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機

《痘治理辨》~ 痘治理辨 (8)

回本書目錄

痘治理辨 (8)

1. 痘出太盛

調解,牛蒡甘草散,一發便密如蠶種者,合輕其表而涼其內,連翹升麻湯。痘出,太盛,面黃,大便黑色,煩喘躁渴,或腹脹者,此由當汗不得汗,內畜瘀血,宜犀角地黃湯。痘出太盛,躁渴者,甘草散,未出者亦可服。出太盛者,人參敗毒散、犀角地黃湯。

一說人參敗毒散泄氣藥也,犀角地黃湯涼血藥也,氣壯者固宜泄氣,怯者又須詳審;血熱者固宜涼血,若血虛胃弱又須斟酌。

痘出太盛,有因毒氣太盛,失於解利;瘡中吐衄,致瘡太盛,其害尤速,宜抱龍丸、生犀汁、小柴胡湯加紫草、糯米、生薑煎服。

一發便密如針頭,形勢重者合輕其表而涼其內,連翹升麻湯。

發表,痘出太盛,煩喘甚者,麻黃黃芩湯。痘出太盛,煩喘咽痛而嗽者,麻黃湯入麝香尤妙。班點已發密重,微喘,欲飲水者,有熱也,用去風藥微發下之。

攻裡場,痘出太盛,喘促腹滿,小便赤,手足心並腋下有汗,或亂言妄語,大便不通,宜四順飲、小承氣湯。下後諸症悉退,不可再下。

辨曰:淫火逆順,(必使道心為主,人心聽命謂之順。若恣情肆欲,縱其火毒謂之逆。)毒受淺深,則痘之稀稠可見矣。蓋稀如匝豆,則毒不能勝其氣血,雖不治,其邪自解。間有氣血弱,而為風寒所侵、泄瀉所陷、毒藥所傷者,亦有可死之理焉。(痘雖稀而犯此數者,亦須補其□氣,不治亦死。

)稠如綴粟,則氣血不能勝其毒,其毒反勝,火動生風,鼓舞血氣,血氣柔弱,則無以當其邪,表裡為之不順,榮衛為之不調,十二經絡百脈七竅皆為之壅塞,如此豈得而療乎?間有血氣勝其毒者,其形員淨不連,其色紅活不滯,(痘雖稠,若形員不連,紅活不滯,尚可治也。)大如保元湯連進數服,防其倒陷損爛癢塌,斯為要法。

氣血虧盈,辨曰:痘之為症,不可使氣血之有虧盈也。蓋氣體天而常親乎上,血體地而常親乎下。氣有生血之功,血無益氣之理。是故氣不可虧,虧則陽會不及,而痘之員暈之形不成;血不可盈,盈則陰乘陽位,而痘之倒陷之禍立至。如此者,則交會不足,外剝內攻之大害不復有可拯矣。

治道必須益氣之虧,引血而入,血入氣盈,盈則能制血之有血餘,可以保合天和也。

白話文:

標題翻譯爲:[痘疹爆發過多]

內容翻譯如下:

對於痘疹出現過於密集的情況,應使用牛蒡甘草散調和。如果痘疹一出現就密佈如蠶卵,需從表面減緩並冷卻體內,可用連翹升麻湯。痘疹過度爆發,面色發黃,大便呈黑色,煩躁、喘息、口渴或腹部脹大的情況,可能是因爲應當出汗卻未能出汗,體內積存了瘀血,適合服用犀角地黃湯。對於痘疹爆發過多且煩躁口渴者,甘草散是適用的,即使痘疹還未出現也可以服用。對於痘疹爆發過多的情況,人參加敗毒散和犀角地黃湯是適用的。

有人認爲,人參加敗毒散是一種泄氣藥,犀角地黃湯是一種涼血藥。對於體質壯實的人,當然適合用泄氣藥;但對於體質虛弱的人,則需要謹慎考慮。對於血熱的人,當然適合用涼血藥;但如果血虛胃弱,就需要審慎決定。

