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治理辨》~ 痘治理辨 (14)
痘治理辨 (14)
1. 熱瀉者
渴水、心煩、小便赤、手掌心汗,宜利小便,五苓散去桂。
白話文:
如果出現口渴喜飲水、心中煩躁不安、尿液呈現深黃色以及手心出汗的情況,應該要促進排尿。可以使用「五苓散」這個方劑,但是要去掉其中的肉桂成分。
2. 冷秘者
胸滿,吐清涎,不能食,面青瘦,其症少,又非暴病。
3. 痘後大小便秘或便膿血
此由痘後失於解利,以致熱並小腸,則小便不通;熱並大腸,則大便秘結,重則便血。如前後不通,宜四順飲。利小便,五苓散、導赤散。便血,犀角地黃湯、黃連解毒湯、三黃丸。
白話文:
這是因為痘疹之後沒有及時調理,導致熱邪入侵小腸,造成小便不通;熱邪入侵大腸,則會導致大便秘結,嚴重者還會便血。如果小便和大便都不通,應該服用四順飲。
若要利尿,可服用五苓散或導赤散。
若出現便血,可服用犀角地黃湯、黃連解毒湯或三黃丸。
4. 咳嗽脅痛飲食不下
痘後咳嗽者,由陽不降、心火克肺金也。脅之左右,陰陽之道路、氣之並行處。今脅痛,是氣不能升降也。飲食不下者,蓋呼吸升降之間,脾受穀味,今氣不能升降,則脾不能運磨水穀。此宜解毒,毒去則真氣自育矣。宜赤茯苓湯導心火、利小腸;小柴胡湯治咳嗽、脅痛;二和散調順陰陽則自愈矣。一方,小柴胡湯加牡蠣、五味子、桔梗、枳殼、赤茯苓。
白話文:
長痘痘後出現咳嗽的人,是因為陽氣不能下降,心火克制了肺金。身體兩側脅骨部位,是陰陽交匯的道路,也是氣血運行的地方。現在脅骨疼痛,表示氣血不能正常升降。飲食無法下嚥,是因為呼吸升降之間,脾胃負責吸收食物的精華。現在氣血不能升降,脾胃就無法運化水穀。因此,應該解毒,毒素去除之後,正氣就會自然恢復。
建議使用赤茯苓湯導心火、利小腸;小柴胡湯治療咳嗽、脅痛;二和散調和陰陽,如此便能自然痊癒。另外,也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上牡蠣、五味子、桔梗、枳殼、赤茯苓。
5. 痘後煩渴
由心胃邪熱尚存也,宜五苓散、竹葉石膏湯。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的意思是:這是因為心中和胃中的邪火還存在著,應該使用五苓散和竹葉石膏湯來治療。
6. 痘後癰癤
蓋因痘瘡既平失於解利,餘毒大盛,內不得入於藏府,外不得出於皮膚,聚而不散,輕則結為癰癤,重則頭項、胸背、手足肢節赤腫而成癰毒。未成膿,宜小柴胡湯倍加生地黃、消毒飲之類。多是實毒血熱所成,分上下用藥,一日不可緩。已成膿,必用涼血為主,赤芍藥、甘草節、連翹、桔梗,上引用升麻、葛根,下引用檳榔、牛膝,助以貝母、忍冬藤、白芷、瓜蔞之類。
白話文:
這是因為痘瘡痊癒後,因疏解不當,導致餘毒積聚過盛,無法進入臟腑,也無法排出體外,於是聚集而不散開。輕則形成癰癤,重則頭頸、胸背、手腳肢節出現紅腫化膿。
若尚未化膿,應當以小柴胡湯加倍生地黃、消毒飲之類的藥物治療。多數是因實毒血熱引起,需根據病情上下分治,不可延誤。
