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輯要》~ 雜症 卷三下 (10)

回本書目錄

雜症 卷三下 (10)

1. 餘毒疽癤(參看痘癰)

凡痘漿清痂薄者,必有餘毒,收結之餘,其毒多發於手足腕中接骨之處,紅腫潮熱為疽為癤。發於手足四肢者輕,發於胸腹、囟門、耳下者重,此毒由骨髓,必綿延難愈,失治多致穿筋透骨,風廢拘攣,以貽終身之憂。

方其始發,必然潮熱,速用大連翹飲(二十九)或仙方活命飲(二百一)(疽形既現,須用此);或用防風、荊芥、生地、赤芍、當歸、連翹、牛子、黃連、紫草、川芎、木通、甘草、白芷,弱者加參耆;或用防風、荊芥、牛子、首烏、甘草,痛加乳香、沒藥、白芷。凡腫毒在上,用升麻引;在下,牛膝引;在手臂,桂枝引。

張:凡痘後,雖有餘毒,亦須顧其元氣,解毒方內必加參耆。每見醫家遇痘後潮熱,餘毒發作,恆據聶公之書,輟投大連翹飲,以致變生莫測。余治此症,調元以顧其本,解毒以治其標,又必內外交攻,毒始易去。看其腫硬之最起者,是潰膿之所也,用瓦鋒刺去惡血,然後用藥敷四圍,留口令出毒氣,將四圍之毒趕聚一團,再用膏藥貼之,拔盡毒血自愈。已成膿者,亦刺之,令膿潰痛止,亦以膏藥收功。

凡餘毒不甚起頂,且不紅者,多是元氣虧,必用內托散,然後頂起腫聚,始能成膿。疽癤敷藥諸方(二百二)。毒瘡已潰,不能收口,用生肌散(三十六)或膏藥方(二百三)。痘疔潰爛成坑,或疽潰不能收結,宜人參敗毒散加山甲、蟬蛻、殭蠶、連翹與服,外用伏龍肝、陀參各二錢,輕粉、黃柏、杭粉、血蠍、生赤石脂各一錢,血餘五錢,黃丹(炒)八分,乳香、沒藥各五分,冰片一分,為末敷之,其口自合。

白話文:

只要長痘後,痘漿清稀且結的痂薄弱,這就表示體內還殘留著毒素。在恢復的過程後,這些毒素多會在手腳的關節部位爆發,表現為紅腫發熱,形成膿瘡或是毒瘤。如果這些毒素在手腳四肢爆發,影響較輕;但若是在胸腹、囟門或耳下爆發,則影響嚴重。這種由骨髓深處產生的毒素,往往很難治癒,一旦治療不及時,可能導致筋肉腐蝕、骨骼穿透,最終造成風濕廢疾,肌肉緊縮痙攣,遺留下終身的病痛。

一開始出現這種情況時,通常會伴有潮熱的現象,這時候應迅速使用大連翹飲,或者仙方活命飲(如果膿瘡已經顯現,必須使用這個方子)。或者可以使用防風、荊芥、生地、赤芍、當歸、連翹、牛蒡子、黃連、紫草、川芎、木通、甘草、白芷,體質虛弱的人可以加入人參和黃耆。或者使用防風、荊芥、牛蒡子、首烏、甘草,疼痛時可以加入乳香、沒藥、白芷。對於生長在上方的腫毒,可以用升麻來引導;下方的腫毒,可以用牛膝來引導;手臂上的腫毒,則用桂枝來引導。

張氏指出,痘後即使有殘留毒素,也必須考慮到病人的基本體力,所以在解毒的方子裡一定要加入人參和黃耆。經常看到醫生遇到痘後潮熱,毒素爆發的情況,總是根據聶公的書,就停止使用大連翹飲,結果導致病情變得無法預測。我治療這種情況,一方面調理身體的基本體力,另一方面治療表面的毒素,而且必須內外兼治,毒素才容易清除。找出腫脹最嚴重的地方,那便是膿包的位置,先用針頭挑破,排出壞血,然後用藥物敷在四周,讓毒氣可以從針孔排出,將四周的毒素聚集在一起,再用膏藥貼上,把所有毒素都吸出來,病就會好。

如果毒素不是很嚴重,而且沒有紅色,多是因為元氣虧損,必須使用內託散,然後毒素才會聚集在頂部,才能形成膿包。對於膿包的治療,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如果毒瘡已經潰爛,但傷口無法癒合,可以使用生肌散,或者膏藥方。對於痘療潰爛形成的坑洞,或者膿瘡潰爛後無法癒合的情況,應該服用人參敗毒散,並加入穿山甲、蟬蛻、僵蠶、連翹,外部則使用伏龍肝、陀參各二錢,輕粉、黃柏、杭粉、血蠍、生赤石脂各一錢,血餘五錢,黃丹(炒)八分,乳香、沒藥各五分,冰片一分,磨成粉末敷在傷口上,傷口自然就會癒合。

