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輯要》~ 雜症 卷三下 (9)

回本書目錄

雜症 卷三下 (9)

1. 痘後浮腫

痘後膿血去盡,脾土已虧,氣血俱衰,或感風濕,或傷飲食,或留餘毒,皆能發為浮腫。感冒風寒者,多自面目先腫,身熱口渴,宜用升麻、柴胡、茯苓、木通、車前、防風、腹皮、甘草,薑蔥引。微汗,腫自退。

感濕氣發腫者,多自足下先腫,其色光亮,手按之有窩,其起緩,且其人或好飲,小便赤澀,以水洗之愈腫,治當健脾利水,用蒼朮、川樸、木通、車前、滑石、瞿麥、澤泄、豬苓、茯苓皮、腹皮,煎服,外用蒼朮、檀香,燒煙燻之,以被蒙蓋,令出濕水。

食積兼餘毒者,多自腹先腫,腹中必隱隱作痛,不思飲食,且腹有微熱,大便黃臭,小便赤澀,治當消導解毒,用蒼朮、厚朴、陳皮、腹皮、香附、川芎、山楂、神麯、牛子、連翹、木通、車前、茯苓、法夏、甘草。脾氣不行發腫者,其皮如鼓,按之難下,治當理氣,用人參、白朮、官桂、麥冬、大腹皮、陳皮、姜皮、茯苓皮、木香、澤瀉、車前、木通,名人參五皮散。

血不行而腫者,皮膚之內,隱隱若有血路,治當活血為主,用四物湯加人參、陳皮、香附、木通、茯苓。面目四肢腫者,屬肺,因表虛為風寒所侵,當發汗,用羌活、防風、桂枝、防己,蒼朮、木通、五加皮、桑皮、大腹皮、茯苓皮、姜皮、豬苓、甘草,名加味五皮散。腹脹如鼓,眼胞微腫,屬脾,因脾土素弱,不能制水,或傷食滯積,脾不能消,以致濕熱內蓄作腫,俱用蒼朮、厚朴、陳皮、大腹皮、茯苓皮、豬苓、木香。

水腫者,其陰囊亦腫,加澤瀉、滑石、車前、木通、葶藶子;積滯者,加山楂、神麯、三稜、莪朮。萊菔丸,通治一切浮腫,用萊菔子(炒)五錢,胡椒、厚朴五錢,白朮一兩,共為末糊丸,陳皮煎湯下。氣弱不行者,肉桂磨酒服,外用燒酒搽之,痘後遍身腫脹,毒入於脾,不能制水也,多不可救。

白話文:

[痘後浮腫]

長了痘疹後,體內的膿血已經排盡,這時脾胃功能可能已受損,身體的氣血都處於衰弱狀態。如果這個時候受到風濕影響,或是飲食不慎,或者痘疹後仍殘留毒素,都有可能導致身體出現浮腫的情況。

若因為感受風寒而產生浮腫,通常會從臉部和眼睛開始腫脹,並伴隨身體發熱及口渴的症狀。這種情況下,可使用升麻、柴胡、茯苓、木通、車前草、防風、腹皮以及甘草等藥材,加上薑和蔥作為引導,服用後微微出汗,腫脹的情況應該會逐漸改善。

若是因為濕氣過重導致的浮腫,通常會從腳部開始腫脹,皮膚看起來光亮,用手按壓會留下凹痕,而且腫脹的狀況發展緩慢。此外,患者可能會有喜愛飲酒的習慣,小便顏色偏紅且排尿困難。治療上應著重在健脾利水,可使用蒼朮、川樸、木通、車前草、滑石、瞿麥、澤瀉、豬苓、茯苓皮、腹皮等藥材煎煮服用。同時,可以使用蒼朮和檀香燒煙燻蒸患部,然後用被子覆蓋住,讓濕氣得以排出。

若是因為食物積滯加上殘留毒素所導致的浮腫,通常會從腹部開始腫脹,腹部內部會有隱隱作痛的感覺,並且對食物沒有胃口,腹部還有微熱感,大便顏色偏黃且有異味,小便顏色偏紅且排尿困難。治療上應著重在消導解毒,可使用蒼朮、厚樸、陳皮、腹皮、香附、川芎、山楂、神麴、牛蒡子、連翹、木通、車前草、茯苓、法夏、甘草等藥材。

若因脾氣運行不順而導致的浮腫,皮膚看起來像是鼓面一樣,按壓下去不容易恢復原狀。治療上應著重在調理氣機,可用人參、白朮、官桂、麥冬、大腹皮、陳皮、薑皮、茯苓皮、木香、澤瀉、車前草、木通等藥材,這種方劑被稱為「人參五皮散」。

