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輯要》~ 卷二 (10)
卷二 (10)
1. 起脹險症
小便赤澀昏迷,宜定心散(九十)。痘有四圍高起而中心陷者,其症有輕有重,痘稀者輕,痘密者重,此皆中氣不足,宜內托散(十六)。若中心陷而黑者,此毒留於裡,中氣鬱而不升也,宜理中氣兼化毒,不急治,必成鐵殼空倉而死,須用人參、黃耆、當歸、白芍、川芎、牛子、連翹、人中黃、山甲、防風,加無價散(五三)及雄黃。若黑硬幹枯而中陷者,是痘疔也,前方與服,余見痘疔。
又有中心微起而含水意,其四畔卻乾枯,此毒火熏蒸,津液將枯之兆,必身熱煩躁,不急治,盡焦枯而死,仍用前方加前胡、麥冬。凡痘出昏迷,不省人事,用辰砂一錢,冰片一分,人參三分,加豬尾血,溫酒調勻與服,神效。
張:治一兒,痘出齊而熱不退,昏沉不省人事,諸藥不效,用大成散(百四三)一服,發出臭汗,遂熱退人蘇,痘亦明朗。又一兒,痘出稠密慘暗,悶亂不寧,紫將變黑,清毒活血諸方不效,至八日,症甚危急,用紫草茸、人中黃各六分,人參三分,連進五服,痘盡起脹,因名其方,曰紫黃飲。凡痘焦紫不起,用水楊柳煎水,布蘸頻頻拭之,秋冬葉落用根。
補:痘起脹時,有一處焦枯不起,如柿餅大,其根下皮肉,以銀針按而搖之,亦不甚活動,此毒氣留滯也,宜胭脂塗法(二百廿七)。起脹時,痘漸漸變黑,延蔓一身,此天行疫癘之氣,宜加味保元湯(二百廿八),連用十劑。
白話文:
起脹險症
小便赤紅澀痛、昏迷不醒,宜用定心散。痘瘡四周隆起,中心凹陷,輕重不一,痘瘡稀疏者較輕,痘瘡密集者較重,皆因中氣不足,宜用內托散。若中心凹陷且發黑,則毒邪內留,中氣鬱滯不升,需同時調理中氣和解毒,不可延誤,否則會形成痘瘡乾枯,最終死亡,需服用人參、黃耆、當歸、白芍、川芎、牛膝、連翹、人中黃、山甲、防風,並加入無價散及雄黃。若痘瘡黑硬乾枯且中心凹陷,這是痘瘡化膿的徵兆,需服用上述藥方,詳見痘瘡化膿治療方法。
另有一種情況,痘瘡中心略微隆起,似有水液,但四周卻乾枯,這是毒熱熏蒸,津液將要枯竭的徵兆,患者必感身熱煩躁,若不及时治療,痘瘡會完全焦枯致死,需服用上述藥方並加入前胡、麥冬。痘瘡發出後昏迷不醒,可用辰砂、冰片、人參與豬尾血溫酒調勻服用,療效甚佳。
案例一:治療一位小孩,痘瘡齊發但高燒不退,昏迷不醒,各種藥物均無效,服用大成散後,排出臭汗,高燒遂退,神智清醒,痘瘡也明顯好轉。案例二:治療另一位小孩,痘瘡密集且顏色暗沉,煩躁不安,顏色由紫轉黑,各種清毒活血藥方均無效,至第八日病情危急,服用紫草茸、人中黃、人參,連服五劑,痘瘡皆隆起,故名此方為紫黃飲。痘瘡焦黑紫暗不隆起,可用水楊柳葉(秋冬葉落用根)煎水,用布蘸水反覆擦拭痘瘡。
痘瘡隆起時,若有一處焦枯不隆起,如柿餅大小,其根部皮肉以銀針按壓搖動,也不甚活動,這是毒氣滯留,宜用胭脂塗抹法。痘瘡隆起時,若漸漸變黑,並蔓延全身,這是瘟疫之氣,宜服用加味保元湯,連服十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