2. 痘後諸瘡

遍身肢節生瘡者,名疳蝕,此因風寒相搏,氣血凝滯於腠理也,宜綿絲散(三十七),敷之自愈。見風太早,致成瘢癬出膿汁者,燒乾牛糞敷之。痘抓破出血,復灌膿漿,成痘風瘡,年年至春即發,但不傳染他人,用防風、荊芥、牛子、甘草、苦參、當歸,或用當歸、連翹、牛子、防風、荊芥、生地、赤芍、紫草、甘草、蒼朮、川芎、薄荷,或苦參丸(百九二)或花蛇酒(百九三)。外用黃丹、黃柏、黃芩、大黃、輕粉,共為末,豬油調敷,或一掃光(百九四)。

再於曲池、風池、三里諸穴灸之,則永不發矣。又有皮膚之間,隱隱起者,俗呼疙瘡,此餘毒留滯皮膚也,宜服解毒藥,外用漆蜆剖開,取腹內之水洗之,或用蜆殼煎水亦可。蜆如螃殼,生魚泥中,凡割漆者,必用此殼,其性涼而解毒。又方,用滑石一兩,甘草五錢,為末調敷。

痘爛復灌,至成瘡疥,治法同痘後發癢,或用黃豆燒灰,調油搽之。

白話文:

【對於痘後各種瘡口】

全身各處長瘡的情況,我們稱作疳蝕,這是因爲風寒相互作用,導致氣血在皮膚表層凝滯所引起的。推薦使用綿絲散(編號三十七),塗抹後自然會痊癒。如果過早接觸風寒,導致瘡口形成疤痕並滲出膿液,可以使用燒乾的牛糞來敷蓋。如果痘瘡被抓破出血,再次灌入膿漿,形成痘風瘡,每年春天都會復發,但不會傳染給他人。治療方法包括使用防風、荊芥、牛蒡子、甘草、苦參、當歸等草藥,或者使用當歸、連翹、牛蒡子、防風、荊芥、生地、赤芍、紫草、甘草、蒼朮、川芎、薄荷等草藥,或者使用苦參丸(編號一百九十二)或花蛇酒(編號一百九十三)。外用藥物則有黃丹、黃柏、黃芩、大黃、輕粉,將這些混合成粉末,用豬油調和後塗抹,或者使用一掃光(編號一百九十四)。

再進一步治療,可以在曲池、風池、三里等穴位進行灸療,這樣就永遠不會復發了。還有一種在皮膚表面隱隱出現的小包,俗稱疙瘡,這是痘瘡餘毒留在皮膚中的表現,應服用解毒藥,並外用漆蠔殼剖開,取出裏面的水清洗患處,或者使用蠔殼煎水也可以。蠔殼形狀類似螃蟹殼,生長在魚泥中,割漆的人一定會用到這個殼,因爲它性質涼且能解毒。另一種方法是使用一兩滑石、五錢甘草,磨成粉末後調和塗抹。

痘瘡潰爛後再灌膿,發展成爲瘡疥,治療方法與痘瘡愈後發癢相同,或者可以用黃豆燒成灰,調油塗抹。

希望這可以幫助你理解古代中醫文獻的內容。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提問。

3. 赤火流丹(俗呼天虹腫)

一片通紅從頭起者,過心不治,從足起者,過腎即死,此惡毒暴發,乘血橫行也,宜內服元參、歸尾、紫草、紅花、石膏、連翹、赤芍、骨皮、車前、木通、防風、荊芥、淡竹葉。外用馬蝗蜞三五條,置紅腫處,吃去惡血,以泄其毒,或用瓦鋒刺去惡血,以三漆磨好墨塗之。

小便赤澀者,用元參、紅花、紫草、生地、防風、牛子、連翹、木通、車前、澤瀉、豬苓、滑石。

白話文:

這是一種疾病,俗稱為「天虹腫」,病症特徵是皮膚出現一片片的紅腫,若紅腫從頭部開始蔓延,一旦超過心臟部位,病情則難以救治;若從腳部開始,一旦蔓延到腎臟,患者就會死亡。這是因為體內的毒素突然爆發,隨著血液橫行全身所致。

治療上,建議內服藥物包括:玄參、當歸尾、紫草、紅花、石膏、連翹、赤芍、桑白皮、車前草、木通、防風、荊芥、淡竹葉。外用治療上,可使用數條水蛭放置於紅腫部位,吸食掉體內的惡血,藉此來排出毒素,或者用尖銳的物品刺破紅腫處,讓惡血流出,再用研磨好的墨汁塗抹於患處。

若患者有小便赤色且排尿困難的症狀,可用玄參、紅花、紫草、生地黃、防風、牛蒡子、連翹、木通、車前草、澤瀉、豬苓、滑石等藥材來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