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瘄要論》~ 論藥味所忌 (2)
論藥味所忌 (2)
1. 論藥味所忌
熱甚加石膏、大黃
一、疹有胸腹腰背暖處,見粒即紅,手足頭面暫無者,宜清解。
升麻(一錢),乾葛(二錢),荊芥(一錢),薄荷(一錢),大力(五錢),石膏(三錢),蟬蛻(八分),桔梗(二錢),花粉(六錢),山梔(四錢),黃芩(三錢),前胡(二錢),橘紅(八分),福花(二錢)
加麻黃
一、疹有色紫赤暗,粒頭尖聳者,急用寒涼解毒,佐以消痰。
石膏(一兩),黃連(一錢),桔梗(二錢),荊芥(五分),山梔(三錢),乾葛(一錢),陳皮(一錢),枳殼(一錢),薄荷(五錢),前胡(二錢),大力(五錢),花粉(一兩),通草(八分),紫草(八分)
加大黃。
一、疹色鮮紅,點子低陷不高者,其毒重甚,急宜清肺瀉火。
乾葛(二錢),前胡(二錢),石膏(一兩),蟬蛻(一錢),大力(五錢),薄荷(二錢),桔梗(二錢),木通(一錢),山梔(一錢),升麻(一錢),陳皮(一錢),枳殼(四錢),荊芥(二錢)
加大黃。
一、疹色淡紅,為風寒所折,點子低而色燥不潤,宜疏散。
荊芥(二錢),防風(二錢),前胡(二錢),桔梗(二錢),大力(四錢),川芎(八分),紅花(四分),蟬衣(八分),乾葛(二錢),通草(八分),橘紅(八分),升麻(一錢)
一、疹色淡紅,顆粒不高,唇舌俱燥而赤,此毒火內郁,宜用寒涼,佐以疏托。
大黃(三錢),枳殼(三錢),山梔(四錢),桔梗(二錢),大力(五錢),蟬衣(二錢),薄荷(一錢),木通(一錢),生甘草(八分),陳皮(二錢),紫草(一錢)
一、疹已出而粒頂尖焦,無論赤紅,皆為熱極,急宜清鮮,佐以涼血。
石膏(一兩),木通(一錢),紫草(一錢),桔梗(二錢),大力(五錢),薄荷(一錢),陳皮(一錢),黃芩(六錢),荊芥(一錢),生甘草(六分),大黃(三錢)
一、疹已出,紅腫太甚者,藥用
前胡(二錢),桔梗(二錢),乾葛(二錢),薄荷(二錢),大力(五錢),荊芥(三錢),防風(二錢),山梔(三錢),木通(一錢),生甘草(一錢)
如口渴,加石膏、花粉。便閉,加大黃、枳殼。身煩熱,加黃芩、黃連、元參、陳皮。
一、疹未出透,而見風早沒,及誤食葷腥油膩,以致毛竅閉塞,不得透表者,俱宜疏托。暖處無點影者,謂之早沒,二症用藥
石膏(八錢),麻黃(八分),升麻(二錢),乾葛(二錢),大力(四錢),蟬蛻(一錢),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杏仁(一錢),荊芥(二錢),防風(二錢),木通(一錢)
早沒者加蘆根,誤食者加山楂、枳殼。
一、疹未出而呃逆者,是胃敗惡症也,悉屬火毒,以升陽透發為主。
白話文:
論藥味所忌
1.疹子出現在胸腹腰背等溫暖部位,疹子呈現紅色小粒,手腳頭面暫時沒有疹子,宜清熱解毒。藥方:升麻、乾葛、荊芥、薄荷、大力子、石膏、蟬蛻、桔梗、花粉、山梔子、黃芩、前胡、橘紅、福花。可酌情加麻黃。
2.疹子顏色紫紅暗沉,疹子頂端尖聳,需急用寒涼解毒,並佐以化痰。藥方:石膏、黃連、桔梗、荊芥、山梔子、乾葛、陳皮、枳殼、薄荷、前胡、大力子、花粉、通草、紫草。可酌情加大黃。
3.疹子顏色鮮紅,疹子低陷不凸起,毒性較重,需急用清肺瀉火之法。藥方:乾葛、前胡、石膏、蟬蛻、大力子、薄荷、桔梗、木通、山梔子、升麻、陳皮、枳殼、荊芥。可酌情加大黃。
4.疹子顏色淡紅,為風寒所致,疹子低平,乾燥不潤澤,宜疏散風寒。藥方:荊芥、防風、前胡、桔梗、大力子、川芎、紅花、蟬衣、乾葛、通草、橘紅、升麻。
5.疹子顏色淡紅,疹子不高,嘴唇舌頭乾燥發紅,毒火內鬱,宜用寒涼藥物,並佐以疏通發表。藥方:大黃、枳殼、山梔子、桔梗、大力子、蟬衣、薄荷、木通、生甘草、陳皮、紫草。
6.疹子已出,疹子頂端焦枯,無論顏色是赤紅還是其他顏色,都屬於熱毒過盛,需急用清熱解毒,並佐以涼血。藥方:石膏、木通、紫草、桔梗、大力子、薄荷、陳皮、黃芩、荊芥、生甘草、大黃。
7.疹子已出,紅腫嚴重,藥方:前胡、桔梗、乾葛、薄荷、大力子、荊芥、防風、山梔子、木通、生甘草。若口渴,加石膏、花粉;若便秘,加大黃、枳殼;若煩躁發熱,加黃芩、黃連、元參、陳皮。
8.疹子未完全透出,卻見疹子提前消退(風早沒),或因誤食肥甘厚味,導致毛孔阻塞,疹子無法透出者,均宜疏通發表。疹子在溫暖部位沒有疹點,稱為風早沒,這兩種情況用藥:石膏、麻黃、升麻、乾葛、大力子、蟬蛻、桔梗、生甘草、杏仁、荊芥、防風、木通。風早沒者加蘆根,誤食者加山楂、枳殼。
9.疹子未出而呃逆不止,這是胃氣敗壞的惡症,屬於火毒,需以升陽透發為主。 (藥方未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