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科類編》~ 方 (7)

回本書目錄

方 (7)

1. 便秘

桃仁承氣湯,治癍疹大便秘結,以此下之。

桃仁(五錢),大黃(一兩),芒硝(三錢),桂皮(三錢),甘草(三錢半)

上㕮咀,每服四五錢,入生薑煎服。

四順散,治痘疹壯熱,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大黃,當歸,赤芍,甘草(等分)

白話文:

桃仁承氣湯:治療斑疹、大便硬結的情況,可以用它來通便。成分有桃仁(重量為五錢)、大黃(重量為一兩)、芒硝(重量為三錢)、桂皮(重量為三錢)和甘草(重量為三錢半)。以上材料切碎,每次服用四五錢,加入生薑煎煮後飲用。 四順散:治療痘疹發燒、大便硬結以及尿液紅色且黏稠的情況。成分有大黃、當歸、赤芍和甘草,各取相同份量。

每服四錢,水煎服。

涼膈散,治身熱大便秘。

大黃(一錢),梔子(一錢),黃芩(一錢),薄荷(一錢),連翹(一錢),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服。

大柴胡湯,治身熱大便秘。

柴胡,芍藥,黃芩,枳殼,大黃(各等分)

水煎服。

宣風散,治腹脹,大便秘,煩熱。

白話文:

每劑使用四錢,以水煎煮後服用。

涼膈散,用於治療身體發熱且大便便祕的症狀。

成分如下:

  • 大黃(一錢)
  • 梔子(一錢)
  • 黃芩(一錢)
  • 薄荷(一錢)
  • 連翹(一錢)
  • 甘草(五分)

以上材料研磨後,以水煎煮後服用。

大柴胡湯,用於治療身體發熱且大便便祕的症狀。

成分如下:

  • 柴胡(等量)
  • 芍藥(等量)
  • 黃芩(等量)
  • 枳殼(等量)
  • 大黃(等量)

以水煎煮後服用。

宣風散,用於治療腹部脹滿、大便便祕、煩躁與熱感的症狀。

檳榔(二錢),牽牛(頭末,二錢),陳皮(二錢),甘草(一錢)

上為細末,用蜜水調,壯者服一錢,幼者服五分。

八正散,治小便秘。

赤茯苓,貝母,木通,滑石,車前子,萹蓄,梔子,甘草(等分)

上銼散,用水煎服。

加減四苓散,治小便赤澀。

白話文:

檳榔(二錢),牽牛(頭末,二錢),陳皮(二錢),甘草(一錢)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和水調和後服用。強壯的人服用一錢,小孩則服用半錢。

「八正散」,用於治療小便不順暢。

赤茯苓、貝母、木通、滑石、車前子、萹蓄、梔子、甘草(等分) -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後服用。

「加減四苓散」,用於治療小便色紅且有刺痛感。

赤茯苓(二錢),豬苓(二錢),澤瀉(二錢),甘草(一錢)

上用水煎服。熱甚,加木通、梔子。

白話文:

把紅色的茯苓、豬苓和澤瀉各放兩錢在鍋裡,再加入一錢的甘草,然後用開水煮沸後服用。如果發燒很嚴重,可以再加上一些木通和梔子一起煮來喝。

2. 餘熱

葛根黃連湯,治疹後熱不除。

葛根(五錢),黃連(三錢),黃芩(二錢),甘草(一錢半)

上銼,每服三錢,水一鍾煎六分,溫服,渣再煎。

加味地骨皮散,治疹出發熱不退,飲食不進。

地骨皮(鮮者,三錢),桑白皮(鮮,二錢),麥門冬(去心,二錢),銀柴胡(一錢),赤芍藥(一錢),乾葛(一錢),犀角(五分),甘草(五分)

白話文:

葛根黃連湯,治療疹後熱不除。 葛根(五錢),黃連(三錢),黃芩(二錢),甘草(一錢半)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煮至六分滿,溫服,藥渣可再次煎煮。 加味地骨皮散,治療疹發出發熱不退、飲食不進。 地骨皮(新鮮的,三錢),桑白皮(新鮮的,二錢),麥門冬(去掉中心,二錢),銀柴胡(一錢),赤芍藥(一錢),幹葛(一錢),犀角(五分),甘草(五分) 以上藥材按照比例配製,研磨成細末,每次取適量用水沖泡或加入食物中食用。

上銼,水煎服。

柴胡麥門冬散,治疹子收後,熱仍太盛,或日久不減。

柴胡(五分),人參(五分),玄參(五分),麥門冬(去心,八分),龍膽草(三分),甘草(三分)

上銼,水煎服。誠齋治正藍旗敦拜子疹十日不收,即效。

清火消毒湯,治疹後餘毒不盡,渾身壯熱。

黃芩,黃連,梔子,龍膽草(酒洗),地骨皮,鬱金,雄黃,燈心

白話文:

【柴胡麥門冬散】,用於治療疹子消除後,仍存在過度的熱氣,或者熱氣久久無法消退的情況。

柴胡(五分),人參(五分),玄參(五分),麥門冬(去心,八分),龍膽草(三分),甘草(三分)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水煎煮後服用。誠齋曾成功治療了正藍旗敦拜子在疹子十天後仍未消退的情況,證明此方有效。

