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科類編》~ 方 (7)

回本書目錄

方 (7)

1. 便秘

桃仁承氣湯,治癍疹大便秘結,以此下之。

桃仁(五錢),大黃(一兩),芒硝(三錢),桂皮(三錢),甘草(三錢半)

上㕮咀,每服四五錢,入生薑煎服。

四順散,治痘疹壯熱,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大黃,當歸,赤芍,甘草(等分)

每服四錢,水煎服。

涼膈散,治身熱大便秘。

大黃(一錢),梔子(一錢),黃芩(一錢),薄荷(一錢),連翹(一錢),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服。

大柴胡湯,治身熱大便秘。

柴胡,芍藥,黃芩,枳殼,大黃(各等分)

水煎服。

宣風散,治腹脹,大便秘,煩熱。

檳榔(二錢),牽牛(頭末,二錢),陳皮(二錢),甘草(一錢)

上為細末,用蜜水調,壯者服一錢,幼者服五分。

八正散,治小便秘。

赤茯苓,貝母,木通,滑石,車前子,萹蓄,梔子,甘草(等分)

上銼散,用水煎服。

加減四苓散,治小便赤澀。

赤茯苓(二錢),豬苓(二錢),澤瀉(二錢),甘草(一錢)

上用水煎服。熱甚,加木通、梔子。

白話文:

[便祕]

桃仁承氣湯:使用於治療出疹子時大便嚴重乾燥難解的情況,藉此方來幫助排便。 成分包括:桃仁(約15克)、大黃(約30克)、芒硝(約9克)、桂皮(約9克)、甘草(約10.5克)。製作方式是將所有藥材研磨成適口大小,每次服用約12-15克,加入生薑一同煎煮服用。

四順散:用於治療出疹子時身體高燒且大便嚴重乾燥難解,以及小便色紅且排尿困難的情形。 成分包括:大黃、當歸、赤芍、甘草(比例均等)。每次服用約12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涼膈散:用於治療身體發熱且大便嚴重乾燥難解的情況。 成分包括:大黃(約3克)、梔子(約3克)、黃芩(約3克)、薄荷(約3克)、連翹(約3克)、甘草(約1.5克)。將所有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

大柴胡湯:用於治療身體發熱且大便嚴重乾燥難解的情況。 成分包括:柴胡、芍藥、黃芩、枳殼、大黃(比例均等)。用水煎煮後服用。

宣風散:用於治療腹部脹滿,大便嚴重乾燥難解,以及身體煩躁發熱的情況。 成分包括:檳榔(約6克)、牽牛(頭部磨成粉,約6克)、陳皮(約6克)、甘草(約3克)。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水調和,體質壯實者每次服用約3克,小孩則服用約1.5克。

八正散:用於治療小便嚴重乾燥難解的情況。 成分包括:赤茯苓、貝母、木通、滑石、車前子、萹蓄、梔子、甘草(比例均等)。將所有藥材切碎混合,用水煎煮後服用。

加減四苓散:用於治療小便色紅且排尿困難的情況。 成分包括:赤茯苓(約6克)、豬苓(約6克)、澤瀉(約6克)、甘草(約3克)。用水煎煮後服用。若身體發熱情況嚴重,可添加木通、梔子。

2. 餘熱

葛根黃連湯,治疹後熱不除。

葛根(五錢),黃連(三錢),黃芩(二錢),甘草(一錢半)

上銼,每服三錢,水一鍾煎六分,溫服,渣再煎。

加味地骨皮散,治疹出發熱不退,飲食不進。

地骨皮(鮮者,三錢),桑白皮(鮮,二錢),麥門冬(去心,二錢),銀柴胡(一錢),赤芍藥(一錢),乾葛(一錢),犀角(五分),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服。

柴胡麥門冬散,治疹子收後,熱仍太盛,或日久不減。

柴胡(五分),人參(五分),玄參(五分),麥門冬(去心,八分),龍膽草(三分),甘草(三分)

上銼,水煎服。誠齋治正藍旗敦拜子疹十日不收,即效。

清火消毒湯,治疹後餘毒不盡,渾身壯熱。

黃芩,黃連,梔子,龍膽草(酒洗),地骨皮,鬱金,雄黃,燈心

上銼,水煎服。

金花丸,治疹同前。

黃連,黃芩,黃柏,大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送下,量大小加減。去大黃,加梔子,名梔子金花丸。

胃苓散,治疹後脾胃虛弱,餘熱延綿不退。

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蒼朮(米泔浸,炒),厚朴(薑汁炒),陳皮(各等分),炙甘草(減半),官桂(少許)

上銼,入薑、棗水煎,溫服。

白話文:

【餘熱】

使用葛根黃連湯來治療疹後熱度未消。所需材料有葛根五錢,黃連三錢,黃芩二錢,甘草一錢半。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至剩下六分之處,溫服,藥渣可再次煎煮服用。

