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科類編》~ 方 (5)

回本書目錄

方 (5)

1. 嗽喘

瀉白散,治疹症咳嗽。

桑白皮(蜜炙,二錢),地骨皮(洗淨,一錢半),甘草(生用,五分)

上銼,加竹葉二十片、燈心草三十根,水煎服,或水調服亦可。

加味瀉白散,治疹出之時咳嗽,口乾心煩,此毒在心肺發未盡也。

桑白皮(蜜炙),地骨皮,甘草,黃連,連翹,玄參,天花粉(以上各等分)

白話文:

瀉白散:治療疹病引起的咳嗽。 桑白皮(用蜂蜜炒制,兩錢)、地骨皮(洗淨,一錢半)、甘草(生用,五分)。將上述藥材切碎,加入竹葉二十片和燈心草三十根,用水煮沸後服用,或者用水調勻後也可以服用。 加味瀉白散:治療疹子出現時伴隨有咳嗽、口乾心煩的症狀,這是因爲毒素還在心臟和肺部沒有完全排出。 桑白皮(用蜂蜜炒制)、地骨皮、甘草、黃連、連翹、玄參、天花粉(這幾種藥量相等)。

引竹葉、燈心草,水煎服。

又加味瀉白散,治疹毒火盛,煎熬肺臟,以致咳嗽喘急。

桑白皮(蜜炙),地骨皮,片芩,黃連(酒炒),梔子仁,連翹,大青,玄參,馬兜鈴,桔梗,淡竹葉

上銼,加燈心草,水煎服,為散亦可。

黃連杏仁湯,治嬰孩受邪熱後或作麻痘,成痘疹之症,其瘡漸出,咳嗽煩悶,嘔逆清水,眼赤,咽喉口舌生瘡,作瀉。

白話文:

使用竹葉和燈心草,加水煎煮後服用。

另外,可以添加增效瀉白散來治療疹毒火旺,導致肺臟煎熬,引起咳嗽喘息的情況。

配方包括:蜜炙的桑白皮,地骨皮,片芩,酒炒黃連,梔子仁,連翹,大青,玄參,馬兜鈴,桔梗,淡竹葉。以上材料磨成粉末後,再加入燈心草,加水煎煮後服用。也可以直接做成散劑來服用。

黃連杏仁湯則用於治療嬰兒受到邪熱影響後,可能出現麻疹或痘疹的症狀,當疹子逐漸出現時,如果伴有咳嗽、煩躁、嘔吐清水、眼睛紅腫、咽喉、口腔出現潰瘍,以及腹瀉等情況。

黃連(一兩),杏仁(五錢),麻黃(五錢),陳皮(五錢),枳殼(五錢),葛根(五錢)

上銼,每服二錢,水煎。作瀉,加製厚朴、甘草。

葛根橘皮湯,治肌肉斑爛,隱疹如線紋,咳嗽嘔吐。

葛根,橘皮(去白),麻黃,杏仁(去皮尖),黃芩,知母,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黃連(一兩), 杏仁 (五錢), 麻黃 (五錢), 陳皮 (五錢), 枳殼 (五錢), 葛根 (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後, 每次服用二錢, 加水煮沸。 如果出現腹瀉症狀, 可加入制過的厚朴和甘草一同使用. 此方名爲“葛根橘皮湯”, 主要用於治療皮膚上的紅腫斑塊以及類似線條狀的症狀, 同時也能緩解咳嗽嘔吐等症狀.

葛根, 橘皮(去除白色部分), 麻黃, 杏仁(去掉表皮及尖端), 黃芩, 知母, 甘草 (均等量).

上銼,水煎服。

清熱解毒湯,治疹後咳嗽喘急,煩躁聲啞,痰涎壅盛,此餘毒未盡,或飲食積熱所致也。

黃連,黃芩(酒炒),連翹,牛蒡子(炒),玄參,知母,陳皮,桔梗,杏仁(等分),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服。腹脹,加厚朴、枳殼;泄瀉,加白芍、木通、澤瀉。

清肺解毒湯,誠齋依此方曾救數十兒,起死回生。治疹收之際胸腹喘急咳嗽,悶亂狂言,手足動搖,此餘毒收肺也。

白話文:

