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谿

《麻疹闡註》~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麻疹見形證治

麻疹見形。貴乎透徹。出後細密紅潤。則為佳美有不透徹者。須察所因。如風寒閉塞。必有身熱無汗。頭痛。嘔惡。疹色淡紅而黯之證。宜用升麻葛根湯。加蘇葉川芎。牛蒡子。因毒熱壅滯者。必面赤身熱。譫語煩渴。疹色赤紫滯黯。宜用三黃石膏湯。又有正氣虛弱,不能送毒外出者。必面色㿠白。身微熱精神倦怠。疹色白而不紅。以人參敗毒散主之。

升麻葛根湯,治風寒閉塞。

升麻,粉葛,甘草

三黃石膏湯,治毒熱壅滯。

麻黃,石膏,淡豆豉,黃柏,黃連,梔子,黃芩

人參敗毒散,治氣虛白麻。

人參,川芎,羌活,獨活,前胡,枳殼,桔梗,柴胡,甘草,赤苓

引用生薑

廉按此亦大略也。云有不透徹者。須察所因。則所因者廣。不可枚舉。下列三項。亦舉一反三之意。如食重則宜消食。痰重則宜化痰之類。觸類而旁通之。斯為善讀書者矣。或因身體手足厥冷而不透。經曰厥深熱亦深。厥微熱亦微。此乃陽氣鬱遏。熱極反寒之象。宜重用升葛。

荊防。甘桔。黏子。蟬蛻之類。甚者加麻杏石甘湯。便閉。加卜子。大黃。使上升下泄。鬱熱達外。自然出透。或因咬牙而不透。咬牙者。胃火盛也。宜用石膏。或因呃逆而不透。呃逆者。火毒上攻也。疹未出透。於升陽透發中。重加石膏一二三兩以救之。疹已出透。或白虎湯涼膈散。

隨症加減治之。疹後氣虛而呃逆者。用人參。扁豆。柿蒂。姜。棗之類。或因沉睡而不透。沉睡者。火鬱於內。未得發揚於外也。宜用升陽散火之劑。余治一侄孫。年未滿周。一見形而即隱。既隱而沉睡。重用升。葛。荊。防。前胡。桔梗。杏仁。黏子。蟬蛻。胡荽。角針。

以表之。麻疹略現而又隱。沉睡如故。次日加黃芩。石膏。知母。枳殼。山楂。服之。亦略現而又隱。隱而變黑。三日服原方如故。至第四日。用三黃石膏湯。一瀉而汗出。神氣清爽。麻終不見而愈。蓋毒從瀉出。不必復現也。疹後沉睡多屬虛。或因吐蛔解蛔而不透。吐蛔解蛔者。

熱毒壅迫而出也。胃熱則吐蛔。腸熱則解蛔。此熱極之症。解者稍輕。吐者尤重。疹未出而吐蛔者。宜於升葛。荊防散中。重用石膏。及梔子。使君子。蘆根之類。疹已透而吐蛔者。宜用白虎湯。加連芩等藥。便閉用大黃。又有麻後胃中空虛。聞飲食香氣上行而嘔出者。宜用山藥。

扁豆。茯苓。廣皮。使君子。半夏曲。姜炒黃連之類。凡吐蛔不可用甘草及甜物。余見一人年方八九歲。疹未見點。隱隱在皮膚之間。一日吐蛔十一條。一醫治之。用升。葛。荊防。前胡。桔梗。杏仁。黏子。石膏四錢。知母一錢。服之如故。此由方是而分兩太輕。杯水不能救車薪之火也。

一醫於表藥中用肉桂三分。其疹一湧而出。數日而死。可不痛哉。或因夾斑而不透。發斑者。胃熱也。疹色稀而紅綻。斑則大而干塌。色赤如錦紋。宜石膏托裡清熱。紫黑者熱極也。宜升麻白虎湯。化斑解毒湯。兼以表發之藥。青藍者胃爛也。十不一生。餘三弟染疫發藍斑。

白話文:

