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求集》~ 五、瘧疾 (2)

回本書目錄

五、瘧疾 (2)

1. 五、瘧疾

(案5)十三歲,瘧久,寒來如冰,熱來如烙,渴欲引飲,面赤如脂,竟作腎陰中虛治。用六味加柴胡、白芍,大劑煎與而安。

(案6)瘧愈後,忽發浮腫,屬汗後御風之故,以胃苓丸,用大腹皮、生薑皮、桑白皮,煎湯送下而愈。

(案7)一兒瘧久,漸見浮腫,為瘧邪未盡退,脾虛不能勝濕所致。用小柴胡合胃苓丸湯加減,調理而愈。

瘧疾方,

蔥白湯:羌活,防風,淡豆豉,杏仁,生薑,蔥白

二陳湯:半夏,茯苓,新會皮,甘草

或有去陳皮加橘絡

柴胡白虎湯:柴胡,煨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小柴胡湯:半夏,黃芩,甘草,薑棗,人參,柴胡

鱉甲散:生地,熟地,黃耆,白芍,地骨皮,鱉甲

大柴胡湯:柴胡,黃芩,大黃,白芍,半夏,枳實,甘草

八物湯:白朮,茯苓,炙草,當歸,白芍,川芎,熟地(等分)

治心肺血脈虛損,效能益氣和血。

左金丸或湯:川連,吳茱萸

加味逍遙散:柴胡,南薄荷,當歸,陳皮,甘草,白朮,丹皮,黑山梔

瘧症有嘔逆,乃胃中火邪熾盛,氣逆上升耳。治宜解表肌去邪為法。倘視其舌苔黃厚,或胸脘痛,當兼消導。

白話文:

五、瘧疾

(案5)一個十三歲的孩子,瘧疾很久沒好了,寒顫時像冰一樣冷,發熱時像烙鐵一樣燙,口渴想喝水,臉紅得像塗了脂粉一樣。醫生最終用治療腎陰虛的方法治療。用六味地黃丸加柴胡、白芍,加大劑量煎服,病就好了。

(案6)瘧疾好了之後,突然出現浮腫,這是因為出汗後受風引起的。醫生用胃苓丸,加入大腹皮、生薑皮、桑白皮煎湯送服,病就好了。

(案7)一個孩子瘧疾很久,逐漸出現浮腫,這是因為瘧疾邪氣未盡消除,脾虛不能勝任濕邪造成的。醫生用小柴胡湯加胃苓丸加減治療,病就好了。

瘧疾處方:

蔥白湯:羌活、防風、淡豆豉、杏仁、生薑、蔥白

二陳湯:半夏、茯苓、陳皮、甘草 (或去陳皮加橘絡)

柴胡白虎湯:柴胡、煨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小柴胡湯:半夏、黃芩、甘草、生薑、大棗、人參、柴胡

鱉甲散:生地黃、熟地黃、黃耆、白芍、地骨皮、鱉甲

大柴胡湯:柴胡、黃芩、大黃、白芍、半夏、枳實、甘草

八物湯:白朮、茯苓、炙甘草、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 (等分) 此方治心肺血脈虛損,功效是益氣養血。

左金丸或左金湯:川連、吳茱萸

加味逍遙散:柴胡、薄荷、當歸、陳皮、甘草、白朮、丹皮、梔子

如果瘧疾患者有嘔逆的症狀,這是因為胃中火邪旺盛,氣逆上衝。治療應該以解表散邪為主。如果患者舌苔黃厚,或胸脘疼痛,還需要配合消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