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闡註》~
1. 卷四
2. 謝心陽瘄子家傳
心陽曰。痘之發也,因天行時氣,由父母胎毒,本乎五臟先天之症也。至於瘄子之發,亦因天行時氣,與傷寒相似,即所謂發斑傷寒也。自人受形而後,肥甘炙爆熏灼於胃腑,胃腑清潔,其發也輕,胃腑垢膩,其發也重。此後天之症也。當發時,身熱面赤,咳嗽,耳後筋紅若青紫者重。
眼睛水淋淋,總以表發升散為主。夫瘄本乎胃腑,傳於肺家,與肝腎無涉,亦有用黃連而得效者,諸火皆統於心故也。其起初發散之藥,必用升麻、乾葛、前胡、桔梗、薄荷、防風、荊芥、蟬蛻、黏子、連翹、蘇葉。亦可用消食用穀芽。出不快,點子模糊,要用麻黃,切不可用羌活,
以其性燥。切不可用柴胡,以其為少陽膽經藥。瘄子自肺胃兩經,與肝膽經無涉。若用柴胡,將胃火引入少陽,瘄後不無目疾,所謂引邪入門也。至山楂、枳殼、麥芽三味,瘄中必用之藥。然枳殼、山楂,治小兒乳疳,見點一二日,不驟用者,以其味酸,酸則斂,瘄子以表發出透為主。
若出到腳踝,則二味在所必用也。書云,寒涼過盛未免有冰伏之患,故黃芩一味,不用於見點之初,而用於將劑之際。經云,胃火不清,不用石膏之故,則發而為牙疳、口爛目痛、目赤。肺火不清,不用大黃之故,則熱入大腸,流而為泄瀉下痢。此瘄後之症,皆由瘄前治不得法耳。
白話文:
【謝心陽疹子家傳】
心陽說:疹子的發生,源於自然界的時氣變化,加上從父母那裏帶來的胎毒,本質上是五臟先天的問題。至於疹子的出現,同樣因爲自然界的時氣變化,症狀類似傷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發斑傷寒。自從人出生後,飲食過於油膩或烤炸食物會燻蒸腸胃,如果腸胃清潔,疹子的發作就會輕微;反之,如果腸胃積聚污垢,疹子的發作就會嚴重,這是後天形成的情況。當疹子發作時,身體發熱,臉色發紅,咳嗽,耳後的筋絡呈現紅紫色,則病情較爲嚴重。
眼睛分泌物多,主要以散發和提升體內熱量爲主。疹子的根本在於腸胃,然後傳到肺部,與肝腎無關。但也有使用黃連得到療效的例子,因爲所有火症狀都歸心管。在剛開始散發疹子時,通常會用升麻、幹葛、前胡、桔梗、薄荷、防風、荊芥、蟬蛻、粘子、連翹、蘇葉等藥材。爲了消化食物,可使用谷芽。如果疹子出來得不順暢,點子模糊,可以考慮使用麻黃,但是切記不要使用羌活,因爲它性質過於乾燥。也不要使用柴胡,因爲它主要用於治療少陽膽經問題,而疹子主要涉及肺胃兩經,與肝膽經無直接關聯。如果用了柴胡,可能會把胃火引向少陽,導致疹子過後可能出現眼疾,這就是所謂的引邪入室。至於山楂、枳殼、麥芽這三種藥材,是治療疹子必定要使用的。然而,對於小孩,如果在疹子出現一兩天內就急着使用,可能因爲它們的酸味有收斂作用,不利於疹子的散發。但如果疹子已經散發到腳踝,那麼這兩種藥材就一定要使用了。
古書上說,寒涼藥物過度使用,可能產生冰凍潛藏的隱患,所以黃芩這種藥材,在疹子初現時不會使用,而是在即將痊癒時才使用。經典醫學文獻提到,如果不清理胃火,不用石膏的原因,疹子可能會轉化爲牙疳、口腔潰瘍、眼痛、眼紅等問題。如果不清理肺火,不用大黃的原因,熱氣可能進入大腸,引起腹瀉或痢疾。這些都是疹子過後可能出現的症狀,都源於疹子發作前治療方法不當所致。
3. 辨瘄訣
凡瘄。五液兼見者順。二三液不見者逆。一液不見者死。汗為心液。泄為腎液。涕為肺液。吐為脾液。淚為肝液。蓋瘄發於陽。火毒炎灼。五液屬水。水能制火。所以輕也。如大便閉結。腎液枯也。遍身乾燥。心液竭也。鼻扇無涕。肺液虧也。目無眵淚。肝液少也。乾嘔無物。
