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科類編》~ 方 (2)

回本書目錄

方 (2)

1. 出遲

發散方,治疹受風寒不出,急為發散。

防風,荊芥,牛蒡子(炒),升麻,白芍,乾葛(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服。

消毒飲(即解毒湯),治瘡疹已出,未能勻透,毒氣壅遏,出不快,壯熱狂躁,咽膈壅塞,睡臥不安,大便秘澀,及大人小兒上膈壅熱,咽喉腫痛,胸膈不利。

白話文:

【發散方】,用於治療因風寒引起的疹子不能發散,應迅速進行發散療法。

防風、荊芥、牛蒡子(炒)、升麻、白芍、幹葛(各等份),甘草(減半)

上藥研磨,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消毒飲】(即解毒湯),用於治療疹子已經出現,但未能均勻透發,毒氣被阻塞,疹子出得不順暢,伴有強烈的熱感和狂躁情緒,咽喉和膈膜被堵塞,導致睡眠不安,大便困難,以及成人或兒童的膈膜阻塞熱氣,咽喉腫痛,胸腔和膈膜不暢通。

牛蒡(六兩),荊芥(一兩),甘草(二兩)

上為粗未,每服二錢,水七分煎四分,去滓,食後臨臥服之。此藥治大便秘澀,是治裡熱故也。況本草云:惡實味辛平。其中治證,治風腫,治暴食熱,內生風,解丹石毒,治咽喉四肢風腫,此性稍涼也。為瘡疹所宜服者,能透肌出癰瘡,是以瘡疹亦出也,大便利則不可服。一方加防風。

瀉白消毒散,治疹發熱出不快,輕者用此發之。

桑白皮,地骨皮(二味採取新鮮者,各用三錢),牛蒡子(炒,研),荊芥穗(各一錢半),桔梗(一錢),甘草(一錢),浮萍(曬乾,二錢)

白話文:

牛蒡(六兩)、荊芥(一兩)、甘草(二兩):這三個藥物混合磨成粗末,每次取二錢(約為6公克),用七分水(約為210毫升)煎煮至四分(約為140毫升),然後去除渣滓,於飯後睡前服用。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大便困難和稠密,是針對內部熱症狀而設計的。根據本草書記載,牛蒡苦、辛、平,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能治療風腫、急性熱病、內生風、丹石中毒、咽喉及四肢風腫等症狀,其性質稍微偏涼,適合在治療瘡疹時服用,能促進癰瘡排出,因此瘡疹也能得到治療。但若大便通暢,則不宜服用。有一個方子在原方上加入防風。

瀉白消毒散:這個藥方用於治療疹子發熱而出現不順暢的情況,對於輕度疹子使用此方可以幫助疹子發出。主要成分包括:

  • 桑白皮和地骨皮(各用三錢,約為9公克,選用新鮮的)
  • 牛蒡子(炒熟後研磨,一錢半,約為4.5公克)
  • 荊芥穗(一錢半,約為4.5公克)
  • 桔梗(一錢,約為3公克)
  • 甘草(一錢,約為3公克)
  • 浮萍(曬乾後,二錢,約為6公克)

請注意,這些藥方需由專業中醫師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後開立,且在服用過程中應遵循專業指導,切勿自行調配或更改用量。

水煎服。

加味金沸草散,治疹發熱出不快,重者用此發之。

旋覆花(去粳),麻黃(去節,水煎,掠去浮末,曬乾),前胡(去蘆,各一錢),荊芥穗(一兩),赤芍(五錢),半夏(姜泡七次,炒),甘草(各五錢),鼠黏子(炒,七錢),浮萍(七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生薑二片、薄荷葉三五片,水煎服。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兩片生薑和三到五片薄荷葉,用水煮來喝。這可以治療癥狀出現時身體不舒服的情況,如果情況嚴重,可以用它來幫助病情好轉。

防風解毒湯,治麻疹初發熱,如時令溫暖,用此辛涼之藥發之。

防風,薄荷,荊芥,石膏,知母,桔梗,牛蒡子(炒),連翹,木通,枳殼(各等分),甘草(五分)

上銼,每服五七錢,加燈心草,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治麻疹初發熱,如時暄熱,以此辛寒之藥發之。

白話文:

【防風解毒湯】,治療麻疹初期發燒,如果當季氣候溫暖,使用此具有清涼效果的藥物來引發發燒。

防風、薄荷、荊芥、石膏、知母、桔梗、牛蒡子(炒)、連翹、木通、枳殼(各等分),甘草(五分)

