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二集 (13)

回本書目錄

二集 (13)

1. 暉亭自訂醫案

並未用連翹、牛子,則憑脈察形,虛實立辨,豈有藥之宜從宜忌,以膠治法哉?

丙寅冬,餘外侄女,年十六,出時行痘,甚密無地界,根腳闊散,暈色淡紅,六脈微弱,前後皆以耆、朮、薑、附大劑,峻補陽氣,未易一方,附片每用至一兩,至十二日期限全愈。其弟發熱即驚,蘇而搐,亦因其脾元腎氣不足,脈息遲弱,重用耆、朮、薑、附,加當歸、法夏而安。

柳金泉之孫,時行痘亦密,不能起發,色白無紅暈,脈甚微細,無神,平時常多腹痛溏瀉,重用耆、朮、薑、附、鹿膠、當歸、山藥、炙草,五劑而愈,即從前之腹痛泄瀉亦安。余治痘不下數百人,用荊,防、連翹、牛子者甚少,用芩、連、莊黃者更稀,常用耆、術以建功,屢加薑、附而活命。余雖絕無成見,而今似合為一人,此願為知者告焉。

治庠生劉舅兄之子,年一歲出痘,方未見點,而驚厥多痰,六脈浮數而弱,沉部極澀弱無神,有二三至一止之象,重用蜜耆、白朮、芎、歸、法夏、生耆、甘、桔、北薑、防風,一劑而愈,二劑痘出神清,後加山藥、鹿膠、杭黨、炙草,去法夏、北風、桔梗,痘自起脹肥美而愈。

其堂弟孝廉雋臣之子,甫一歲出痘,面甚㿠白,肌膚鬆懈,脈亦微弱,余料其必驚,方微熱,即用蜜耆、白朮、法夏、廣皮、雲苓、芎、歸、肉桂、炙草、生薑、大棗二劑,以防其驚發,故至報苗之際,稍驚即蘇,後加山藥、鹿膠,痘亦稠黃收結,痘雖密而無一癢塌爬破處。

治孝廉姻世講解異橋之女,未一周出痘,頭面痘色淡白,脈微弱遲澀,無神,忽痰厥驚悸,重用耆、朮、薑、附、法夏、當歸、化皮、肉桂、生耆、炙草,大劑而安。其堂弟一子,初齡出痘,見點而驚厥,痘色淡紅,神色更見慘白,脈極微弱而澀,不滿三至,頭額大汗如雨,身冷氣弱,兼之泄瀉,便清白,重用蜜耆、附、朮、川芎、肉蔻、乾薑、炙草,以固元陽而培元氣,痘得陸續出齊,亦甚起發,暈雖淡紅,而根腳尚不散漫,但驚猶不止,舌色轉青黑,察黑雖屬寒,而青亦因風,緣當初脈弱汗多,陽氣耗散,未敢加用表藥,及服補既多,培養已足,諸逆皆愈,可以開散,既有一醫加羌、防一劑而安。

蓋可見驚厥多由氣血大虛,小兒元氣薄弱,每不勝痘毒沖激而驚作焉,補氣而痘自呈,扶正而驚自定,縱兼風寒,一表即散,慎不可用天麻、白附、全蠍、僵蟲剪風化痰藥也。

柳睛軒公之婢女,年十五六,痘未見點時,神氣困頓,面赤,咽喉痛極,頭汗如雨,脈極細澀緊弱,重用耆、朮、薑、附,補救元陽,稍加當歸、生耆、炙草、楂肉、桔梗托苗,二劑,苗見汗止,咽痛痊愈,連進數劑,痘自肥美收結。先是其叔歲貢羽中公問曰:咽痛何為反用附片兩半?余曰:此格陽喉痹,內是純陰不能納陽,故將微陽盡行逼出,而為喉痛戴陽之證。

白話文:

暉亭自訂醫案

我不使用連翹、牛子等藥材,而是根據脈象和體徵,判斷虛實,哪裡需要用藥,哪裡需要忌藥,怎麼能用僵化的治法呢?

