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三集 (9)
三集 (9)
1. 【附】麻疹證治常法
初發熱欲出未出時,壯熱脈滑數有力者,宜用宣毒發表湯。
粉葛,北風,芥穗,連翹,牛子,淡竹葉,木通,薄荷,甘草,蟬蛻,姜,棗,蔥白引
咳甚者,加全胡、桔梗;渴,加花粉;衄,加條芩、桑皮;乾燒無汗,加生地、當歸。
疹已出而紅腫太甚脈旺者,宜化毒清表湯。
粉葛,知母,淡竹,連翹,木通,元參,地骨皮,犀角,石膏,甘草
咳甚等類照前方加減。疹色紫赤,再加芩、連、紫茸。
疹出四五日尚有餘毒留於肺胃,咳嗽氣喘,外熱不退,脈滑實者,宜清肺飲。
生地,柴胡,元參,麥冬,知母,桑皮,桔梗,甘草,當歸,石膏,淡竹葉,地骨皮,犀角
疹已出透,身熱未全退,毒氣流注成痢,脈滑實者,宜清熱導滯湯。
川連,條芩,白芍,枳殼,青皮,楂肉,厚朴,連翹,牛子,木通,犀角
治疹口訣:疹未透時,開提之藥可用;疹既透露,表散之品宜刪。氣喘常因氣虛,勿謂麻黃可用;便秘多由胃實,有時大黃可商。疹色乾焦,生地元參為上;若還紫黑,芩連紫茸宜安。咳嗽屬實,清肺飲可除肺熱;口瘡是火,敗毒散清熱為良。要之。凡證皆有真假,疹色最宜參詳,況復參之以脈,分辨虛實何難?微細緊弱遲澀,皆作虛損例看。浮大浮空濡散,須從陽虧陰損區別;洪滑數實有力,當知梟炎熱毒為殃。
縱有奇形怪證,憑茲脈色無妨。藥不拘乎涼補,要祈脈證對方,我常依此治疹,每遇極險無傷。此語雖難隱括,亦是醫家錦囊。
疹後實證,口臭口瘡唇爛咽痛脈滑數者,宜敗毒散。
大生地,丹皮,柴胡,桔梗,薄荷,連翹,牛子,花粉,黃芩,元參,京參,赤芍,甘草,石膏,淡竹葉
甚者,加川連。
疹後咳嗽喘急,唇焦口渴煩躁,結熱在內,口鼻出血,宜解毒化痰丸。
犀角,歸尾,牛子,丹皮,川連,川貝,生地,花粉,黃芩,知母,銀花,桔梗,甘草,地骨,柴胡,白芍,桑皮,連翹
疹後咳嗽不止,內熱不清,心神不寧,夜臥不安,或生瘡疥,脈數大空澀者,宜天真膏。
熟地,生地,元參,麥冬,茯神,知母,沙參,苡米,當歸,山藥,百合,紫菀,蜜耆,白朮,川貝,橘紅,地骨皮,桑皮,枇杷,枸杞,棗仁,北味,炙草
疹後咽喉實熱作痛,脈滑數者,宜涼膈消毒飲。
荊芥,北風,連翹,薄荷,條芩,梔子,牛子,甘草,射干,莊黃
疹後目赤紅腫,有熱生翳,脈滑實者,宜清毒撥翳湯。
柴胡,赤芍,歸尾,桔梗,生地,蟬蛻,梔仁,七釐,木賊草,條芩,連翹,芥穗,北風,京子,甘草,草決
熱甚,加莊黃。
白話文:
【附錄】麻疹治療常規:
在剛開始發熱,疹子正欲冒出但尚未完全出現的時候,如果出現高熱且脈象滑數有力,應使用宣毒發表湯。
藥方成分包括粉葛,防風,芥穗,連翹,牛蒡子,淡竹葉,木通,薄荷,甘草,蟬蛻,薑,大棗,蔥白等。若咳嗽嚴重,可添加全胡和桔梗;若口渴,可加入花粉;若有鼻血,則加入條芩和桑皮;若燥熱無汗,可加入生地和當歸。
當疹子已經冒出,但紅腫過度,脈象旺盛,應使用化毒清表湯。
該湯的成分包括粉葛,知母,淡竹,連翹,木通,元參,地骨皮,犀角,石膏,甘草等。若咳嗽嚴重,可根據前文提到的藥方調整。若疹子呈現紫色,可再加入黃芩、黃連和紫茸。
疹子出現四到五天,肺胃仍有殘餘毒素,持續咳嗽、氣喘,體溫不降,脈象滑實,應使用清肺飲。
其成分有生地,柴胡,元參,麥冬,知母,桑皮,桔梗,甘草,當歸,石膏,淡竹葉,地骨皮,犀角。
疹子已經完全冒出,體溫未完全退去,毒素流入造成腹瀉,脈象滑實,應使用清熱導滯湯。
藥方成分包括黃連,條芩,白芍,枳殼,青皮,山楂,厚樸,連翹,牛蒡子,木通,犀角。
治療麻疹的口訣:疹子未完全出現時,可以使用促進疹子出現的藥物;一旦疹子出現,應停止使用表散的藥物。氣喘通常是由於氣虛,不要以為可以使用麻黃;便祕多由於胃實,有時候可以考慮使用大黃。疹子顏色乾燥,生地和元參是首選;若顏色呈紫黑色,可加入黃芩,黃連和紫茸。咳嗽若屬於實證,清肺飲可以消除肺熱;口瘡屬於火旺,敗毒散能清熱解毒。
