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輯要》~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夾斑夾丹夾疹

聶:痘有夾斑而出者,初見痘苗一二顆,其空處及遍身所出,俱紅赤點(張云:斑稍大而不紅),無顆粒,不見高聳,隨出隨沒。又有夾丹而出者,初見痘苗一二顆,遍身紅赤成片,如雲頭突起(張云:丹點甚紅而小,粒若丹砂),此皆毒氣浮游散漫於皮膚間也,不必驚惶,但用元參升麻湯(三一),一二劑,斑、丹自退,用荊防解毒湯(四八)亦好(二症俱以元參為君)。遍身發斑紅紫,無痘出現,不醒人事,急與雪梨食之,或雪梨汁磨象牙與服。

又用芙蓉花、川椒、胡椒共為末,紙捲成條,蘸麻油燈盞盛之,燃照被內,覆蓋一時久,其斑自退,痘自現。痘有夾疹而出者,初見痘苗,遍身紅色,碎碎紛紛,形如出疹,宜元參升麻湯,加桔梗、酒芩,令其疹先退,痘自起發,出痘亦稀,或用荊防解毒湯。

(按:痘出時有先見疹子,而夾出如水痘者,此是正痘,因疹子耗去榮血,故自似水痘,但發散其疹子、則正痘自成,蓋疹子從不夾水痘故也)。

補:痘有夾痧而出者,其形如粟,尖圓而硬,中含清水,蔡氏謂痧與疹,皆麻之異名,但痧有水而疹無水,宜四苓散(百一),加防風、黃芩。又有夾癭而出者,痘未出數日之前,或頸項,或耳後,或腋下,發一小塊,大者如桃,小者如李,此虛火挾痰,最宜速治,用貝母、花粉、甘草之類,清利解散,庶免後患。

白話文:

【對於夾斑夾丹夾疹的處理】

聶氏提到,有些痘疹會夾雜著斑點一起出現。初期可能只看到一兩顆痘苗,其他空曠的地方以及全身會出現紅赤的斑點,張氏補充說這些斑點會比較大但不會很紅,不會形成明顯的顆粒,且隨著時間會漸漸消失。另一種情況是痘疹夾雜著丹毒一起出現,初期同樣只有一兩顆痘苗,但全身會呈現大片的紅赤色,像雲朵般突起,張氏認為丹毒的紅點會更小更紅,形狀像丹砂。這都是因為毒素在皮膚表層遊走散開的結果,不用太過驚慌,可以使用元參升麻湯,喝個一兩次,斑點和丹毒就會消退,或者使用荊防解毒湯也有幫助(兩種情況都應以元參作為主要藥材)。

如果全身出現紅紫的斑點,沒有痘疹出現,而且人變得不清醒,應該立刻讓他吃些雪梨,或者用雪梨汁磨象牙來服用。另外,可以將芙蓉花、川椒、胡椒磨成粉末,用紙捲成條狀,蘸取麻油放在燈盞裡燃燒,然後在被子裡照射一段時間,斑點自然就會退去,痘疹也會跟著顯現。

有些痘疹會夾雜著疹子一起出現,初期看到痘苗時,全身會泛紅,像疹子一樣密密麻麻的,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元參升麻湯,再加入桔梗和酒芩,讓疹子先退去,痘疹自然就會發出,長出的痘疹數量也會減少,或者使用荊防解毒湯。

(補充說明:痘疹出現時,可能會先出現疹子,然後再夾雜著水痘一起出來,這是正常的痘疹,因為疹子消耗了身體的營養血液,所以看起來像是水痘。只要把疹子散掉,正常的痘疹就會形成,因為疹子從來不會夾雜著水痘一起出現)。

還有一種痘疹會夾雜著痧一起出現,形狀像小米粒,尖圓而硬,中心含有清水,蔡氏認為痧和疹子都是麻疹的別稱,但是痧會有水,疹子則沒有,可以使用四苓散,再加入防風和黃芩。

還有一種痘疹會夾雜著癭一起出現,在痘疹出現前幾天,頸部、耳後或腋下會長出一小塊東西,大的像桃子,小的像李子,這是虛火夾雜著痰,必須盡快治療,可以使用貝母、花粉、甘草等藥材,清熱解毒,避免後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