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輯要》~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見點三日治法

初出時,吐瀉過甚,致脾胃虛弱,痘出不快,宜理中湯加官桂,瀉不止,加茯苓、豆蔻、訶子。前有房勞,以致腎虧,痘出不快,多有腰痠腰痛,用人參、生耆、當歸、川芎、元枝、白芍、杜仲、故紙、續斷、枸杞、肉桂、炙草,煩渴者,加麥冬、連翹。

元氣本虛,毒氣又盛,大熱,痘出不快,解毒既恐傷元,扶元又恐助熱,此際最難措手,必用剖雞方托之(方見腰痛),其痘自出,此屢試屢驗,痘伏而不出,當察其報痘之的確,或二三顆,或五六顆,或上下手足有十餘顆,此為出痘無疑,否則只有身熱而無報痘之明證,乃雜病也,雜病則以雜病藥治之,出痘則以托痘藥宣之。

痘出不快,煩渴悶亂,睡不寧,咳嗽失聲,用艾葉二兩,胡椒三十粒,擂爛、水調取汁,熬膏作餅,敷臍中。痘出不快,用雞冠血和酒服。樟樹皮、柑子葉、生薑,共搗爛,加麻油炒熱,紅紙包熨遍身。水楊柳枝葉五錢,冬月桔梗,煎湯服,此方麻亦可用。痘已出復隱,勢甚危急,用紫背荷葉(取霜後貼水者),白殭蠶(取直者,炒去絲),等分為末,胡荽湯,或溫酒下。

白話文:

見點三日治法

初期發痘時,如果嘔吐腹瀉過度,導致脾胃虛弱,痘疹發出不順暢,應該服用理中湯再加入官桂;如果瀉肚子不止,就再加茯苓、豆蔻、訶子。如果之前房事過度,導致腎氣虧虛,痘疹發出不順暢,且伴隨腰酸背痛,則需服用人參、生耆、當歸、川芎、元枝、白芍、杜仲、熟地黃、續斷、枸杞、肉桂、炙甘草;如果患者感到煩渴,再加入麥冬、連翹。

如果元氣本來就虛弱,而毒邪又盛,發高燒,痘疹發出不順暢,此時解毒又怕傷元氣,扶元氣又怕助長熱邪,這是最難處理的時機,必須使用剖雞方來幫助痘疹發出(方劑見腰痛條目),痘疹就會自然長出,這個方法屢試不爽。如果痘疹潛伏而不發,要仔細觀察是否已有確切的報痘(即少量痘疹先發):可能是二三顆,也可能是五六顆,或者四肢有十幾顆,這就確定是出痘了;否則,只有發熱而沒有明顯的報痘徵象,那就是其他雜病,就要用治療雜病的藥物來治療。如果是出痘,就用可以促進痘疹發出的藥物來治療。

痘疹發出不順暢,伴隨煩渴、胸悶、心煩意亂、睡眠不安、咳嗽失聲等症狀,可用艾葉二兩、胡椒三十粒,磨碎後加水取汁,熬成膏狀,製成藥餅,敷貼在肚臍上。痘疹發出不順暢,可以用雞冠血加酒服用。樟樹皮、柑橘葉、生薑搗爛後,加入麻油炒熱,用紅紙包好,熨敷全身。水楊柳枝葉五錢,冬天用桔梗,煎湯服用,這個方法也可以用麻葉代替。如果痘疹已經長出又隱退,情況危急,可用紫背天葵葉(取霜後貼在水中的葉子)、白殭蠶(取直的,炒去絲)等量研末,用胡荽湯或溫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