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輯要》~ 雜症 卷三下 (5)

回本書目錄

雜症 卷三下 (5)

1. 眼出血

初熱眼出血,此毒氣橫肆上攻,暴烈於精華也,後必不救。

2. 耳出血

初熱耳出血,耳為腎之竅,毒氣橫烈,腎氣已敗,故血逆上攻,出於其竅,必不能救。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的意思是:耳朵出現發燒和出血的情況,因為耳朵是腎臟的一個重要器官,如果病毒的力量非常強大,那麼就表示身體裡的腎氣已經衰弱了。因此血液會反流到頭部,從耳朵這個器官流出,這種情況下很難被救治。

3. 耳膿血

痘後耳內腫痛,流出膿血,俗名「蠶耳」,須先用棉花攪淨,後用黑砂糖,水調少許,滴清耳內,立愈,戒勿抓挖。

白話文:

得了天花之後耳朵裡又脹又疼,還會流出血和膿液,這種病被稱為「蠶耳」。要治療這個病症,首先需要用棉花清理乾淨耳朵,然後再使用一些用水稀釋過的黑砂糖滴入耳朵裡面,這樣就能立刻痊癒了。千萬不要用手去摳挖耳朵!

4. 痘瘡血

血有從痘瘡出者,肉分空虛,元氣走泄也,必死。

5. 諸竅出膿

諸竅出膿無妨,行漿之際,有眼耳鼻出膿,口吐臭膿者,皆由其內有痘,不能結痂,潰而出膿,不必施治,內痘成膿,則毒化矣。

白話文:

如果各個孔洞(如眼睛、耳朵、鼻子等)出現流膿的情況,並且口中也排出惡臭的膿液,這可能是由於體內長了天花病毒而無法結痂,導致皮膚潰爛並流出膿水。這種情況無需治療,因爲體內的天花已經轉化爲膿瘡,毒素已經被化解掉了。

6. 中風

發熱之時,腠理開張或中風邪,忽然直視,張口吐舌,不能言,宜參蘇飲(百三十)或消風散(百三一),或一時無藥則以薑汁灌下,且用推拿法。又用桃樹皮、薑、蔥、豆豉、川烏共搗,燒酒炒溫,敷臍及囟門二處,汗出自愈。

痘正出時,忽然直視,牙關緊閉,此調護不謹,為風寒所襲也,且勿輕用驅風峻藥,宜姜附湯(十三),濃煎灌下一二杯,出微汗即愈。

起脹灌漿痘後,有中風之症,俱用人參、黃耆、乾薑、附子、桂枝、麻黃、殭蠶(炒)、防風、炙草;牙關緊閉,用燈火於兩牙交穴,各一灸,其口自開。灌膿時其痘皆好,忽然噤口直視,痘皆變為瓦霜色,是中風也,不必驚慌,急用生薑汁灌下,仍用乾薑、附子、官桂,喉中有痰,加半夏溫服,令出微汗即愈。

白話文:

當發高燒的時候,皮膚毛孔打開或者受到風寒侵入,突然眼睛直瞪瞪地看著前方,嘴巴大張著吐出口水和舌頭,無法說話,應該服用「參蘇飲」或是「消風散」,如果當時沒有這些藥物,可以用生薑汁灌下去,並且使用按摩的方法治療。另外也可以把桃樹皮、生薑、蔥、豆鼓和川烏一起搗碎,然後用燒酒炒熟,放在肚臍和腦袋上的兩個穴位上,等出汗之後就會自然痊癒了。

在長痘痘期間,突然之間眼睛直瞪瞪地看著前方,牙齒咬得死死的,這是因為照顧不周而被風寒入侵的原因,千萬不要隨便使用強力的祛風藥物,可以喝一些「姜附湯」,煮到很稠再灌進去一杯或兩杯,微微出汗就能夠好了。

在長痘痘過程中出現中風的情況,都可以使用人參、黃芪、乾薑、附子、桂枝、麻黃、殭蠶(炒過)、防風和炙草來治療;如果是牙關緊閉的情況,則可以在兩顆牙齒之間的穴位處點燈進行艾灸治療,這樣口腔就會自動張開了。當長痘痘時出現膿液的時候,所有的痘痘都很好看,但是突然之間嘴無法說話並且看著前方,而且所有痘痘的顏色變成了像雪花一樣的顏色,這是由於受到了風的影響導致的症狀,並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只需要立即飲用生薑汁就可以治癒,同時還可以加入乾薑、附子和官桂來緩解喉嚨中的痰,溫熱後服用即可讓身體稍微出汗就可痊癒。

7. 中痰

發熱之時,毒火熏蒸,痰涎壅盛,滯於咽喉,不能言語,狀若中風,但喉內痰鳴,是中痰也,最為危急。須以生薑汁灌下,若不能進藥,用鴨翅毛透入喉中,攪出痰涎,令其自吐,然後用陳皮、桔梗、半夏、南星、花粉、天麻、竹黃、硃砂,濃煎服,或加礞石,或用鎮驚丸(九十一),薑汁引,此急則治其標也。若痘欲出不出,急剖生雄雞,燒酒噴,敷臍,連用二三隻,將痘托出或可救。

凡痘欲出不出,此方最妙。

白話文:

當發熱的時候,毒素會像煙霧一樣在身體裡竄動,造成大量的黏液堆積在喉嚨附近,讓人無法說話,看起來就像中了風一樣,但是喉嚨裡有聲音響起,這就是因為黏液阻塞造成的。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必須要使用新鮮的薑片榨取的汁液來喝下去,如果不能吞嚥藥物,可以用鴨子翅膀上的羽毛插到喉嚨裡去,把黏液攪出來,讓它自己吐掉,然後再服用一些草藥,像是老皮、橘樹果實、半夏、南方星星、花朵和粉末、天麻和竹葉等,煮得濃稠後飲用,或者加入礬石,也可以服用「鎮驚丸」(九十一號配方),並搭配薑汁一起吃,這是緊急處理症狀的方法。

