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輯要》~ 雜症 卷三上 (2)
雜症 卷三上 (2)
1. 發熱
【附方】,三四日熱不退,用千步土百草霜、雞子白調敷臍上,燃七寸香久。水粉雞子白調,搽太陽太陰並五心,搽後用銅鏡二隻,將兩手掌覆鏡上,熱即退。此方麻痘前後可用。水粉雞子白作餅,貼手足心。雄雞生破開,入麻油、雄黃、硃砂末,乘熱敷臍上。
白話文:
發熱
持續發燒三四天不退,可以用千步草、百草霜和雞蛋清調勻後敷在肚臍上,並燃燒七寸長的香薰久一些。用滑石粉和雞蛋清調勻,塗抹在太陽穴、太陰穴以及五個手掌心,塗抹後用兩個銅鏡,將雙手手掌覆蓋在銅鏡上,這樣熱就會退下去。這個方法在麻疹前後都可以使用。也可以用滑石粉和雞蛋清調成餅狀,貼在手心和腳心。或者將活公雞剖開,加入麻油、雄黃、硃砂粉末,趁熱敷在肚臍上。
2. 寒熱並作
火動則熱,火鬱則寒。初熱時,痘欲出而不能出,氣血與毒火相攻,故乍寒乍熱,宜宣毒發表,俟痘出自定,用蘇解散(八)或加減升麻湯(百十二)。痘已出,寒熱並作,宜調元化毒湯(十)。行漿時寒熱並作,內虛,毒不能出也,宜千金內托散(十六)。落痂之後,忽然畏寒,畏寒之後,復又發熱,似瘧而實非瘧,此乃氣血兩虛,急用補中益氣湯(三十)加酒炒白芍、法制半夏各五分,一服立愈。痘後寒熱並作,內虛也,寒多者理中湯。
白話文:
【寒熱同時發生】
當體內的火氣活動時,人會感到熱;但當火氣受到抑制,就會感到冷。在初期感到熱的時候,因為體質無法順利讓痘疹爆發出來,這時體內的氣血和毒素互相抗衡,因此會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應該使用排毒和發汗的方法,等待痘疹自然爆發,可以使用蘇解散或加減升麻湯。
如果痘疹已經長出來,卻還是有寒熱交錯的現象,應該使用調元化毒湯來調節體質。
在痘疹進入成熟期,分泌物開始外流時,如果出現寒熱交錯,這是因為體內虛弱,毒素無法順利排出,應該使用千金內託散來治療。
痘疹結痂脫落後,如果突然感到畏寒,畏寒後又接著發燒,這種症狀類似瘧疾,但實際上不是,這是因為氣血雙虛所導致,應該立刻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經過酒炒的白芍和法製半夏,每種五分,服用一次就能馬上見效。
痘疹後期,如果出現寒熱交錯,也是因為體內虛弱,如果畏寒的情況較嚴重,可以使用理中湯來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