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科類編》~ 方 (4)
方 (4)
1. 汗衄
黃連湯,疹子發熱,自汗出者,毒隨汗解,不可遽止,但汗出太多,此為火迫,急當止之,此即當歸六黃湯,以麥門冬易熟地黃也。
黃連,黃芩,黃柏,黃耆,生地,麥門冬(去心),浮小麥(各等分)
上水煎,去滓,調敗蒲扇灰服之。
茅花湯,疹子發熱,鼻中出血,毒從血解,不可遽止;若血出多者,此為火迫太盛,急以此止之,不然恐致昏暈。
白話文:
黃連湯:如果出現發熱、出汗過多的情況,則說明毒素正在通過汗水排出體外,不能立即停止。但是,由於出汗過多會導致身體虛弱,因此應儘快採取措施來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此時可以使用當歸六黃湯,並用麥門冬代替熟地黃。
配方:
- 黃連
- 黃芩
- 黃柏
- 黃芪
- 生地
- 麥門冬(去掉中心)
- 浮小麥
將以上藥材用水煮沸後去除渣滓,再加入敗蒲扇灰服用即可。
茅花湯:如果出現發熱和鼻子流血的症狀,則表明毒素正從血液中排除出來,也不能立即停止。但如果出血量過大則可能是體內熱氣過重導致的,應該迅速採用這種方法進行治療,否則可能會引起頭暈等症狀。
茅花,當歸尾,牡丹皮,生地,炙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又茅花湯
茅花,歸尾,生地,梔子,黃芩,玄參
又一方無當歸、玄參,有鬱金。
上銼,水煎,調百草霜服。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提到的是兩種不同的藥方:
- 第一個藥方包含五種成分:茅花、當歸尾、牡丹皮、生地和炙甘草。每種成分都應該使用相同比例。這個藥方需要用來煮水服用。
- 另外還有一個名為「茅花湯」的藥方,它包含了四種成分:茅花、歸尾、生地和梔子。另外還有兩個版本的藥方,其中一種沒有當歸和玄參與,但加入了鬱金;另一種則是用百草霜來調味後服用。
這些都是傳統中醫療法中的配方,如果您有任何健康問題或疑慮,請務必先向專業醫生尋求幫助並在他們指導下進行治療。
2. 發渴
化癍湯,治疹發渴最良。
人參(一錢),知母(一錢),甘草(五分),石膏(末,三錢)
上銼散,入粳米一小撮,水一盞煎六分,溫服。一方石膏以溫紙裹火煨。一方加萎蕤一錢。
葛根麥門冬散,治疹子初發,身熱頭痛,煩渴咳嗽,喜飲水者,此方主之。
乾葛,麥門冬(各一錢),石膏(三錢),升麻(五分),赤芍(五分),白茯苓(五分),甘草(五分)
白話文:
化解斑湯:治療出疹時口渴非常有效。 人參 1錢、知母 1錢、甘草 5分、石膏粉末 3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後加入少量糯米和一杯水煮至剩下六分滿,溫熱服用。另一種方法是用紙包裹住石膏並使用火烤熟後再放入藥水中熬製。還有一種配方是在其中添加萎蕤 1錢。 葛根麥門冬散:用於治療初期出現的症狀包括髮熱頭痛、煩渴咳嗽以及喜歡喝水的情況。 幹葛、麥門冬 各 1錢、石膏 3錢、升麻 5分、赤芍 5分、白茯苓 5分、甘草 5分。
上銼細,加竹葉七片,水煎七分,去渣,溫服。
人參白虎湯,治疹子出見渴者。
人參,知母,石膏,天花粉,葛根,麥冬(去心),淡竹葉,糯米
上銼細,水煎,以米熟為度,服。
白虎合解毒湯,疹出渴甚者,此方主之。
