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證治大全》~ 二六,癇證
二六,癇證
1. 二六,癇證
內經曰。癇為神不守舍。謂神亂也。大抵癇證。皆由驚動。是臟氣不平。鬱而生涎。閉塞諸經。厥而乃成。或在母胎中受驚。或幼少感風寒暑濕。或飲食不節。逆於臟氣而成者有矣。胎內受驚。與飲食作癇者多。而外感者。間而有之。
【醫統】安神散,治小兒截癇。安心神。
人參,茯苓,菖蒲,白蘚皮,遠志(各五錢),石膏(二錢半),犀角,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內經》說:「癇症是神明不守本位,意指神志紊亂。」總而言之,癇證都是由驚嚇所引起,導致臟腑氣血不調,鬱積而生涎液,阻塞經絡,最後發作而形成。癇證的成因可能是在母胎中受驚,或是在幼年時感受風寒暑濕,或因飲食不節,逆犯臟腑氣血而導致。其中,胎內受驚和飲食不節引起的癇症較多,而外感引起的則較少。
《醫統》記載:[安神散]方劑,用於治療小兒抽搐,可以安神定志。
方劑組成:人參、茯苓、菖蒲、白蘚皮、遠志(各五錢)、石膏(二錢半)、犀角、甘草(炙各一錢)。
上加麥門冬一撮。水煎服。
【醫統】牛黃膏,治小兒風癇迷悶。抽搐潮涎。
南星,全蠍(炒),蟬蛻(各二錢),姜蠶(炒),白附子,防風,天麻(各一錢)
上為細末。蒸棗肉研膏。丸如小豆大。用荊芥淡薑湯。調服。
【全幼】太乙散,治小兒胎癇。正發分瘥後。
白話文:
在藥方中加入一小撮麥門冬,用水煎服。
醫統記載,牛黃膏可以治療小兒風癇迷悶、抽搐、流口水等症狀。
將南星、全蠍(炒)、蟬蛻(各二錢)、姜蠶(炒)、白附子、防風、天麻(各一錢)研磨成細末,蒸熟棗肉,研磨成膏,製成小豆大小的丸子。用荊芥淡薑湯調服。
全幼記載,太乙散可以治療小兒胎癇,尤其在發作後身體恢復正常時服用。
天漿子(炒),全蠍(各二十一個),防風,天麻,辰砂(各五分),麝香(一字)
上細末。用乳汁調化。不時服。
【錢氏】五癇丸,鎮一切癇。
硃砂(半兩),水銀(一錢),鉛(二兩),雄黃(一兩),珍珠(一兩)
上末煉蜜丸麻子大。每服一丸。金銀薄荷煎湯下。
白話文:
「天漿子(炒)、全蠍(各二十一個)、防風、天麻、辰砂(各五分)、麝香(一字)」
這些成分需經過細緻研磨,然後與乳汁混合調製,並在不特定的時間內服用。
「錢氏」五癇丸,用於鎮定所有種類的癇症。
「硃砂(半兩)、水銀(一錢)、鉛(二兩)、雄黃(一兩)、珍珠(一兩)」
這些成分研磨後,與蜂蜜一起煉製成小如芝麻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顆,用金銀薄荷煎煮的湯來下藥。
請注意,這是一組古老的中醫藥方,使用前應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您的身體狀況。不適宜自行使用藥物,以免造成不良反應或健康風險。
【醫統】南星散,治癇後。瘖不能言。
天南星
上為末。每服一字。豬膽汁調下。
【錢氏】利驚丸,治食癇熱癇者。宜下之。
輕粉(一錢),天竹黃,青黛(各一錢),牽牛(炒取頭末五錢)
上細末。煉蜜丸梧子大。以薄荷煎湯。研化。食前服。
【百問】當歸大黃湯,治諸癇壯熱。利下心中惡血。
白話文:
南星散,用來治療癲癇發作後,失聲不能說話的病症。
將天南星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豬膽汁調和服用。
利驚丸,用來治療因飲食或熱氣引起的癲癇,宜於瀉下。
將輕粉、天竹黃、青黛各取一錢,牽牛炒取頭末五錢,一起研磨成細粉,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用薄荷煎湯,將丸子研化後,飯前服用。
當歸大黃湯,用來治療各種癲癇伴隨發熱的症狀,瀉下心中積聚的惡血。
大黃(濕紙裹略煨),甘草(炙),當歸(各三錢半),半夏,赤芍(二錢五分),川芎(各一錢半)
上薑棗。煎服。
白話文:
將大黃用濕紙包裹略微煨一下,甘草炙烤,當歸、半夏、赤芍各三錢半,川芎各一錢半,以上藥材加薑棗一起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