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瘄要論》~ 虞氏麻疹治法 (1)

回本書目錄

虞氏麻疹治法 (1)

1. 虞氏麻疹治法

古謂麻即疹也。疹如麻成朵,痘如豆成粒,皆象其形而名之也。夫胎毒一也,痘出於五臟,臟屬陰,陰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漿,其症寒熱備有也。疹出於六腑,腑屬陽,陽主氣,故疹有形而無漿,其症多熱而無寒也。為症既異,而治法亦殊。痘宜內實,可用補劑;疹忌內實,只宜解散。

惟初熱發表,略相似耳。既出之後,痘則補氣以生血,疹宜補陰以制陽。何也?蓋疹熱甚則陰分受其熬煎,而血多虛耗,故治以清火滋陰為主,而不可少動其氣。若燥悍之劑,首尾當深忌之。世知痘症之重,而不知疹之殺人尤甚,方書多忽而不備,可太息也。

白話文:

古人說,麻疹就是疹子。疹子像麻子一樣成片,痘子像豆子一樣成粒,都是根據其形狀而命名的。

胎毒本質上是一樣的,痘瘡源於五臟,五臟屬陰,陰主血,所以痘瘡有形狀,還有膿漿,其症狀有寒有熱。疹子源於六腑,六腑屬陽,陽主氣,所以疹子有形狀,但沒有膿漿,其症狀多為發熱,沒有寒涼。

由於病症不同,治療方法也迥然不同。痘瘡宜內實,可以用補益的藥物;疹子忌諱內實,只能用清熱解毒的藥物。

只是在初期發熱階段,症狀略微相似。一旦疹子或痘瘡長出來,痘瘡就要補氣生血,疹子就要滋陰制陽。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疹子發熱厲害,陰分會被熬煎,血氣會大量消耗,所以治療要以清熱滋陰為主,不可輕易動氣。如果使用燥熱的藥物,無論是治療的開始還是結束,都要嚴格忌諱。

世人知道痘瘡的嚴重性,卻不知道疹子致死的可能性更高。醫書中大多忽略了這一點,真是令人嘆息。

一、疹發熱之初,多似傷寒,惟疹則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眼胞腫,淚汪汪,面浮腫,兩腮赤,噁心乾嘔為異耳。但見此候,即是麻症,宜謹避風寒,戒葷腥厚味,用藥以表散之,使皮膚開暢,腠理通豁,而毒疹易出也。

一、疹之發雖曰胎毒,未有不由天行癘氣而發。故用藥發散,必先明其歲氣。如時令溫暖,以辛涼之藥發之,防風解毒湯,暄熱以辛寒之藥發之,黃連解毒湯。大寒以辛溫熱之藥發之,桂枝解毒湯。時寒時暖,以辛平之藥發之,升麻解毒湯。此因時用藥,不可誤作傷寒,妄施汗下,反伐天和也。

白話文:

疹子發熱初期,症狀大多類似傷寒,但疹子還會伴隨咳嗽、噴嚏、流清鼻涕、眼皮腫、眼淚汪汪、臉浮腫、兩頰發紅、噁心乾嘔,這才是麻症的特殊表現。一旦出現這些症狀,就要小心避風寒,戒掉葷腥厚味,用藥要以疏散表邪為主,讓皮膚暢通,腠理開合,這樣毒疹才能容易發出來。

雖然疹子發病被稱為胎毒,但其實都是因為天行癘氣所致。因此用藥發散,必須先了解當年的氣候。如果當年氣候溫暖,就用辛涼的藥物發散,比如防風解毒湯;如果氣候炎熱,就用辛寒的藥物發散,比如黃連解毒湯;如果氣候寒冷,就用辛溫熱的藥物發散,比如桂枝解毒湯;如果氣候時寒時暖,就用辛平的藥物發散,比如升麻解毒湯。必須根據時令用藥,不能誤認為傷寒,隨意使用汗下藥物,這樣反而會違背天地規律。

又須看人虛實,如大便秘結,煩熱盛而發不出者,以酒炒大黃微利之,不止,以參藥之類補之。經曰:毋虛虛,毋實實,損不足,補有餘,夭人性命也。

防風解毒湯

防風,荊芥,薄荷,石膏,知母,桔梗,力子,甘草,連翹,木通,枳殼(均分)

白話文:

要根據病人的虛實狀況用藥,例如便秘、發熱煩躁卻排不出便,可以用酒炒大黃稍微通便,如果還是不行,就用參類藥物補益。古籍記載,不要過度虛損也不要過度滋補,該補的補,該減的減,否則會損害性命。

防風解毒湯由防風、荊芥、薄荷、石膏、知母、桔梗、力子、甘草、連翹、木通、枳殼等藥材等量組成。

竹葉、燈草,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力子,甘草,防風,知母,荊芥,石膏,桔梗,元參,木通

薑三片,水煎服。

桂枝解毒湯

桂枝,麻黃,赤芍,防風,荊芥,羌活,甘草,大力,人參,川芎,薑

白話文:

