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求集》~ 二十三、火症 (1)
二十三、火症 (1)
1. 二十三、火症
水一也,而火有二(所謂一水不勝二火)。心為君火,命門為相火,又五臟皆有火(所謂一水不勝五火)。心火盛則狂躁面赤,舌上破裂,瀉心湯、導赤散。肝火盛則項急頓悶,面青目直,瀉青丸、抑肝散(方見急驚)。肺火盛則喘嗽音啞,鼻孔干塞,瀉白散加黃芩、桔梗。
脾火盛則渴易飢,腹脹有聲,口鼻唇腫,瀉黃散(見腹痛門)。腎火盛(即相火,所謂陰微陽強,相火熾甚,以乘陰伍)。則朝涼暮熱,日漸煎熬,或躁擾牙宣,黃蠟丸去血餘、赤苓,加炒黃柏(其餘六腑之火,如膽胃大小腸三焦膀胱,可參五臟處治)。有火鬱者,鬱火內伏,因生冷內傷,抑遏陽於脾土,致內外發熱,漸成羸瘦,宜升麻散火湯。如火在上,大熱面赤,煩躁口渴,涼膈散(方見燥門)加減。
火在下,臍下熱,利下熱臭色黃,欲飲涼水,白頭翁湯加減。濕火由於濕熱(詳暑門),燥火由於血虛(詳燥門)。風火為火鬱於內,風襲於外,發熱頭疼,痰結咽痛,清涼飲去元參、麥冬,加荊防牛蒡之類(以上皆實火,或涼、或瀉、或散、或升,俱一例取效。以下四條皆虛火)。
至於勞倦內傷,懶言惡食而身熱心煩者,為氣虛之火,宜參耆炙草甘溫之劑補之。腎水受傷,陰虛火盛而為骨蒸勞熱者,為陰虛之火,宜生地熟地、天冬、麥冬甘寒之劑滋養之。體弱病後,或吐瀉脫元,上熱下寒,為陽虛之火,宜保元湯,加附子,以益元湯。陽水衰,火無所附而不歸源者,為無根之火,宜六味,少加附桂,從其性而伏之。
大抵實火,必口渴飲冷,大便堅閉,熱無止息。虛火口乾不能飲,大便滑泄,朝熱夜至。其有實火而大便泄瀉者,暑濕食傷之症也。虛火而大便乾燥者,稟賦陰虧,或病後血枯,便燥是也。當合色脈參之。
火症治驗,
(案1)三歲,煩躁面赤,唇焦舌絳,口內生瘡。此內外皆熱,為三焦實火,用黃連解毒湯,二劑得安。繼以輕清潤養而愈。此症若大便閉結,便宜涼膈散加減,當隨機應用。
(案2)九歲,夏月忽身體大熱,躁亂如狂,渴欲飲水。毒火太盛,急用鮮地、元參、青蒿、連翹、花粉、犀角、丹皮、薄荷、黃芩、生甘草,一劑,遍體發出紫斑。余曰:火毒外現,此子生機也。前方加麥冬、菊花,再劑而斑色漸淡,三劑而斑盡熱解,後遂不藥而愈。
(案3)一女六歲,五月患發熱,咳嗽,鼻塞流涕,用疏解之劑而愈。數日後,忽復喘嗽面赤,咳來連聲無數,必痰出血隨,而後咳罷。此火令刑剋肺金之症也。同張翼蕃議進阿膠散去鼠子,加川貝母、麥冬、竹葉、生甘草,五六劑漸安,繼以潤肺湯,多服而愈。
(案4)又一女,時常衄血。自九歲至十二歲,服犀角黃連之類,不效。予診之,脈來細數,血至時,面赤烘熱,血去則白,是陰虛火逆為患,用黃蠟丸,調理而愈。至十五歲,復患經水先期,色紫而多,齒根出血,鼻衄又作,且口瘡咽痛,頭一偏痛,夜熱煩渴。醫用四物加芩連,不效。
白話文:
二十三、火症
水只有一種,而火卻有兩種(所謂一水不勝二火)。心臟為君火,命門為相火,而且五臟皆有火(所謂一水不勝五火)。心火旺盛則會狂躁、臉紅、舌頭潰爛,可用瀉心湯、導赤散治療。肝火旺盛則會頸部僵硬、胸悶、臉色青白、眼睛直視,可用瀉青丸、抑肝散治療(方劑見急驚篇)。肺火旺盛則會喘咳、聲音嘶啞、鼻孔乾燥堵塞,可用瀉白散加黃芩、桔梗治療。