如果痘痘長得很慢或是不長,可以切開一隻活著的公雞,倒上一點點白酒,塗抹在肚臍的位置,連續使用兩三次,這樣可能會幫助痘痘長大或者是爆裂。這個方法對於痘痘長得緩慢的情況特別有效。

8. 多痰

灌膿前後,數日有痰,用白附子,熱水磨服,切不可用二陳湯,恐燥陽明,孤陽無陰,不能生化,至收靨時,用之無妨。痘出稠密,漿不甚滿,至回水結痂時,飲食減,痰液多,宜養胃開痰湯(二十四)。

白話文:

當痘痘發炎腫脹之前或之後幾天出現痰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白附子加熱水研磨服用,千萬不要使用二陳湯,因為它可能會使身體過於乾燥而影響到陽氣和陰氣之間的平衡,進而導致生理機能受損。等到痘痘開始消退並形成疤痕的時候,如果發現食慾下降且痰液增多,則可考慮使用養胃開痰湯進行治療。

9. 流涎

灌漿時,口角流涎不止,乃胃弱也,急用參砂和胃散(五),否則胃弱不能行漿,恐變咬牙之症,則難治矣。時值瘧疾,復出痘瘡,口吐白涎,咳嗽失聲,用生薑切片,包大附子煨,再取薑汁,和當歸、生地、白芍,共搗爛敷臍中,一炷香久。

白話文:

如果在灌漿的時候,嘴巴不斷流出口水,這表示你的胃功能較弱,應該立即使用人參砂仁和胃散(五)來治療,不然的話,胃的功能會更差而無法吸收營養,恐怕還會出現咬牙的情況,那時候就比較難以治療了。如果是因為瘧疾病狀而出現水痘,並且口中吐出白色唾液,咳嗽聲音沙啞,可以先將生薑切成薄片,包裹住大的附子一起烘烤,然後取出生薑汁,混合當歸、生地黃以及白芍藥,全部攪碎後塗抹於肚臍中央,放置一段時間直到燃燒完畢即可。

10.

初熱時,身有微汗,其毒乃出,有汗則不宜發散,然有自汗,有盜汗,痘未出之先,縱有自汗盜汗,皆不可驟止,以閉其毒。痘既出後,或盜汗自汗之甚,恐表虛後難成漿,急宜斂汗固表,用人參、炙耆、當歸、白芍、桂枝、麥麩(炒)。身冷惡寒,用人參、炙耆、當歸、川芎、白芍、肉桂、附子、炮薑、炙草,起水後加白朮、淮山,服此仍大汗如珠,寒戰不已,昏沉煩渴,此亡陽症也,不治。

白話文:

在初期發熱時,身體若有微汗現象,表示體內毒素正在排出,有汗出現時就不應再發散身體。然而,有自汗和盜汗兩種情況,如果在痘疹未出之前,即使有自汗或盜汗現象,都不能突然停止,以免阻塞毒素。

痘疹出現在後期,若出現盜汗或自汗加重的情況,可能擔心皮膚表層虛弱,導致不能形成痘漿。此時,應該採取收汗固表的措施,使用人參、炙耆、當歸、白芍、桂枝、麥麩(炒)等藥物。

若出現身體發冷畏寒的情況,則需要使用人參、炙耆、當歸、川芎、白芍、肉桂、附子、炮薑、炙草等藥物來幫助身體抵抗寒冷。發熱後加入白朮、淮山等藥物,服用這些藥物仍然會大量出汗,並持續發冷、昏沈、口渴,這是亡陽症狀,必須治療。

痘前腠理開通,毒乃不閉,故宜有汗,痘後腠理緊閉,風邪方不能入,故不宜過汗。若有自汗盜汗之症,乃表虛也,宜用人參、炙耆、炙草、當歸、黃連(炒)、桂枝煎服。又方,用當歸、炙耆、炙草、生地、麥冬、黃連(炒)、麥麩,入豬心內煎服,痘後身涼,冷汗不止,形氣雖實而精神稍疲,此陰陽交戰,宜歸耆湯(二十三)。有過服熱藥,汗出不止者,必漿濃痂厚。

痘出腎經,腰腹絞痛,吐瀉交作,手足冰冷,大汗如注,此陰盛陽衰最險,急用乳香、沒藥、人參各一錢,作丸納臍中,再用艾絨炒熱,敷丸上。

白話文:

在長水痘之前,皮膚毛孔是開放的,所以應該會出汗;而在長完水痘之後,皮膚毛孔變得緊密,風寒就不容易進入身體,因此不應大量出汗。如果有自行流汗或偷竊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體質較弱,可以使用人參、炙耆、炙草、當歸、炒黃連和桂枝來煮茶飲用。另一種方法則是使用當歸、炙耆、炙草、生地、麥冬、炒黃連和麥麩放入豬心中烹調食用。如果在長完水痘後感到全身寒冷且不停冒冷汗,即使身體強壯但神智有些模糊不清,這是因為陰陽之間正在對抗,可以用「歸耆湯」治療。若因服用太多溫性藥物而出現不斷出汗的情況,必須立即停止並讓傷口結痂變硬。此外,在出現腰部和腹部劇烈疼痛、嘔吐和拉肚子等症狀時,手掌腳掌也會發冷並且大量出汗,這種情況非常危險,要立刻使用乳香、沒藥和人參製成藥丸塞進肚臍裡,然後再用艾葉加熱敷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