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求集》~ 十一、泄瀉 (2)
十一、泄瀉 (2)
1. 十一、泄瀉
(案5)患傷風咳嗽,腹脹不食,泄瀉酸臭。此食滯傷脾而肺氣虛也,用六君子加桔梗,愈。
(案6)女,病瀉,諸藥不效。身熱口渴,引飲不止,日漸形瘦。或欲作疳治。密齋云:止久瀉津液不足而渴也。病本濕熱,渴則多飲湯水,脾復受濕,故泄不止也。瀉久傷陰,陰虛而發熱也。用白朮散倍葛根(以升胃中津液),大劑煎與並即代湯水。一日解渴,二日熱退瀉止。
此症若因熱渴投以涼藥,愈傷中氣,是一誤也;因瀉下多水,投以淡滲,愈竭津液,又一誤也。毫釐千里之間,可不慎之?
(案7)久瀉作嘔,成慢驚,治驗。(見驚門)
(案8)熱病,下痢不止,燥渴煩滿,治驗。(見傷寒門)
(案9)暑傷脾,腹痛瀉下,色黃穢膩,口渴尿澀,治驗。(見暑門)
(案10)陽氣不升,濕邪內陷,瀉下清水,當用風熱藥升舉,治驗。(見濕門)
(案11)大便久泄,小溲不行,分利愈澀,治驗。(見小便不通條)
(案12)清晨便泄,久患脫肛。(見脫肛門)
泄瀉方,
參苓白朮散: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山藥,扁豆,米仁,砂仁,桔梗,蓮肉(各二兩)
共為末,薑棗煎湯調服。
平胃散: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二陳湯:半夏,茯苓
上兩方即平胃二陳湯
大兒肥丸:五穀蟲(一兩),膳頭(一隻),使君子,柴胡(二錢),楂肉(一兩),川連,厚朴,神麯,小青皮,澤瀉(各七錢),川芎,甘草,檳榔,肉蔻(各五錢),人參,山藥,陳皮,蒼朮,茯苓,白芍(各七錢)
為極細末,砂糖少許,調服。
大溫驚丸:麥冬,代赭石,甘草,木香,辰砂(各五錢),棗仁(一兩),桔梗(一錢五分),金銀箔(六片),人參,白朮,茯苓(各五錢),天蟲(二錢五分),全蠍(六個)
為末,白蜜丸。
八珍粉:人參,白朮,砂仁(各一兩),蓮肉,芡實,米仁,山藥,茯苓(各二兩)
或藥內去人參,調服時以人參湯送下可也。如不用人參,上黃耆、西黨參代之。
四神丸:山萸肉(五錢),五味子(一兩),補骨脂(四兩),肉果(二兩,麵裹煨。各為細末),紅棗(五十枚),生薑(四兩)
同煎,去薑、棗肉,搗丸,空心淡鹽花湯送下,二錢。
一男,四歲,泄瀉,面黃腫,是濕熱邪滯,腹膨,熱蒸,跗腫,下瀉。恐熱吐胃陷。方附:
淡黃芩,煨葛根,赤茯苓,川連,焦神麯,江枳殼,炒楂肉,陳皮,雞肫皮
久瀉,土傷渴引,又新溫熱阻,恐滿逆喘。
方附:
桑白皮,澤瀉,赤茯苓,枳殼,豬苓,川連,陳皮,桔梗,大杏仁,象貝,鮮荷梗
白話文:
十一、泄瀉
案例五:病人患傷風咳嗽,肚子脹痛不想吃東西,拉肚子,而且大便酸臭。這是因為飲食停滯損傷了脾胃,同時肺氣虛弱導致的。用六君子湯加桔梗治療,病就好了。
案例六:一位女性病人,拉肚子,很多藥都沒效。身體發熱口渴,一直想喝水,身體越來越瘦。有人想用治療疳疾的方法來治療。密齋說:長期腹瀉導致津液不足而口渴。疾病的根本原因是濕熱,口渴就喝很多水,脾胃又受潮濕之氣影響,所以拉肚子不停。拉肚子時間長了傷了陰氣,陰虛所以發熱。用白朮散加倍葛根(用來補充胃中津液),大劑量煎煮服用,同時用藥汁代替喝水。一天就解渴了,兩天后發熱退了,拉肚子也好了。
這種病症,如果因為口渴而服用寒涼藥物,反而會更傷元氣,這是錯誤的;如果因為腹瀉流失大量水分,而服用利尿滲濕的藥物,反而會更耗傷津液,這是又一個錯誤。治療疾病,細節很重要,不可不謹慎。
案例七:長期腹瀉伴隨嘔吐,導致慢性驚癇,治療方法見驚門篇。
案例八:患熱病,腹瀉不止,口乾舌燥煩躁胸悶,治療方法見傷寒篇。
案例九:暑熱傷了脾胃,肚子痛腹瀉,大便顏色黃濁黏膩,口渴尿少,治療方法見暑病篇。
案例十:陽氣不能上升,濕邪內侵,拉稀水樣便,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提升陽氣,治療方法見濕病篇。
案例十一:長期大便稀溏,小便不利,本來大便應該通暢,卻反而更加澀滯,治療方法見小便不通篇。
案例十二:清晨拉肚子,長期患有脫肛,治療方法見脫肛篇。
泄瀉方劑:
參苓白朮散: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山藥、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蓮子(各兩錢)
研磨成粉,用薑棗湯送服。
平胃散: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二陳湯:半夏、茯苓
以上兩種藥方合用,稱為平胃二陳湯。
大兒肥丸:五穀蟲(一兩)、豬膽(一個)、使君子、柴胡(二錢)、山楂肉(一兩)、川連、厚朴、神麴、橘皮、澤瀉(各七錢)、川芎、甘草、檳榔、肉豆蔻(各五錢)、人參、山藥、陳皮、蒼朮、茯苓、白芍(各七錢)
研磨成極細粉末,加少量砂糖調服。
大溫驚丸:麥冬、代赭石、甘草、木香、朱砂(各五錢)、棗仁(一兩)、桔梗(一錢五分)、金箔銀箔(六片)、人參、白朮、茯苓(各五錢)、斑蝥(二錢五分)、全蠍(六個)
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劑。
八珍粉:人參、白朮、砂仁(各一兩)、蓮子、芡實、薏苡仁、山藥、茯苓(各二兩)
也可以去掉人參,服用時用人參湯送服。如果不用人參,可用黃耆或黨參代替。
四神丸:山茱萸肉(五錢)、五味子(一兩)、補骨脂(四兩)、肉豆蔻(二兩,用麵粉包裹後煨熟。各研磨成細粉)、紅棗(五十枚)、生薑(四兩)
一起煎煮,去除薑棗,搗碎成丸劑,空腹用淡鹽水送服,每次二錢。
案例:一個四歲男孩,腹瀉,面色黃腫,這是濕熱邪氣停滯,肚子脹,發熱,腳踝腫脹,腹瀉。擔心熱邪嘔吐胃氣下陷。處方如下:
黃連、煨葛根、赤茯苓、川連、焦神麴、枳殼、炒山楂肉、陳皮、雞內金
長期腹瀉,脾胃受損,口渴引飲,又新感溫熱,擔心氣機逆亂導致喘息。
處方如下:
桑白皮、澤瀉、赤茯苓、枳殼、豬苓、川連、陳皮、桔梗、杏仁、牡蠣、鮮荷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