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瘄要論》~ 論藥味所忌 (1)
論藥味所忌 (1)
1. 論藥味所忌
肺屬金,輕清上浮,切忌辛熱香燥。蓋人參補肺,防其肺熱還傷肺;黃耆補中,防其助痰而氣喘。當歸辛熱助火,反欲黨邪而為惡;生地補腎,腎為肺子。經曰:實則泄其子,是腎宜瀉不宜補,防風無汗乾燥,須當表虛之堪憂。他如乾薑、附子、白朮、丁香、砂仁、肉桂、細辛、藿香、蔻仁、烏藥、草蔻、良薑、茱萸、蓽茇、香附、麝香等藥,皆以辛香,切宜禁用。
又忌食物如椒薑糖醋魚鱉蝦蟹豬犬牛羊馬肉,並一切炙煿之物,非特助邪為惡,恐天行時氣必然重出,要忌四十九日外,有雞子不可食,恐其壞目,食糖恐犯牙疳。獨有歸、芎,可於血虛色白者權宜酌用。又有忌用大黃而用栝蔞何也,蓋疹發於肺,肺主氣,經曰:氣有餘便是火,肺與大腸相表裡,肺移熱於大腸故秘結,用栝蔞仁以潤肺,佐枳殼以寬腸,則秘自通矣。
若大黃號曰將軍,有斬將搴旗之功,恐其太過,致使心血兩虛,則脾燥肺氣囂張,風火益猛矣。
一、疹當出之時,被風寒所折,以致色白如肌膚,毛竅聳起如粟子者,宜疏散。用
乾葛(二錢),木通(二錢),川芎(八分),紅花(四錢),陳皮(一錢),羌活(一錢),防風(二錢),前胡(二錢),桔梗(二錢),荊芥(一錢),薄荷(一錢),大力(四錢),蟬衣(八分)
倘色白如膚,但見粒頭高腫者,此表虛所致,用
生地(二錢),川芎(五分),紅花(三錢),歸身(二錢),大力(四錢),葛根(一錢),山梔(一錢),桔梗(二錢),木通(一錢),麥冬(三錢)
一、疹因風寒所折,皮膚乾燥,毛竅不通,身熱噴嚏,以致不能透發者,宜疏托,用
羌活(一錢),防風(二錢),葛根(二錢),蘇葉(二錢),大力(四錢),蟬衣(一錢),前胡(一錢),荊芥(一錢),橘紅(一錢),桔梗(二錢),木通(一錢),升麻(二錢)
加大黃、蔥白。
一、疹因風寒所折,見暖則和活,不暖則枯燥者,宜涼解。
乾葛(二錢),薄荷(八分),荊芥(二錢),桔梗(二錢),前胡(二錢),通草(八分),防風(二錢),枳殼(二錢),橘紅(八分)
一、疹因毒氣抑鬱於內,熱極不能透出,根窠渾成一片,以致色帶紅紫者,急以清解為主,佐以升發,用
乾葛(二錢),荊芥(一錢),薄荷(一錢),蟬蛻(八分),大力(五分),石膏(一兩),桔梗(二錢),升麻(一錢),山梔(四錢),前胡(二錢),黃連(六分),橘紅(二分)
加麻黃四分。
一、疹有渾身麻疹,隱於肌膚之間,欲出不透者,宜大升發。
羌活(五分),防風(一錢),葛根(二錢),通草(八分),薄荷(八分),大力(五分),蟬蛻(一錢),麻黃(八分),升麻(一錢),前胡(二錢),桔梗(二錢)
白話文:
論藥味所忌