若已化膿,則必須以涼血為主,使用赤芍、甘草節、連翹、桔梗等藥物。上半身應以升麻、葛根引藥上行,下半身應以檳榔、牛膝引藥下行,再佐以貝母、忍冬藤、白芷、瓜蔞等藥物。
陳氏謂:因飲水過多,濕傷脾胃以致肌肉虛、津液衰少、榮衛澀滯、氣血凝結,故身生癰腫,此主寒濕。而言所治,亦木香散類。
機按:癰已成膿,宜早決之,遲則膿卻內攻,反生變症。
一說結疕之後見有癰毒,便以消毒散、升麻湯、五香散、連翹散、犀角地黃湯皆可選用。
有稟受怯弱,痘後面青,不能飲食,大小便自利,肌體怠倦無熱者,且與平調藥安養之,令其裡實。如大便秘,發渴,咳嗽,驚叫,小便澀,可用前諸方解利之。
白話文:
陳氏認為,因為喝水太多,導致濕氣傷了脾胃,進而造成肌肉虛弱、津液減少、營衛氣血運行不暢,氣血凝結,所以身體才會長癰腫。這種情況主要是寒濕引起的。治療上,可以參考木香散類的方劑。
機按:癰腫已經化膿,應該及早切開排膿,拖延時間容易造成膿液內攻,反而產生其他病症。
有人說,在結疕之後出現癰毒,就可以選擇消毒散、升麻湯、五香散、連翹散、犀角地黃湯等方劑治療。
如果病人天生體質虛弱,長痘後出現面色青黑,無法進食,大小便失禁,身體疲倦無力,也沒有發熱,就應該用平調的藥物滋養身體,讓身體恢復強健。如果出現便秘、口渴、咳嗽、驚叫、小便困難等症狀,就可以用之前提到的方劑來治療。
7. 結核癰腫
熱毒藏於肌膚,榮衛為之壅遏則結核腫癤。咽膈不利,痰涎壅塞或為㾦㿔,發於頸項、手足、肢節間,甚則為癰毒,亦令人咽膈不利,痰涎壅塞,咽乾眼赤,腮項焮腫,宜消毒散、小柴胡湯最驗。癰癤出膿不止,體虛煩熱,頭痛昏悶者,黃耆散。大便秘,大黃散。
白話文:
熱毒藏在皮膚裡,氣血運行受阻,就會形成結核、腫塊和瘡癤。喉嚨不暢,痰涎阻塞,可能導致咳嗽、氣喘,病症會出現在頸項、手足、肢節之間,嚴重時會發展成癰毒。癰毒也會造成喉嚨不暢、痰涎阻塞、咽喉乾燥、眼睛發紅、腮幫子腫脹,這時使用「消毒散」和「小柴胡湯」最有效。
如果瘡癤膿液不斷流出,體質虛弱,伴隨發熱、頭痛、昏沉,就應該使用「黃耆散」。如果便秘,可以使用「大黃散」。
8. 癰毒赤腫初生者
燒雞毛水傅;醋調伏龍肝傅;地松胡荽傅;地龍糞新水傅;雞清調赤小豆末傅;馬齒莧、龍葵葉、雞腸草、芸臺葉、景天葉皆可搗傅;赤腫不散無頭出者,馬鞭草傅。
白話文:
將雞毛燒成灰,用其灰水塗抹患處;用醋調和伏龍肝塗抹;將地松和胡荽搗碎塗抹;用地龍糞的新鮮水塗抹;用雞蛋清調和赤小豆粉塗抹;馬齒莧、龍葵葉、雞腸草、芸臺葉、景天葉都可搗碎塗抹;如果紅腫不消,且沒有膿頭出現,則用馬鞭草搗碎塗抹。
9. 痘風
分氣血虛實,以日子守之,多帶氣血不足。虛則黃耆為君,助以生血、活血之劑,略佐以風藥;實則白芍、黃芩為君,佐以白芷、連翹、續斷之類。若屬寒,陳氏方亦可用。
白話文:
將患者的氣血虛實分清楚,然後根據其情況用藥。大部分人都是氣血不足。
氣血虛的情況下,以黃耆為主藥,輔以生血、活血的藥物,並稍微添加一些祛風的藥物。
氣血實的情況下,以白芍、黃芩為主藥,輔以白芷、連翹、續斷等藥物。
如果患者屬於寒性體質,也可以使用陳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