加味地骨皮散,用於治療疹出後發熱不退,影響飲食的情況。需要的地骨皮(新鮮)三錢,桑白皮(新鮮)二錢,麥門冬(去心)二錢,銀柴胡一錢,赤芍藥一錢,乾葛一錢,犀角五分,甘草五分。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

柴胡麥門冬散,適用於疹子消退後,熱度仍然過高,或者長期未減的情況。所需材料有柴胡五分,人參五分,玄參五分,麥門冬(去心)八分,龍膽草三分,甘草三分。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此方曾成功治療正藍旗敦拜子疹十天未愈的情況。

清火消毒湯,用於治療疹後毒素未清,全身發燒。所需藥材有黃芩,黃連,梔子,龍膽草(酒洗),地骨皮,鬱金,雄黃,燈心。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

金花丸,適用於治療疹子相關的病症。所需藥材有黃連,黃芩,黃柏,大黃(等量)。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加水製成梧桐子大的丸狀,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開水吞服,根據年齡大小調整劑量。如果去掉大黃,加入梔子,則改名為梔子金花丸。

胃苓散,適用於治療疹後脾胃虛弱,餘熱持續不退。所需藥材有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蒼朮(米泔浸泡,炒),厚朴(薑汁炒),陳皮(等量),炙甘草(減半),官桂(少量)。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薑和棗,用水煎煮,溫服。

3. 驚搐

當歸養血湯,疹後渾身壯熱,未至羸瘦,但多搐掣煩躁不寧,此熱在心脾二經也,此方與黃連安神丸間而服之。

當歸,川芎,生地,麥門冬,山梔子,木通,甘草,淡竹葉,燈心草

便秘,少加大黃,水煎服。

黃連安神丸,與前方間服。

黃連(二錢),當歸(二錢),龍膽草(三錢),石菖蒲(一錢五分),茯神(一錢五分),全蠍(七個)

上共為極細末,湯浸蒸餅杵豬心血為丸,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丸,燈心草湯下。

加味四物湯,治疹後時發壯熱,煩躁不寧,搐掣驚悸,神昏志亂者。此陰血衰耗,致餘毒入肝而傳於心也,宜用此養血安神。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麥門冬(去心),茯神(去木),石菖蒲,酸棗仁(炒),龍膽草,黃連,甘草,辰砂,淡竹葉,燈心草

上銼,水煎服。或為末,用蒸餅豬心血丸亦可。

加味導赤散,疹後熱不除,忽作搐者,不可與急驚風同論,用此方。

木通(二錢),生地黃(二錢半),生甘草(五分),人參(一錢),麥門冬(一錢),淡竹葉(三十片)

上銼,水煎服,送下安神丸。

安神丸,與前方同服。

黃連(五錢),歸身(五錢),麥門冬(去心,五錢),白茯苓(去木,五錢),甘草(五錢),硃砂(一兩),龍腦(二分半)

上為末,浸蒸餅和豬心血搗勻,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燈心湯下。

白話文:

【驚搐】

使用「當歸養血湯」來治療出疹後全身高燒的情況,患者雖然未變得極度消瘦,但常有抽搐、煩躁不安的症狀,這表明熱邪影響到了心臟和脾臟的運作。此方可以與「黃連安神丸」交替服用。

成分包含:當歸、川芎、生地、麥門冬、山梔子、木通、甘草、淡竹葉、燈心草。若患者有便祕的問題,可酌量添加大黃,然後用水煎煮服用。

「黃連安神丸」可以與前述的方子交替服用。

成分包含:黃連、當歸、龍膽草、石菖蒲、茯神、全蠍。將所有材料研磨成極細粉末,用湯浸蒸餅和豬心血揉製成丸,大小如黍米,並以硃砂作為外層,每次服用十粒,用水煎燈心草的湯汁送服。

「加味四物湯」適用於出疹後偶爾發燒,伴有煩躁不安、抽搐驚嚇、精神混亂等症狀。這是因為陰血耗損,導致殘餘毒素進入肝臟並傳到心臟所致,應使用此方來滋養血液、安定神經。

成分包含: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麥門冬(去心)、茯神(去木)、石菖蒲、酸棗仁(炒)、龍膽草、黃連、甘草、辰砂、淡竹葉、燈心草。將所有成分切碎,用水煎煮服用,也可以研磨成粉末,用蒸餅和豬心血製成丸藥。

「加味導赤散」適用於出疹後熱度未退,突然出現抽搐的患者,不能與急性驚風混為一談,應使用此方。

成分包含:木通、生地黃、生甘草、人參、麥門冬、淡竹葉。將所有成分切碎,用水煎煮服用,同時服用安神丸。

「安神丸」可以與前述的方子一同服用。

成分包含:黃連、歸身、麥門冬(去心)、白茯苓(去木)、甘草、硃砂、龍腦。將所有成分研磨成粉末,用湯浸蒸餅和豬心血揉製成丸,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十粒,用水煎燈心草的湯汁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