【清熱解毒湯】,用來治療疹子後出現的咳嗽喘息、焦慮聲音嘶啞、痰液壅塞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餘毒未清除完畢,或是飲食引起的熱毒所導致。

  • 黃連
  • 黃芩(酒炒)
  • 連翹
  • 牛蒡子(炒)
  • 玄參
  • 知母
  • 陳皮
  • 桔梗
  • 杏仁(等量)
  • 甘草(五分之一)

以上材料研磨後,用水煎煮服用。如果出現腹脹的情況,可以添加厚朴、枳殼;若出現腹瀉,則可加入白芍、木通、澤瀉。

【清肺解毒湯】,誠齋曾經依此方治療了數十個小孩,使其從死亡邊緣輓回生命。用於治療疹子收斂時胸腹出現喘息咳嗽、混亂狂言、四肢抽搐的情況,這是因為餘毒已經影響到肺部。

片黃芩(一錢),陳皮(去白,一錢),麥冬(二錢),貝母(去心,一錢半),黃連(酒炒,七分),赤苓(七分),桑白皮(蜜炙,五分),甘草(五分),蒲公英(三錢),川大黃(三錢,切片,入滾水一鍾泡一時,澄汁一小鐘,入熟藥內)

上將前九味入水二鍾,煎至七分,去渣,方入大黃汁和服,以便下惡物為度。

清金降火湯,治疹後咳嗽聲促,此火傷肺金也,用此方治之。

片黃芩,梔子仁,赤芩,桔梗,石膏,知母,陳皮(去白),地骨皮,麥門冬,玄參,牛蒡子(炒),杏仁,瓜蔞仁,淡竹葉,甘草

白話文:

清金降火湯,用於治療疹後咳嗽,咳嗽聲音急促,此現象是因為火氣損傷肺部的金屬元素。此方適用於治療上述情況。

成分如下:

  • 黃芩:一錢
  • 陳皮(去白色部分):一錢
  • 麥冬:二錢
  • 葉母(去心):一錢半
  • 黃連(用酒炒過):七分
  • 赤苓:七分
  • 桑白皮(用蜜糖炙過):五分
  • 甘草:五分
  • 蒲公英:三錢
  • 川大黃(切成片狀,放入沸水中煮一鐘,浸泡一個小時,取出澄清汁一小鐘,加入熟藥中):三錢

首先將前九種材料加水兩鍾,煮至剩餘七分量,然後去除渣滓,再加入大黃的澄清汁調和服用,以達至排出體內不適物質的目的。

上銼,水煎,食後溫服。

門冬清肺飲,治疹後咳嗽,或血出,或嗆湯水。

天門冬,知母,貝母(去心),石膏(煅),牛蒡子(炒),馬兜鈴,杏仁(去皮尖),桔梗,甘草(各等分),糯米(一撮)

上銼,水煎服。

又門冬清肺湯,治疹後咳甚,氣喘連聲不住,甚者,飲食湯水俱嗆出者,此熱毒乘肺而然也,宜此方加枇杷葉。

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知母,杏仁,貝母(去心),款冬花,馬兜鈴,桑白皮,桔梗,地骨皮,牛蒡子(炒),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以上兩段古文中描述的是治療麻疹後症狀的方法。第一個配方是「門冬清肺飲」,用於治療麻疹後出現的咳嗽、出血或者喝水時感到不適的情況。這個配方由天門冬、知母、貝母、石膏、牛蒡子、馬兜鈴、杏仁、桔梗和甘草以及一小把米組成。這些材料要切碎並用水煮沸服用。 第二個配方是「門冬清肺湯」,適用於麻疹後嚴重的咳嗽、呼吸困難且不斷發作的人羣,特別是在吃飯或喝水時會被嗆到的人。這種情況是由於熱毒侵入了肺部所導致的。因此,在使用這一個配方的時候還可以加入枇杷葉來增強療效。這個配方中的成分包括:天門冬、麥門冬、知母、杏仁、貝母、款冬花、馬兜鈴、桑白皮、桔梗、地骨皮、牛蒡子和甘草,每種材料都取相同比例。

上銼細,每服五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渣,食後溫服。如見血,加茅根汁、阿膠珠。

生地黃散,治小兒癍疹,身熱口乾,咳嗽心煩者。

生地黃(五錢),麥門冬(去心,七錢),陳皮(去白,三錢),款冬花(三錢),杏仁(三錢),甘草(二錢)