脾液燥也。五液不足。瘄後必成餘毒。腎無液者小痢。心無液者發熱。肺無液者咳嗽。肝無液者目翳。脾無液者牙疳。
白話文:
【辨痘訣】
凡是出痘的情況,如果五種體液都能同時出現,表示病情順利;若只有兩到三種體液出現,則表示病情逆轉;若一種體液都未出現,則可能危及生命。汗液是心臟的體液,排泄物是腎臟的體液,鼻涕是肺部的體液,嘔吐物是脾臟的體液,淚水是肝臟的體液。因為痘疹由陽氣引發,火毒熾烈,而五種體液屬性為水,水能抑制火,因此病情相對輕微。例如,如果大便乾結,代表腎臟的體液已枯竭;全身乾燥,表示心臟的體液已耗盡;鼻子乾燥無鼻涕,顯示肺部的體液不足;眼睛乾澀無淚,代表肝臟的體液稀少;乾嘔但嘔不出東西,則表示脾臟的體液已乾燥。如果五種體液都不足,在痘疹痊癒後必定會留下餘毒。腎臟體液不足的人會有輕度下痢,心臟體液不足的人會發燒,肺部體液不足的人會咳嗽,肝臟體液不足的人眼睛會有障礙,脾臟體液不足的人會有牙齦潰爛的問題。
4. 致五液法
心主汗,凡瘄已出未出。鼻扇。面青氣喘。此邪毒犯肺。肺葉張也。急服麻黃取汗。水柳煎湯熏洗最妙。又生蔥一握。芫荽一握。煎湯五七沸。住火。稍溫。洗兒頭額太陽面頰。次洗手足畢。即將渣敷貼。熱者互換。兒熨不可太熱。恐傷兒肌。又胡荽四兩好。酒糟八兩。煎法擦法同前。
又綿紗不拘多少。煎湯乘熱。先熏後洗。次則刮之。如刮痧之法。額角。天庭。頭項。腰膊。皆可。刮紅再洗仍頻飲此湯以取汗。
肝主淚,皂角搐鼻取淚。令兒哭。
脾主吐,鮮蝦湯生蔥湯發吐。
肺主涕,皂角末搐鼻取嚏。
腎主泄,蝦湯筍湯發瀉。
白話文:
[致五液法]
在治療與心相關的汗液問題上,無論是疹子已經出現或是尚未出現,如果孩子出現鼻子翕動、面色蒼白、呼吸急促的情況,這表示邪毒影響到了肺部,肺葉正在擴張。這種情況下,應立即服用麻黃來促使出汗。用水柳煎煮的湯汁來薰洗效果最好。另外,抓一把生蔥和一把香菜,煎煮至水滾沸五到七次後,熄火。待湯溫適中時,用它來洗孩子的太陽穴、額頭和臉頰,接著洗孩子的手腳。洗完後,立即將藥渣敷貼於洗過的地方,熱了就更換。為孩子做熨療時,溫度不宜太高,以免傷害孩子的皮膚。另外,四兩的香菜和八兩的酒糟,煎煮和使用的方法同上。
綿紗的用量不限,煎煮成湯趁熱先薰蒸,然後清洗,再刮痧,就像平常刮痧的方法一樣,可以在額角、天庭、頭頂、腰部和背部等地方進行。刮到皮膚變紅後再清洗,並頻繁飲用此湯來促使出汗。
對於與肝相關的淚液問題,可以用皁角刺激鼻子以產生眼淚,讓孩子哭泣。
對於與脾相關的嘔吐問題,可以使用新鮮蝦湯或生蔥湯來引發嘔吐。
對於與肺相關的鼻涕問題,可以用皁角粉末刺激鼻子以打噴嚏。
對於與腎相關的排泄問題,可以使用蝦湯或竹筍湯來促進排泄。
5. 瘄子初發表主方
防風。荊芥。蘇葉。薄荷。前胡。桔梗。乾葛。蟬蛻。連翹。穀芽。甘草。蔥白七個。燈心一丸。
見點一日方
升麻。葛根。荊芥。防風。前胡。薄荷。桔梗。甘草。蟬蛻。黏子。連翹。穀芽。燈心一丸。見點之日。瘄子隱於皮膚之際。當用麻黃。舌胎白。有口氣。斷用生石膏以清胃火。則瘄子自然透出。切不可因石膏寒胃而不用。若見舌胎白。反以為寒胃而不能放膽用石膏。胃火不能清。
不但瘄子出不快。當時就有鼻扇。胸滿。氣粗之患。日後又有牙疳。口爛。目痛。目赤之害。總以胃火不清。上熾於口牙。牙為胃所屬也。又上熾於目。胃脈起於目內眥。故胃火尋到本經來也。夫富貴之家多食肥甘。一見舌胎白。有口氣。須重用石膏。若貧賤之家。不吃甘甜之物。