取竹葉和燈草,用水煎煮後服用。

黃連解毒湯的藥材有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力子、甘草、防風、知母、荊芥、石膏、桔梗、元參、木通,以及三片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桂枝解毒湯的藥材有桂枝、麻黃、赤芍、防風、荊芥、羌活、甘草、大力、人參、川芎,以及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水煎服。

升麻解毒湯

升麻,乾葛,羌活,人參,柴胡,甘草,桔梗,力子,防風,荊芥,赤芍,連翹,淡竹葉

水煎。

前藥發散,而疹隨見,則毒盡解矣。若發不出,再加味麻黃之藥發之。

加味麻黃散

升麻,麻黃,人中黃,大力,蟬蛻(等分)

水煎服。

外以芫荽、酒糟,蒸熱擦之,自頭上至足為齊。若頭面愈多者為佳,倘遲延日久而不能出,則腹脹氣喘,昏眩悶亂,煩躁而死。

白話文:

服用方法是用水煮沸後飲用。 升麻解毒湯 由升麻、乾葛、羌活、人參、柴胡、甘草、桔梗、力子、防風、荊芥、赤芍、連翹和淡竹葉組成。 水煮沸即可。 如果這些藥物能促使皮疹出現,那麼毒素就已經被解除。如果皮疹沒有出現,可以再加上麻黃和其他成分來促進皮疹的出現。 加味麻黃散 由升麻、麻黃、人中黃、大力和蟬蛻等量混合而成。 同樣也是用水煮沸後飲用。 另外還可以用芫荽和酒糟蒸熱後擦拭身體,從頭部到腳都應覆蓋到。如果頭面部的皮疹越多越好。但如果拖延時間過長且皮疹無法出現,可能會導致腹部腫脅、呼吸困難、暈厥混亂、焦慮不安甚至死亡。

一、看疹之法,多於耳後項上腰腿先見,其頂尖而不長,其形小而勻淨者吉。若色見紅者,兼火化也,輕症可治。化斑湯主之。如白者,此血不足也,養榮湯主之。如色紫赤,乾燥暗晦,乃火盛毒熾也,宜六一散、四物湯,加柴胡、黃芩、乾葛、紅花、力子、連翹之類,滋陰涼血,而熱自除,所謂養陰退陽之義也。此亦五死一生之症,外有大青龍湯,入燒人屎亦妙。

白話文:

疹子觀察法:

一、疹子出現的部位與形態:

觀察疹子時,多半會先在耳後、項上、腰腿等處出現。如果疹子頂端尖銳,而且不長,形狀小巧均勻,顏色乾淨,則預示吉兆。

二、疹子的顏色與治療:

  • 紅色疹子: 代表有火熱之氣,屬於輕症,可以治療。可服用 化斑湯 來治療。
  • 白色疹子: 代表血氣不足,可服用 養榮湯 來調理。
  • 紫紅色乾燥暗晦的疹子: 代表火氣旺盛,毒素熾盛,屬於比較嚴重的症狀。應服用 六一散四物湯,並加入柴胡、黃芩、乾葛、紅花、力子、連翹等藥物,以滋陰涼血,去除熱毒,達到養陰退陽的效果。

三、特殊情況:

這種紫紅色疹子,屬於五死一生之症,也就是說死亡率很高。除了上述藥方外,還可以服用 大青龍湯,或者在藥方中加入燒過的糞便,也有一定療效。

如便秘者,加酒大黃利之,或元參解毒湯,皆可選用。若黑色者,熱毒太甚為十死一生之症,不可不明察,而混施治也。

化斑湯

人參,知母,石膏,大力,連翹,升麻,甘草,地骨皮,淡竹葉,糯米

水煎服。

養榮湯

人參,當歸,紅花,赤芍,甘草

水煎服。

六一散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為細末,量小兒大小,每服一錢半或二錢。本方加辰砂三錢,名辰砂益元散。

白話文:

如果便秘,可以加酒大黃通便,或用元參解毒湯,都能選擇。如果大便呈黑色,說明熱毒過重,屬於危重症狀,一定要仔細辨證,不能亂投醫藥。

化斑湯:人參、知母、石膏、大力子、連翹、升麻、甘草、地骨皮、淡竹葉、糯米。水煎服。

養榮湯:人參、當歸、紅花、赤芍、甘草。水煎服。

六一散: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研成細末,依照小兒體型服用,每次服用一錢半或二錢。此方加入辰砂三錢,稱為辰砂益元散。

四物湯

當歸,熟地,白芍,川芎

大青龍湯

玄參,大青,桔梗,人中黃,知母,升麻,石膏,梔子,木通

水煎服。

元參解毒湯

元參,黃芩,山梔,桔梗,甘草,生地,乾葛,荊芥(均分)

水煎服。

一、疹表後,紅影出於肌膚成片,切戒風寒生冷。如一犯之,則皮膚閉塞,毒氣壅滯,遂變為渾身青紫,而毒反內攻,煩躁肚痛,氣喘悶亂。諸症作矣。欲出不出,危亡立至,其可忽諸?

