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二集 (19)

回本書目錄

二集 (19)

1. 暉亭自訂醫案

有門生與伊族人治痘,遇極虛之人,進以耆、術,尚皆無恙,痘科妄議有熱,改進芩、連,四人各服一杯,乃致諸痘潔白,毫無紅暈,且有灰陷者,有毒反內攻而腹大痛者,後雖溫補不應,連傷二命,殊堪憫惜。痘科欲文其過,反推言前藥之非,予謂皆應有罪,果有卓識,何得聽他人之誤投寒涼?無真本領,何必遽與人看痘?吾願業痘科者,無造次焉。但已經誤治者,即不與主方亦可,蓋雖竭力救之,亦終必斃也。

問曰:有人痘見點未全,身熱逐退,小便清長,面色白,痘不甚紅,而腹時痛不止,何故?曰:此氣虛不能送痘也,主補中益氣湯,加以四肢厥逆,或嘔吐泄瀉,又宜加薑、附、砂仁、肉蔻,以制其陰寒。又有人痘見點未全,壯熱口渴,痘色紫赤,而腹亦時痛不止,又何故?曰:此火毒伏郁,不能發越於外也,主敗毒宣中散,二證虛實顯然,矧參之以脈,更復何疑。

問曰:有人體素虛寒,痘出稠密,以補劑催之,脹滿可愛,而收靨甚遲,後乃發為痘癰,不紅亦不甚腫,以耆、朮、薑、附溫之,潰為清漿,延久乃愈。聞之收靨遲者,補助正氣,以佐其收靨,今脹滿已極,復行湯補,恐至脹破。余曰:爾前方中用附、術否?曰:未用。有水泡否?曰:有。

余曰:此元陽不足,脾弱濕盛,雖非空殼,實漿清多水氣耳。設當時溫補火土,脾氣健運,水受土製,不致氾濫,將皮厚膿稠,毒氣盡化,自得依期收靨,無復後患矣。及其不靨,多見水泡,則火土益衰,急宜重用白朮燥濕,附片補火,雲苓利水,兼以歸、耆培養氣血,自得熏蒸回漿,水氣去而稠黃矣,何至有脹破之嫌。書云:漿不足者,必發為癰。

此證之脹滿,非漿足之謂,乃濕重漿清之謂,虛寒已極,八九日間,何以不發戰咬牙乎?曰:後亦曾發寒戰,以薑、附投之而愈,則知不至癢塌,以蜜耆補助衛氣之功,首尾未嘗清涼表發,故猶有生機耳。至後發為癰,乃餘毒因虛伏匿,積久而發,幸投以溫補,始得無患。設如常法以大連翹飲治之,恐仍斃矣。

是何不補益於前,以免後慮,至證已險逆,乃為挽回乎?於是復設一難。曰:有人元陽極虛,痘暈淡紅,天庭㿠白,以耆、術托之甚安。醫誤投以芩、連涼劑,痘皆白陷,或有腹痛者,後如法以薑、附補之,竟至溺血不救。經云:陰絡傷則血內溢,毒火迫血妄行則便血,是宜養陰清毒,此亦宜用是法乎?余曰:果其如此,痘必紫赤而兼焦黑,壯熱煩躁脈數矣。如君所論全顯虛寒,則溺血乃脾不統血,陽不制陰,血為陰盛,無所統領而走空竅耳。

從溺孔出者,更為肝腎虛寒,非重用薑、附莫救,且熱迫者下血多痛,是無所痛苦,其為純陰無陽可知,不然當用芩、連後諸熱皆清矣,何以反轉白陷,腹痛溺血,無所措手?觀立齋治出痘便血,屢用歸脾湯。余治解外侄女出痘,因用鹿膠而錯進龜膠,鼻衄不止,重加薑、附而安,即此可見陰寒亦多失血。

白話文:

