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輯要》~ 卷二 (13)
卷二 (13)
1. 灌漿險症
倒陷凶,痘既圓潤起脹而復陷者,名倒陷,倒陷之症,表裡皆虛。有因泄瀉而倒陷者,用人參、黃耆、白朮、茯苓、訶子、豆蔻、肉桂、附子、木香、丁香;有因清解太過而倒陷者,氣血兩虛也,用人參、黃耆、當歸、鹿茸、川芎、白芍、肉桂、淫羊藿、炙草;有因風寒所觸而倒陷者,以散寒扶氣為主,用人參、羌活、川芎、桔梗、升麻、生耆、炙草、生薑引;有因穢氣衝犯而倒陷者,宜補氣解穢為主,用人參、炙耆、當歸、川芎、白芷、肉桂、乳香、丁香、藿香、木香,仍用棗核、檀香,燒煙燻之,治倒靨之法亦如是。
倒靨凶,痘至六七日間,腳漸開,頂愈陷,其色純白,形如豆殼者,名倒靨;又有其痘和皮脫去者,亦倒靨也。又有先起頂,有清水,一旦水收痘靨,全無痘瘡者,亦倒靨也,世人誤認為收靨,不知好痘收靨必有瘡痂,且緩緩而收,若速收無痂皆倒靨也。痘至倒靨,則毒入內,實難療矣,必不得已而治之,用人參、黃耆、當歸、川芎、肉桂、山楂、紅花、白朮、薑棗引(此條原本在收結險症門,今移置此)。
【附方】,倒靨黑色,用狗蠅七個,冬月耳中鑷取,夏月身上取,焙為末,酒調服或生擂碎,酒調服,一時痘即紅活。
催漿,攻將起陷之法,莫詳於五陷之條,但有方書未載,而食物亦可攻漿者,茲備言之。雞冠血,久年老雞及雞爪,人乳,羊肉,野豬皮及蹄爪,黃豆作藥引,糯米作藥引。
朱:聶氏清毒活血湯、千金內托散二方內,並無皂刺、山甲,予治壞症,漿不得成,用此以攻爛之,令其膿水淋漓,亦可起死回生,此不得已而灌用之也。凡用二味,皂刺宜用尖,山甲宜用前足甲片。
【附方】,五穀蟲為末,加雄黃、硃砂酒調服,千歲蟲焙乾為末酒調服,黃豆漿、雞冠血和服(雞不可殺),白鴿煮食,牛蝨焙為末酒服。
白話文:
灌漿險症
痘疹發出後,原本圓潤隆起,卻又凹陷下去,稱為「倒陷」。倒陷症表示身體表裡都虛弱。
若因腹瀉導致倒陷,可用人參、黃耆、白朮、茯苓、訶子、豆蔻、肉桂、附子、木香、丁香。
若因過度服用清熱解毒藥物導致倒陷,則氣血兩虛,可用人參、黃耆、當歸、鹿茸、川芎、白芍、肉桂、淫羊藿、炙甘草。
若因風寒侵襲導致倒陷,需散寒扶氣,可用人參、羌活、川芎、桔梗、升麻、生黃耆、炙甘草、生薑。
若因穢濁之氣侵犯導致倒陷,則需補氣解穢,可用人參、炙黃耆、當歸、川芎、白芷、肉桂、乳香、丁香、藿香、木香,並用棗核、檀香燒煙燻之,治療「倒靨」的方法也相同。
「倒靨」是指痘疹在六七天左右,底部漸漸張開,頂部卻越來越凹陷,顏色純白,形狀像豆殼;或是痘疹和皮膚一起脫落;或者痘疹先有膿液,但膿液消失後痘疹完全不見了,這些都屬於倒靨。世人常誤以為是痘疹痊癒,其實真正的痘疹痊癒會有痂皮,而且是緩慢地癒合。如果很快痊癒且沒有痂皮,那就是倒靨。痘疹發展到倒靨階段,毒邪已侵入體內,非常難以治療。如果必須治療,可用人參、黃耆、當歸、川芎、肉桂、山楂、紅花、白朮,以薑棗水送服。
倒靨呈黑色時,可用七隻狗蠅(冬月取自狗耳中,夏月取自狗身上),烘乾研磨成粉,用酒送服,或直接將其搗碎用酒送服,痘疹很快就會紅潤起來。
催漿,也就是促使痘疹從凹陷處隆起的方法,詳見五陷的論述。但有些方書未載,而食物也能起到催漿作用,在此列舉如下:雞冠血、老雞肉和雞爪、人乳、羊肉、野豬皮和蹄爪,黃豆或糯米可做藥引。
聶氏清毒活血湯和《千金要方》中的內托散,都不含皂角刺和穿山甲。若治療痘疹潰爛,痘漿無法形成,可用皂角刺和穿山甲來攻破潰爛,使膿水流出,也可起死回生,但這是不得已才使用的。皂角刺要用尖端部分,穿山甲要用前足的甲片。
五穀蟲研磨成粉,加雄黃、硃砂,用酒送服;千歲蟲烘乾研磨成粉,用酒送服;黃豆漿、雞冠血混合服用(雞不能殺);白鴿煮熟食用;牛蝨烘乾研磨成粉,用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