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三集 (1)

回本書目錄

三集 (1)

1. 失音論

昔人謂失音為熱毒閉塞肺竅之故,疹初失音者,主元參湯,已發失音者,主加減涼膈散,沒後失音者,主兒茶散,不外清咽滋肺。然氣口脈必洪滑數實有力,疹色必紫赤,而予謂脈色不如此者,多屬虛寒。

蓋聲出於肺氣,根於腎,腎中之元陽不充,真氣早已竭弱,加之肺氣不足,子母二臟皆虛,元氣已餒,其何以為聲音乎?況虛而且寒,陰氣充塞肺腎二竅,皆為寒閉清氣,自不能伸。余嘗治此證,重用參、耆、附、術,十餘日而音乃出,此其明驗。或云此屬心血不足,主歸脾湯,藥甚無誤,但心血不足者,不過舌短不能言耳,何遂無音?則此關肺腎益明,而有熱者,亦須於此二臟,探討消息。

白話文:

古人認為失音是因為熱毒堵塞了肺部的通道,對於剛開始因疹子而失音的人,會使用元參湯來治療;已經因為疹子而失音的人,會使用加減涼膈散;疹子過去後仍失音的人,會使用兒茶散,這些方法都是為了清熱潤肺。

然而,這種情況下,病人脈象必須是洪滑數實有力,疹子顏色必須是深紅色,但我認為如果脈象和顏色不是這樣,大多屬於虛寒型。

因為聲音是由肺氣發出,其根本在於腎,腎中的元陽如果不充足,真氣早已衰弱,再加上肺氣不足,子臟(肺)和母臟(腎)都虛弱,元氣已經衰竭,怎麼可能還能發出聲音呢?更何況,虛弱且寒冷,陰氣充滿肺和腎兩處的通道,這就是因為寒冷封閉了清氣,自然無法發出聲音。我曾經治療過這樣的病例,大量使用人參、黃耆、附子和白朮,十幾天後聲音就恢復了,這是明顯的驗證。

有人說這屬於心血不足,應使用歸脾湯,這種藥方並沒有錯誤,但是心血不足的人,只是舌頭縮短無法說話而已,怎麼可能會完全無法發聲呢?由此可見,這與肺和腎的關係更加明確,如果有熱症,也需要從這兩個臟器上尋找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