痘疹爆發過多,可能是因爲毒素過盛,沒有得到及時的排解;瘡口出現嘔吐或鼻血,導致痘疹過於密集,這種情況下危害會更快顯現,適合服用抱龍丸、生犀汁、小柴胡湯,同時加入紫草、糯米、生薑煎煮服用。

痘疹一開始就像針頭般密集,情況嚴重的,應該從表面減緩並冷卻體內,可用連翹升麻湯。

痘疹爆發過多,煩躁喘息嚴重者,可用麻黃黃芩湯。痘疹爆發過多,煩躁、喘息、咽喉痛且咳嗽者,麻黃湯加入麝香特別有效。如果斑點已經密集出現,輕微喘息,想喝水,表示體內有熱,可用祛風藥物輕微發汗。

痘疹爆發過多,呼吸急促、腹部脹滿、小便赤紅,手心腳心和腋下有汗,或者亂語胡言,大便不通暢的,適合服用四順飲、小承氣湯。服藥後症狀減輕,不能再繼續用藥。

辨證說:疾病的發展和治療是否順利,必須讓理智主宰,情感服從,這稱爲“順”。如果放縱慾望,任由火毒蔓延,這稱爲“逆”。毒素的深淺,可以從痘疹的疏密看出來。痘疹稀疏如豆,表示毒素不足以戰勝氣血,即使不治療,邪氣也會自行消解。但也有因爲氣血虛弱,被風寒侵襲、腹瀉傷害、藥物中毒的情況,也可能導致死亡。(痘疹雖稀少,但遇到上述幾種情況,也需要補充氣血,否則也會死亡。)

痘疹密集如粟粒,表示氣血無法勝過毒素,毒素反而佔據上風,火動生風,攪動氣血,如果氣血柔弱,無法抵擋邪氣,表裏不順,榮衛失調,十二經絡、百脈、七竅都會被堵塞,這樣怎麼能夠治癒呢?但也有氣血勝過毒素的情況,痘疹形狀圓潤不相連,顏色紅潤不滯留,(雖然痘疹密集,但只要形狀圓潤不相連,紅潤不滯留,還是可以治療的。)可以大量服用保元湯,防止痘疹倒陷、潰爛、瘙癢、塌陷,這是重要的治療方法。

氣血虧損與充盈的辨證:痘疹病症,不能讓氣血有虧損或充盈。氣血,氣屬天,常在上;血屬地,常在下。氣有生血的功能,血卻沒有補氣的作用。所以,氣不能虧損,虧則陽氣不足,痘疹的圓形暈圈無法形成;血也不能充盈,盈則陰氣過盛,痘疹倒陷的災難立刻來臨。這樣,氣血交接不足,外剝內攻的大害就無法挽回了。

治療方法必須補充虧損的氣血,引導血液進入,血入氣盈,充盈才能控制血液過剩,可以保持天地和氣。

2. 陷伏倒靨

內虛不能盡出者為陷伏,外被風寒所逼,或穢氣所觸,不得出者為倒靨,必有症相雜。紅點見至數日而反不出此者,此為毒氣陷伏,其症危也。

調解場,毒氣入藏不出者,腦子豬血酒。瘡子反入,抵聖丸、救生散、玳瑁散、化班散,皆治熱毒盛毒氣倒靨者,非治裡虛吐泄不食而倒靨者。有因煩躁惡熱掀揭衣被,或值天寒為冷氣所侵,或為乳食所傷,致瘡陷如,石色白冰硬,宜不換金正氣散。調解散陷、陷伏倒靨、或煩躁大渴、或大小便閉、痘不起脹者,人牙散、活血散。

痘瘡正出,內外毒氣壅遏,毒氣復入於裡者,當解毒,宜犀角湯類。陷入者,加味四聖散,更以胡荽酒厚傅,其身、薄傅其足,噴其衣服,並以厚綿蓋之。若猶未也,獨聖散入麝香老酒調劑,或用木香煎湯調。血泡出至七日,當結濃窠痂疕,今七日尚為血泡,不結膿窠,此由毒氣內外貫注,血熱相摶,必復入心,昏悶而斃。

