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治理辨》~ 痘治理辨 (16)
痘治理辨 (16)
1. 十一、痘疹當分輕重治之
)將欲成就卻紫色者屬熱,用涼藥解其毒,升麻、葛根、連翹、桔梗、芩、連、桂枝之類,甚者犀角。
將靨時金白色如豆殼者,蓋因初譫語、煩躁、狂渴飲水多者,則後來靨不齊,俗呼倒靨。但服實表之藥,消息大小二便,大便秘利大便,小便澀利小便。古人謂紅點已見之時,紅泡既成之際,蓋謂此時熱氣盡出於表,內藏無陽而里已虛,故嚴加告誡,切莫汗下並投涼藥。殊不知當比屬熱症者多,屬寒症者少,若有煩躁、悶亂、懊憹、顛倒、足熱、面赤、唇乾、鼻燥、狂渴引飲,於此不急投以涼藥則昏悶,死在旦夕。大便實者,雖大黃亦無忌焉!若屬於虛者,其症多靜,雖從緩治,可漸而安。
王氏曰:痘疹屬虛寒者,延正至十數日後方死,屬毒盛,轉紫色者,不過七八日。蓋痘是胎毒,自內出外,二三日方出齊。毒氣尚在內,出至六日則當盡發於表,七八九日成膿而結痂矣。若毒氣不能盡出,過六日毒反內入藏府,故須於六日已前,毒氣該出之時,急服涼血解毒之藥以驅出之。六日以後醫無及矣,故其死最急。
若虛弱毒氣少者,只是氣血不足,不能灌膿成就,故綿延日久而後死,此虛實輕重之分也。
近時痘方多用陳文中木香散、異功散。殊不知彼立方時,為運氣寒水司天,又值時令嚴冬大寒,為因寒氣鬱遏,痘瘡不得紅綻,故用辛熱之劑發其壅鬱。今不分時令,一概施治,誤人多矣。時值溫熱,山野農家貧賤之人,其或偶中也。
王氏曰:痘瘡虛怯淡白色癢塌者,此屬虛寒,用陳氏方者率得生。然氣血虛則送毒氣不出,及不能成就,故陳氏方亦千載秘訣也。溫補之法既行,而解毒之旨遂隱。若發熱壯盛、齊勇紅紫躁癢者,此屬熱毒,急宜涼血解毒。概用陳氏溫補,多不救矣。
辨曰:宋錢氏仲陽,所立小兒一科之鼻祖,而繼之者,陳氏文中也。二家治法之精,後世莫加焉。雖然,錢氏治痘用百祥丸,則過於治矣,後人不得其旨,未免致折傷之陋。陳氏用異功散亦過於治矣,且太陰肺經氣以之為主焉,痘得氣負之力而能外解,何得反用木香,令其肺氣蕩泄,則烏乎有製毒之功?又,用丁香、附子大熱之劑,人之氣血既弱,而徒以熱攻之,是猶鐺中無水,更加以薪,則湯氣又安得而上蒸以腐熱其物哉?或者錢、陳之法多利於西北土厚風銛之地,氣受必堅,體稟必厚,用此必中。已上皆未可為傳世之要劑,東南諸家或有宗而用之者,是亦不知痘之理也。
初出之時,須看胸前。若稠密者,急宜消毒飲加黃芩(酒炒)、山楂、紫草,減食加人參。
已出者,疏則無毒,密則有毒,宜涼藥解之。
王氏曰:痘多者是毒氣多,便宜解毒。且多則恐氣血周貫不足,隨後亦宜兼補藥以助成膿血,先當少與化毒湯或絲瓜散。
白話文:
十一、痘疹當分輕重治之
將要長成而呈紫色的痘疹,屬於熱證,要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治療,例如升麻、葛根、連翹、桔梗、黃芩、連翹、桂枝等,嚴重者可使用犀角。
