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輯要》~ 雜症 卷三下 (9)

回本書目錄

雜症 卷三下 (9)

1. 痘後浮腫

痘後膿血去盡,脾土已虧,氣血俱衰,或感風濕,或傷飲食,或留餘毒,皆能發為浮腫。感冒風寒者,多自面目先腫,身熱口渴,宜用升麻、柴胡、茯苓、木通、車前、防風、腹皮、甘草,薑蔥引。微汗,腫自退。

感濕氣發腫者,多自足下先腫,其色光亮,手按之有窩,其起緩,且其人或好飲,小便赤澀,以水洗之愈腫,治當健脾利水,用蒼朮、川樸、木通、車前、滑石、瞿麥、澤泄、豬苓、苓皮、腹皮,煎服,外用蒼朮、檀香,燒煙燻之,以被蒙蓋,令出濕水。

白話文:

痘症痊癒後,如果已經把所有的膿血都排乾淨了,那麼脾臟就可能受到損耗,而氣血也會變得虛弱。如果有感受風溼或者食物中毒的情況發生,或者是還有殘存的毒素沒有排出,都有可能會引起身體浮腫。如果是因為感染風寒引起的浮腫,通常會從面部開始出現腫脹,並且伴有身體發熱和口渴等症狀。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升麻、柴胡、茯苓、木通、車前子、防風、腹皮和甘草等藥物來治療,並配合生薑和大蔥一起服用,讓患者微微出汗,這樣就能夠使浮腫自然消退。

另一種是因爲空氣溼度高導致的身體腫脹, 通常是從腳開始出現腫脹,並且皮膚表面光滑發亮,用手壓下去會有凹陷的現象。這種類型的水腫發展緩慢並且病人可能會喜歡喝很多水,尿液顏色深紅而且粘稠。用水沖洗身體會加重水腫的症狀。治療時應該加強脾胃功能並促進水分代謝,可以用蒼朮、川樸、木通、車前子、滑石、瞿麥、澤瀉、豬苓、苓皮、腹皮來煮湯飲用,同時也可以將蒼朮和檀香燒煙燻蒸,然後蓋上毯子讓溼氣蒸發出來。

食積兼餘毒者,多自腹先腫,腹中必隱隱作痛,不思飲食,且腹有微熱,大便黃臭,小便赤澀,治當消導解毒,用蒼朮、厚朴、陳皮、腹皮、香附、川芎、山楂、神麯、牛子、連翹、木通、車前、茯苓、法夏、甘草。脾氣不行發腫者,其皮如鼓,按之難下,治當理氣,用人參、白朮、官桂、麥冬、大腹皮、陳皮、姜皮、茯苓皮、木香、澤瀉、車前、木通,名人參五皮散。

白話文:

食物積滯並餘毒的情況,多數是從腹部開始腫脹,腹中有隱隱疼痛的感覺,不想吃東西,並且腹部有些發熱,大便黃而帶有異味,小便紅澀,治療應當消除積滯和解除毒素,使用蒼朮、厚朴、陳皮、腹皮、香附、川芎、山楂、神曲、牛蒡子、連翹、木通、車前、茯苓、法半夏、甘草。

脾氣不通導致水腫的情況,皮膚像鼓一樣膨脹,用手壓下去很難恢復原狀,治療方法是調理氣機,用人參、白朮、肉桂、麥冬、大腹皮、陳皮、生薑皮、茯苓皮、木香、澤瀉、車前、木通,名爲人參五皮散。

血不行而腫者,皮膚之內,隱隱若有血路,治當活血為主,用四物湯加人參、陳皮、香附、木通、茯苓。面目四肢腫者,屬肺,因表虛為風寒所侵,當發汗,用羌活、防風、桂枝、防己,蒼朮、木通、五加皮、桑皮、大腹皮、茯苓皮、姜皮、豬苓、甘草,名加味五皮散。腹脹如鼓,眼胞微腫,屬脾,因脾土素弱,不能制水,或傷食滯積,脾不能消,以致濕熱內蓄作腫,俱用蒼朮、厚朴、陳皮、大腹皮、茯苓皮、豬苓、木香。

白話文:

血液不流通導致浮腫的情況下,在皮膚內部會有隱約可見的血管痕跡,治療時應以促進血液循環為主要方法,使用「四物湯」加入人參、陳皮、香附、木通和茯苓。

面部、手腳浮腫的情況下,可能是因為肺部受損,由於身體表面虛弱被風寒入侵,應該要出汗排解,可以使用「羌活」、「防風」、「桂枝」、「防己」、「蒼朮」、「木通」、「五加皮」、「桑皮」、「大腹皮」、「茯苓皮」、「姜皮」、「豬苓」、「甘草」等藥材製成的「加味五皮散」。

腹部像鼓一樣膨脅,眼皮微微浮腫的情況下,可能與脾胃有關,如果脾胃功能較差,無法控制水分,或者食物消化不良堆積在胃裡,都可能會造成溼熱累積引起浮腫,可以用「蒼朮」、「厚朴」、「陳皮」、「大腹皮」、「茯苓皮」、「豬苓」、「木香」來進行治療。