蓋血泡是毒氣正盛,陽熱內外彌滿,無陰以收之,急以豬尾膏涼心血,使陰氣感之,必隨時結痂而愈矣。

紫金散、如聖散、蟬蛻甘草散、豬血乳香丸、木星飲、紫草膏、開花蘿蔔煎汁,服此皆治倒陷,可選用之。(有盛實者,毒氣貫注,咽中閉塞,大便堅秘,小便如血,是郁毒不散反攻藏府,故使凸而不起,謂之倒靨。若有此症,豬尾膏、化班湯、犀角地黃湯、犀角玳瑁湯可選用之,則鬱毒散,瘡自出矣。)

古人以硃砂、腦麝、豬心血等涼心之藥治瘡,是治其毒氣已出之後,心熱毒氣倍常則用之也,非治裡虛陷伏、外感風寒倒靨而用之也。如結膿窠痂疕,內外有感冒而生病者,此觸犯之過,治之無異於前紅班時用藥也。

重解,瘡疹正盛,內外無寒熱虛實症候,而瘡不出者,此由不能禁忌,觸冒穢氣房室,則痘不出。毒氣入心,昏悶而死,此亦倒靨者也。瘡出後觸之,令瘡黑爛痛如刀刮。瘡痕經年黑色,宜奪命膏。

發表場,瘡疹正出,坐臥當風,風寒摶於肌膚,必發熱、惡寒、頭痛、鼻流清涕,宜辛溫藥表散寒邪。失此不治,則榮衛受寒不解,加寒戰、喘悶,而為倒靨。毒氣內外有所感冒陷伏者,急以麻黃湯主之,白花蛇散、橄欖核煮水服之,無不立愈。

外被風寒所襲,使肌膚閉密,氣血盛實與風寒相摶於肌膚,必身疼、四肢微厥、大小便閉、班點不長,或黑色、或身生青紫瘡疹,此為倒靨,宜溫肌發散風寒,如紫草、蟬蛻、陳皮、葡萄、人齒、殭蠶、荷葉之類。溫散寒邪,熱氣復行,瘡自出矣。紅點至足為出齊,毒氣方出盡也。

紅點漸長,如豆起於肌皮之上,乃成血泡,血泡七日當結膿窠痂疕。於此或外被風寒所襲,為倒靨,或胃虛吐泄而陷伏者,亦如前法治之。

攻裡,有內實皮厚肉密難出,毒氣不得宣泄,至於硝黃、龍膽、乾葛、大青、梔子、木通、石膏而平安者,此皆隨時變通,不可執泥。

溫里,始為班點,毒氣蒸蘊,內外皆熱,數日熱甚,蘊班毒於肌竅,出於皮膚,或胃虛而不能副榮衛者,雖出而覆沒。班暈白色或黑色,此內虛無血氣以應之,其人必不能食,或大便自利,小便不赤而青,或倦或𠰠,四肢微厥,宜用辛溫之藥令其胃暖,榮衛復溫,自然出矣,如理中湯、活血散、人齒散之類。吐利甚者,薑、附、硫、桂亦可用。

有冷氣入胃冰伏,致令毒氣倒進里者,宜溫之,胃愛散類。內虛不能出者謂之陷伏,必出而後沒,瘡點白色或黑,其瘡不發,形見小點,淡紅微白,或白而微黃,其人必不能食,大便自利,或吐或厥,急宜救里,理中湯、異功散、豆蔻丸。

痘疹熱發在表,而里多虛,若結膿痂,必先得裡實,則外方不陷伏,且有稟氣弱而內虛冷,痘疹出時大便自利,懼其伏陷,至於服薑、附、硫黃、豆蔻、鍾乳、桂等,以助之而平安者。稟受氣怯,因病食少,以致脾胃虛弱,因虛生寒,因下利,因利而內虛冷,急用進飲食、固藏府藥以溫之,則食進手足溫,痘當自出矣。或者謂瘡是熱,不敢用溫藥,遂致倒靨者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