石膏(研塵末,四錢),知母(一錢),黃芩(一錢),天花粉(一錢),梔仁(一錢),黃連(一錢),生地黃(二錢),麥門冬(二錢)
白話文:
上銼細,加竹葉七片,水煎七分,去渣,溫服。 - 將藥材磨成細粉,加入竹葉七片,用清水煎煮至剩下七分,過濾掉渣滓,溫和服用。
人參白虎湯,治疹子出見渴者。 - 人參白虎湯,用於治療疹子出現且有口渴症狀的人。
人參,知母,石膏,天花粉,葛根,麥冬(去心),淡竹葉,糯米 - 藥物清單:人參、知母、石膏、天花粉、葛根、去心麥冬、淡竹葉、糯米。
上銼細,水煎,以米熟為度,服。 -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用水煎煮,直到米煮熟,然後服用。
白虎合解毒湯,疹出渴甚者,此方主之。 - 白虎合解毒湯,適用於疹子出現且口渴嚴重的情況。
石膏(研塵末,四錢),知母(一錢),黃芩(一錢),天花粉(一錢),梔仁(一錢),黃連(一錢),生地黃(二錢),麥門冬(二錢) - 藥物清單:石膏(研成粉末,四錢)、知母(一錢)、黃芩(一錢)、天花粉(一錢)、梔仁(一錢)、黃連(一錢)、生地黃(二錢)、麥門冬(二錢)。
上銼,入竹葉十二片,水二鍾煎一鍾,更磨入犀角汁,索湯水則與之,覺胃熱渴,更宜以此方多與之,胃清乃止,庶免牙疳之害。若真至牙疳成,而後清胃涼血解毒,往往噬臍無及矣,慎之慎之。
白虎蒼朮湯,治疹煩熱渴瀉。
蒼朮(一錢半),知母(一錢),甘草(三分),石膏(末,三錢),糯米(一撮)
上銼散,水煎六分,不拘時溫服。
豬苓湯,治疹毒煩渴及夏月中暑,煩熱喘渴。
豬苓(一錢),澤瀉(一錢半),茯苓(一錢半),滑石(一錢半),甘草(一錢半),阿膠(一錢)
白話文:
古文中提到的是中藥配方和治療方法:
- 白虎蒼朮湯:治療麻疹引起的發熱、口渴和腹瀉。
- 蒼朮 (1錢半),知母(1錢),甘草(3分),石膏粉(3錢),糯米(一小撮)
將藥材研碎後用水煮沸到6分滿,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 豬苓湯: 治療麻疹病毒引起煩渴以及夏季中暑導致的煩躁、口渴。
- 豬苓(1錢),澤瀉(1錢半),茯苓(1錢半),滑石(1錢半),甘草(1錢半),阿膠(1錢)
以上兩個藥方都是用來緩解症狀,並且在使用時需要注意藥物劑量和個人體質差異。如果出現不適或病情加重,請及時就醫。
上用水一升二合先煎前五味,取七合,去渣,入阿膠再煮一沸,分二服。
涼膈散,治疹瘡,上焦積熱,煩躁多渴,面赤面熱,頭昏咽燥,腫痛口瘡,便溺赤澀,狂言譫語,妄睡臥不安,並宜服之。
大黃(二錢),芒硝(二錢),甘草(二錢),連翹(四錢),梔子仁(一錢),黃芩(一錢),薄荷(一錢)
共為末,每服一二錢,竹葉、蜜少許煎服。
白話文:
以上方劑用一千二百毫升水先煮前面五種藥材,煮到剩下七百二十毫升時去掉渣滓,加入阿膠再次煮沸一分鐘,分成兩次服用。 治療麻疹和疔瘡,對於上焦有熱症的人,如感到煩躁口渴、臉色紅脅熱、頭暈喉嚨乾燥、口腔潰瘍等症狀,小便發紅且尿道疼痛,出現胡言亂語或睡眠不穩的情況,都適合服用此方。配方包括:大黃、芒硝、甘草、連翹、梔子仁、黃芩以及薄荷,全部磨碎後每次服用三至六克,可用竹葉和蜂蜜一起煎煮服用。
綠豆燈心炒米湯,治疹症發渴,以此頻飲之。
綠豆(一酒鍾),糯米(炒熟,一撮),燈心(三十根)
上水煎成湯,溫服頻頻。
白話文:
用綠豆、炒熟的糯米和三十大把的燈芯煮成湯,熱著喝下去可以治療麻疹引起的口渴。每天多次服用。
