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輯要》~ 雜症 卷三下 (2)

回本書目錄

雜症 卷三下 (2)

1. 腰痛(最危)

痘毒發自命門,初起腰痛,命門傷也,大凶。若連背脊尾痛,尤凶。急與扶腎,用人參、生耆、當歸、元枝、牛蒡、連翹、續斷、故紙、杜仲、枸杞、知母、炙草,煎服。外用生雄雞,背上破開,取出腸肚,燒酒一杯,噴雞腹內(一法留腸,肚入麻油雄黃末;一法先用麻油燈火於痛處二灸,然後敷雞),乘熱敷腰,緊縛一炷香久,其雞即臭不可聞,須用二三隻,痘出痛止,可救。出齊,腰猶痛,更凶,須用人參、豬尾血加冰片少許,與服。

白話文:

痘疹病毒源自生命之門,初期出現腰部疼痛是由於傷害了生命之門,非常危險。如果連帶背部和尾巴都疼,則更加危險。要緊急幫助腎臟恢復健康,使用人參、黃芪、當歸、元參、牛蒡子、連翹、續斷、熟地、杜仲、枸杞子、知母、甘草等藥材煮水服用。外部治療可以將一隻活公雞在背上切開,取出內臟,倒入燒酒一杯噴到雞腹部內部(一種方法保留腸子和肚子放入芝麻油和硃砂粉末;另一種方法是在疼痛處進行兩次艾灸後塗抹雞肉),然後趁熱敷於腰部並綁緊一段時間,直到公雞發出惡臭爲止,可能需要用兩至三隻公雞,等到痘痘出來並且不再感到疼痛時就可以輓救病情。即使痘痘全部長出來了,但仍然有腰部疼痛的情況則更爲嚴重,必須加入人參、豬尾血以及少量冰片一起服用。

人參補氣;尾血從髓而來,是入腎者也;冰片直射臟腑,其方最妙,服此痛止可救。其後總以內托補腎為主,若諸方不效,則必死矣。至十三四日腰痛者,則是血虛,補血養腎,可保無虞。

補:發熱腰痛,惡候也,宜先服人參敗毒散,次服五苓散加獨活,然後調理氣血,或有可救。

【附方】,艾絨麻油炒熱敷痛處。熱麻油揉痛處。

白話文:

人參可以滋補元氣;尾巴骨頭裡流出來的血液是由於脊椎中的神經組織所產生的,這些神經組織進入到腎臟之中;冰片可以直接作用在身體內部各個器官上,這個方法非常巧妙有效,服用它就能緩解疼痛並能拯救生命。接下來應該主要用一些能夠滋陰壯陽、強健腎功能的方法進行治療,如果其他方法都沒有效果的話,那麼就有可能會死亡了。到了第十三天或者十四天的時候出現腰部疼痛的情況,這就是因為缺乏血液導致的,所以要通過滋陰壯陽和滋補血液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健康安全。

補充說明:如果有發燒並且伴有腰部疼痛的情況,這是病情嚴重的徵兆,首先應當服用「人參敗毒散」,接著再服用「五苓散」加上「獨活」,這樣纔能夠有效地調整好身體的氣血平衡,纔有可能得到救治。

【附方】:使用艾草搓成細條狀,加入麻油一起炒熟,然後把這種混合物塗抹在疼痛的地方。也可以用熱麻油按摩疼痛部位。

2. 尻骨痛

用芙蓉根、馬鞭草,搗爛炒溫敷痛處。

白話文:

使用芙蓉根和馬鞭草,把它們搗碎後加熱炒過,然後敷在疼痛的地方。

3. 寒戰咬牙

小兒素受風寒,當發熱之際,毒出而風寒亦出,固有惡風惡寒者,所謂傷風則惡風,傷寒則惡寒也。表散其邪,自愈。若寒甚作戰慄,則寒出於肺。六日以前,多屬肺熱,熱極生寒也,肺熱之症,必唇紅脈數,痘紫舌苔,治宜清毒涼肺,不可誤投辛熱。七日以後,多屬肺寒,肺寒之症,必唇淡脈緩痘白,治宜辛補以回陽。

