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輯要》~ 雜症 卷三上 (10)

回本書目錄

雜症 卷三上 (10)

1. 聲啞

初熱聲啞不治,丹田肺氣欲散也。然有啼叫失聲者,無妨。又有感冒風寒失聲者,必有嗽,音濁不清,宜甘桔湯加防風、荊芥,以疏其風寒,則音亮矣。起脹時失聲,痘若起脹紅活,則是內痘起脹,閉塞肺竅,俟內痘靨,其聲自開,或用甘草、桔梗、元參、牛子、山豆根、黃芩煎水噙。若痘色灰白倒陷,聲啞,則毒火內攻,肺氣已絕,必不能救。

聶云:此症急用參麥清補湯(十八),兼用千金內托散(十六),或可救十之一。灌漿時失聲,毒陷內攻,肺氣將絕,然痘未甚陷,急用內託大補元氣,氣旺痘升,其聲自復。結痂時失聲,痘靨無痂者,必死。

其痘若好,則或因氣弱而聲不亮,宜用人參、黃耆、白朮、茯苓、訶子、五味、炙草;或因痰壅肺道而聲不出,宜用陳皮、桔梗、半夏、款冬、白附、沙參、茯苓、炙草,豁動其痰,聲自開矣。誤服鹿血,以致失聲,用雪梨汁磨象牙服。

白話文:

[聲音嘶啞]

一開始因為發燒導致聲音嘶啞的情況,如果不去治療,可能代表丹田和肺部的氣正在散失。但有時候,因為大聲啼哭導致失聲,這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另外,有些人因為著涼感冒而失聲,這種情況通常會伴有咳嗽,聲音也會變得渾濁不清,這種情況可以使用甘桔湯,再加入防風和荊芥,來疏散體內的風寒,聲音就會恢復清晰。

在出疹子的時候失聲,如果疹子正在長得紅潤鮮活,那麼可能是內部的疹子正在長大,堵塞了肺部的通道,等到內部的疹子成熟,聲音自然就會恢復,或者可以使用甘草、桔梗、元參、牛蒡子、山豆根、黃芩煮水含漱。但如果疹子顏色灰白,陷入皮膚,聲音嘶啞,那麼可能是體內的毒素正在攻擊肺部,肺氣已經斷絕,這種情況就很難救治。

聶氏說:這種情況應立即使用參麥清補湯,同時使用千金內託散,或許有一成的機會可以挽救。在出疹子的灌漿期失聲,表示毒素已深入體內,肺氣即將斷絕,但如果疹子尚未嚴重陷入,應立即使用內託大補元氣,當氣力旺盛,疹子上升,聲音自然就會恢復。在結痂期失聲,如果疹子沒有結痂,那必定會死亡。

但如果疹子狀況良好,只是因為氣虛導致聲音嘶啞,可以使用人參、黃耆、白朮、茯苓、訶子、五味子、炙甘草。如果因為痰多阻塞肺部通道導致聲音嘶啞,可以使用陳皮、桔梗、半夏、款冬花、白附子、沙參、茯苓、炙甘草,這些藥物能幫助清除痰液,聲音自然就會恢復。如果誤食鹿血導致失聲,可以使用雪梨汁磨碎象牙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