以上材料研磨後,每次服用五到七錢,再加入燈心草,用水煎煮後飲用。

【黃連解毒湯】,治療麻疹初期發燒,如果當季氣候稍熱,使用此具有寒涼效果的藥物來引發發燒。

黃連,黃芩,黃柏(俱酒炒),防風,荊芥穗,知母,石膏,梔仁,大青,玄參,木通,桔梗,甘草(各等分)

姜三片水煎服。

桂枝解毒湯,治麻疹初發熱,如時令大寒,以此辛溫之藥發之。如必用麻黃,用水煎,去浮沫,以酒炒焦色再用,當慎之。

桂枝,麻黃(酒炒),赤芍,防風,荊芥,羌活,川芎,人參,牛蒡子(炒),桔梗,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黃連、黃芩、黃柏(都用酒炒)、防風、荊芥穗、知母、石膏、梔仁、大青、玄參、木通、桔梗、甘草(每種藥量相等)。 生薑三片加水煮沸服用。 桂枝解毒湯:治療麻疹初期發熱症狀,如果天氣非常寒冷,則可以使用這種辛辣溫熱藥物來緩解病情。若必須使用麻黃的話,請先將它用水熬製後去掉表面泡沫,並且將其與酒一起炒至深褐色後再進行使用,應當謹慎對待此方劑。 桂枝、麻黃(經過酒炒過)、赤芍、防風、荊芥、羌活、川芎、人參、牛蒡子(炒過後)、桔梗和甘草(每種藥量相等)。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

升麻解毒湯,治麻疹初發,如初熱時令忽暖忽寒,以此辛平之藥發之。

升麻,乾葛,荊芥穗,防風,羌活,連翹,牛蒡子,柴胡,前胡,人參,赤芍藥,桔梗,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以上四方雖曰因時制宜,亦不可拘泥。如冬月亦有不宜桂枝、麻黃,而宜石膏者,正當以脈症為主耳。若株守而不知變通必有失,不如用前二方為妥當也。

荊防敗毒散,治疹子初出不快,若時令不熱不寒,用此發之。

白話文:

把上面的文字磨碎,加入生薑,用水煮後服用。 這是“升麻解毒湯”,用於治療剛出現的麻疹,在剛開始發熱時可能會感到忽冷忽熱,需要用這種辛辣和平和的藥物來發汗。 成分包括:升麻、幹葛、荊芥穗、防風、羌活、連翹、牛蒡子、柴胡、前胡、人參、赤芍藥、橘紅、甘草(每種都是一樣的份量) 用水煮後服用。 這四種方法雖然可以根據季節變化進行調整,但也不能過於死板。例如在冬天也可能不適合使用桂皮或麻黃,而是應該使用石膏,關鍵是要根據脈象和症狀來進行判斷。如果固執地堅持不變通的方法,就有可能會失誤,所以最好還是採用前面兩種方案比較穩妥。 “荊防敗毒散”用於治療剛剛出現的疹子不舒服的情況,如果當時的氣候既不太熱又不太冷,可以用這種方法來發汗。

人參,赤苓,羌活,獨活,薄荷,川芎,柴胡,枳殼,桔梗(各等分),甘草,防風,荊芥穗(各減半)

上銼,水煎服。如肺熱,去人參;如天行疫熱,加黃芩、黃連。

紫黃解毒湯,治小兒痘疹因熱毒蘊蓄於內,以致瘡發不出麻疹,服之亦妙。

紫草(二錢),麻黃(二錢),柴胡(二錢),川芎(一錢五分),羌活(一錢),防風(一錢),白芷(一錢),蟬退(一錢)

上銼為粗散,每服四五錢,加蔥白三莖、生薑三片,水煎服,稍熱服之。

白話文:

以下是古文中提到的藥材及其功效:

  • 人參:增強免疫力和抗疲勞能力;
  • 赤苓:利尿消腫;
  • 羌活:祛風除濕;
  • 獨活:清熱解毒;
  • 薄荷:清涼降火;
  • 川芎:通經絡止痛;
  • 柴胡:疏肝理氣;
  • 枳殼:健脾開胃;
  • 橘梗:化痰止咳;
  • 防風:驅寒保暖;
  • 荊芥穗:宣肺平喘;
  • 白芷:溫中散寒;
  • 蔥白:暖身提神;
  • 生薑:調節血壓及消化功能。

以上藥材按照相同比例混合後用水煮沸服用即可。如果出現肺部感染或高燒不退的情況,可以去除人參並加入黃芩和黃連來治療。另外,紫黃解毒湯是用來治療小孩出麻疹時因為熱毒積聚而導致癰疽難產的症狀。其成分包括紫草、麻黃、柴胡、川芎、羌活、防風以及白芷等七種藥材,每次服用四到五錢左右,再加入蔥白和生薑一起煮沸服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此方之前應先請教醫生確認是否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