咬牙之症,亦如此辨,但咬牙屬胃,獨見症者,用藥宜從其經。此二症初熱時難治,八九日後可治,蓋至此,毒出臟寒,用補可救也。

(按:發熱初出時,寒戰者,此毒邪欲出不出,邪正相爭,似寒而實熱也,宜柴葛桂枝湯(二百卅六),加黃耆。痘正出時,外為寒邪所襲而寒戰者,法同上,去人參加荊芥)。

白話文:

小孩如果長期受到風寒影響,在發燒的時候,毒素和風寒一起排出,當然會出現怕冷、畏寒的情況。如果是這種情況,只要把身體裡的邪氣排出去,就會自然痊癒了。但如果寒冷到讓孩子打哆嗦的程度,那麼就是因為寒氣已經進入到了肺部。在第六天之前,大多都是因為肺火過旺導致的,表現出來的就是嘴脣紅脹、皮膚呈紫色、舌頭上有厚厚的舌苔等症狀,治療方法應該是清除毒素、降溫潤肺,千萬不要使用辛辣燥熱的藥物來進行治療。第七天之後,大多是因為肺部太冷造成的,表現出來的是嘴脣蒼白無血色、脈搏跳動緩慢、皮疹呈現白色等症狀,治療的方法應該是以辛味的藥物來滋養肺部,幫助恢復元氣。

咬牙這個病也是這樣判斷的,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只有咬牙這一個症狀,就必須要用對應的藥物進行治療。以上兩種病症在剛開始發燒的時候很難治好,但是在第八或第九天之後就可以進行治療了,這是因為此時毒素已經深入內臟,需要用一些能夠增強免疫力的藥物來進行治療。需要注意的是,在發燒初期出現寒顫的人,可能是因為病毒想要排出卻又沒有完全排出,所以才會產生類似的感冒症狀,實際上是因為體內積聚了大量的熱量。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服用柴胡葛根桂枝湯(第二百三十六號方子),再加上黃芪。而在痘痘正在長出來的時候,如果被外面的寒邪侵入而出現寒顫的話,處理方式跟上面一樣,只是要去掉人參與,加入荊芥就可以了。

起脹時及灌漿時,寒戰咬牙,內臟空虛,俱急用桂附理中湯。

聶:痘出八九日,漿滿而寒戰咬牙,此真氣外發,內臟虛寒也,宜建中湯(二十五),一服立止,甚者不過二服,收靨時寒戰咬牙,治同上。

(按:此二症均宜大補氣血,但寒戰者,補氣為君,補血為臣;咬牙者,補血為君,補氣為臣)。

聶:或謂寒戰咬牙之症,有熱有寒。如痘色紅紫,齊湧焮發,身熱煩躁作渴,大便閉,小便赤澀,脈洪數者,熱也。蓋胃熱則咬牙,肺熱則寒戰也。如痘色淡白,皮薄頂陷,身涼惡寒,大小便利,脈沉遲者,寒也,蓋胃寒則咬牙(按:肝腎虛寒亦有咬牙之症),肺寒則寒戰也,此說當矣。

白話文:

在起脹和灌漿階段,如果出現寒顫和咬牙的情況,表示內臟空虛且急切需要補充,適宜使用桂附理中湯。

聶氏指出,痘疹出現在八九天後,如果出現漿滿伴隨寒顫和咬牙,這表明真氣正在向外發散,同時內臟處於虛寒狀態,應使用建中湯(二十五號),一次服用即可立即緩解,病情嚴重的可能需要兩次藥物治療。收靨時若出現寒顫和咬牙的情況,處理方法與上述相同。

