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瘄要論》~ 虞氏麻疹治法

回本書目錄

虞氏麻疹治法

1. 虞氏麻疹治法

古謂麻即疹也。疹如麻成朵,痘如豆成粒,皆象其形而名之也。夫胎毒一也,痘出於五臟,臟屬陰,陰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漿,其症寒熱備有也。疹出於六腑,腑屬陽,陽主氣,故疹有形而無漿,其症多熱而無寒也。為症既異,而治法亦殊。痘宜內實,可用補劑;疹忌內實,只宜解散。

惟初熱發表,略相似耳。既出之後,痘則補氣以生血,疹宜補陰以制陽。何也?蓋疹熱甚則陰分受其熬煎,而血多虛耗,故治以清火滋陰為主,而不可少動其氣。若燥悍之劑,首尾當深忌之。世知痘症之重,而不知疹之殺人尤甚,方書多忽而不備,可太息也。

一、疹發熱之初,多似傷寒,惟疹則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眼胞腫,淚汪汪,面浮腫,兩腮赤,噁心乾嘔為異耳。但見此候,即是麻症,宜謹避風寒,戒葷腥厚味,用藥以表散之,使皮膚開暢,腠理通豁,而毒疹易出也。

一、疹之發雖曰胎毒,未有不由天行癘氣而發。故用藥發散,必先明其歲氣。如時令溫暖,以辛涼之藥發之,防風解毒湯,暄熱以辛寒之藥發之,黃連解毒湯。大寒以辛溫熱之藥發之,桂枝解毒湯。時寒時暖,以辛平之藥發之,升麻解毒湯。此因時用藥,不可誤作傷寒,妄施汗下,反伐天和也。

又須看人虛實,如大便秘結,煩熱盛而發不出者,以酒炒大黃微利之,不止,以參藥之類補之。經曰:毋虛虛,毋實實,損不足,補有餘,夭人性命也。

防風解毒湯

防風,荊芥,薄荷,石膏,知母,桔梗,力子,甘草,連翹,木通,枳殼(均分)

淡竹葉、燈草,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力子,甘草,防風,知母,荊芥,石膏,桔梗,元參,木通

薑三片,水煎服。

桂枝解毒湯

桂枝,麻黃,赤芍,防風,荊芥,羌活,甘草,大力,人參,川芎,薑

水煎服。

升麻解毒湯

升麻,乾葛,羌活,人參,柴胡,甘草,桔梗,力子,防風,荊芥,赤芍,連翹,淡竹葉

水煎。

前藥發散,而疹隨見,則毒盡解矣。若發不出,再加味麻黃之藥發之。

加味麻黃散

升麻,麻黃,人中黃,大力,蟬蛻(等分)

水煎服。

外以芫荽、酒糟,蒸熱擦之,自頭上至足為齊。若頭面愈多者為佳,倘遲延日久而不能出,則腹脹氣喘,昏眩悶亂,煩躁而死。

一、看疹之法,多於耳後項上腰腿先見,其頂尖而不長,其形小而勻淨者吉。若色見紅者,兼火化也,輕症可治。化斑湯主之。如白者,此血不足也,養榮湯主之。如色紫赤,乾燥暗晦,乃火盛毒熾也,宜六一散、四物湯,加柴胡、黃芩、乾葛、紅花、力子、連翹之類,滋陰涼血,而熱自除,所謂養陰退陽之義也。此亦五死一生之症,外有大青龍湯,入燒人屎亦妙。

如便秘者,加酒大黃利之,或元參解毒湯,皆可選用。若黑色者,熱毒太甚為十死一生之症,不可不明察,而混施治也。

化斑湯

人參,知母,石膏,大力,連翹,升麻,甘草,地骨皮,淡竹葉,糯米

水煎服。

養榮湯

人參,當歸,紅花,赤芍,甘草

水煎服。

六一散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為細末,量小兒大小,每服一錢半或二錢。本方加辰砂三錢,名辰砂益元散。

四物湯

當歸,熟地,白芍,川芎

大青龍湯

玄參,大青,桔梗,人中黃,知母,升麻,石膏,梔子,木通

水煎服。

元參解毒湯

元參,黃芩,山梔,桔梗,甘草,生地,乾葛,荊芥(均分)

水煎服。

一、疹表後,紅影出於肌膚成片,切戒風寒生冷。如一犯之,則皮膚閉塞,毒氣壅滯,遂變為渾身青紫,而毒反內攻,煩躁肚痛,氣喘悶亂。諸症作矣。欲出不出,危亡立至,其可忽諸?