白話文:

【四物湯】

主要成分:當歸,熟地,白芍,川芎

【大青龍湯】

主要成分:玄參,大青,桔梗,人中黃,知母,升麻,石膏,梔子,木通

服用方式:將藥材加水煎煮後飲用。

【元參解毒湯】

主要成分:元參,黃芩,山梔,桔梗,甘草,生地,乾葛,荊芥(均分)

服用方式:將藥材加水煎煮後飲用。

一、若疹子發出後,紅色斑塊出現於皮膚上,請注意避免風寒和冷食。一旦觸及這些,可能會導致皮膚閉塞,毒素積聚,進而可能轉變為全身性的青紫色,並使毒素逆流回體內,引發煩躁、腹痛、呼吸困難等症狀。這一系列的症狀開始出現時,疾病已經非常嚴重,隨時有生命危險,不可輕視!

一、疹已出而反沒者,乃風寒所逼而然也。若不早治,毒成內攻,以致癢塌而死,急用消毒飲,合升麻湯服之,則疹復出而安矣。

升麻湯

升麻,乾葛,白芷,甘草,薑,蔥

水煎熱服。

消毒飲

荊芥,力子,甘草,薑

水煎服。

一、發熱之時。遍身出汗,此毒從汗解,玄府開,疹易出也。有出衄者,此毒從衄解也,俱不可遽止之。若汗多血多皆不止,此火甚逼迫太過,致汗妄流,血妄行也。急宜便秘以止汗,茅化湯以止血,遲則汗出多而元氣虛,血出多而精神散,難以治矣。

白話文:

如果疹子已經冒出來又消退,是風寒逼迫造成的。如果不趕快治療,毒氣會內攻,導致皮膚潰爛而死。要趕快服用消毒飲和升麻湯,就能讓疹子再次冒出來並且痊癒。

發熱的時候,全身出汗,說明毒氣從汗液排出,毛孔打開,疹子容易冒出來。如果有流鼻血的,說明毒氣從鼻血排出,這些情況都不能急著阻止。如果汗多血多都止不住,說明火氣太盛,導致汗液大量流失,血液亂流。必須趕快服用便秘藥來止汗,服用茅化湯來止血,否則汗出過多會導致元氣虛弱,血出過多會損傷精氣,就難以治療了。

當歸六黃湯

當歸,黃耆,黃連,黃柏,生地黃,熟地(均分)

水煎。外加浮小麥止汗。

茅化湯

茅化,歸頭,丹皮,生地,甘草

加玄參、百草霜,水煎服。

一、發熱時或嘔吐,或自利或滯下。此火邪內逼,毒氣上行則吐,下行則利,毒太甚則裡急後重,而為滯下也。吐者,竹茹石膏湯。自利者,升麻澤瀉湯。下者,黃芩芍藥湯,加黃連、生地、木通、當歸、人參、枳殼,或少加大黃微下之。

白話文:

當歸六黃湯

藥材:

  • 當歸
  • 黃耆
  • 黃連
  • 黃柏
  • 生地黃
  • 熟地 (各取等量)

用法:

  •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
  • 若有汗出不止,可加入浮小麥。

茅化湯

藥材:

  • 茅化
  • 歸頭
  • 丹皮
  • 生地
  • 甘草

加味:

  • 玄參
  • 百草霜

用法:

  •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服用。

發熱時或嘔吐,或自利或滯下之症狀說明

症狀:

  • 發熱
  • 嘔吐
  • 腹瀉
  • 裡急後重,大便不暢(滯下)

病因:

  • 火邪內逼:內熱積聚,無法宣洩。
  • 毒氣上行:毒氣上衝,導致嘔吐。
  • 毒氣下行:毒氣下達,引起腹瀉。
  • 毒氣過盛:毒氣太過強烈,導致裡急後重,大便不暢。

不同症狀的治療方案:

  • 嘔吐: 使用竹茹石膏湯。
  • 腹瀉: 使用升麻澤瀉湯。
  • 滯下: 使用黃芩芍藥湯,並加入黃連、生地、木通、當歸、人參、枳殼,若需要可適當加入大黃幫助排便。

竹茹石膏湯

陳皮,半夏,石膏,白茯苓,甘草,竹茹

水煎服。

升麻澤瀉湯

豬苓,澤瀉,赤苓,石膏,黃連,甘草,升麻(均分)

水煎服。

黃芩芍藥湯

條芩,白芍,升麻,甘草

水煎服。

一、發熱之時,未有不渴者,但當以綠豆燈心湯,入炒米飲之,人參白虎湯佐之,以生津解渴而已。若恣飲冷水,恐生水蓄之症,故水入於肺,為喘為嗽,宜用葶藶,以泄肺中之水。水入於脾,為腫為脹,為自利,宜用白茯苓、生地,木香,以泄脾水。水入於胃,為嘔為噦為自利,宜用豬苓、澤瀉、赤苓、木通,以泄心下之水。