水腫者,其陰囊亦腫,加澤瀉、滑石、車前、木通、葶藶子;積滯者,加山楂、神麯、三稜、莪朮。萊菔丸,通治一切浮腫,用萊菔子(炒)五錢,胡椒、厚朴五錢,白朮一兩,共為末糊丸,陳皮煎湯下。氣弱不行者,肉桂磨酒服,外用燒酒搽之,痘後遍身腫脹,毒入於脾,不能制水也,多不可救。

白話文:

如果出現水腫症狀,可以加入澤瀉、滑石、車前草和木通等藥物來治療;如果有積食的情況,則可添加山楂、神曲、三稜和莪術等藥材。「萊菔丸」是一種通用的治療各種浮腫的方法,使用炒過的萊菔子、胡椒、厚朴和白朮混合研磨成粉末,再用陳皮煮開的水送服即可。若因氣虛而無法行走的人,可以用肉桂泡在酒裡服用,並在外敷上燒酒進行按摩。出疹後全身浮腫是因為毒素進入了脾胃,導致身體無法控制水分,這種情況大多很難救治。

2. 痘癰

聶:痘癰發於未收口前少,發於既收以後者多,未收以前,膿漿薄者或有之,既收以後,結痂浮薄,或速結速落者多有之,又有不虛寒,而誤服補劑熱劑者,亦有之,俱宜大連翹飲(二十九)。但當其初發熱發腫時,內外夾攻,急消散之為上。至於成膿,則兒難堪,在頸項胸腹腰背者尤險,外以三豆漿(八十三)塗之,或用赤小豆為細末,清水調敷,干則易之。

朱:痘發癰,則毒出,不能內攻,此吉兆也,然有發癰而死者,其中有陰陽之分焉。陽癰發一二處,或頭上,或手足,初起腫而紅,高聳有頂,宜內服大連翹飲,外敷三豆漿,可消則消之,不消則攻破出膿,膿盡用生肌散(三十六),貼萬應膏自愈。

白話文:

聶: 疽瘡在傷口尚未完全癒合之前較少發生, 在已經痊癒之後則較多出現。在傷口還未完全恢復時, 膿液較稀薄的情況可能會存在; 但在傷口已經結痂並且變薄後, 或是快速結痂並脫落的情況下就比較多見了。還有些人並不虛弱寒冷, 卻誤食補劑熱藥的情況也有。所有這些情況都應使用“大連翹飲”(配方編號爲33793), 這是在第29種情況下使用的藥物。但是當癤瘡剛開始發熱腫脹的時候, 應該內外夾擊, 急忙將其消除是最好的方法。至於形成膿包, 則孩子難以承受, 如果發生在頸部、胸部、腹部和腰部背部的地方尤其危險。可以將“三豆漿”(配方編號爲19159)(第八十三條)塗抹於外部, 或者使用細碎的紅小豆, 加水調勻後再塗敷上去, 乾燥後要更換新的。

朱: 發疹子的人如果併發癤瘡, 那麼毒素就會排出體外, 不會向內攻擊身體, 這是一個好的跡象。然而也有一些人在發癤瘡的過程中死亡的例子, 其中有陰陽兩種類型的區別。陽性的癤瘡通常只出現在一兩個地方, 比如頭部或者手腳部位, 最開始會出現腫脹且呈紅色的症狀, 局部會有凸起點狀物, 宜採用口服“大連翹飲”, 外敷“三豆漿”的方式治療。若能消失的話就可以使其自然消失, 若無法自行消失就需要進行手術切開排膿處理, 待到膿盡以後再貼上“生肌散”(配方編號爲20925),(第三十六條), 再加上萬應膏就能治癒。

至於毒火內盛,回水之際,發熱蒸蒸,頸項手腿漫腫不分地界,頂不起,色不紅,痛苦十分,此陰毒也,難治,用生黃耆、白朮、茯苓、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連翹、牛子、皂刺、金銀花、山甲(麵炒)、玉竹、陳皮,攻其成形。服藥後,頂漸高聳,腳漸收束成膿者,生;倘連服數劑,不見頂高腳束,即加人參,以補元氣;若猶不效,兼之惡食嘔吐,二便不調,不省人事,必死。

白話文:

如果身體內部有毒火旺盛,在病情加重的時候出現全身發燒,脖子、手臂和腿部浮腫且沒有明確界限,不能凸起,顏色不紅,非常疼痛,這就是陰毒症狀,很難治療。可以使用生黃芪、白朮、茯苓、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黃、連翹、牛蒡子、皁角刺、金銀花、穿山甲(面炒)、玉竹、陳皮等草藥來攻擊已經形成的病症。

服用藥物後,腫脹部位逐漸隆起,腳部慢慢收縮形成膿包的人有希望痊癒; 如果連續服用幾劑仍然沒有看到症狀改善,那麼就加入人參來補充身體的基本能量; 如果還是無效,並伴有食慾不振、嘔吐、大小便失調以及昏迷等症狀,則預示著死亡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