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求集》~ 十、嘔吐

回本書目錄

十、嘔吐

1. 十、嘔吐

嘔者,有聲者也。吐者,吐出乳食也。其病皆屬於胃而所因不同。胃虛而吐,吐多出少,乳汁不消,或清涎挾乳吐出,二便清利,不熱不渴,脈息沉微,二陳湯丁香、炮姜。虛寒甚者,面白神疲,口出氣冷,額前有汗,理中湯。甚,加附子,並須冷服。若中有停痰,胸滿嘔吐,或遇冷即發,當溫胃消痰。

胃熱而吐,吐少出多,色黃酸苦,身熱煩渴,便閉尿赤,面赤唇紅,二陳湯加竹茹、川連。若炎天傷暑,煩渴暴吐,黃連香薷飲加乾葛、竹茹(嘔吐津液即去,其中煩、口必渴,不可因其渴以為熱症)。積吐,眼胞浮,面微黃,足冷肚熱,日輕夜重,吐黃酸水,或清痰、或宿食挾乳吐出,有酸餿氣,二陳湯化下保和丸。風痰吐者,痰結氣逆,連嗽而出,疏利肺氣為主。

若久嗽面白唇乾,發乾嘔,急宜保肺,兼培脾土。蟲吐、昏困不省人事,胃口時痛時止而嘔清水(得食則止,飢則甚),於養胃中加使君子苦楝皮之類以化蟲(戴元禮曰:嘔家不納藥,當有蛔在隔間,聞藥則動,動則藥出,於嘔藥中加川楝十粒,或先飲楝湯一二口良)。驚吐,早晚發熱,山根青色,吐而不睡,安神丸,和胃之劑送下。

肝膽之火上逆,嘔吐酸苦,黃連、吳萸、白朮陳皮。傷風吐,咨於無度,運化不及,滿而溢出,節乳為上,消乳散。氣乳吐,由乳母憂鬱,或氣怒不時,令兒乳哺不化而吐,須釋其忿怒,服寬中順氣藥。釀乳,兒少與之。凡治吐,須辨新久。如初吐,當導利以順氣下行。久則須防胃氣虛。

行虛則生風,至目慢氣微,手足肢冷,囟動露睛,此虛極危症,急溫補胃氣,亦有生者。

嘔吐治驗,

(案1)八月患吐,食入即出。或作火治,不效。易醫,進理中湯,不納。密齊診之。此內寒已甚,格拒其陽,故藥不得入也。即將理中湯分開,用豬膽汁及童便各半,拌炒煎服,果下矣,即止。經云:治寒以熱,涼而行之。此之謂也。

(案2)久患嘔吐,脈藥不減。士材云:氣口脈大軟,此穀氣少,藥氣多也。且多犯辛劑,可以治表實,不可以治中虛;可以理氣壅,不可以理氣弱。投半夏人參陳倉米,加白蜜甘潤水煎,二劑減,數劑安。

(案3)暑月吐瀉,服香薷、五苓之類止。但飲食不下,腸鳴作嘔,手足肢冷,仍欲投以清暑,力止之。蓋此症乃始為熱,終為寒也。用人參理中丸,薑湯化下,二服勢定,繼以助胃膏六君子湯而痊。

(案4)發熱煩渴,嘔吐,治驗。(見傷寒門)

(案5)陽明頭痛,壯熱渴嘔,治驗。(見傷寒門)

(案6)盜汗不食,聞藥即嘔,治驗。(見汗門·失集)

(案7)吐乳便黃,身有微熱,治驗。(見客忤·失集)

嘔吐方,

黃連香薷飲厚朴,香薷,扁豆,黃連

保和丸:山楂,半夏,神麯,茯苓(各一兩),陳皮(炒五錢),萊菔子(炒五錢),連翹(五錢)

安神丸:半夏,茯神遠志,棗仁,橘絡,川連,人參

作丸,硃砂為衣,每服一二丸。

助胃膏:四君子湯山藥木香砂仁、丁香、藿香、炮姜。

消乳散:砂仁,橘絡,神麯,麥芽

共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