胃火到牙。牙不受。到目。目不受。胃火無從發泄。直上至於頭頂。紅腫高起寸許。或醫月餘不效。仍宜大用石膏。合荊芥。防風。清火敗毒藥。再加鹿角屑。蓋鹿之所運者在角。直至巔頂。故用之而效。
見點一二日方
乾葛。前胡。荊芥。防風。薄荷。桔梗。蟬蛻。黏子。連翹。甘草。穀芽。燈心一丸。點子不透。仍用升麻。隱於皮膚。可用麻黃。點子焦紫乾枯。當用黃連。羚羊角。葶藶子。馬兜鈴。有痰火。用花粉。杏仁。
見點二三日方。
乾葛。荊芥。防風。前胡。桔梗。蟬蛻。黏子。元參。知母。山楂。枳殼。黃芩。麥芽。嗽加枇杷葉。去毛蜜炙。舌白有口氣。用生石膏。加炒糯米。蓋石膏寒胃。糯米溫胃。用以相救。又有用石膏兼用升麻。取其升陽以發散之。舌尖紅。用黃連。梔子。有食。用枳實。蘿蔔子。有痰。用川貝。花粉。杏仁。氣粗用蘇子。
見點三四日方
前胡荊芥。防風。根生。元參。知母。石斛。山楂。枳殼。黃芩。麥冬。桑皮,杏仁。見症加減如前法。
見點五六七日方。
昔人出瘄子。一日子午兩潮。三日已消。不必服藥。近今或五六七日不消。身壯熱竟似發斑傷寒。一火毒未淨。一表里未清。用荊芥。防風。薄荷。黃連。知母。元參。生地。連翹。山楂。枳殼。梔子。見症加減如前法。
白話文:
[疹子初期出現時的主要處方]
初見疹點第一天的處方: 使用防風、荊芥、蘇葉、薄荷、前胡、桔梗、乾葛、蟬蛻、連翹、穀芽、甘草、蔥白七個、燈心一丸。
第二天的處方: 加入升麻、葛根、荊芥、防風、前胡、薄荷、桔梗、甘草、蟬蛻、黏子、連翹、穀芽、燈心一丸。當疹子隱藏在皮膚下時,應使用麻黃。如果舌苔呈白色且有口臭,必須使用生石膏來清胃火,這樣疹子就會自然透出。千萬不要因為害怕石膏寒胃就不使用它。如果舌苔是白色的,卻認為會寒胃而不敢大膽使用石膏,胃火無法清除。
這不僅會導致疹子無法順利出現,還會有鼻翼煽動、胸悶、呼吸急促等問題,未來甚至可能有牙齦潰爛、口腔潰爛、眼睛疼痛、眼睛充血等後遺症。這些都是由於胃火未能清除,向上影響到口腔和牙齒,以及眼睛,因為胃經起始於眼內角。富貴人家因常吃甜食,一旦舌苔呈白色且有口臭,必須大量使用石膏。但貧苦人家的人們因少攝入甜食,胃火上升至頭頂,造成局部紅腫,此時還是應該大量使用石膏,搭配荊芥、防風等清火解毒的藥物,再加入鹿角屑,因為鹿的力量在於角,能達到頭頂,所以使用會有效果。
第二到第三天的處方: 使用乾葛、前胡、荊芥、防風、薄荷、桔梗、蟬蛻、黏子、連翹、甘草、穀芽、燈心一丸。如果疹點沒有透出,可以使用升麻;若疹點隱藏在皮膚下,可用麻黃;若疹點呈現焦紫色且乾枯,則需使用黃連、羚羊角、葶藶子、馬兜鈴,若有痰火,可使用花粉、杏仁。
第三到第四天的處方: 使用乾葛、荊芥、防風、前胡、桔梗、蟬蛻、黏子、元參、知母、山楂、枳殼、黃芩、麥芽。咳嗽可以加入枇杷葉,去掉絨毛並蜜炙。舌苔白色且有口臭,使用生石膏,並加入炒糯米,因為石膏寒胃,糯米溫胃,兩者互相補救。亦有人同時使用石膏和升麻,利用升麻的升陽作用以幫助發散。舌尖紅色,使用黃連、梔子。有食物積滯,使用枳實、蘿蔔子。有痰,使用川貝、花粉、杏仁。呼吸急促,使用蘇子。
第四到第七天的處方: 使用前胡、荊芥、防風、根生、元參、知母、石斛、山楂、枳殼、黃芩、麥冬、桑皮,杏仁。根據症狀增減藥物。
過去人們出疹子,第一天中午和晚上各發一次,第三天就消失了,不必服用藥物。但現在有些人五六七天都未消失,身體仍然發熱,像發斑傷寒一樣。這是因為火毒尚未清除,表裡尚未調理。使用荊芥、防風、薄荷、黃連、知母、元參、生地、連翹、山楂、枳殼、梔子,根據症狀增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