根據聶氏的解釋,這兩種情況都適合大補氣血,但對於寒顫的情況,應以補氣為主,補血為輔;對於咬牙的情況,則應以補血為主,補氣為輔。

聶氏進一步分析,有人認為寒顫和咬牙的情況可能既有熱又有寒。例如,如果痘疹呈現紅紫色,且整體腫脹發熱,伴有身熱、煩躁、口渴、大便不通、小便赤澀,脈象洪數,這就是熱性表現。胃熱會導致咬牙,肺熱會引起寒顫。相反,如果痘疹顏色淡白,皮膚薄而頂部凹陷,全身感到涼冷且畏寒,大小便正常,脈象沈遲,這就是寒性表現。胃寒會導致咬牙,肺寒則會引起寒顫。這種論述是合理的。

然此症屬寒者十九,屬熱者十一,見於七八日前,間有屬熱者,見於七八日後,屬熱者寡矣。

補:痘已出齊,而寒戰咬牙者,只用攻漿之藥,漿足其症自退。若漿已充足,手足微有動意,非寒戰也,乃漿滿作痛,吉兆也。

白話文:

然而這種病症屬於寒冷的情況佔了19%,屬於發燒的情況只有11%。大多數病例在7到8天前出現,偶爾會有一些病例在7到8天後纔出現發燒情況,但很少。 補充: 如果天花已經完全爆發而出現寒顫和磨牙的情況,只需要使用攻擊病毒的藥物即可,當病毒被清除,症狀自然就會消失。如果病毒已被清除了,並且四肢有些許活動跡象,這並不是寒顫,而是因為病毒被消滅,身體正在恢復健康的好徵兆。

4. 坐立戰搖

痘後坐立戰搖,氣血兩虛也,宜八珍湯。

白話文:

痘疹痊癒之後,如果感到坐立不安、身體晃動不穩,那是因為氣血兩方面都虛弱。應該服用「八珍湯」。

5. 發癢

痘毒有氣無形,必借氣以送之,血以載之。頂尖而圓者,其氣上升也;有紅暈者,其血下附也。分清氣血之時,痘多作癢,及氣血各定其位,則氣上升以化毒,血下附以養漿,其癢自定。痘雖忌癢,惟初出時癢不忌。

(按:初出癢甚者,乃皮膚閉密,邪火欲出而不能也,宜升麻葛根湯去白芍,加赤芍、防風、桂枝、淡豆豉)。

灌漿時作癢,乃毒氣欲化不化,擾攘於皮膚也,最為凶候,其由來有數端。氣虛不能化毒而癢者,其痘必白色,頂陷,皮薄漿清或暈腳淡紅,精神困倦,二便順利,宜參耆實表湯(卅二)或千金內托散(十六)或參歸鹿茸湯(十五),俱倍加參、耆,或異功散(五十)助其長漿,其癢自止。血熱作癢者,其痘紅紫,口渴,宜清毒活血湯(十四)倍加參、耆。

白話文:

痘疹的毒素是有氣無形的,必須藉助氣流和血液來傳播。如果痘疹頂尖且圓潤,那麼代表毒素正在上升;如果周圍有一圈紅色的環繞,則代表血液正在下方附著。在分辨氣與血的狀態時,痘疹會有癢感,當氣血各自定位後,毒素會被氣流帶走化為無害,血液會附著在痘疹上滋養,癢感自然會消退。痘疹通常不應該有癢感,但剛開始時的癢感是正常的,這是因為皮膚緊密封閉,毒素想要出來卻無法出去所導致的。

