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津壽泉

《幼科證治大全》~ 二六,癇證

回本書目錄

二六,癇證

1. 二六,癇證

內經曰。癇為神不守舍。謂神亂也。大抵癇證。皆由驚動。是臟氣不平。鬱而生涎。閉塞諸經。厥而乃成。或在母胎中受驚。或幼少感風寒暑濕。或飲食不節。逆於臟氣而成者有矣。胎內受驚。與飲食作癇者多。而外感者。間而有之。

【醫統】安神散,治小兒截癇。安心神。

人參,茯苓,菖蒲,白蘚皮,遠志(各五錢),石膏(二錢半),犀角,甘草(炙各一錢)

上加麥門冬一撮。水煎服。

【醫統】牛黃膏,治小兒風癇迷悶。抽搐潮涎。

南星,全蠍(炒),蟬蛻(各二錢),姜蠶(炒),白附子,防風,天麻(各一錢)

上為細末。蒸棗肉研膏。丸如小豆大。用荊芥淡薑湯。調服。

【全幼】太乙散,治小兒胎癇。正發分瘥後。

天漿子(炒),全蠍(各二十一個),防風,天麻,辰砂(各五分),麝香(一字)

上細末。用乳汁調化。不時服。

【錢氏】五癇丸,鎮一切癇。

硃砂(半兩),水銀(一錢),鉛(二兩),雄黃(一兩),珍珠(一兩)

上末煉蜜丸麻子大。每服一丸。金銀薄荷煎湯下。

【醫統】南星散,治癇後。瘖不能言。

天南星

上為末。每服一字。豬膽汁調下。

【錢氏】利驚丸,治食癇熱癇者。宜下之。

輕粉(一錢),天竹黃,青黛(各一錢),牽牛(炒取頭末五錢)

上細末。煉蜜丸梧子大。以薄荷煎湯。研化。食前服。

【百問】當歸大黃湯,治諸癇壯熱。利下心中惡血。

大黃(濕紙裹略煨),甘草(炙),當歸(各三錢半),半夏,赤芍(二錢五分),川芎(各一錢半)

上薑棗。煎服。

白話文:

【二六,癇症】

《內經》提到,癇症是因為精神無法安定於心,也就是神智混亂的表現。大體而言,癇症多因受到驚嚇而引發,這是由於體內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鬱結生成痰涎,阻塞了身體的經絡,進而導致癇症的發生。可能是在母胎中受到驚嚇,或是年幼時感受風、寒、暑、濕等外邪,或是飲食沒有節制,導致臟腑功能反常而形成癇症。在胎中受驚嚇和因飲食問題導致癇症的情況較多,但也有因外界環境影響而產生癇症的例子。

【醫統】安神散,適用於治療兒童癇症,能安定心神。

人參、茯苓、菖蒲、白蘚皮、遠志(各5錢)、石膏(2.5錢)、犀角、甘草(炙各1錢)。

以上藥材加入少量麥門冬,用水煎煮服用。

【醫統】牛黃膏,適用於治療兒童風癇,能緩解昏迷、抽搐及口吐涎沫的症狀。

南星、全蠍(炒)、蟬蛻(各2錢)、姜蠶(炒)、白附子、防風、天麻(各1錢)。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和蒸熟的棗肉混合成膏狀,製成如小豆大小的丸藥,用荊芥淡薑湯調服。

【全幼】太乙散,適用於治療兒童胎癇,在發作後使用。

天漿子(炒)、全蠍(各21個)、防風、天麻、辰砂(各5分)、麝香(一字)。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乳汁調和,隨時服用。

【錢氏】五癇丸,能鎮定各種癇症。

硃砂(半兩)、水銀(1錢)、鉛(2兩)、雄黃(1兩)、珍珠(1兩)。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金銀薄荷煎湯送服。

【醫統】南星散,適用於癇症後期,聲音嘶啞無法說話。

天南星。

將天南星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少量,用豬膽汁調和送服。

【錢氏】利驚丸,適用於治療食癇及熱癇,應當使用下法治療。

輕粉(1錢)、天竹黃、青黛(各1錢)、牽牛(炒取頭末5錢)。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用薄荷煎湯研化,飯前服用。

【百問】當歸大黃湯,適用於治療各種癇症伴隨高熱,能清除心臟中的惡血。

大黃(濕紙包裹稍微煨烤)、甘草(炙)、當歸(各3錢半)、半夏、赤芍(2錢5分)、川芎(各1錢半)。

以上藥材加入薑、棗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