一、疹已出而反沒者,乃風寒所逼而然也。若不早治,毒成內攻,以致癢塌而死,急用消毒飲,合升麻湯服之,則疹復出而安矣。

升麻湯

升麻,乾葛,白芷,甘草,薑,蔥

水煎熱服。

消毒飲

荊芥,力子,甘草,薑

水煎服。

一、發熱之時。遍身出汗,此毒從汗解,玄府開,疹易出也。有出衄者,此毒從衄解也,俱不可遽止之。若汗多血多皆不止,此火甚逼迫太過,致汗妄流,血妄行也。急宜當歸六黃湯以止汗,茅化湯以止血,遲則汗出多而元氣虛,血出多而精神散,難以治矣。

當歸六黃湯

當歸,黃耆,黃連,黃柏,生地黃,熟地黃(均分)

水煎。外加浮小麥止汗。

茅化湯

茅化,歸頭,丹皮,生地,甘草

加玄參、百草霜,水煎服。

一、發熱時或嘔吐,或自利或滯下。此火邪內逼,毒氣上行則吐,下行則利,毒太甚則裡急後重,而為滯下也。吐者,竹茹石膏湯。自利者,升麻澤瀉湯。下者,黃芩芍藥湯,加黃連、生地、木通、當歸、人參、枳殼,或少加大黃微下之。

竹茹石膏湯

陳皮,半夏,石膏,白茯苓,甘草,竹茹

水煎服。

升麻澤瀉湯

豬苓,澤瀉,赤苓,石膏,黃連,甘草,升麻(均分)

水煎服。

黃芩芍藥湯

條芩,白芍,升麻,甘草

水煎服。

一、發熱之時,未有不渴者,但當以綠豆燈心湯,入炒米飲之,人參白虎湯佐之,以生津解渴而已。若恣飲冷水,恐生水蓄之症,故水入於肺,為喘為嗽,宜用葶藶,以泄肺中之水。水入於脾,為腫為脹,為自利,宜用白茯苓、生地,木香,以泄脾水。水入於胃,為嘔為噦為自利,宜用豬苓、澤瀉、赤苓、木通,以泄心下之水。

水入於肝,為脅痛,用芫花以泄肝水。水入於腎與膀胱,為小便不利,為陰囊腫,用車前、木通,以泄腎及膀胱之水。俱當因其症而治之。

人參白虎湯

人參,石膏,知母,甘草,糯米

煎服。

一、疹出之時,咽喉腫痛,不能飲食者,此毒火拂鬱,上熏咽喉也。宜用甘桔湯,加元參、大力、連翹主之。更以十全散,若玉鎖匙吹之,切不可妄用針刺出血也。

甘桔湯

甘草,桔梗

十全散

黃芩,黃連(各一錢五分),苦參(一錢),元胡(三分),硼砂(二分),乳香(二分),兒茶,雄黃(各五分)

為細末,每用少許,蘆筒吹之。

玉鎖匙

硼砂(一錢),朴硝(五分),殭蠶(一條),片腦(五釐)

為末吹之。

一、疹出之時咳嗽口乾心煩者,此毒在心肺,發未盡也。用瀉白散,若黃連杏仁湯。

麻疹作瀉,加厚朴、甘草。

瀉白散

桑皮,地骨皮,甘草,竹葉,燈草

水煎服。

黃連杏仁湯

黃連,陳皮,杏仁,麻黃,枳殼,乾葛,薑

水煎服。

一、疹出之時,自利不止,或瀉稀水頻數者,最為惡候,但要看其疹,若遍身稠密太盛,或紫色,或紅色,甚者則無妨。蓋毒在大腸,非瀉則毒不解,惟用平胃散加乾葛、連翹以解之。疹一發透,依期收去,自然瀉止。若疹已收,而瀉猶不止,疹必未盡,再用前藥,加連翹、川連、大力、木通、澤瀉以分利之。若用訶子、肉蔻等,則變肚痛脹滿喘急,危矣。