【清火消毒湯】,用於治療疹子後殘留的毒素未完全清除,導致全身高熱的情況。

黃芩,黃連,梔子,龍膽草(酒洗),地骨皮,鬱金,雄黃,燈心

上銼,水煎服。

金花丸,治疹同前。

黃連,黃芩,黃柏,大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送下,量大小加減。去大黃,加梔子,名梔子金花丸。

胃苓散,治疹後脾胃虛弱,餘熱延綿不退。

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蒼朮(米泔浸,炒),厚朴(薑汁炒),陳皮(各等分),炙甘草(減半),官桂(少許)

上銼,入薑、棗水煎,溫服。

白話文:

【上銼,水煎服。】

金花丸,用於治療疹子,方法與先前相同。

【黃連,黃芩,黃柏,大黃(各等分)】

將以上四味藥品研磨成細末,然後用清水調和成丸狀,大小如梧桐籽,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依照年齡或體力大小調整服用數量。若去掉大黃,並加入梔子,則成為梔子金花丸。

【胃苓散,用於治療疹子後脾胃虛弱,餘熱未退的情況。】

白術,茯苓,豬苓,澤瀉,蒼朮(需先用米泔浸泡後炒熟),厚朴(用薑汁炒熟),陳皮(各等分),炙甘草(減少一半份量),官桂(少量)。

【上銼,入薑、棗水煎,溫服。】

將上述所有藥材研磨後,加入薑和棗,用清水煮沸後,溫和地飲用。

3. 驚搐

當歸養血湯,疹後渾身壯熱,未至羸瘦,但多搐掣煩躁不寧,此熱在心脾二經也,此方與黃連安神丸間而服之。

當歸,川芎,生地,麥門冬,山梔子,木通,甘草,竹葉,燈心草

便秘,少加大黃,水煎服。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了一種名為「當歸養血湯」的中藥配方,用於治療麻疹過後全身發燒、沒有消瘦的情況。如果只是有抽搐和焦慮不安等症狀,可能是因為熱氣積聚在心臟和脾胃兩個器官上。這種情況下可以交替服用「當歸養血湯」和「黃連安神丸」。

以下是這個中藥配方中的成分:

  • 當歸:補血活血;
  • 川芎:行氣止痛;
  • 生地:清熱涼血;
  • 麥門冬:滋陰潤肺;
  • 山梔子:清熱解毒;
  • 木通:利尿通淋;
  • 甘草:調和諸藥;
  • 竹葉:清熱除煩;
  • 燈心草:清熱利尿。

如果有便祕的情況,可以在飲用時加入一些大黃來幫助排便。以上這些材料用水煮沸後即可飲用。

黃連安神丸,與前方間服。

黃連(二錢),當歸(二錢),龍膽草(三錢),石菖蒲(一錢五分),茯神(一錢五分),全蠍(七個)

上共為極細末,湯浸蒸餅杵豬心血為丸,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丸,燈心草湯下。

加味四物湯,治疹後時發壯熱,煩躁不寧,搐掣驚悸,神昏志亂者。此陰血衰耗,致餘毒入肝而傳於心也,宜用此養血安神。

白話文:

黃連安神丸與前藥間隔服用。 黃連(兩錢),當歸(兩錢),龍膽草(三錢),石菖蒲(一錢五分),茯神(一錢五分),全蠍(七個)以上共同研磨爲極細粉末,用水浸泡蒸餅並加入豬的心血製成丸子,大小如同黍米,硃砂作爲外衣,每次服用十顆,燈芯草湯送服。 加味四物湯治療出疹後時常發熱、煩躁不安、抽搐驚恐等症狀,這是由於陰血虧損導致餘毒進入肝臟傳至心臟所致,應該使用這種藥物來養血安神。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麥門冬(去心),茯神(去木),石菖蒲,酸棗仁(炒),龍膽草,黃連,甘草,辰砂,淡竹葉,燈心草

上銼,水煎服。或為末,用蒸餅豬心血丸亦可。

加味導赤散,疹後熱不除,忽作搐者,不可與急驚風同論,用此方。

木通(二錢),生地黃(二錢半),生甘草(五分),人參(一錢),麥門冬(一錢),淡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材料:

  •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麥門冬(去心)、茯神(去木)、石菖蒲、酸棗仁(炒)、龍膽草、黃連、甘草、辰砂、淡竹葉、燈心草。

使用方法: 將所有材料磨成粉,用水煎煮後服用。或者,也可以將它們製成粉末,然後用蒸餅和豬的心血丸來服用,也是可行的。

「加味導赤散」,在疹子過後仍然有發熱現象,突然出現抽搐的情況時,不能與急驚風混爲一談,應使用這個方子。

材料:

  • 木通(2錢),生地黃(2錢半),生甘草(5分),人參(1錢),麥門冬(1錢),淡竹葉(30片)。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應用請遵醫囑。

上銼,水煎服,送下安神丸。

安神丸,與前方同服。

黃連(五錢),歸身(五錢),麥門冬(去心,五錢),白茯苓(去木,五錢),甘草(五錢),硃砂(一兩),龍腦(二分半)

上為末,浸蒸餅和豬心血搗勻,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燈心湯下。

白話文: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浸泡過的蒸餾酒混合豬心血液攪拌均勻後製成像粟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 10 粒,用水煮沸的燈芯草茶吞服。同時服用「安神丸」。 黃蓮、歸身、麥門冬 (去除中心部分)、白茯苓(去除樹木部分)、甘草各取 5 錢,硃砂取 1 両,龍腦取 2 分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