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輯要》~ 雜症 卷三下 (4)

回本書目錄

雜症 卷三下 (4)

1. 大便血

初熱大便血,此熱注大腸也,用川連(炒)、牛子(炒)、黃芩(炒)、厚朴香附枳殼紅花、生地、地榆木香百草霜煎服,或用香連丸,亦可,此方首尾俱可用。一方用黃連、牛子、慈菇、人中黃,一服立平。

起脹時大小便血,此毒攻臟腑也,不治。急用地榆、大黃、紅花根共為末,燒酒調敷尻骨,三炷香久,連換三次,血止或可救。

灌漿時便血,無妨,腸胃有痘,痘潰,故下膿血,勿作痢治,宜五苓散加牛子、血餘。

結痂時瀉下膿血,此內有蓄熱,或內痘潰也,下儘自愈,不必止澀。

痘後大便血,此熱滯大腸也,急用涼血地黃湯(百二三)加秦艽槐花、地榆。痘後瀉膿血,亦毒從泄解,不必止澀,或便不順利,作後重,用黃連解毒湯(一百四)或和中湯(百五)。素有積熱,腸鳴腹痛,裡急後重,宜先與調胃承氣湯(百六)以泄其毒,次用芩連湯(百七)或香連丸(百八)。久而不止,用韭菜白豆豉、梔仁。

肝經出痘,大便下血,眼紅氣粗,丹痧滿面,紫黑不起,用白頸蚯蚓七條(焙乾),瓜蔞仁二十粒(去油),杏仁十五粒(去皮),尖藤茶煎汁,調餅貼臍,一炷香久,連換數次,諸症自退。胃經出痘瀉血,用雞子白調綠豆粉,敷臍下。

2. 小便血

初熱小便血,毒壞命門,故膀胱溺血,凡見此症,痘必焦枯,腹必作脹,八九日間必死(痘初報苗以及出齊之後,如遇吐血及大小便血俱屬可慮)。

起脹時小便血,毒攻臟腑,不治。

痘後,小便血,此熱滲膀胱也,小便必短澀而痛,用牛子、銀花、木通車前瞿麥滑石、赤苓、豬苓澤瀉。又方,用苦楝皮入豬尿胞內,煮熟服,立效,然必先服前方數劑,後乃以此收功。一法,用涼血地黃湯(百二三)加木通、滑石、車前。

3. 吐血

初熱吐血,血鮮,但一二口,無妨,若不止,宜犀角地黃湯(八十六)。起脹時吐血,亦宜清毒涼血,引火下行。若吐不止,多凶,黑血則必不救,但一二口者可救。痘後吐血,熱蘊於胃也,急用涼血地黃湯(百二三)加知母石膏、童便、香附,血止則生,不止則死。

(按:痘未盡出,過用寒涼,傷其脾氣,致血妄行,吐衄昏倒,痘色淡白陷伏,宜理中湯。)

4. 衄血

初熱鼻出血,此邪循肺竅,將達皮毛也,隨出隨止者,不必治。不止者,用犀角地黃湯(八十六),外用發灰散吹之(三十八)。一方用絲線緊扎小指甲邊,扎盡其指,其衄立止,男左女右。

聶:痘有衄血,此毒氣外泄,非惡候也,但用發灰散或清肺湯(三十九),切不可峻用寒涼,如犀角、生地、山梔、生三黃之類,冰伏其血,必為大害。世人不明此理,一遇衄血、咽喉口舌等症,即認為實熱,投以寒涼,因而死者比比也。

有一種痘出稠密,毒火既盛,血氣又弱,以致虛火炎蒸,或煩渴,或咽痛,或鼻時出血,難任溫補,必不能成漿結痂。年長嗜欲久開之人,多有此症,最為難治。時醫見其多熱,率用清涼,如犀角、地黃之類,鮮有不死,宜參麥清補湯(十八),頻頻服之。少年虛火上炎,血不歸經,吐血衄血,急取白果擂水服,後用柏樹上寄生一兩,山梔根皮二兩,共搗爛敷臍,連換三次,吐衄自止,若未止,用犀角地黃湯

痘後衄血,熱流於肺也,急用涼血地黃湯(百二三)加黃芩、茅花。一人口鼻出血數碗,以韭菜汁半碗,服之愈。

補:靨後餘毒乘脾,脾傷不能統血而衄,宜參朮散(二十一)加白芍黃連(酒炒微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