平胃散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一、疹子之出,常以六時收為度。如子為陽午後收,午後為陰子後收,乃陽生陰成,陰生陽成,造化自然之妙也。故漸出而漸收者,其勢輕。若一出之後熱不退,延綿三四日而不收者,此毒火太甚,外發不盡,內為有餘之邪所致,須投化斑湯。

化斑湯

人參,知母,石膏,大力,連翹,升麻,地骨皮,甘草,淡竹葉,糯米

水煎服。

三味消毒飲

荊芥,大力,甘草,生薑

水煎服。再加元參、石膏、桔梗為治。

一、疹子出後,自然退熱。若遍身既出,而猶拂拂煩熱,頻作嘔吐者,此毒尚未盡,留連於肺胃之間,宜化斑湯(見前),。大便秘少,加大黃利之。

一、疹已收去,反渾身發熱,晝夜不退,此毒未盡解,邪火抑於肌肉之間,久則毛髮乾焦,皮膚枯槁,肌肉羸瘦,為骨蒸勞瘵之症。急宜蘆薈肥兒丸,加當歸、連翹等治之,遲則變為睡則露睛,口鼻氣冷,手足厥逆,瘛瘲慢脾風,不治之症矣。

蘆薈肥兒丸

蘆薈,龍膽草,木香,地骨皮,使君子,麥芽,檳榔,黃連,白蕪荑,胡黃連

為細末,豬膽汁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六十丸,飲湯下。

一、疹收之後,身雖不羸瘦,但時發壯熱,煩躁不寧,搐掣驚悸,神昏志亂者,此陰血衰耗,致餘毒入肝而傳於心也,宜養血安神,四物湯加麥冬、棗仁、石菖蒲、龍膽草、茯苓、黃連、辰砂、甘草、竹葉、燈心主之。或以前藥為末,蒸餅,豬心血為丸,服之亦可。

四物湯

地黃,當歸,川芎,白芍

一、疹毒入胃,久而不散,致成牙根黑爛血出,為走馬疳,傳與二頰浮腫,久而穿頰破腮,缺唇崩鼻,為崩砂狐惑等危症。外用文蛤散,或雄黃散搽之,內服蘆苔丸,以清胃火。或有愈者,然不能多見也。

文蛤散

文蛤(一錢五分),雄黃(一錢五分),棓子枯礬(五釐),蠶蛻(下燒灰為末)

米泔漱口,搽藥。

雄黃散

雄黃(一錢),黃柏(一錢),麝香(五分)

和勻,以艾煎湯,洗淨後,搽藥末。

蘆薈丸

人中白,蘆薈,使君子肉,龍膽草,黃連,五靈脂(均分)

共為細末,浸蒸餅為丸,白滾湯下。

一、疹出之時,曾作瀉痢,未經清解,至疹退之後,變為休息痢,不問赤白,裡急後重,晝夜無度頻並者,此餘火毒在腸也。須分虛實治之。實者三黃丸利之,虛者香連丸和之,後用黃芩湯合益元散,以養血行氣為治。河間云:養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誠哉是言也。

三黃丸

黃芩(蒸),黃連(炒),大黃(蒸熱)

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量兒大小虛實加減。

香連丸

黃連(一兩),吳萸(五兩)

同水拌勻燉滾水內,半日取出,炒乾揀去吳萸,只用黃連為末,再加木香一兩,不見火,為末和勻,黃連末醋糊丸,米湯下一二錢。

黃芩湯

黃芩,黃連,當歸,川芎,木香,青皮,枳殼,檳榔,甘草

水煎好。入益元散調服。

益元散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辰砂(三錢)