痘疹初起時呈金白色,像豆殼一樣,這是因為患者初期出現神志不清、煩躁、口渴,飲水量多所致,這樣痘疹後期容易長得不均勻,俗稱「倒靨」。此時應該服用宣泄表邪的藥物,調節大小便,大便不通暢則通便,小便不利則利尿。古人認為,當紅色痘疹出現,紅疹已形成時,此時熱氣已透發於體表,體內陽氣不足,身體虛弱,因此告誡不可再使用發汗或清熱藥物。但事實上,此時多屬熱證,少屬寒證。如果患者出現煩躁、胸悶、懊惱、神志錯亂、腳心發熱、面紅、嘴唇乾燥、鼻燥、口渴等症狀,此時不迅速使用清熱藥物,則會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大便秘結者,即使使用大黃也沒關係。如果屬於虛證,症狀多較輕微,可以慢慢治療,逐漸康復。
王氏說:痘疹屬虛寒者,病情延續十多天後才死亡;屬毒盛,轉為紫色的,則不過七八天。因為痘疹是胎毒,從內向外發,二三日才能全部長出來。毒氣仍在體內,到第六天應全部發於體表,七八九天便化膿結痂。如果毒氣不能完全排出,超過六天毒氣反而進入臟腑,所以必須在第六天之前,毒氣應當排出之時,迅速服用涼血解毒的藥物將其排出。六天以後,治療就來不及了,所以死亡最快。
如果體質虛弱,毒氣少,只是氣血不足,不能化膿成熟,所以病程綿延日久而後死亡,這就是虛實輕重的區別。
近來治療痘疹的方劑多用陳文中《木香散》、《異功散》。然而殊不知,這些方劑的創立,是針對運氣寒水司天,又值嚴冬大寒的時節,因為寒邪鬱結,痘瘡不能紅腫,所以用辛熱之劑來疏通鬱滯。現在不分時令,一概使用,誤診的人很多。在溫熱的季節,山區農村貧窮的人,偶爾也可能有效。
王氏說:痘瘡虛弱,顏色淡白,奇癢難忍,這是虛寒證,用陳氏方劑往往能治癒。但是氣血虛弱,則毒氣排不出去,痘疹不能成熟,所以陳氏方也是千古秘方。溫補的方法已經施行,而解毒的用意卻被隱藏了。如果發熱旺盛,痘疹顏色紅紫,奇癢難忍,這是熱毒,應該迅速涼血解毒。一概使用陳氏溫補之法,多半無效。
辨析:宋代錢氏仲陽創立了兒科的鼻祖地位,而繼承者是陳文中。兩家的治療方法都很精妙,後世無人能超越。雖然,錢氏治療痘疹用百祥丸,則治療過度,後人不能理解其用意,難免造成傷害。陳氏用異功散也治療過度,而且太陰肺經之氣為主,痘疹依靠肺氣的推動才能向外發散,怎麼能反而使用木香,導致肺氣耗散呢?又有,使用丁香、附子這樣的大熱之藥,人的氣血已經虛弱,卻用熱藥攻之,這如同鍋裡沒有水,又加柴火,湯氣怎麼能上升蒸騰來腐熟食物呢?或許錢、陳二氏的方法多適用於西北地區,那裡土質肥沃,風氣強勁,人體強健,使用此法必有效。以上都不是可以流傳後世的要方,東南地區一些人沿用這些方法,也是不懂痘疹的道理。
痘疹初起時,要觀察胸前痘疹。如果痘疹密集,應立即服用消毒飲,加入酒炒黃芩、山楂、紫草,減少飲食,並服用人參。
痘疹已出者,稀疏則無毒,密集則有毒,應當服用涼藥解毒。
王氏說:痘疹越多,說明毒氣越多,應該解毒。而且痘疹多則擔心氣血不足,導致痘疹不能成熟,所以接下來也應當配合補藥,以幫助痘疹化膿成熟,首先應該少量服用化毒湯或絲瓜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