肺的特性是屬金,輕清而上浮,因此絕對要避免辛熱、香燥的藥物。例如人參雖然可以補肺,但要小心避免補過頭導致肺熱反傷肺;黃耆補益中氣,也要注意避免助長痰濕而引起氣喘。當歸性味辛熱,容易助長火氣,反而會加重病情;生地黃補腎,而腎臟與肺臟互為表裡,經書上說:「實則泄其子」,意思是腎臟實熱就應該瀉掉,而不是補益,否則反而有害。防風藥性乾燥,容易耗損津液,對於表虛的人來說,使用更要謹慎。其他像是乾薑、附子、白朮、丁香、砂仁、肉桂、細辛、藿香、蔻仁、烏藥、草蔻、良薑、茱萸、蓽茇、香附、麝香等等辛香燥烈的藥物,都應該避免使用。
飲食方面,也應忌食辣椒、薑、糖、醋,以及魚、鱉、蝦、蟹、豬、犬、牛、羊、馬等肉類,還有所有燒烤炙烤的食物。這些食物不僅會加重病情,尤其是在流行病盛行的時候,更要忌口。此外,在疾病流行期間,應該忌口四十九天,連雞蛋都不能吃,因為擔心會傷到眼睛;糖也要忌口,避免誘發牙疳。只有當歸和川芎,在血虛面色蒼白的情況下,可以權宜使用,但也要酌量。
有些人奇怪為什麼要忌用大黃卻要用栝蔞仁,這是因為疹子發在肺部,肺主氣,經書上說:「氣有餘便是火」,肺和大腸互為表裡,肺的熱邪會傳到引起大腸便秘,所以用栝蔞仁潤肺,再配合枳殼寬腸,就能通便。
大黃雖然有很好的攻下作用,如同將軍一樣可以克敵制勝,但如果用量過度,可能導致心血兩虛,進而脾燥肺氣亢盛,風火更盛。
以下是一些治療疹子的處方,根據不同症狀而有所差異:
一、疹子初發時,因風寒而受阻,導致皮膚顏色蒼白,毛孔聳起像米粒一樣,需要疏散風寒,使用:
乾葛(二錢)、木通(二錢)、川芎(八分)、紅花(四錢)、陳皮(一錢)、羌活(一錢)、防風(二錢)、前胡(二錢)、桔梗(二錢)、荊芥(一錢)、薄荷(一錢)、大力子(四錢)、蟬蛻(八分)。
倘若疹子顏色蒼白,但疹粒高腫,這是表虛所致,使用:
生地黃(二錢)、川芎(五分)、紅花(三錢)、當歸尾(二錢)、大力子(四錢)、葛根(一錢)、山梔子(一錢)、桔梗(二錢)、木通(一錢)、麥冬(三錢)。
二、疹子因風寒受阻,皮膚乾燥,毛孔閉塞,伴隨發熱、噴嚏,無法正常透發,需要疏通和宣通,使用:
羌活(一錢)、防風(二錢)、葛根(二錢)、蘇葉(二錢)、大力子(四錢)、蟬蛻(一錢)、前胡(一錢)、荊芥(一錢)、橘紅(一錢)、桔梗(二錢)、木通(一錢)、升麻(二錢),並加大黃、蔥白。
三、疹子因風寒受阻,接觸溫暖則好轉,離開溫暖則乾燥,需要清熱解表,使用:
乾葛(二錢)、薄荷(八分)、荊芥(二錢)、桔梗(二錢)、前胡(二錢)、通草(八分)、防風(二錢)、枳殼(二錢)、橘紅(八分)。
四、疹子因毒邪鬱積於內,熱邪壅盛無法透發,疹色紅紫,需要清熱解毒並促進疹子透發,使用:
乾葛(二錢)、荊芥(一錢)、薄荷(一錢)、蟬蛻(八分)、大力子(五分)、石膏(一兩)、桔梗(二錢)、升麻(一錢)、山梔子(四錢)、前胡(二錢)、黃連(六分)、橘紅(二分),並加麻黃四分。
五、疹子遍佈全身,隱沒於皮膚之下,無法正常透發,需要大力促進透發,使用:
羌活(五分)、防風(一錢)、葛根(二錢)、通草(八分)、薄荷(八分)、大力子(五分)、蟬蛻(一錢)、麻黃(八分)、升麻(一錢)、前胡(二錢)、桔梗(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