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科類編》~ 論 (7)
論 (7)
1. 收後諸症
一疹子初起,多熱不妨,惟愈後最忌重熱,此不可不調治者。蓋疹子發熱多至十二日,少亦不下五七日,熱久元氣虛矣,加之疹出飲食不進,而復重熱,陰陽耗竭,不死何待。故再熱者,必大補氣血可也。每見忽以為常,而死者多矣。
一疹後熱不除,忽作搐者,不可與急驚風同論,用導赤散加人參、麥門冬,送服安神丸。小便清者可治,短少者不可治。
一疹退之後,熱毒未盡,或發癰毒,肢節疼痛者,以羌活散微汗之。
一疹出之時,曾作瀉痢,未經清解,至疹退之後,變為休息痢,不問赤白,裡急後重,晝夜頻仍者,此餘毒在大腸也。須分虛實治之,實者三黃丸微利之,虛者香連丸和之,後用黃芩湯養血行氣。
一疹後未及半月,父母溺愛,飲食隨其所欲而與之食,無論油膩酸鹹辛辣之物,一切不忌,令兒疹後作痢,日久不已,遂成休息痢,此餘毒在大腸也,切不可求效之速,妄投澀藥,一澀而止,則內毒上攻,令兒嘔吐不食,為噤口不語,二三日毒攻大腸,更腸滑不止,或下鮮血,或下如煙塵水豆汁之狀,皆危症也。早服三黃湯,加檳榔、枳殼同煎,調天水散服之可生。
蓋先清利而後補,此治痢之良法。
一疹子正出之時,雖不進飲食,但得疹色淡紅潤澤,不為害也。蓋熱毒內攻,自不能食。若熱退後不食,當徐用四物湯加神麯、砂仁一二帖,即能食也。如胃氣虛弱,不納飲食,用君子湯加陳皮;如痰氣壅盛,飲食不下,用二陳湯加桔梗、枳殼;如濕熱太盛,腹脹不能食,平胃散加減治之。
一疹退之後飲食如常,動止如故,乃卒然心腹絞痛,遍身汗出如水者,此因元氣虛弱,失於補養,外雖無病,裡實虛損,偶然為惡氣所中,謂之中惡,此朝發夕死之症,間有用人參湯研蘇合香丸而蘇者。
一疹收之後,遍身發癢不可忍者,此血虛而風濕乘之也,多緣起早及坐臥風濕之地所致。用四物湯加荊芥、薄荷、蟬退,兼濕更加蒼朮,兼熱更加黃芩治之。若煩躁發渴,大小便不利而癢甚,至抓破血流者,此血熱毒盛,留連於肌膚之間也,用四物湯加牡丹皮、連翹、白芷、甘草及三味消毒飲加連翹、黃芩解之。
一疹後餘毒不解,上攻於目者,急宜涼膈散合三味消毒飲加蟬退治之,或四物湯加荊芥、防風煎服,遲則或內生障翳,或赤脈侵睛而目病。大抵疹後目疾多屬血虛血熱,風熱乘之為患,只養血清血,兼散風熱,其病自除。切不可輕用點洗之藥,致傷瞳仁,反為大害也。
一疹毒入胃,久而不散,致牙齦黑爛,肉腐血出,臭氣衝人者,曰走馬牙疳,除疳散主之。如唇口多瘡,其聲嘎啞者,狐惑化䘌丸主之。若久之兩頰腫,環口青黑,頰漏齒脫,唇崩鼻壞者,死症也,外用支蛤散、推黃散塗之,內用人中白、蘆薈、使君子肉、龍膽草、黃連、五靈脂,浸蒸餅為丸,滾水服之,以清胃火,或亦有得愈者,不能多見也。
白話文:
收後諸症
疹子初起,發熱大多沒問題,但痊癒後最忌諱再次發熱,這點務必調理。因為疹子發熱通常持續十二天,最少也有五到七天,時間長了元氣就會虛弱,再加上疹子發出時飲食不進,又再次發熱,陰陽耗竭,不死才怪。所以再次發熱,必須大力補益氣血才行。很多人都輕忽這點,因此死了不少人。