白話文:

竹茹石膏湯:使用陳皮、半夏、石膏、白茯苓、甘草、竹茹,水煎服用。

升麻澤瀉湯:使用豬苓、澤瀉、赤苓、石膏、黃連、甘草、升麻(份量均等),水煎服用。

黃芩芍藥湯:使用條芩、白芍、升麻、甘草,水煎服用。

發熱的時候,沒有不口渴的,應該喝綠豆燈心湯,加入炒米一起服用,可以配合人參白虎湯,以生津解渴。如果過度喝冷水,可能會導致水氣積聚,水入肺部會導致喘咳,可以用葶藶來泄去肺部的水分。水入脾臟會導致腫脹、腹瀉,可以用白茯苓、生地、木香來泄去脾臟的水分。水入胃部會導致嘔吐、呃逆、腹瀉,可以用豬苓、澤瀉、赤苓、木通來泄去心下部位的水分。

水入於肝,為脅痛,用芫花以泄肝水。水入於腎與膀胱,為小便不利,為陰囊腫,用車前、木通,以泄腎及膀胱之水。俱當因其症而治之。

人參白虎湯

人參,石膏,知母,甘草,糯米

煎服。

一、疹出之時,咽喉腫痛,不能飲食者,此毒火拂鬱,上熏咽喉也。宜用甘桔湯,加元參、大力、連翹主之。更以十全散,若玉鎖匙吹之,切不可妄用針刺出血也。

白話文:

當水積聚在肝臟時,會引起脅痛,可以用芫花來疏泄肝水。水積聚在腎臟和膀胱時,則會導致小便不利、陰囊腫脹,可以用車前子、木通來疏泄腎臟和膀胱之水。治療方法應根據具體症狀而定。

人參白虎湯:

人參、石膏、知母、甘草、糯米,煎服。

一、出疹時,如果咽喉腫痛,無法進食,這是由於毒火鬱結,上熏咽喉所致。宜用甘桔湯,加入元參、大力、連翹治療。另外,可以服用十全散或玉鎖匙吹喉,切忌亂用針刺放血。

甘桔湯

甘草,桔梗

十全散

黃芩,黃連(各一錢五分),苦參(一錢),元胡(三分),硼砂(二分),乳香(二分),兒茶,雄黃(各五分)

為細末,每用少許,蘆筒吹之。

玉鎖匙

硼砂(一錢),朴硝(五分),殭蠶(一條),片腦(五釐)

為末吹之。

一、疹出之時咳嗽口乾心煩者,此毒在心肺,發未盡也。用瀉白散,若黃連杏仁湯。

白話文:

【甘桔湯】

甘草和桔梗。

【十全散】

黃芩和黃連各一錢五分,苦參一錢,元胡三分,硼砂二分,乳香二分,兒茶和雄黃各五分。研磨成細末,每次使用少量,用蘆筒吹入。

【玉鎖匙】

硼砂一錢,朴硝五分,殭蠶一條,片腦五釐。研磨成末,吹入。

當疹子出現時咳嗽、口乾、心煩,這是因為毒素在心肺,疹子尚未完全發出。可以使用瀉白散,或者黃連杏仁湯進行治療。

麻疹作瀉,加厚朴、甘草。

瀉白散

桑皮,地骨皮,甘草,竹葉,燈草

水煎服。

黃連杏仁湯

黃連,陳皮,杏仁,麻黃,枳殼,乾葛,薑

水煎服。

一、疹出之時,自利不止,或瀉稀水頻數者,最為惡候,但要看其疹,若遍身稠密太盛,或紫色,或紅色,甚者則無妨。蓋毒在大腸,非瀉則毒不解,惟用平胃散加乾葛、連翹以解之。疹一發透,依期收去,自然瀉止。若疹已收,而瀉猶不止,疹必未盡,再用前藥,加連翹、川連、大力、木通、澤瀉以分利之。若用訶子、肉蔻等,則變肚痛脹滿喘急,危矣。

白話文:

麻疹引起的腹瀉,可以用厚朴和甘草來治療。

瀉白散

材料有桑皮、地骨皮、甘草、竹葉、燈草。

用水煎煮後服用。

黃連杏仁湯

材料有黃連、陳皮、杏仁、麻黃、枳殼、乾葛、生薑。

用水煎煮後服用。

一、疹子出現的時候,如果腹瀉持續不止,或是排稀水頻繁,情況最為嚴重,但需要觀察疹子的情況。如果疹子遍佈全身且非常密集,顏色是紫色或紅色,甚至更嚴重的情況也不必太過擔心。因為毒素在大腸中,如果不腹瀉,毒素無法排解。這時可以使用平胃散,並加上乾葛和連翹來解毒。如果疹子發透了,根據期望自然就會停止腹瀉。如果疹子已經消退,但腹瀉仍然存在,那就意味著疹子還沒有完全好,這時可以再次使用前述的藥方,並加上連翹、川連、大力、木通和澤瀉來排出毒素。如果使用了訶子、肉蔻等,則可能引起腹痛、脹滿和急促的呼吸,情況會變得危險。