疹子後期實證,如口臭,口瘡,嘴脣破爛,喉嚨疼痛,脈象滑數,應使用敗毒散。
藥方成分包括大生地,牡丹皮,柴胡,桔梗,薄荷,連翹,牛蒡子,花粉,黃芩,元參,人參,赤芍,甘草,石膏,淡竹葉。
若情況更嚴重,可添加黃連。
疹子後期咳嗽喘急,嘴脣乾燥,口渴煩躁,內部熱結,口鼻出血,應使用解毒化痰丸。
藥方成分包括犀角,當歸尾,牛蒡子,牡丹皮,黃連,川貝,生地,花粉,黃芩,知母,銀花,桔梗,甘草,地骨,柴胡,白芍,桑皮,連翪。
疹子後期咳嗽不止,內部熱度未消,心神不寧,夜晚無法安眠,或者生瘡癬,脈象數大空澀,應使用天真膏。
藥方成分包括熟地,生地,元參,麥冬,茯神,知母,沙參,薏米,當歸,山藥,百合,紫菀,蜜耆,白朮,川貝,橘紅,地骨皮,桑皮,枇杷,枸杞,酸棗仁,北五味,炙甘草。
疹子後期喉嚨實熱疼痛,脈象滑數,應使用涼膈消毒飲。
藥方成分包括荊芥,防風,連翹,薄荷,條芩,梔子,牛蒡子,甘草,射干,荊芥穗。
疹子後期眼睛紅腫,有熱生翳,脈象滑實,應使用清毒撥翳湯。
藥方成分包括柴胡,赤芍,當歸尾,桔梗,生地,蟬蛻,梔仁,七釐,木賊草,條芩,連翹,芥穗,防風,京子,甘草,草決明。
若熱度更高,可添加荊芥穗。
2. 痘科方
3. 發劑
加味升麻湯
生耆,當歸,芥穗,北風,楂肉,蟬蛻,桔梗,甘草,蘇葉,升麻,生薑,大棗,川芎,牛子
加味參蘇飲
人參,生耆,蘇葉,前胡,川芎,楂肉,桔梗,蟬蛻,甘草,雲苓,廣皮,北風,當歸,生薑,大棗
蘇解散
荊芥,北風,蘇葉,白芷,桔梗,甘草,紫茸,川芎,楂肉,連翹,牛子,木通,姜(引)
加減參蘇飲,治因風寒外束驚搐者。
人參,生耆,肉桂,羌活,蘇葉,白芷,荊芥,北風,川芎,法夏,廣皮,桔梗,甘草,姜,棗(引)
冬月寒甚,少加麻黃。
宣毒湯
升麻,粉葛,荊芥,北風,桔梗,甘草,連翹,牛子,黃芩,木通,淡竹葉
松肌通聖散
粉葛,荊芥,北風,當歸,牛子,桔梗,甘草,紫茸,蜂房,木通,楂肉
快斑湯
人參,當歸,北風,元參,白芷,木通,甘草,紫茸,蟬蛻,木香
快斑越婢湯
蜜耆,桂枝,酒芍,炙草,北風,姜,棗,飴糖
玉屏宣化湯(新方)
蜜耆(八錢),白朮(六錢),肉桂(錢半),當歸(錢半),川芎(一錢),炙草(一錢),楂肉(錢半),生耆(四錢),北風(二錢),蟬蛻(七個)
防風宣化湯(新方)
蜜耆(一兩),當歸(二錢),北風(三錢),升麻(八分,炒)
參附飲(新方),治痘後發瘋手足麻木無汗。
人參,附片,北風,羌活,蜜耆,當歸,炙草,麻黃(蜜炒,少用)
白話文:
[發劑]
加味升麻湯
黃耆、當歸、芥穗、防風、山楂、蟬蛻、桔梗、甘草、蘇葉、升麻、生薑、大棗、川芎、牛蒡子。
加味參蘇飲
人參、黃耆、蘇葉、前胡、川芎、山楂、桔梗、蟬蛻、甘草、茯苓、陳皮、防風、當歸、生薑、大棗。
蘇解散
荊芥、防風、蘇葉、白芷、桔梗、甘草、紫蘇、川芎、山楂、連翹、牛蒡子、木通、生薑。
加減參蘇飲,治療因風寒外感導致的抽搐。
人參、黃耆、肉桂、羌活、蘇葉、白芷、荊芥、防風、川芎、法夏、陳皮、桔梗、甘草、生薑、大棗。在冬季嚴寒時,可稍微加入麻黃。
宣毒湯
升麻、葛根、荊芥、防風、桔梗、甘草、連翹、牛蒡子、黃芩、木通、淡竹葉。
松肌通聖散
葛根、荊芥、防風、當歸、牛蒡子、桔梗、甘草、紫蘇、蜂房、木通、山楂。
快斑湯
人參、當歸、防風、玄參、白芷、木通、甘草、紫蘇、蟬蛻、木香。
快斑越婢湯
蜜製黃耆、桂枝、酒炒白芍、炙甘草、防風、生薑、大棗、麥芽糖。
玉屏宣化湯(新方)
蜜製黃耆(八錢)、白朮(六錢)、肉桂(錢半)、當歸(錢半)、川芎(一錢)、炙甘草(一錢)、山楂(錢半)、生黃耆(四錢)、防風(二錢)、蟬蛻(七個)。
防風宣化湯(新方)
蜜製黃耆(一兩)、當歸(二錢)、防風(三錢)、炒升麻(八分)。
參附飲(新方),治療痘疹後的手腳麻木和無汗症狀。
人參、炮附子、防風、羌活、蜜製黃耆、當歸、炙甘草、蜜炒麻黃(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