3. 咽痛
如聖飲子,治瘡疹毒攻,咽嗌腫痛。
桔梗(一兩),甘草(一兩),鼠黏子(炒一兩),麥門冬(去心,五錢)
上銼,加竹葉同煎二三錢。
加味甘桔湯,治疹出之時,咽喉腫痛,不能飲食,此毒火怫鬱,上熏咽喉也。
甘草,桔梗,玄參,牛蒡子(炒),連翹(各等分)
白話文:
如聖飲子:治療痘疹毒素攻擊,喉嚨疼痛。配方包括桔梗、甘草和炒過的老鼠粘液植物,以及去除中心部分後重約五錢的麥門冬。以上材料切碎並加入竹葉一起煮沸至二到三錢即可服用。 加味甘桔湯:用於在痘疹出現期間,喉嚨腫脅迫性疼痛且無法進食的情況下使用。這種情況是由於病毒引起的熱氣積聚在喉嚨部位所導致的。配方包括甘草、桔梗、玄參、炒過的牛蒡子和連翹,每種成分均為相同比例。
上銼,水煎服。一方無桔梗,加防風等分。
牛蒡甘桔湯,治疹出邪火熏灼,咽喉痛。
桔梗,甘草,牛蒡子(炒),連翹,射干,升麻,梔子仁,片黃芩(酒炒),黃連(酒炒,各等分)
水煎,食後服。
消毒飲,治痘疹已出,上焦壅熱,咽喉腫痛,胸膈不利。
白話文:
【牛蒡甘桔湯方】,用來治療疹子發作時邪氣火毒燻燒咽喉,引起疼痛。
材料:桔梗、甘草、牛蒡子(炒)、連翹、射乾、升麻、梔子仁、片黃芩(酒炒)、黃連(酒炒),各取等分。
做法:將所有材料用水煎煮,於飯後服用。
【消毒飲方】,用於治療痘疹已經出現,但上焦有壅熱,導致咽喉腫痛,以及胸膈不暢的情形。
材料:桔梗、甘草、牛蒡子(炒)、連翹、射乾、升麻、梔子仁、片黃芩(酒炒)、黃連(酒炒),各取等分。
做法:將所有材料用水煎煮,於飯後服用。
荊芥(二錢),牛蒡子(二錢),甘草(一錢)
上銼,加生薑二片,水煎服。一方加防風一錢。
清咽湯,治疹後熱毒在胃攻衝,喉啞疼痛,晝夜飲水不歇。
升麻,玄參,射干,連翹,梔子,黃芩,石膏,薄荷,金銀花,麥冬,歸尾,生地,甘草節,川大黃(各等分)
水煎,頻頻溫服,渣再煎。
白話文:
荊芥、牛蒡子和甘草分別取兩錢,將它們一起研磨後加入兩片生薑,用水煮沸後再服用。如果想要加強效果可以再加上一錢的防風。
這是一種名爲“清咽湯”的中藥方劑,用於治療出疹後的熱毒性症狀如喉嚨痛啞以及日夜飲水不止的情況。配方包括了升麻、玄參、射乾、連翹、梔子、黃芩、石膏、薄荷、金銀花、麥冬、歸尾、生地和甘草節,並且每種藥材都使用相同比例的一份。將其用清水熬製並頻繁溫飲,藥渣再次進行熬製即可飲用。
十金散(一名十宣散),治疹症咽喉腫痛。
黃連(一錢),黃芩(一錢),黃柏(一錢),苦參(五分),孩兒茶(五分),雄黃(五分),硼砂(三分),玄明粉(三分),乳香(一分),片腦(少許,臨時入)
上共為細末,每用五釐,蘆筒吹入喉中。
白話文:
十金散(又名十宣散):治療麻疹引起的喉嚨疼痛。 黃連、黃芩、黃柏各 3 克,苦參 1.5 克,孩兒茶、雄黃、硼砂各 1.5 克,玄明粉、乳香各 0.3 克,片腦少量(臨用時加入)。將以上藥物研磨爲細粉末,每次使用 0.05 湯匙,用蘆管吹入口腔喉嚨處。
小靈丹,疹後餘毒壅遏,咽喉腫痛,咽物不下,牙齒破爛。
白宮硼(二錢),辰砂(一錢),沒藥(三分),乳香(三分),朴硝(三錢)
上共為細末,將藥盛入蘆筒吹,或干敷患處。
白話文:
這是一種治療麻疹過後仍有毒素阻塞、喉嚨疼痛且吞嚥困難以及牙齒腐蝕的方法。配方包括了白礬、硃砂、沒藥、乳香和芒硝等五味草藥,要磨碎混合在一起,然後用蘆葦管把藥粉吹進病人的口腔或者乾燥地塗抹在受影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