疹子退後熱未消退,突然抽搐,不能與急驚風混為一談,可用導赤散加入人參、麥門冬,服用安神丸。小便清澈可以治療,小便短少則無法治療。
疹子退後,熱毒未盡,或出現癰疽毒瘡,肢節疼痛,可用羌活散微微發汗。
疹子發出時,曾出現瀉痢,未經治癒,到疹子退後,變成休息痢,無論是赤痢或白痢,裡急後重,晝夜頻繁,這是餘毒在大腸。須區分虛實來治療,實證用三黃丸輕微通便,虛證用香連丸調和,之後用黃芩湯養血行氣。
疹子退後不到半個月,父母溺愛,飲食隨孩子喜好給予,無論油膩酸鹹辛辣的食物,一切都不忌口,導致孩子疹後出現痢疾,久治不愈,變成休息痢,這是餘毒在大腸。絕對不可求速效而亂投澀藥,一澀而止,則內毒上攻,導致孩子嘔吐不吃東西,變成噤口不語,二三日毒攻大腸,更出現腸滑不止,或排出鮮血,或排出像煙塵、水豆汁一樣的東西,這些都是危症。應及早服用三黃湯,加入檳榔、枳殼同煎,用天水散調服,可以救命。
先清利後再補,這是治療痢疾的好方法。
疹子正發出時,即使不吃東西,只要疹子顏色淡紅潤澤,就沒關係。因為熱毒內攻,自然無法進食。如果熱退後不吃東西,應慢慢服用四物湯,加入神麴、砂仁一兩帖,就能進食了。如果胃氣虛弱,無法進食,用君子湯加陳皮;如果痰氣壅盛,無法進食,用二陳湯加桔梗、枳殼;如果濕熱過盛,腹脹無法進食,用平胃散加減治療。
疹子退後飲食正常,活動如常,卻突然心腹絞痛,全身汗出如水,這是因為元氣虛弱,沒有好好調補,外表看似無病,內裡卻已虛損,偶然被惡氣所侵襲,稱為中惡,這是早上發病晚上就可能死亡的疾病,偶爾有用人參湯研磨蘇合香丸而救活的例子。
疹子痊癒後,全身發癢難忍,這是血虛而風濕乘虛而入,多半是因為早起或坐臥於風濕之地所導致。用四物湯加入荊芥、薄荷、蟬蛻,兼濕症則再加蒼朮,兼熱症則再加黃芩治療。如果煩躁口渴,大小便不利且奇癢無比,抓破皮出血,這是血熱毒盛,停留在皮膚之間,用四物湯加入牡丹皮、連翹、白芷、甘草,以及三味消毒飲加連翹、黃芩來治療。
疹子後餘毒未解,上攻眼睛,應立即用涼膈散合三味消毒飲加蟬蛻治療,或用四物湯加荊芥、防風煎服,延遲治療則可能內生障翳,或赤脈侵犯眼球而致眼疾。總之,疹後眼疾多屬血虛血熱,風熱乘虛而入所致,只要養血清血,兼散風熱,疾病自然會痊癒。絕對不可輕易使用點洗眼睛的藥物,以免損傷瞳仁,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
疹毒入胃,久久不散,導致牙齦發黑腐爛,肌肉腐敗出血,臭氣熏人,稱為走馬牙疳,除疳散主治。如果嘴唇口腔多瘡,聲音嘶啞,用狐惑化䘌丸主治。如果久治不愈,兩頰腫脹,環口青黑,頰部潰爛脫牙,嘴唇崩裂鼻子壞死,這是死症,外用支蛤散、推黃散塗抹,內服人中白、蘆薈、使君子肉、龍膽草、黃連、五靈脂,浸泡蒸餅做成丸藥,用滾水送服,以清胃火,雖然偶爾也有治癒的例子,但非常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