆,此由裡寒氣不能出故也。急宜薑、附、理中等藥溫之,否則胃氣裡虛,恐內陷也。
攻裡,半出半未出,大便不通,喘急,腹脹,煩躁,大渴,譫語狂妄,氣粗口熱,稟賦壯實,其脈沉實者,乃里熱彌盛。且微利之四順飲。否則毒氣太盛,昏悶而死。
半出半不出,此毒氣半在裡而不出盡故也。或盛出,大便不通,小便赤澀,喘粗腹脹,唇乾口燥,引飲譫語者,當急下之,此由毒氣彌盛而內外皆熱。若大便裡急後重,當令大便潤過則內不燥,自不裡急後重矣。腹不脹者,且利其小便。
或謂當下,恐毒氣復入;或謂當溫,宜助胃陽運出。大抵用藥,或冷或熱、或補或攻,隨症輕重,以救一時之急,不可拘以常法,又不可藥劑太過。
白話文:
[對於痘疹出現延遲的情況]
調整:如果痘疹一半呈現為血泡,另一半還是紅點,這表示體內的毒素尚未完全透過皮膚排出,此時孩子可能無法正常進食母乳。若孩子的大便情況仍屬正常,可考慮使用四聖散、絲瓜散或理中湯來調理。
發汗:因為小孩體內存在熱毒,再加上冬天的溫暖或春夏的溫暖,導致體內和外界都過於炎熱,熱毒在皮膚毛孔處積聚,形成了痘疹。最初會看到紅點,若這時遇到天氣極度寒冷,皮膚毛孔緊閉,使得熱毒無法排出,孩子可能會出現身體冰涼,內部乾燥,面色蒼白,焦躁不安,甚至胡言亂語,應使用能幫助排毒的藥物,例如紫草散、猴黎酒等,因為此時的疹子尚未大量出現,可用活血散等藥物來發汗排毒。
溫補:若紅點剛開始在體外出現,或體質虛弱,食用冷食,或使用寒性藥物導致腸胃虛寒,無法進食並自動排便,痘疹也可能因此隱藏不出,應使用溫補的藥物,如活血散、益黃散、參朮丸等。
若因腹瀉,四肢冰冷,腹部膨脹,咳嗽,這是因為體內寒氣阻礙了毒素的排出。此時應立即使用薑、附、理中等藥物溫補,否則胃氣虛弱,毒素可能向內侵襲。
攻裡:若痘疹半出半未出,且大便不通暢,呼吸困難,腹部膨脹,焦躁,極度口渴,胡言亂語,口氣熾熱,體質健壯,脈象沉實,這是體內熱毒極盛的表現。可以考慮使用四順飲來緩解,若不處理,熱毒過盛,可能導致昏迷乃至死亡。
痘疹半出半未出,是因為毒素有一半在體內未能完全排出。若痘疹大量出現,但大便不通暢,小便色赤且排尿困難,呼吸粗重,腹部膨脹,嘴脣乾燥,口渴,胡言亂語,應立即通便,這是因為毒素過盛,內外都過熱。若大便困難,應使大便保持濕潤,這樣可以避免腸道乾燥,自然就不會有排便困難的問題。若腹部不脹,則應利尿。
有人認為應立即通便,怕毒素再次入侵;有人認為應溫補,以增強胃部陽氣,幫助毒素排出。大體上,用藥時或冷或熱,或補或攻,都應根據病情的輕重,來即時應對,不可墨守成規,也不能藥物使用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