為末,量兒大小,或一錢五分,或二錢。

一、疹退之後,微微咳嗽者,此餘毒未盡也。用清肺飲,加力子、甘草治之。若嗽甚,氣喘連聲不止,名為頓嗽,甚至飲食湯水俱嗆出,或咳出血者,此熱毒乘肺而然也。宜麥冬清肺飲,加連翹主之。如見胸高如圭,肩聳而喘,血從口鼻而出。或擺手搖頭,面色或白或青或紅,以及枯暗者,皆不可治之症也。

然亦有肺氣虛。為毒所抑而發喘,並無咳嗽出血嗆食等證者,亦用麥冬清肺飲,倍加人參治之。切不可拘於肺熱之一端,而純用清肺解毒之藥也。

麥冬清肺飲

川貝,天冬,桔梗,力子,栝蔞,知母,麥冬,杏仁,兜鈴,甘草

加糯米,水煎服。

一、疹退之後,聲啞不出,或咳或喘,或身熱不退,以致日久不愈者,此熱毒未盡,肺金受克也。宜清金降火湯,加竹瀝、生薑汁主之。

清金降火湯

黃芩,貝母,栝蔞,麥冬,力子,黑山梔,知母,杏仁,元參,麻黃,石膏,竹葉

水煎服。

一、疹退之後,飲食如常。動心如故,猝然心腹絞痛,遍身汗出如水者,此元氣虛弱,失於補養,外雖無病,內已虛損。又為惡氣所中,謂之中惡,此朝發夕死之證。急用養榮雙和湯救之,如有積食,加神麯、麥芽,如有熱,去肉桂。

養榮雙和湯

人參,當歸,熟地黃,黃耆,肉桂,白芍,麥冬,甘草

水煎服。

一、疹退之後,熱毒未盡,或發癰毒,四肢骨節疼痛者,宜用羌活散,黃酒沖服一二錢,量大小強弱與之。使其微汗微利而愈。

羌活散

羌活,穿山甲,大黃,全蠍,皂角刺,乳香,一葉金,白芷梢,甘草

一、疹退之後,餘熱未盡,或熱甚而失血者,犀角、地黃合黃連解毒湯治之,或四物湯加茵陳、木通、犀角之類,以利小便,使熱氣下行而愈也。

犀角地黃湯

犀角,白芍,黑山梔,生地黃,丹皮,黃芩,紅花,當歸,甘草,藕節

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

黃連,黃芩,黃柏,力子,連翹,黑山梔,防風,木通,荊芥,元參,甘草,竹葉

四物湯,見上。

一、疹收之後,餘熱未退,日夜煩躁,譫語昏狂者,宜用益元散,煎燈心湯下,或五苓散去白朮、肉桂,加辰砂、黃芩、黃連治之。若初發疹時,即有煩躁譫語之證者,升麻葛根湯,加蔥白、黃芩,夏令再加石膏。如或風盛者,並加消風散,兼調益元散服。

益元散

滑石,辰砂,甘草

五苓散

茯苓,豬苓,白朮,肉桂,澤瀉

升麻葛根湯

升麻,葛根,赤芍,力子,木通,連翹,甘草

水煎服。

一、孕婦出疹者,宜用四物湯,加白朮、黃芩、艾葉等養胎清熱為主,使胎無虞,而疹易沒也。如胎氣上攻,急以苧麻根、艾葉少許煎湯,磨生檳榔服之,更宜多服上藥為妙。

一、熱毒蒸胎,胎多受傷,但胎雖傷,而母實無恙也。蓋疹與痘不同,痘宜內實,故胎落而母易亡。疹宜內虛,故胎去而母易存。然與其胎去而母存,孰若母子兩全之為愈也。

一、出疹之症,比較出痘似輕,然調治失宜,其禍反不旋踵。蓋痘由胎毒而發,其形勢輕重多少,自可預斷。至於疹子,雖由感受邪氣而發,然輕者可重,重者可輕,全在調治有方,方保無虞。故其飲食禁忌,比痘為甚。若食雞魚,則終身皮膚粟起如雞皮之狀,但遇天行出疹之時,又要重出。

誤食油肉,則每歲出疹之月,必然下痢膿血;誤食鹽醋,即患咳嗽,且遇出疹之時,必復發咳;誤食五辛之物,不時驚熱,必待過四十九日,或百日之後,始可無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