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瘄要論》~ 論藥味所忌 (3)

回本書目錄

論藥味所忌 (3)

1. 論藥味所忌

荊芥(二錢),葛根(三錢),羌活(二錢),桔梗(二錢),大力(四錢),陳皮(二錢),石膏(二兩),黃連(一錢),生甘草(一錢),前胡(四錢),蟬衣(二錢),升麻(四錢),竹茹(一錢),薄荷(一錢)

若疹已透而呃逆者。

花粉(一兩),荊芥(二錢),薄荷(一錢),葛根(三錢),羌活(二錢),桔梗(二錢),大力(四錢),陳皮(一錢),石膏(二兩),黃連(一錢),生甘草(一錢),竹茹(一錢)

一、疹子出透,三四日而不沒者,此毒火亢盛,宜清涼解毒。

前胡(二錢),乾葛(二錢),石膏(一兩),山梔(四錢),連翹(三錢),杏仁(一錢),荊芥(二錢),薄荷(一錢),木通(一錢),元參(二錢)

一、疹沒肌膚之上無點粒,又見紅片,平而不高者,此沒不盡也。藥用

前胡(二錢),桔梗(二錢),乾葛(二錢),薄荷(一錢),大力(四錢),荊芥(一錢),木通(二錢),山梔(二錢),蟬衣(八分),生甘草(八分),陳皮(一錢),枳殼(一錢)

如內熱煩渴,加黃連、石膏。

一、疹色帶白乾燥,隱隱於皮膚之間,似沒非沒,必因風寒所致,而不能透表故也。急用疏托,勿加寒餌。

前胡(二錢),桔梗(二錢),荊芥(二錢),薄荷(一錢),生甘草(一錢),乾葛(一錢),防風(二錢),木通(一錢),蟬衣(八分),大力(四錢),陳皮(二錢),福花(三錢)

一、疹發熱及正出之時,沉睡不醒,此是火抑於內,而不達於外,後必發熱煩躁,變症多端。藥用

前胡(二錢),乾葛(二錢),荊芥(一錢),薄荷(一錢),大力子(六錢),桔梗(二錢),木通(一錢),防風(一錢),橘紅(八分),升麻(五分)

一、疹子因熱火拂抑而無汗,以致皮膚乾燥,唇口破裂,二便不通,沉昏腹脹,氣喘痰鳴,急用寒涼,佐以升發。

石膏(一兩),紫草(二錢),麻黃(八分),蟬衣(八分),大力(五錢),乾葛(二錢),薄荷(一錢),前胡(二錢),木通(一錢),紫蘇(一錢),桔梗(二錢),荊芥(二錢),滑石(三錢)

加蔥白三條。

一、疹初發熱時,因毒火內迫,以致渾身大汗,不能盡透者,宜清解。

石膏(一兩),紫蘇(一錢),乾葛(二錢),薄荷(一錢),大力(四錢),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丹皮(二錢),山梔(二錢),前胡(一錢),荊芥(一錢)

加大黃、淡竹葉。

一、疹有冒風寒,皮燥無汗不出,反有腹脹氣喘者,宜疏散。

前胡(二錢),桔梗(二錢),乾葛(二錢),防風(一錢),羌活(一錢),橘紅(八分),紫蘇(二錢),大力(四錢),蟬衣(一錢),荊芥(二錢),木通(一錢),枳殼(一錢)

白話文:

論藥味所忌

疹子已經出透,卻出現呃逆(打嗝)的情況,可以使用以下藥方:花粉一兩,荊芥二錢,薄荷一錢,葛根三錢,羌活二錢,桔梗二錢,大力四錢,陳皮一錢,石膏二兩,黃連一錢,生甘草一錢,竹茹一錢。

疹子出透後三四天還沒消退,這是毒火旺盛的表現,應該使用清涼解毒的藥物:前胡二錢,乾葛二錢,石膏一兩,山梔四錢,連翹三錢,杏仁一錢,荊芥二錢,薄荷一錢,木通一錢,元參二錢。

疹子消退但皮膚表面還有紅斑,平坦不隆起,說明疹子沒有完全消退。藥方如下:前胡二錢,桔梗二錢,乾葛二錢,薄荷一錢,大力四錢,荊芥一錢,木通二錢,山梔二錢,蟬衣八分,生甘草八分,陳皮一錢,枳殼一錢。如果伴有內熱煩渴,可以加黃連、石膏。

疹子顏色發白乾燥,隱約在皮膚之下,似消未消,這是風寒導致疹子無法完全透發。此時應使用疏通和托表的藥物,不要加寒涼的藥物。藥方如下:前胡二錢,桔梗二錢,荊芥二錢,薄荷一錢,生甘草一錢,乾葛一錢,防風二錢,木通一錢,蟬衣八分,大力四錢,陳皮二錢,福花三錢。

疹子發熱正在出疹時,患者昏睡不醒,這是內火被抑制而沒有透發到體表,之後可能發熱煩躁,併發各種症狀。藥方如下:前胡二錢,乾葛二錢,荊芥一錢,薄荷一錢,大力子六錢,桔梗二錢,木通一錢,防風一錢,橘紅八分,升麻五分。

疹子由於熱火鬱結而無汗,導致皮膚乾燥,口唇開裂,大便秘結,昏沉腹脹,氣喘痰鳴,此時應急用寒涼藥物,並佐以升發藥物。藥方如下:石膏一兩,紫草二錢,麻黃八分,蟬衣八分,大力五錢,乾葛二錢,薄荷一錢,前胡二錢,木通一錢,紫蘇一錢,桔梗二錢,荊芥二錢,滑石三錢,加蔥白三條。

疹子初發時發熱,由於毒火內迫,導致渾身大汗,卻無法完全透發,此時應該使用清解藥物。藥方如下:石膏一兩,紫蘇一錢,乾葛二錢,薄荷一錢,大力四錢,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丹皮二錢,山梔二錢,前胡一錢,荊芥一錢,加大黃、淡竹葉。

疹子冒風寒,皮膚乾燥無汗不出,反而腹脹氣喘,此時應該使用疏散藥物。藥方如下:前胡二錢,桔梗二錢,乾葛二錢,防風一錢,羌活一錢,橘紅八分,紫蘇二錢,大力四錢,蟬衣一錢,荊芥二錢,木通一錢,枳殼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