上銼細,每服三錢,水煎,徐徐溫服,不拘時,量大小加減。若肺經有熱者,宜用此方;若痰氣上壅者,佐以抱龍丸。

寧嗽湯,治疹後咳嗽不止,或因食酸鹹,致火毒傷肺,體實者用之。

白話文:

【生地黃散】,用於治療小孩出疹子時的發燒、口乾、咳嗽和心煩等症狀。

生地黃(五錢),麥門冬(去心,七錢),陳皮(去白,三錢),款冬花(三錢),杏仁(三錢),甘草(二錢)

所有材料研磨細,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慢慢溫服,不分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力大小適量調整。如果孩子肺部有熱氣,適合使用這個方子;如果孩子因為痰和氣阻塞在喉嚨,可以配合使用抱龍丸。

【寧嗽湯】,用於治療疹子後咳嗽不停,或者因為吃了酸鹹食物導致火毒傷害肺部,身體壯實的孩子使用這個方子。

葶藶(炒,為末),桑白皮(蜜炙),片芩(酒炒),天花粉,馬兜鈴,桔梗,石膏(煅),瓜蔞仁(去油),梔子仁,甘草

上銼,水煎,食後服。

斂肺湯,誠齋依此方曾救數十孩子,真仙方也。治疹收之後,喘急悶亂,頭折眼吊,胸膛高陷,角弓反張,目睛直視,唇白麵黃,口鼻歪斜,名曰肺氣耗散,正氣不歸原也,急以此方救之,緩則無救。如唇反黑紫,鼻眼俱黑,死在旦夕不治。

遼五味子(三錢),麥門冬(去心,三錢),片芩(二錢),甘草節(五分)

白話文:

這是一道古時治療疾病的藥方和用法:

【藥材】:

  1. 葳萇:炒過並研磨成粉末。
  2. 桑白皮:用蜂蜜烤過。
  3. 片黃芩:用酒炒過。
  4. 天花粉、馬兜鈴、桔梗、石膏(煅)、瓜萎仁(去油):未說明處理方式。
  5. 條子仁、甘草:未說明處理方式。

【服用方法】: 以上所有藥材一起切碎,用水煮沸,然後在飯後飲用。

【功效與主治】: 這個配方被稱作「斂肺湯」,據說曾經成功救治了許多小孩,在出疹症狀消退後出現呼吸困難、胸部凹陷、肌肉痙攣等情況,以及眼睛突出、嘴脣發白或變色、面部泛黃、嘴脅歪斜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肺部功能衰竭導致身體正氣無法回復正常所引起的病症。這種情況下應立即使用本方進行急救,如果延誤時間就可能沒有辦法輓救生命。若發現病人的嘴脣變成黑色或者紫色,並且鼻子和眼睛都變得黑暗,那麼病人很可能已經接近死亡,即使接受治療也可能無法輓回性命。

另一個方劑是針對不同病情而設計的:

【藥材】:

  1. 遼五味子:約 9 公克。
  2. 麥門冬:去除中心部分,約 9 公克。
  3. 片黃芩:約 6 公克。
  4. 甘草節:約 2.5 公克。

【用途】: 這個方劑可能是為了調理某些特定的疾病,但具體應用範圍不明確。

上作一劑,水一鍾半煎至五分,溫服。

前胡枳殼湯,治疹後餘毒不解,大便堅秘,腹脹氣喘。

前胡(一錢),枳殼(一錢),赤茯苓(一錢),大黃(二錢),甘草(五分)

上水一鍾煎一沸,不得煎熟,空腹溫服。小人減半,瀉者不可服。

白話文:

製作一劑藥方,用1.5杯水煮至剩餘0.5杯,溫熱後服用。

這是一種稱為「前胡枳殼湯」的藥方,用於治療出疹後餘下的毒素未消解,導致的大便堅硬、腹脹和呼吸困難的症狀。

配方如下:

  • 前胡(3公克)
  • 枳殼(3公克)
  • 赤茯苓(3公克)
  • 大黃(6公克)
  • 甘草(1.5公克)

將以上所有成分加水1.5杯,煮沸一次,但不要煮得太熟,空腹時溫熱後服用。兒童應減少一半的用量,若出現腹瀉則不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