脾火旺盛則會口渴、易餓、腹部脹痛、發出聲音、口鼻唇腫脹,可用瀉黃散治療(見腹痛篇)。腎火旺盛(即相火,所謂陰氣微弱陽氣旺盛,相火熾盛,以致克伐陰氣),則會早上涼晚上熱,病情日漸加重,或者煩躁不安、牙齦腫痛,可用黃蠟丸去血餘、赤苓,加炒黃柏治療(其他六腑之火,如膽、胃、大小腸、三焦、膀胱,可參考五臟的治療方法)。如有火鬱者,鬱火內伏,因食用生冷食物內傷,抑制陽氣於脾土,導致內外發熱,逐漸消瘦,宜用升麻散火湯治療。如果火在上焦,則會大熱、臉紅、煩躁、口渴,可用涼膈散(方劑見燥熱篇)加減治療。
如果火在下焦,則會臍下發熱、大便稀溏、顏色黃臭、想喝涼水,可用白頭翁湯加減治療。濕火是由於濕熱引起的(詳見暑熱篇),燥火是由於血虛引起的(詳見燥熱篇)。風火是由於火鬱積於內,風邪襲擊於外,導致發熱、頭痛、痰結、咽喉疼痛,可用清涼飲去元參、麥冬,加荊防、牛蒡等藥物治療(以上皆為實火,或用寒涼藥、或用瀉下藥、或用散結藥、或用升提藥,均可取得療效。以下四條皆為虛火)。
至於因勞累和內傷導致懶言、厭食、身體發熱、心煩者,是氣虛引起的虛火,宜用人參、黃耆、炙甘草等溫補藥物。腎水受損,陰虛火旺導致骨蒸勞熱者,是陰虛引起的虛火,宜用生地黃、熟地黃、天冬、麥冬等寒涼滋陰藥物。體弱病後,或吐瀉過度,導致上熱下寒者,是陽虛引起的虛火,宜用保元湯加附子,或益元湯治療。陽氣衰弱,火無所依附而不能歸於本位者,是無根之火,宜用六味地黃丸,少加附子、桂枝,使其潛伏下來。
總的來說,實火一定會口渴想喝涼水、大便乾燥、熱象持續不止。虛火則會口乾但不想喝水、大便稀溏、早上熱晚上更熱。如果有實火卻大便稀溏,那是暑濕食傷引起的。有虛火卻大便乾燥,那是先天稟賦不足、陰液虧損,或病後血枯引起的。需結合面色、脈象進行綜合判斷。
火症治療驗案:
(案例一)三歲小孩,煩躁、臉紅、嘴唇乾燥、舌頭紅絳、口腔潰瘍。這是內外皆熱,三焦實火,用黃連解毒湯,兩劑就好了。之後用清淡潤養的藥物調養而痊癒。如果大便乾燥閉結,可以用涼膈散加減治療,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案例二)九歲小孩,夏天突然身體發熱,躁亂如狂,口渴想喝水。毒火太盛,緊急用鮮生地黃、元參、青蒿、連翹、花粉、犀角、丹皮、薄荷、黃芩、生甘草,一劑後全身出現紫斑。我說:火毒外現,這是孩子生機勃勃的表現。在原方基礎上加麥冬、菊花,再服用兩劑,紫斑逐漸變淡,三劑後紫斑消失,發熱也退了,之後不用藥也痊癒了。
(案例三)六歲女孩,五月患病發熱、咳嗽、鼻塞流涕,用疏散的藥物治癒了。幾天后,突然又喘咳、臉紅,咳嗽連聲不斷,痰中帶血,咳完才停。這是火邪損傷肺金的症狀。與張翼蕃醫生商議,用阿膠散去鼠李,加川貝母、麥冬、竹葉、生甘草,五六劑逐漸好轉,之後用潤肺湯,多服一些而痊癒。
(案例四)另一個女孩,經常鼻出血。從九歲到十二歲,服用犀角、黃連等藥物,無效。我診脈,脈象細數,出血時,臉紅發熱,出血後臉色蒼白,這是陰虛火旺導致的,用黃蠟丸調理而痊癒。十五歲時,又患月經提前,經血色紫量多,牙齦出血,鼻出血又發作,而且口腔潰瘍、咽喉疼痛、偏頭痛、夜間發熱煩渴。醫生用四物湯加黃芩、黃連,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