對於剛開始時癢感嚴重的情況,這是因為皮膚閉塞,邪火想出來卻出不去,可以使用升麻葛根湯去除白芍,加入赤芍、防風、桂枝、淡豆豉等藥物。

在灌漿時出現癢感,這表示毒素正在化開但還未完全化開,影響到皮膚的正常功能,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原因可能有很多種。如果因為氣血不足而導致癢感,痘疹可能會呈現白色,痘頂凹陷,皮膚薄,漿液清亮或者邊緣呈淡紅色,精神疲憊,二便正常,可以使用參耆實表湯、千金內託散或是參歸鹿茸湯,都需加倍使用人參和黃耆,或者異功散幫助增強漿液,這樣癢感就會得到控制。如果因為血熱引起癢感,痘疹會呈現紅紫色,口渴,則可以使用清毒活血湯,並且加倍使用人參和黃耆。

泄瀉後,正氣內虛,邪氣外實,作癢者,宜調元托裡湯(百五六)。邪穢觸犯作癢者,宜平和湯(十二),外用檀香、紅棗,燒煙燻之。

痘後發癢,抓破成瘡者,此血熱也,用黃柏、生紫草、甘草、生牛子、銀花、生地、紅花,共煎油搽之。

補:因風寒所感發癢者,用避穢香、大黃、蒼朮,加小棗、茶葉,燒煙燻之。無因而發癢者,當視瘡形治之,瘡干而癢,宜養血潤燥,四物湯加防風、黃耆、荊芥、桂枝、牛子、升麻、甘草。瘡濕而癢,宜補氣除濕,四君子湯加防風、荊芥、黃耆、桂枝、牛子。將靨作癢者,正氣復也,不必服藥。

白話文:

在排便後,身體的正氣有所虛弱,而邪氣則表現為外在的實質,如果出現癢癥,應使用「調元託裡湯」(方號156)來進行調理。如果邪氣觸及皮膚導致癢癥,則應使用「平和湯」(方號12)配合檀香和紅棗的煙燻來進行治療。

在痘疹發生後,如果出現癢癥並且抓破形成了瘡疹,這可能是由於血熱引起,可以使用黃柏、生紫草、甘草、生牛子、銀花、生地、紅花等材料一起煎煮,取其油膏來塗抹患處。

補充說明:如果癢癥是由風寒所引發,應使用避穢香、大黃、蒼朮等材料,再加入小棗、茶葉,進行煙燻治療。若無明確原因導致的癢癥,則需根據瘡疹的形狀來進行對症治療。若瘡疹乾燥且有癢感,應以滋養血液、潤燥止癢為主,可使用四物湯加上防風、黃耆、荊芥、桂枝、生牛子、升麻、甘草等材料。若瘡疹潮濕且有癢感,則應以補益氣血、除濕止癢為主,可使用四君子湯加上防風、荊芥、黃耆、桂枝、生牛子等材料。如果在癢癥期間,出現了其他症狀,則表明身體的正氣正在恢復,此時不一定需要服用藥物。

痂落後,瘢肉凸起作癢者,宜荊防敗毒散。痂落後,其瘢紅多白少微癢,宜保元湯(百七十)加白芷、防風,一二劑即止,勿服。

【附方】,痘癢用蟬蛻二十個,去翅足,水煎服立止。荊芥穗末,紙捲成條,燈上燃之,按滅,隔一二層紙於痘上焠之。荊芥葉、千年霜燒煙燻之。生薑搗爛,燒酒炒,布包熨之。

白話文:

瘡口結疤後,疤痕處突出且發癢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荊防敗毒散」治療;如果疤痕呈現出紅色較多白色較少並且微微發癢,則可服用「保元湯」加上「白芷」和「防風」一兩副藥就應該能停止發癢,不要繼續服用。「附方」中提到,對於痘疹引起的癢症,可以用「蟬蛻」二十個去除翅膀和腳部用水煮來喝就能立即止癢。也可以把「荊芥穗」研磨成粉末並卷在紙裡,在火上點燃然後熄掉,再放在痘痘上面烤一下。另外還可用「荊芥葉」或「千年霜」燒成灰燼燻烤患處。最後,也可將「生薑」搗碎加入米酒炒熱,包裹好之後敷在患處即可緩解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