平胃散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一、疹子之出,常以六時收為度。如子為陽午後收,午後為陰子後收,乃陽生陰成,陰生陽成,造化自然之妙也。故漸出而漸收者,其勢輕。若一出之後熱不退,延綿三四日而不收者,此毒火太甚,外發不盡,內為有餘之邪所致,須投化斑湯。

化斑湯

人參,知母,石膏,大力,連翹,升麻,地骨皮,甘草,淡竹葉,糯米

水煎服。

三味消毒飲

荊芥,大力,甘草,生薑

水煎服。再加元參、石膏、桔梗為治。

一、疹子出後,自然退熱。若遍身既出,而猶拂拂煩熱,頻作嘔吐者,此毒尚未盡,留連於肺胃之間,宜化斑湯(見前),。大便秘少,加大黃利之。

白話文:

平胃散是由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組成。疹子出現的時間通常遵循六個時辰的規律,例如中午陽氣旺盛時出現,則下午陰氣漸長時就會消退。這是陰陽交替,自然運行的道理。疹子慢慢出現,慢慢消退,表示病情輕微。如果疹子出現後熱度不退,持續三四天不消退,說明毒火太盛,外發不盡,內部還有餘邪,需要服用化斑湯。

化斑湯由人參、知母、石膏、大力、連翹、升麻、地骨皮、甘草、淡竹葉、糯米組成,水煎服用。

三味消毒飲由荊芥、大力、甘草、生薑組成,水煎服用。如果病情需要,可以再加入元參、石膏、桔梗。

疹子出現後,通常會自然退熱。如果全身都長了疹子,但仍然感到煩躁發熱,經常嘔吐,說明毒氣尚未完全消散,留在了肺胃之間,需要服用化斑湯。如果大便秘結,可以加一些大黃來通便。

一、疹已收去,反渾身發熱,晝夜不退,此毒未盡解,邪火抑於肌肉之間,久則毛髮乾焦,皮膚枯槁,肌肉羸瘦,為骨蒸勞瘵之症。急宜蘆薈肥兒丸,加當歸、連翹等治之,遲則變為睡則露睛,口鼻氣冷,手足厥逆,瘛瘲慢脾風,不治之症矣。

蘆薈肥兒丸

蘆薈,龍膽草,木香,地骨皮,使君子,麥芽,檳榔,黃連,白蕪荑,胡黃連

白話文:

疹子已經消退,卻反覆全身發熱,晝夜不退,這是毒氣尚未完全消解,邪火鬱結在肌肉之間,時間久了就會導致毛髮乾枯,皮膚粗糙,肌肉消瘦,形成骨蒸勞瘵的症狀。必須緊急服用蘆薈肥兒丸,並加入當歸、連翹等藥物治療,如果延誤,就會演變成睡覺時眼珠外露,口鼻氣息冰冷,手腳冰冷發麻,神志恍惚,脾氣虛弱,成為無法醫治的病症。

蘆薈肥兒丸的組成藥物包括:蘆薈、龍膽草、木香、地骨皮、使君子、麥芽、檳榔、黃連、白蕪荑、胡黃連。

為細末,豬膽汁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六十丸,飲湯下。

一、疹收之後,身雖不羸瘦,但時發壯熱,煩躁不寧,搐掣驚悸,神昏志亂者,此陰血衰耗,致餘毒入肝而傳於心也,宜養血安神,四物湯加麥冬、棗仁、石菖蒲、龍膽草、茯苓、黃連、辰砂、甘草、竹葉、燈心主之。或以前藥為末,蒸餅,豬心血為丸,服之亦可。

四物湯

地黃,當歸,川芎,白芍

一、疹毒入胃,久而不散,致成牙根黑爛血出,為走馬疳,傳與二頰浮腫,久而穿頰破腮,缺唇崩鼻,為崩砂狐惑等危症。外用文蛤散,或雄黃散搽之,內服蘆苔丸,以清胃火。或有愈者,然不能多見也。

白話文:

  1.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用豬膽汁調和成丸狀,每個丸子大小約如黍米一樣,每次服用約五六十個丸子,並搭配飲用水一起吞服。

  2. 在皮疹痊癒後,即使身體沒有變得虛弱瘦削,但會時常出現強烈的熱感,焦慮不安,抽搐和驚嚇的情況,精神混亂,這代表陰血已經嚴重耗盡,導致餘毒進入肝臟並傳至心臟。這種情況下,應以滋養血液,安定神經的治療方式進行,使用四物湯(包含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加上麥冬、棗仁、石菖蒲、龍膽草、茯苓、黃連、辰砂、甘草、竹葉、燈心等藥材。或者,也可以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與蒸餅和豬心的血液一同調製成丸子來服用。