麻黃梔子湯,治疹服表藥不出,服此藥即出,神效。

麻黃(蜜酒炒黑),梔子(連殼炒),黃芩(酒炒),黃連(酒炒),牛蒡子(炒),石膏(各一錢),紅花(三分),蟬退(去頭足,五分),炙甘草(五分)

上銼,隨症多少,水煎服。

透肌散(即化毒湯),治瘡疹出不快。

紫草茸(五錢),升麻(五錢),甘草(五錢)

白話文:

麻黃梔子湯:治療疹子服用表汗藥後仍未能發汗,服用這款藥物就能立即出汗,效果神奇。麻黃用蜜酒炒至黑色,梔子連同外皮一起用油炒過,黃芩和黃連分別用酒炒過,牛蒡子也用油炒過,再加入等量的一錢的石膏、三份的紅花以及去除頭腳的五分的蟬蛻,最後加上五分的炙甘草。以上材料切碎,根據病情輕重酌情使用,用水煮沸後飲用。 透肌散(又名化毒湯):治療疹子出現得慢的情況。配方包括五兩的紫草茸、五兩的升麻以及五兩的甘草。

上銼如麻豆大,水二盞、糯米五十粒煎至一盞,去滓放溫,分作數服。劉氏云:麩瘡欲出,渾身壯熱,不思飲食,若服此,一服即內消,已有一兩顆出即解其半,若令即出,當日頭焦,只服三次,瘥。

透肌散,治疹初出,隱隱淹在肉內,似出即沒者,隱疹也,用此發之。

牛蒡子(炒香,二錢半),葛根(二錢),荊芥穗(二錢五分),蟬退(去頭足,一百個)

上作一劑,用時酒一小鐘、水一茶鍾半煎至六分,溫服。一次依本方加羌活五分,二次依本方加枳殼、紫蘇各六分,三次依本方加牛膝五分引,照前服。

白話文:

【透肌散】,用於治療疹子剛開始出現,隱隱約約埋藏在皮膚裡,看似要出來卻又消失的疹子,也就是隱疹,使用此藥物可以促使其出來。

牛蒡子(炒香後,二錢半),葛根(二錢),荊芥穗(二錢五分),蟬退(去除頭腳,一百個)

將以上材料做成一份藥方,每次服藥時,需加入一小鐘的酒和一茶鍾半的水一起煎煮至六分熟,溫熱後服用。第一次服藥依原本的方子加入五分的羌活,第二次服藥則在原本的方子上加上六分的枳殼和紫蘇,第三次服藥則在原本的方子上加上五分的牛膝引導,依照先前的方法服用。

麻黃散,治疹子淹延不出,毛孔盡閉,皮膚乾燥,是毒氣怫鬱於內,急以此發之。

升麻(酒洗),麻黃(酒洗,炒黑),路東黃(火煅閉成黑炭)

一方用人中黃、牛蒡子炒、蟬退去土並翅足微焙,各等分。

上為細末,量人大小及毒之輕重,用無灰酒調下。

檉柳散,檉柳亦名西河柳,亦名垂絲柳,青茂時採葉曬乾,為末,每服一二錢,茅根湯調下。

胡荽酒,蕪荽四兩切細,好酒二鍾先煎數沸,入芫荽再煎少時,用物含定,勿令泄氣,候溫遠近噴之,從項至足,勿噴頭面,使香氣襲運,自然出快。

白話文:

麻黃散:治療疹子拖延不愈,毛囊全部封閉,皮膚變得乾燥。這是因為毒素在身體內部鬱積,需要用此方來排出毒素。

升麻(用酒清洗)、麻黃(用酒清洗後炒至黑色)、路東黃(經高溫燒製成為黑色炭狀)。

另一種配方使用人中黃、牛蒡子炒過、蟬蛻去除泥土和翅膀腳部稍微烘烤,各自等份。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末,根據患者年齡大小以及病情嚴重程度,用沒有酒精的酒調勻服用。

檉柳散:檉柳又稱作西河柳或垂絲柳,在生長旺盛時期採集樹葉晾乾,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茅根湯調服。

胡荽酒:取四兩切成小塊的好酒,先煮幾次,加入芫荽再次烹煮一段時間,然後用物品固定住,不要讓其漏氣,等到溫度適宜時,向周圍遠處噴灑,但要避免對著頭面部,這樣可以使香味更加濃厚,自然會感到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