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二集 (17)

回本書目錄

二集 (17)

1. 暉亭自訂醫案

先輩云老嫩之色,衛氣主之,蜜耆所以溫皮毛,實腠理,保衛氣者也,衛氣不固,則痘毒無所拘攝,必致一湧而出,喘汗立至,惟用蜜耆以固中,使正氣健運送毒出外,則已出者不致伏陷,氣虛者不致沉淪不出,且使皮囊得溫而堅厚,自無癢塌漿清皮薄之虞。今人嫌其收斂,不亦愚乎?予常兼用生耆,不過取其表托出外之意,合楂肉以送苗耳。

白朮乃脾胃妙藥,益氣和中,補陽生血,暖胃調脾。今之脾氣虛弱者,中常不固,不能任毒氣攻衝,每致痘出迫速,中氣空虛不能抵擋,隨即擁入,此未扶助脾肺以建中故也。縱不至此,或一出而嘔吐泄瀉,白陷灰陷,已成脾胃敗絕之凶,尚何能成漿充足?故脾弱而濕者,用之更能排膿,兼可以免水泡,以氣血得繼於後,脾土健運,自不傷生髮之機也。

當審脈氣虛弱,痘不深紅,皮囊有水氣,手足處更淡,起發更遲,而急用之,若痘深紅,脈躁身焦,則血分有熱,水已不足,反用白朮以燥濕,幾何不滲漿而成空殼乎?附子、乾薑,補救元陽之妙品也,同熟地用之,以救陰中之陽,同耆、術用之,能助脾胃之陽,厥逆泄瀉嘔吐得之,能回垂絕之陽,面赤戴陽喉痹失血得之,能收浮越之陽。亦惟脈弱痘白淡紅者,乃為對證,尺脈弱者更宜,天庭一片㿠白,陽氣不充者,尤不可緩。

若於紫赤之暈用之,則燥槁陰血,其害有勝於白朮者矣。餘明於脈兼細察痘形,何用之不神乎?故曰神於法,則芩、連、莊黃,用之皆成補劑矣。

又曰:諸醫治痘,起手不外升葛湯,先生不喜用葛根者,是又何故?曰:痘原以衛氣為主,衛氣虛則腠理不密,勃發之勢將一擁莫遏矣。先儒論痘,以三日出齊者為順,未聞有無故開發腠理使之一齊擁出,莫可支持者。且內已蒸發,外未有不表著之理。其有風寒錮蔽者,荊、防、羌、蘇,可斟酌而發之;熱毒壅遏者,輕用連翹、淡竹,重則用芩、連、紫草,加升提藥以宣之;氣血虛不出者,補中益氣以托之。

重幃豢養之子,皮膚脆嫩,肌竅本松,一旦大開陽明肌表,縱不一齊擁出,而胃氣已傷,將何以主持於後充灌成功乎?先輩謂一見痘點,忌用升葛湯,有先得我心者矣。又曰:諸人喜其輕揚升發,每泛用之,致斃者亦少,何也?曰:諸人多治貧民、黎藿之兒,肌膚堅厚,原難發見,略為開之,痘乃徐出,譬如種子既深,不疏其土,萌芽不露也。

然多有不能起脹灌漿,癢塌伏陷之敝,安知非表發太過,與妄為清解之咎乎?而麻疹亦從此可推矣。

又曰:先生治痘,大抵喜用溫補,故於補氣之藥,言之津津有理,其於涼法、表法、養陰之法,或不慣於應用乎?余笑曰:何言之迂也。所訂《痘疹》,諸法皆備,隨證自可參詳,原不欲人執一。

白話文:

暉亭自訂醫案

前輩說,痘疹的輕重老嫩,都由衛氣決定。蜜炙黃耆能溫暖皮膚毛髮,使肌膚緻密,保護衛氣。衛氣不足,痘毒就無法約束,會一下子全部冒出來,導致呼吸急促、汗出不止。唯有使用蜜炙黃耆來固護中氣,使正氣強盛,才能將痘毒送出體外。這樣,已經出來的痘疹就不會內陷,氣虛的人也不會痘疹不出。而且,還能使皮膚溫暖堅厚,就不會有皮膚發癢、塌陷、漿液稀少、皮膚薄弱的風險。現在有些人嫌它收斂太甚,實在愚昧!我常會搭配生黃耆使用,只是想藉其表托之力,並配合山楂肉來促進痘疹的生長而已。