  3. 四物湯配方:

  • 熟地黃
  • 當歸
  • 川芎
  • 白芍
  1. 皮疹毒素進入胃部,長期未消散,導致牙齒根部腐爛出血,形成走馬疳,並引發兩側臉頰浮腫,久而久之穿孔破開腮部,缺損脣部,崩裂鼻孔,成為崩砂狐惑等危急症狀。外用文蛤散或雄黃散進行擦抹,內服蘆苔丸以清熱解毒。有時會有治療效果,但這樣的案例並不多見。

文蛤散

文蛤(一錢五分),雄黃(一錢五分),棓子枯礬(五釐),蠶蛻(下燒灰為末)

米泔漱口,搽藥。

雄黃散

雄黃(一錢),黃柏(一錢),麝香(五分)

和勻,以艾煎湯,洗淨後,搽藥末。

蘆薈丸

人中白,蘆薈,使君子肉,龍膽草,黃連,五靈脂(均分)

共為細末,浸蒸餅為丸,白滾湯下。

白話文:

【文蛤散】

文蛤(五分之一兩),雄黃(五分之一兩),棓子枯礬(五釐),蠶蛻(燒灰製成粉末)

用米漿漱口,塗抹藥物。

【雄黃散】

雄黃(五分之一兩),黃柏(五分之一兩),麝香(五分)

混合均勻,以艾草煎湯,清潔後,塗抹藥粉。

【蘆薈丸】

人中白,蘆薈,使君子肉,龍膽草,黃連,五靈脂(等量分開)

共同研磨成細粉,浸泡蒸餅做成丸子,用白熱湯服用。

一、疹出之時,曾作瀉痢,未經清解,至疹退之後,變為休息痢,不問赤白,裡急後重,晝夜無度頻並者,此餘火毒在腸也。須分虛實治之。實者三黃丸利之,虛者香連丸和之,後用黃芩湯合益元散,以養血行氣為治。河間云:養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誠哉是言也。

三黃丸

黃芩(蒸),黃連(炒),大黃(蒸熱)

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量兒大小虛實加減。

白話文:

疹子發出來的時候,曾經拉肚子,沒有徹底治好,等到疹子退了之後,又變成休息痢,不論是紅色還是白色,都伴隨着裡急後重,一天到晚不停地拉肚子,這是餘火毒氣留在腸道裡造成的。需要根據虛實來治療。實證的話,用三黃丸來瀉火;虛證的話,用香連丸來調和。之後用黃芩湯配合益元散,以養血行氣為治療方法。河間先生說:「養血就能使膿便自愈,調氣就能使裡急後重消失」,這句話真是說得非常準確。

三黃丸:

黃芩(蒸熟),黃連(炒熟),大黃(蒸熱)

研磨成粉,製成丸藥,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根據孩子的虛實情況加減用量。

香連丸

黃連(一兩),吳萸(五兩)

同水拌勻燉滾水內,半日取出,炒乾揀去吳萸,只用黃連為末,再加木香一兩,不見火,為末和勻,黃連末醋糊丸,米湯下一二錢。

黃芩湯

黃芩,黃連,當歸,川芎,木香,青皮,枳殼,檳榔,甘草

水煎好。入益元散調服。

益元散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辰砂(三錢)

為末,量兒大小,或一錢五分,或二錢。

一、疹退之後,微微咳嗽者,此餘毒未盡也。用清肺飲,加力子、甘草治之。若嗽甚,氣喘連聲不止,名為頓嗽,甚至飲食湯水俱嗆出,或咳出血者,此熱毒乘肺而然也。宜麥冬清肺飲,加連翹主之。如見胸高如圭,肩聳而喘,血從口鼻而出。或擺手搖頭,面色或白或青或紅,以及枯暗者,皆不可治之症也。

白話文:

香連丸

材料:

  • 黃連:一兩
  • 吳萸:五兩

製作方法:

  1. 將黃連和吳萸用清水拌勻,放入滾水中燉煮半日。
  2. 取出藥材,炒乾後挑去吳萸,只留下黃連研磨成粉末。
  3. 加入木香一兩,不需加熱,研磨成粉末並混合均勻。
  4. 用黃連粉末與醋糊混合製成丸藥。
  5. 服用時,用米湯送服,每次一至二錢。

黃芩湯

材料:

  • 黃芩
  • 黃連
  • 當歸
  • 川芎
  • 木香
  • 青皮
  • 枳殼
  • 檳榔
  • 甘草

製作方法:

  1. 將所有材料用水煎煮至藥液濃稠。
  2. 加入益元散調服。

益元散

材料:

  • 滑石:六兩
  • 甘草:一兩
  • 辰砂:三錢

製作方法:

  1.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
  2. 服用時,根據兒童年齡,每次服用一錢五分至二錢。

