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治理辨》~ 痘治理辨 (11)
痘治理辨 (11)
1. 八、痘疹發熱
辨曰:痘之寒熱,多主於內虛,何則未出一二日間而發者為實?此氣血與毒火相攻,氣血旺而不受邪觸故也。已發之後(指痘發後。)而發者,(指發熱也。)則為虛矣。發於毒盛者,為邪勝;(指二三日間。)發於毒少者,為虛極;(指痘出後。)發於結痂之後者,為餘毒。
或用毒藥太過,元氣虛損者,為大逆。或七日前後而獨熱者,為痘蒸氣血,氣血與毒俱盛之過也。(此當專抑其毒。或和解湯,或清涼飲。)或十四日後而獨熱者,亦為餘毒,易治。又有七日前後而毒寒者,為氣血損而獨火內郁,亦毒盛之過也,難治。(此當專補氣血,如保元湯之類。
)凡治此者,實則發散,以清其氣道;虛則補益,以固其真元。實以升麻、和解二湯主之,虛以保元或加桂主之。虛不可驟用大熱、大寒之劑,亦不可發散太過,誠恐真元一損,無復有可回之理矣!予治痘用藥,縱則縱,固則固,不使氣血少傷,縱毒入門,如穀神響應之速也!
又曰:夫痘之毒,非熱不能發;痘之出,非熱不能損。惟氣血二者之間得乎中道,斯為美矣。苟有當熱而反不熱者,有不當熱而反熱者,是皆逆之道也。當熱者,毒未出之前,宜大熱以逐其毒,非熱何能達表?當熱反不熱者,毒未出之際,惟只頭溫足冷則不能盡發其毒,致毒反攻其內。此皆氣血盛衰之使然也。
不當熱者,毒既出,宜表裡和平,長養氣血,以助毒成漿也。反熱者,毒始出,熱盛則氣血煎熬,往來不寧,不能拘收其毒,毒無出路,甚則氣泄血失之患,皆即此而立見矣。何以知其熱之盛也?(指毒始出,熱盛。)但觀氣粗麵赤,耳⿰鼻丸反熱,耳骫之間平時冷處,今皆熱者,是其症也。
然毒未出之不熱,與毒既出而大熱,治宜俱以保元湯加桂,助氣血以逐其毒。(此治反不然者。)前實以升麻湯,虛以和解湯,(此治反大熱者。)以意加減,調平氣血,尚何功之不收哉?
白話文:
八、痘疹發熱
痘疹的寒熱,大多源於內虛。為何有些痘疹在發病一二日內就發熱是實證呢?這是因為氣血與毒火互相攻伐,氣血旺盛,邪氣無法入侵的緣故。痘疹已經發出之後才發熱,則為虛證。發熱於毒邪盛的時候,為邪勝(指發病二三日);發熱於毒邪少的時候,為虛極(指痘疹發出後);發熱於結痂之後,為餘毒。
如果使用毒性藥物過度,元氣受損,則為大逆之證。或者在發病七日前後單獨發熱,是痘疹蒸騰氣血,氣血與毒邪俱盛所致(此時應專門抑制毒邪,可用和解湯或清涼飲)。或者在發病十四日後單獨發熱,也是餘毒,比較容易治療。還有一種情況是發病七日前後出現寒邪,這是氣血受損,而單獨有內熱鬱積,也是毒邪盛的表現,難以治療(此時應專門補益氣血,如保元湯之類)。
總之,治療痘疹發熱,實證則應發散,以疏通氣道;虛證則應補益,以鞏固元氣。實證可用升麻湯、和解湯治療;虛證可用保元湯,或加桂枝治療。虛證不可驟然使用寒熱過大的藥物,也不可過度發散,擔心元氣受損,難以恢復。我治療痘疹,順其自然,或固其元氣,不使氣血受損,毒邪入侵,藥效如同穀神應驗般迅速!
此外,痘疹的毒邪,非熱不能發;痘疹的排出,非熱不能損傷。只有氣血二者調和,才是最好的狀態。如果該發熱而沒有發熱,或者不該發熱卻發熱,都是逆證。該發熱時,痘毒未出之前,應使用溫熱藥物以驅除毒邪,不熱怎麼能使毒邪達於體表呢?該發熱而沒有發熱,痘毒未出時,只是頭溫腳冷,不能完全發出毒邪,導致毒邪反攻內部。這些都是氣血盛衰所致。
不該發熱時,痘毒已經排出,應該讓表裡平和,滋養氣血,以幫助痘毒化膿。而不該發熱卻發熱,痘毒剛排出,熱盛則氣血煎熬,往來不安,不能收斂毒邪,毒邪無處排出,嚴重則導致氣泄血虛,這些情況都會立即顯現。如何知道熱盛呢?(指痘毒剛出,熱盛)只要觀察氣粗面紅,耳鼻以及平時冰冷的耳廓之間都發熱,這就是其症狀。
然而,痘毒未出而不發熱,與痘毒已出而大熱,治療都應該使用保元湯加桂枝,以助氣血驅除毒邪(這是治療反常情況)。之前實證用升麻湯,虛證用和解湯(這是治療大熱情況),根據病情加減,調和氣血,還有什麼效果不能收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