白朮是治療脾胃的妙藥,能益氣和中、補益陽氣、生血、溫暖胃腸、調理脾臟。現在很多人脾氣虛弱,中焦不固,無法承受痘毒的衝擊,常常導致痘疹迅速出現,中氣空虛無法抵抗,痘毒便迅速入侵,這是因為沒有及時扶助脾肺來鞏固中焦的緣故。即使沒有這樣嚴重,也可能一出疹就嘔吐腹瀉,痘疹顏色發白或灰暗,已經傷及脾胃,危在旦夕,又怎能使痘疹充盈飽滿呢?所以,脾虛濕盛的人,使用白朮更能排膿,還能避免水泡的產生,因為氣血得到補充,脾土運化功能健全,自然就不會損傷生髮之機。

要仔細診察脈象,看氣是否虛弱,痘疹顏色是否暗淡不紅,皮膚是否有水腫,手足部位痘疹是否更淡,起疹是否遲緩,然後再決定是否使用白朮。如果痘疹顏色深紅,脈象洪數,身體發熱,說明血分有熱,體液不足,反而使用白朮來燥濕,豈不是會讓痘疹滲液減少,變成空殼嗎?附子、乾薑是回補元陽的妙藥,與熟地黃一起使用,能救治陰虛之中的陽虛;與黃耆、白朮一起使用,能幫助脾胃陽氣;遇到厥逆、腹瀉、嘔吐等症狀,能回陽救逆;遇到面色赤紅、陽明經脈受邪、喉嚨腫痛、出血等症狀,能收斂浮越之陽。只有脈象虛弱,痘疹顏色淡白或淡紅時,才是白朮的適用證候,尺脈虛弱者更應使用。如果額頭一片蒼白,陽氣不足,更不能延誤治療。

如果在痘疹顏色紫紅時使用,則會耗傷陰血,其害處比白朮益處更大。我根據脈象和痘疹的形狀,仔細觀察,靈活運用,效果總是很好。所以說,如果善於運用辨證論治的方法,那麼黃芩、黃連、黃柏、黃耆等藥,用起來都能起到補益的作用。

有人問:許多醫生治療痘疹,一開始都會用葛根湯,您為什麼不喜歡用葛根呢?我回答:痘疹的發病關鍵在於衛氣,衛氣虛弱,腠理疏鬆,痘疹就會一下子大量爆發,難以控制。前輩們認為,痘疹三天內全部出齊是正常的,從未聽說過無緣無故地使腠理突然全部打開,導致痘疹一下子全部冒出來,無法承受的。而且,體內已經蒸發了熱邪,體外也一定會有相應的表現。如果受風寒阻滯,可以使用荊防、羌活、蘇葉等藥來疏通;如果熱毒壅盛,可以少量使用連翹、淡竹葉,嚴重者可以使用黃芩、黃連、紫草,再加入一些升提的藥物來宣洩;如果氣血虛弱,痘疹發不出來,就要補益中氣,以托毒外出。

那些嬌生慣養的孩子,皮膚嬌嫩,肌膚腠理本來就疏鬆,一旦陽明經脈的肌膚表面大量出疹,即使不是一下子全部冒出來,胃氣也會受損,又怎麼能維持後續的痘疹充盈呢?前輩們說,一旦看到痘疹,就忌用葛根湯,這正合我的心意。還有人問:很多人喜歡葛根湯輕揚升發的作用,經常使用,致死的人很少,這是為什麼呢?我回答:很多人治療的是貧民百姓的孩子,他們的皮膚粗厚,痘疹本來就難以發出來,稍微疏通一下,痘疹就會慢慢地長出來,就像種子埋得很深,如果不鬆土,芽就長不出來一樣。

但是,很多人痘疹不能隆起充盈,出現瘙癢、塌陷、內陷等情況,這難道不是因為表邪發散過度,以及妄加清解所致嗎?麻疹的治療也可以以此類推。

還有人問:先生治療痘疹,大多喜歡使用溫補的方法,所以對於補氣的藥物,講解得非常詳細,對於清熱、解表、滋陰的方法,是不是不太習慣使用呢?我笑着說:你說的話太迂腐了!我所編著的《痘疹》一書,各種方法都有,可以根據病情靈活運用,我並不希望大家死守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