疹退之後的咳嗽處理

疹退之後,微微咳嗽者,此餘毒未盡也。

  • **處理方法:**服用清肺飲,並加入力子、甘草。

若嗽甚,氣喘連聲不止,名為頓嗽,甚至飲食湯水俱嗆出,或咳出血者,此熱毒乘肺而然也。

  • **處理方法:**服用麥冬清肺飲,並加入連翹。

如見胸高如圭,肩聳而喘,血從口鼻而出。或擺手搖頭,面色或白或青或紅,以及枯暗者,皆不可治之症也。

  • **說明:**此為嚴重病症,不可治療。

注:

  • 以上僅供參考,具體用藥需根據患者情況由醫生判斷。
  • 藥材的用量需要根據醫生的指示調整。
  • 藥方的製作方法需嚴格遵循,確保藥效和安全性。

然亦有肺氣虛。為毒所抑而發喘,並無咳嗽出血嗆食等證者,亦用麥冬清肺飲,倍加人參治之。切不可拘於肺熱之一端,而純用清肺解毒之藥也。

麥冬清肺飲

川貝,天冬,桔梗,力子,栝蔞,知母,麥冬,杏仁,兜鈴,甘草

加糯米,水煎服。

一、疹退之後,聲啞不出,或咳或喘,或身熱不退,以致日久不愈者,此熱毒未盡,肺金受克也。宜清金降火湯,加竹瀝、生薑汁主之。

清金降火湯

黃芩,貝母,栝蔞,麥冬,力子,黑山梔,知母,杏仁,元參,麻黃,石膏,竹葉

白話文:

不過,也有些患者是肺氣虛弱,受到毒氣壓制而喘不過氣,卻沒有咳嗽、吐血、嗆食等症狀,這種情況也可用麥冬清肺飲治療,並且要加倍的人參。千萬不能只看表面是肺熱,就只用清肺解毒的藥物。

麥冬清肺飲的藥材包括川貝、天冬、桔梗、力子、栝蔞、知母、麥冬、杏仁、兜鈴、甘草,再加入糯米,水煎服用。

如果疹子退了之後,聲音沙啞說不出話,或咳嗽或喘,或身體發熱久久不退,這些都是熱毒未消,肺金受損的表現。應該用清金降火湯治療,並加入竹瀝和生薑汁。

清金降火湯的藥材包括黃芩、貝母、栝蔞、麥冬、力子、黑山梔、知母、杏仁、元參、麻黃、石膏、竹葉。

水煎服。

一、疹退之後,飲食如常。動心如故,猝然心腹絞痛,遍身汗出如水者,此元氣虛弱,失於補養,外雖無病,內已虛損。又為惡氣所中,謂之中惡,此朝發夕死之證。急用養榮雙和湯救之,如有積食,加神麯、麥芽,如有熱,去肉桂。

養榮雙和湯

人參,當歸,熟地黃,黃耆,肉桂,白芍,麥冬,甘草

水煎服。

一、疹退之後,熱毒未盡,或發癰毒,四肢骨節疼痛者,宜用羌活散,黃酒沖服一二錢,量大小強弱與之。使其微汗微利而愈。

白話文:

用水煎服。

疹子退去之後,飲食可以像平常一樣。如果心神依然像以前一樣,突然出現心腹絞痛,全身出汗像水一樣流,這是元氣虛弱,沒有得到滋補,表面上看起來沒有病,但內在已經受損。也可能是被惡氣侵襲,叫做中惡,這是早晨發病晚上就會死的症狀。必須趕緊用養榮雙和湯來救治。如果有積食,就加神麴和麥芽;如果有熱,就去除肉桂。

養榮雙和湯:

人參、當歸、熟地黃、黃耆、肉桂、白芍、麥冬、甘草。

用水煎服。

疹子退去之後,熱毒還沒有完全消散,或者出現癰瘡毒,四肢骨節疼痛,就應該用羌活散,用黃酒沖服一到兩錢,根據病人年齡大小和體質強弱酌情服用。讓病人微微出汗,微微排泄,就能痊癒。

羌活散

羌活,穿山甲,大黃,全蠍,皂角刺,乳香,一葉金,白芷梢,甘草

一、疹退之後,餘熱未盡,或熱甚而失血者,犀角、地黃合黃連解毒湯治之,或四物湯加茵陳、木通、犀角之類,以利小便,使熱氣下行而愈也。

犀角地黃湯

犀角,白芍,黑山梔,生地黃,丹皮,黃芩,紅花,當歸,甘草,藕節

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

黃連,黃芩,黃柏,力子,連翹,黑山梔,防風,木通,荊芥,元參,甘草,竹葉

白話文:

羌活散

藥物組成:

  • 羌活
  • 穿山甲
  • 大黃
  • 全蠍
  • 皂角刺
  • 乳香
  • 一葉金
  • 白芷梢
  • 甘草

功效主治:

  • 疹退之後,餘熱未消,或熱毒較重導致出血者,可用犀角地黃湯或黃連解毒湯治療。
  • 犀角地黃湯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小便,使熱氣下行。
  • 黃連解毒湯可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犀角地黃湯

