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科類編》~ 方 (7)

回本書目錄

方 (7)

1. 咽痛

如聖飲子,治瘡疹毒攻,咽嗌腫痛。

桔梗(一兩),甘草(一兩),鼠黏子(炒一兩),麥門冬(去心,五錢)

上銼,加竹葉同煎二三錢。

加味甘桔湯,治疹出之時,咽喉腫痛,不能飲食,此毒火怫鬱,上熏咽喉也。

甘草,桔梗,玄參,牛蒡子(炒),連翹(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一方無桔梗,加防風等分。

牛蒡甘桔湯,治疹出邪火熏灼,咽喉痛。

桔梗,甘草,牛蒡子(炒),連翹,射干,升麻,梔子仁,片黃芩(酒炒),黃連(酒炒,各等分)

水煎,食後服。

消毒飲,治痘疹已出,上焦壅熱,咽喉腫痛,胸膈不利。

荊芥(二錢),牛蒡子(二錢),甘草(一錢)

上銼,加生薑二片,水煎服。一方加防風一錢。

清咽湯,治疹後熱毒在胃攻衝,喉啞疼痛,晝夜飲水不歇。

升麻,玄參,射干,連翹,梔子,黃芩,石膏,薄荷,金銀花,麥冬,歸尾,生地,甘草節,川大黃(各等分)

水煎,頻頻溫服,渣再煎。

十金散(一名十宣散),治疹症咽喉腫痛。

黃連(一錢),黃芩(一錢),黃柏(一錢),苦參(五分),孩兒茶(五分),雄黃(五分),硼砂(三分),玄明粉(三分),乳香(一分),片腦(少許,臨時入)

上共為細末,每用五釐,蘆筒吹入喉中。

小靈丹,疹後餘毒壅遏,咽喉腫痛,咽物不下,牙齒破爛。

白宮硼(二錢),辰砂(一錢),沒藥(三分),乳香(三分),朴硝(三錢)

上共為細末,將藥盛入蘆筒吹,或干敷患處。

白話文:

[咽痛]

【如聖飲子】:用於治療由瘡疹毒素引起的咽部腫痛。 成分:桔梗、甘草、鼠黏子(炒)、麥門冬(去心)。各一兩,除了麥門冬是五錢。將這些藥材切碎,加入竹葉,煎煮二至三錢服用。

【加味甘桔湯】:疹子出現時,咽喉腫痛,無法正常飲食,這是因為體內毒素過盛,影響到咽喉。 成分:甘草、桔梗、玄參、牛蒡子(炒)、連翹,各等份。切碎後用水煎煮服用。另有一種配方不含桔梗,而加入等量的防風。

【牛蒡甘桔湯】:治療疹子引發的邪火燒灼,造成咽喉痛。 成分:桔梗、甘草、牛蒡子(炒)、連翹、射干、升麻、梔子仁、片黃芩(酒炒)、黃連(酒炒),各等份。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消毒飲】:治療痘疹已經出現,上焦部位熱氣壅塞,咽喉腫痛,胸膈不舒暢。 成分:荊芥、牛蒡子、甘草。各二錢和一錢。切碎後,加入二片生薑,用水煎煮服用。另一種配方會額外加入一錢的防風。

【清咽湯】:治療疹子後熱毒滯留在胃中,導致喉嚨嘶啞疼痛,日夜不停喝水。 成分:升麻、玄參、射干、連翹、梔子、黃芩、石膏、薄荷、金銀花、麥冬、歸尾、生地、甘草節、川大黃,各等份。用水煎煮,頻繁溫服,藥渣可再煎煮一次。

【十金散】(又名十宣散):治療疹子造成的咽喉腫痛。 成分:黃連、黃芩、黃柏、苦參、孩兒茶、雄黃、硼砂、玄明粉、乳香、片腦。分別是一錢、一錢、一錢、五分、五分、五分、三分、三分、一分、少許。將所有成分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五釐,用蘆管吹入喉中。

【小靈丹】:疹子後期,毒素阻塞,咽喉腫痛,吞嚥困難,牙齒腐爛。 成分:白宮硼、辰砂、沒藥、乳香、朴硝。分別是二錢、一錢、三分、三分、三錢。將所有成分研磨成細粉,用蘆管吹入,或乾敷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