若是因為血液循環不良而導致的浮腫,皮膚底下會有像血管般的紋路。治療上應著重在活血,可使用四物湯加上人參、陳皮、香附、木通、茯苓等藥材。

若是臉部和四肢出現浮腫,屬於肺部問題,可能是因為身體表面防禦力較弱,受到風寒侵襲。治療上應著重在發汗,可使用羌活、防風、桂枝、防己、蒼朮、木通、五加皮、桑皮、大腹皮、茯苓皮、薑皮、豬苓、甘草等藥材,這種方劑被稱為「加味五皮散」。

若是腹部腫脹如鼓,眼睛周圍也有些許腫脹,屬於脾臟問題,可能是因為脾臟本來就較弱,無法有效控制水分代謝,或是因為食物消化不良,導致濕熱積聚在體內形成浮腫。治療上可使用蒼朮、厚樸、陳皮、大腹皮、茯苓皮、豬苓、木香等藥材。

對於水腫的情況,如果陰囊也出現腫脹,可加上澤瀉、滑石、車前草、木通、葶藶子等藥材;若是因為食物積滯所導致的浮腫,可加上山楂、神麴、三稜、莪朮等藥材。

萊菔丸可通治各種浮腫,配方包括炒過的萊菔子五錢、胡椒五錢、厚樸五錢、白朮一兩,全部研磨成粉末後,加入糊狀物製成藥丸,服用時可用陳皮煎湯送服。對於氣弱導致無法排汗的情況,可將肉桂磨成粉後泡酒服用,同時可使用燒酒擦拭患部。痘疹後全身出現腫脹,表示毒素進入脾臟,脾臟無法有效控制水分代謝,這種情況往往很難救治。

2. 痘癰

聶:痘癰發於未收口前少,發於既收以後者多,未收以前,膿漿薄者或有之,既收以後,結痂浮薄,或速結速落者多有之,又有不虛寒,而誤服補劑熱劑者,亦有之,俱宜大連翹飲(二十九)。但當其初發熱發腫時,內外夾攻,急消散之為上。至於成膿,則兒難堪,在頸項胸腹腰背者尤險,外以三豆漿(八十三)塗之,或用赤小豆為細末,清水調敷,干則易之。

朱:痘發癰,則毒出,不能內攻,此吉兆也,然有發癰而死者,其中有陰陽之分焉。陽癰發一二處,或頭上,或手足,初起腫而紅,高聳有頂,宜內服大連翹飲,外敷三豆漿,可消則消之,不消則攻破出膿,膿盡用生肌散(三十六),貼萬應膏自愈。

至於毒火內盛,回水之際,發熱蒸蒸,頸項手腿漫腫不分地界,頂不起,色不紅,痛苦十分,此陰毒也,難治,用生黃耆、白朮、茯苓、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連翹、牛子、皂刺、金銀花、山甲(麵炒)、玉竹、陳皮,攻其成形。服藥後,頂漸高聳,腳漸收束成膿者,生;倘連服數劑,不見頂高腳束,即加人參,以補元氣;若猶不效,兼之惡食嘔吐,二便不調,不省人事,必死。

白話文:

【對於痘癰】

聶氏指出:痘癰在傷口尚未癒合前出現較少,但在傷口癒合後出現的情況較多。在傷口未癒合前,如果膿液較稀,可能會出現痘癰。而在傷口癒合後,如果結痂較薄,或是結痂快速形成又迅速脫落,這類情況常見。此外,還有可能是因為不屬於虛寒體質,卻誤服了補藥或是熱性藥物,導致痘癰的產生。這些情況都適合使用大連翹飲治療。然而,當痘癰剛開始發熱腫脹時,應該內外夾攻,立即進行消炎散結纔是上策。一旦形成膿包,孩子會感到極度不適,尤其是頸項、胸腹、腰背等部位的膿包更是危險。可用三豆漿外敷,或者將赤小豆研磨成細末,用水調和後敷在患處,乾了就再換新的。

朱氏提到:痘癰的出現,意味著毒素已經排出,不再對內部造成侵害,這是好徵兆。然而,也有人因痘癰而死亡,其中涉及到陰陽之別。陽性的痘癰只在一兩處出現,可能在頭部,也可能在手腳。初期會腫脹且呈紅色,且高聳有頂點,此時適合內服大連翹飲,外敷三豆漿,若能消退最好,否則需破膿排膿,膿盡後使用生肌散,再貼上萬應膏就能痊癒。

若是體內毒火旺盛,在病情轉折期,發熱蒸騰,頸項、手腿漫無邊際的腫脹,且無頂點,皮膚不呈現紅色,患者痛苦不堪,這就是陰毒,非常難治。治療方式為使用生黃耆、白朮、茯苓、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連翹、牛蒡子、皁刺、金銀花、山甲(炒過的麵粉)、玉竹、陳皮等藥材來攻其成形。服用藥物後,如果頂點逐漸高聳,腳部逐漸收縮成膿,這是好的跡象;如果連續服用多劑藥物,頂點和腳部仍未有明顯變化,則需加入人參以補充元氣;如果仍無效果,並伴隨食慾不振、嘔吐、大小便不調、神智不清等症狀,患者很可能是命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