丙寅年冬天,我的外甥女,十六歲,出天花,痘疹密佈,沒有明顯界限,痘疹根部擴散,顏色淡紅,脈象微弱,前後都用大量人參、白朮、生薑、附子溫補陽氣,沒有換方,附子每次用量都到一兩,十二天后痊癒。她弟弟發熱就驚厥,昏迷抽搐,也是因為脾腎元氣不足,脈息遲弱,大量使用人參、白朮、生薑、附子,再加當歸、防風而痊癒。

柳金泉的孫子,天花也密佈,無法正常發疹,顏色發白沒有紅暈,脈象非常微細,沒有神氣,平時常有腹痛腹瀉,大量使用人參、白朮、生薑、附子、鹿膠、當歸、山藥、炙甘草,五劑藥後痊癒,之前的腹痛腹瀉也好了。我治療天花不下數百人,使用荊芥、防風、連翹、牛子等藥材的很少,更少用黃芩、連翹、黃連,常用人參、白朮建功,多次用生薑、附子救治危重病人。我雖然沒有固執己見,但現在看來好像可以歸納為同一種治療方法,這點想告訴大家。

治療庠生劉舅兄的兒子,一歲出天花,痘疹還沒出現,就驚厥多痰,脈象浮數而弱,沉脈極為澀弱無神,有時出現兩三脈搏然後停頓的現象,大量使用蜜炙人參、白朮、川芎、當歸、防風、生人參、甘草、桔梗、北薑、防風,一劑藥後痊癒,兩劑藥後痘疹出現,精神清爽,之後加入山藥、鹿膠、黨參、炙甘草,去掉防風、北薑、桔梗,痘疹自然隆起飽滿而痊癒。

他的堂弟孝廉雋臣的兒子,剛滿一歲出天花,面色蒼白,皮膚鬆弛,脈象也微弱,我預料他會驚厥,剛有點發熱,就用蜜炙人參、白朮、防風、廣皮、雲苓、川芎、當歸、肉桂、炙甘草、生薑、大棗兩劑藥,預防驚厥,所以到痘疹初起時,稍微驚厥一下就恢復了,之後加入山藥、鹿膠,痘疹也稠密黃亮而收斂,痘疹雖然密佈,卻沒有一個潰爛、破裂的。

治療孝廉姻親世講解異橋的女兒,不到一周歲出天花,頭面痘疹顏色淡白,脈象微弱遲澀,沒有神氣,突然痰厥驚悸,大量使用人參、白朮、生薑、附子、防風、當歸、廣皮、肉桂、生人參、炙甘草,大劑量服用後病情穩定。她的堂弟的一個孩子,幼年出天花,痘疹出現就驚厥,痘疹顏色淡紅,面色更加蒼白,脈象極為微弱而澀,不到三脈搏,頭額大汗淋漓,身體冰冷氣虛,並且腹瀉,大便清稀,大量使用蜜炙人參、附子、白朮、川芎、肉蔻、乾薑、炙甘草,以固護元陽培補元氣,痘疹得以陸續長齊,也能正常發疹,痘疹顏色雖然淡紅,但根部沒有擴散,但驚厥仍然不止,舌頭顏色變青黑,察看黑屬寒,青屬風,因為最初脈弱汗多,陽氣耗散,不敢使用發散表邪的藥物,等到補益的藥物服用較多,身體恢復元氣後,諸多不適都痊癒了,可以發散了,有一位醫生加用羌活、防風一劑藥後痊癒。

總之,可以看出驚厥多由氣血大虛引起,小兒元氣薄弱,往往承受不住痘毒的刺激而驚厥,補益元氣痘疹自然就會出現,扶正祛邪驚厥自然就會停止,即使兼有風寒,用發散表邪的藥物就能解除,要謹慎使用天麻、白附子、全蠍、僵蠶等祛風化痰的藥物。

柳睛軒公的婢女,十五六歲,痘疹還沒出現時,精神萎靡,面色發紅,咽喉疼痛劇烈,頭部汗出如雨,脈象極為細澀緊弱,大量使用人參、白朮、生薑、附子,補救元陽,稍加當歸、生人參、炙甘草、山楂肉、桔梗以促使痘疹出現,兩劑藥後,痘疹出現,汗止,咽喉疼痛痊癒,連續服用幾劑藥後,痘疹自然飽滿收斂。之前她的叔父歲貢羽中公問我:咽喉疼痛為什麼反用附子半兩?我說:這是陽虛喉痹,內是純陰不能接受陽氣,所以把微弱的陽氣都逼出來,因此出現喉嚨疼痛,這是戴陽的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