麻疹發疹後,理想狀況是疹子遍佈全身,顏色細密紅潤。如果疹子出得不徹底,就要仔細觀察原因。

如果是風寒阻礙導致,患者會有發熱無汗、頭痛、嘔吐、疹子顏色淡紅暗沉等症狀,應該服用升麻葛根湯,並加入蘇葉、川芎、牛蒡子。

如果是毒熱鬱積導致,患者會有面紅發熱、神志不清、口渴、疹子顏色赤紫暗沉等症狀,應該服用三黃石膏湯。

如果正氣虛弱,無法將毒邪排出體外,患者面色蒼白、輕微發熱、精神倦怠、疹子顏色發白不紅,則應該服用人參敗毒散。

升麻葛根湯治療風寒阻滯,藥材包括升麻、葛根、甘草。

三黃石膏湯治療毒熱鬱積,藥材包括麻黃、石膏、淡豆豉、黃柏、黃連、梔子、黃芩。

人參敗毒散治療氣虛導致的麻疹發白,藥材包括人參、川芎、羌活、獨活、前胡、枳殼、桔梗、柴胡、甘草、赤苓,並可加生薑。

以上只是大致的治療方法,麻疹出疹不徹底的原因有很多,無法一一列舉。例如,消化不良就應該消食,痰濕過多就應該化痰,以此類推。善於學習的人應該觸類旁通。

如果手足厥冷導致疹子出得不徹底,這屬於陽氣鬱結,熱極反寒的現象,應該加大升麻葛根湯的用量,並可加入荊防、甘桔、黏稠的藥物、蟬蛻等,嚴重者可加麻杏石甘湯。如果便秘,則加入葶藶子、大黃,促進排便,使鬱熱從體表排出。

如果因為咬牙導致疹子出得不徹底,這是胃火旺盛的表現,應該服用石膏。如果因為呃逆導致疹子出得不徹底,這是火毒上攻的表現,疹子未出透前,應在升陽透發的方劑中加大石膏用量(一到三兩)來治療。疹子出透後,則可考慮使用白虎湯或涼膈散。

要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物。疹子出透後,如果氣虛呃逆,可用人參、扁豆、柿蒂、薑、棗等。如果因沉睡導致疹子出得不徹底,這是火鬱於內,無法發散於外的表現,應該使用升陽散火的藥物。

曾治療一位未滿周歲的侄孫,麻疹剛出現就隱退,並伴有沉睡,使用了大量的升麻、葛根、荊防、前胡、桔梗、杏仁、黏稠的藥物、蟬蛻、胡荽,並用針刺以促進麻疹發出。麻疹略微出現又隱退,仍然沉睡,次日加黃芩、石膏、知母、枳殼、山楂。麻疹再次略微出現又隱退,並變黑,第三天繼續服用原方,第四天服用三黃石膏湯,服藥後大便瀉出,汗出,精神清爽,麻疹不再出現而痊癒。這是因為毒邪通過大便排出,不必再發疹。疹後沉睡多屬虛證。

如果因為吐蛔蟲或解蛔蟲導致疹子出得不徹底,這是熱毒壅盛的表现,胃熱則吐蛔蟲,腸熱則解蛔蟲,這屬於熱極之症,解蛔蟲者較輕,吐蛔蟲者較重。疹子未出而吐蛔蟲者,在升麻葛根湯、荊防散中加大石膏及梔子、使君子、蘆根的用量。疹子已出而吐蛔蟲者,可用白虎湯,並加入黃連、黃芩等藥。便秘者可用大黃。

麻疹後胃中空虛,聞到食物香味就嘔吐者,可用山藥、扁豆、茯苓、廣皮、使君子、半夏曲、薑炒黃連等。吐蛔蟲者忌用甘草及甜食。

曾見一名八九歲的兒童,疹子未出現,隱隱約約在皮膚下,一天吐出十一條蛔蟲,一位醫生治療時使用了升麻、葛根、荊防、前胡、桔梗、杏仁、黏稠的藥物、石膏四錢、知母一錢,但病情沒有好轉,這是因為處方正確,但藥量太輕,杯水車薪。

一位醫生在表證藥物中加入肉桂三分,疹子一下子全部冒出來,幾天後就死了,真是令人痛心。

如果夾雜斑疹,導致疹子出得不徹底,出現斑疹是胃熱的表現,疹子稀疏紅潤,斑疹則大而幹癟,顏色鮮紅如錦紋,應該用石膏清熱解毒;顏色紫黑者是熱極的表現,應該用升麻白虎湯、化斑解毒湯,並配合發汗的藥物;顏色青藍者是胃潰爛的表現,十個病人中難有一個能活。我的三弟染病,出現青藍色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