藥物組成:

  • 犀角
  • 白芍
  • 黑山梔
  • 生地黃
  • 丹皮
  • 黃芩
  • 紅花
  • 當歸
  • 甘草
  • 藕節

用法用量:

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

藥物組成:

  • 黃連
  • 黃芩
  • 黃柏
  • 力子
  • 連翹
  • 黑山梔
  • 防風
  • 木通
  • 荊芥
  • 元參
  • 甘草
  • 竹葉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註解:

  • 現代醫學認為,疹退之後,餘熱未消,或熱毒較重導致出血,可能是免疫系統功能失調,導致身體無法完全清除病原體,或病原體產生毒素,引起炎症反應。
  • 犀角地黃湯和黃連解毒湯都是中醫常用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
  • 使用中藥前,應咨詢專業的中醫師,以便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适的藥物和剂量。

四物湯,見上。

一、疹收之後,餘熱未退,日夜煩躁,譫語昏狂者,宜用益元散,煎燈心湯下,或五苓散去白朮、肉桂,加辰砂、黃芩、黃連治之。若初發疹時,即有煩躁譫語之證者,升麻葛根湯,加蔥白、黃芩,夏令再加石膏。如或風盛者,並加消風散,兼調益元散服。

益元散

滑石,辰砂,甘草

五苓散

茯苓,豬苓,白朮,肉桂,澤瀉

升麻葛根湯

白話文:

四物湯,如前所述。

如果疹子消退後,餘熱未退,日夜煩躁,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應該使用益元散,用燈心湯送服,或者用五苓散去除白朮和肉桂,加入辰砂、黃芩、黃連治療。如果疹子初發時就出現煩躁神志不清的症狀,應該使用升麻葛根湯,加入蔥白和黃芩,夏天還要加石膏。如果風邪較盛,還要加入消風散,同時服用益元散。

益元散的組成是滑石、辰砂、甘草。

五苓散的組成是茯苓、豬苓、白朮、肉桂、澤瀉。

升麻葛根湯的組成是升麻、葛根。

升麻,葛根,赤芍,力子,木通,連翹,甘草

水煎服。

一、孕婦出疹者,宜用四物湯,加白朮、黃芩、艾葉等養胎清熱為主,使胎無虞,而疹易沒也。如胎氣上攻,急以苧麻根、艾葉少許煎湯,磨生檳榔服之,更宜多服上藥為妙。

一、熱毒蒸胎,胎多受傷,但胎雖傷,而母實無恙也。蓋疹與痘不同,痘宜內實,故胎落而母易亡。疹宜內虛,故胎去而母易存。然與其胎去而母存,孰若母子兩全之為愈也。

一、出疹之症,比較出痘似輕,然調治失宜,其禍反不旋踵。蓋痘由胎毒而發,其形勢輕重多少,自可預斷。至於疹子,雖由感受邪氣而發,然輕者可重,重者可輕,全在調治有方,方保無虞。故其飲食禁忌,比痘為甚。若食雞魚,則終身皮膚粟起如雞皮之狀,但遇天行出疹之時,又要重出。

白話文:

升麻、葛根、赤芍、力子、木通、連翹、甘草,用水煎服。孕婦出疹,要用四物湯加白朮、黃芩、艾葉等藥物來養胎清熱,這樣可以保護胎兒不受傷害,疹子也容易消退。如果胎氣上攻,可以用苧麻根、艾葉少許煎湯,磨生檳榔服用,多服上藥更佳。熱毒蒸胎,胎兒容易受到傷害,但即使胎兒受傷,母親通常沒有大礙。因為出疹與出痘不同,出痘需要內實,所以胎兒夭折,母親更容易死亡;出疹則需要內虛,所以胎兒夭折,母親更容易存活。然而,與其胎兒夭折而母親存活,不如母子平安最好。出疹的症狀,看似比出痘輕微,但如果治療不當,後果不堪設想。出痘是由胎毒引起,其輕重程度可以預測。至於出疹,雖然是由感受邪氣引起,但輕者可重,重者可輕,全在治療得當,才能確保安全。因此,出疹的飲食禁忌比出痘還要嚴格。如果吃雞魚,就會終身皮膚起粟粒狀,像雞皮一樣,而且遇到天行出疹的時候,又要重新出疹。

誤食油肉,則每歲出疹之月,必然下痢膿血;誤食鹽醋,即患咳嗽,且遇出疹之時,必復發咳;誤食五辛之物,不時驚熱,必待過四十九日,或百日之後,始可無忌也。

白話文:

如果誤吃了油脂和肉類,在每年出現皮疹的月份,一定會拉肚子並且有膿血。如果誤吃了鹽和醋,就會患上咳嗽症狀,而且在出現皮疹的時候,咳嗽又會再次發生。如果誤吃了辛辣的食物,隨時都可能感到燥熱不安,必須等到第四十九天或者第一百天以後才能不再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