暉亭自訂醫案

一位學生用藥治療痘疹,遇到體質極度虛弱的病人,先用白朮、蒼朮治療,病人尚無恙。但其他痘科醫生妄言病人有熱,改用黃芩、黃連,四個病人各服一杯,結果痘疹皆潔白無紅暈,甚至有些痘疹凹陷,毒邪反入內攻,導致腹部劇痛。雖然之後溫補,卻無效,甚至因此損失兩條人命,實在令人惋惜。痘科醫生想要掩蓋錯誤,反而推卸責任說之前的藥物不對,我認為他們都該受罰。如果真的有高明的醫術,怎麼會聽信他人錯誤的寒涼藥物?沒有真本事,何必輕易為人看痘?我希望從事痘科的醫生們,不要輕率行事。但對於已經誤治的病人,即使不參與治療也罷,因為即使盡力搶救,也難逃一死。

有人痘疹初現,未完全出齊,身體發熱逐漸退去,小便清長,面色蒼白,痘疹不甚紅,但腹部時常疼痛不止,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氣虛不能推動痘疹,應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同時出現四肢厥冷,或嘔吐洩瀉,還應加入生薑、附子、砂仁、肉蔻,以制止陰寒。又有人痘疹初現,未完全出齊,卻伴有壯熱口渴,痘疹顏色紫赤,腹部也時常疼痛不止,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火毒鬱結,不能發散於外,應服用敗毒宣中散。這兩個病例的虛實狀況非常明顯,如果再參考脈象,就更無疑問了。

有人體質原本虛寒,痘疹出得稠密,用補藥催痘,導致脹滿難受,痘疹消退卻很慢,後來發展成痘癰,既不紅也不腫,用白朮、蒼朮、生薑、附子溫補,膿液清稀,經過很長時間才痊癒。聽說痘疹消退慢,應該補益正氣,幫助痘疹消退,但現在已經脹滿極度,再用溫補湯藥,恐怕會脹破。我問道:你之前的藥方中用了附子、白朮嗎?回答說:沒有。有水泡嗎?回答說:有。

我說:這是元陽不足,脾虛濕盛,雖然不是空殼,但膿液清稀,水氣很多。如果當時溫補脾胃,脾氣健運,水受土制,就不會氾濫,痘疹就會皮厚膿稠,毒氣完全化解,自然會按時消退,不會留下後患。等到痘疹不消退,出現很多水泡,說明脾胃更加虛弱,應該加重使用白朮燥濕,附子補火,茯苓利水,同時用當歸、白朮培養氣血,自然能使膿液稠厚黃潤,怎麼會有脹破的危險呢?書上說:膿液不足,必定會發展成癰。

這個病例的脹滿,不是膿液充足,而是濕重膿液清稀,虛寒極度,八九天了,怎麼沒有發寒戰打冷顫呢?他說:後來也確實發過寒戰,用生薑、附子治療就好了,這就說明不會癢而塌陷。用蜜、白朮補益衛氣,從始至終沒有使用寒涼藥物,所以還有生機。後來發展成癰,是餘毒因虛弱而潛伏,積久而發,幸好用了溫補藥物,才沒有出問題。如果用常規的大連翹湯治療,恐怕還是會死。

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補益,避免後患,等到病情危急了才想辦法挽回呢?於是又提出一個難題:有人元陽極度虛弱,痘疹顏色淡紅,額頭發白,用白朮、蒼朮治療效果很好。但醫生誤用黃芩、黃連等寒涼藥物,痘疹都變成白色凹陷,有的還腹痛,後來按照之前的辦法用生薑、附子補益,結果竟然小便出血而死。經書上說:陰絡受損就會內出血,毒火逼迫血液妄行就會便血,所以應該養陰清毒,這個病例也應該用這種方法嗎?我說:如果真是這樣,痘疹必然紫赤而焦黑,伴有壯熱煩躁、脈數。像你所說的,完全是虛寒的表現,那麼小便出血就是脾不能統攝血液,陽氣不能制約陰氣,血液因為陰盛而失去約束,跑到空竅裡去了。

從小便孔流出的血,更是肝腎虛寒的表現,非用大量的生薑、附子不可救治。而且熱邪逼迫而下血,多伴有疼痛,這個病人卻沒有痛苦,可見是純陰無陽。否則,用黃芩、黃連後,所有熱邪都應該消退了,怎麼反而變成白色凹陷,腹痛、小便出血,無計可施呢?我見立齋治療痘疹伴有便血,多次使用歸脾湯。我治療外甥女出痘,因為用鹿膠而誤用了龜膠,鼻子流血不止,加重使用生薑、附子才得以痊癒,由此可見,陰寒也會導致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