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妙用》~ 卷一 (7)
卷一 (7)
1. 小兒脈法
小兒五歲以下。血氣未盛。經脈未充。無以別其脈象。故以食指絡脈之象彰於外者察之。食指第一節寅位。為風關。第二節卯位。為氣關。第三節辰位。為命關。以男女左右為則。紋色紫曰熱。紅曰傷寒。青曰驚風。白曰疳疾。淡黃隱隱為無病。黑色曰危。在風關為輕。氣關為重。
白話文:
兒童五歲以下,血氣充沛、經脈發育尚未完全,所以不能通過把脈來判斷病情,因此使用食指搭脈之法來觀察疾病的症狀。食指第一節寅位,稱為風關。第二節卯位,稱為氣關。第三節辰位,稱為命關。根據男女左右手來判斷。脈象呈現紫色的話表示有發熱;呈現紅色的話表示受到風寒;呈現青色的話表示有驚嚇;呈現白色的話表示有疳積病;呈現淡淡的黃色、若隱若現的話表示沒有疾病;呈現黑色的話表示病情危險。在風關處出現的症狀較輕,在氣關處出現的症狀較重。
命關為危。脈紋入掌為內釣。紋彎里為風寒。紋彎外為食積。及五歲以上。乃以一指取寸關尺之處。常以六至為率。加則為熱。減則為寒。皆如診大人法。
小兒脈亂身熱。汗出不食。食即吐。多為變蒸。小兒四末獨冷。鼓慄惡寒。面赤氣粗。涕淚交至必為痘疹。
白話文:
生命危在旦夕。脈象進入手掌的是內釣。脈紋彎向裡邊是風寒,彎向外是食積。五歲以上的小孩,用一個手指頭取寸關尺部位的脈象,六至為正常的幅度,高於六至是熱,低於六至是寒,和診治成人的方法一樣。
半歲以下。於額前眉端髮際之間。以名中食三指候之。食指近發為上。名指近眉為下。中指為中。三指俱熱。外感於風。鼻塞嗽咳。三指俱冷。外感於寒。內傷飲食。發熱吐瀉。食中二指熱。主上熱下冷。名中二指熱。主夾驚。食指熱。主食滯。
白話文:
半歲以下的嬰兒。在前額、眉毛的邊緣和髮際之間,用食指、中指和名指來診斷。食指靠近頭髮的是上面,名指靠近眉毛的是下面,中指是中間。三指都熱,是外感風寒,症狀有鼻子不通氣、咳嗽。三指都冷,是外感寒冷,內傷飲食,症狀有發燒、嘔吐、腹瀉。食指和中指熱,是上熱下冷。名指和中指熱,是夾驚。食指熱,是食物積滯。
2. 中風
猝倒無知。牙關緊閉。痰涎上壅。危在頃刻是也。李東垣主氣虛。劉河間主火盛。朱丹溪主濕盛生痰。三子皆言中風之因。如作文之推原法。薛立齋趙養葵。言真水竭。真火虛。肝鬱脾傷。及諸虛所致。更推廣言之。總非正面文字。其曰風者。主外來之邪風而言也。其曰中者。
白話文:
猝然倒地,失去知覺。牙關緊閉,痰液壅塞於喉嚨,性命危在旦夕。李東垣主張是氣虛所致。劉河間主張是火氣太盛所致。朱丹溪主張是濕氣太重生痰所致。三位名醫都說的中風的原因,就像寫文章時探討根源的方法。薛立齋和趙養葵認為是真水枯竭,真火虛弱,肝鬱脾傷,以及各種虛症所導致。他們進一步闡述,這些都不是直接的原因。所謂的「風」,是指外來的邪風。所謂的「中」,是指內在的因素。
如矢石之中於人也。此時因風治風。尚恐不及。其他奚論焉。小續命湯為第一諸說。不足憑也。若謂是氣虛火盛痰多水竭火虛肝鬱脾傷及諸虛所致。為病日久。即未中風之前。以大劑調養。非一兩月不效。豈於既中風之際。死生只在頃刻。尚可以一劑。回其氣虛。平其火勢。
白話文:
就像被亂飛的箭石擊中人體一樣,此時因風而引起的病症,治療宜用發散風寒的藥物,還唯恐不夠,其他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小續命湯做為靈丹妙藥的說法,不足為憑。如果說這是由於氣虛,火盛,痰多,水竭,火虛,肝鬱,脾傷以及諸虛所導致的。那麼病症的起因已經很久了。即使沒有中風之前,用大劑量的藥物調理,也至少需要一兩個月才會見效。難道在已經中風的時候,生死只在一瞬間,還能夠用一劑藥挽回氣虛的狀況,平息火勢嗎?
清其痰源。滋其腎水。溫其命火。及疏肝健脾。補養諸虛乎。必無是理也。如牛黃腦麝。及市上馳名丸藥。人尚知其劫傷元氣。不敢輕投。而數家之書。言似近理。其實偽君子之為害。更甚於真小人。(念祖)為活人計。不敢不得罪前人。而直辨其非。
白話文:
清理他的痰源,滋養他的腎水,溫暖他的命火,再疏肝健脾,補養種種虛症,這不是道理。像牛黃、腦髓、麝香,以及市面上聲名顯赫的丸藥,人們都知道它們會傷害元氣,不敢輕率服用。而有幾種書,其言論似近情理,事實上偽君子的危害性,比真小人還要嚴重。(念祖)為活人的緣故,不得不得罪前人,而直截了當地指出他們的錯謬。
脈喜浮大。(浮者。邪尚在腑也。大者。風為陽邪。陽症見陽脈也。若浮大鼓指。恐邪盛正衰。元氣欲脫。)忌沉小。(沉者。邪入臟也。小者。正氣衰也。其沉小而氣度和緩。來去分明。乃是吉兆。)
中經有六經之形證。宜_小續命湯_。(三十二)
白話文:
脈象呈現出浮大。(浮脈表示邪氣還在體表。脈象大,表示風邪為陽邪。陽性的症狀會在陽經脈絡上出現。如果脈象浮大且鼓動手指,恐怕是邪氣盛而正氣衰弱,元氣即將脫離身體。)應避免沉小。(沉脈表示邪氣已經進入臟腑。脈象小,表示正氣衰弱。如果脈象沉小,但氣息和緩,來去分明,則是吉兆。)
中臟多滯九竅。故有唇緩失音鼻塞耳聾目瞀便秘之症。風自外來。故不外麻桂。手足抽掣。故兼用歸芍。二便阻隔。故用滑石硝黃。宜_防風通聖散_。(五十六)
白話文:
中臟積滯很多,九竅也不暢通。因此出現嘴脣鬆弛、失音、鼻塞、耳聾、眼睛昏花、大便乾澀等症狀。風邪是從外面來的。因此可用麻黃、桂枝來治療。手腳抽搐。因此還加入當歸、芍藥。小便和大便不通暢。因此用滑石、硝石、黃柏。適宜使用【防風通聖散】。(五十六)
中腑多著四肢。故有半身不遂手足不隨左癱右瘓之形。
中血脈。外無六經之形症。內無便弱之阻隔。唯口眼喎斜。或左或右。
偏左。宜_六君子湯_。蓋左半雖血為主。非氣以統之。則不流也。(二)
偏右。宜_四物湯_。蓋右半雖氣為主。非血以麗之。則易散也。(九)
白話文:
中風多影響四肢,因此會出現半身不遂、手腳不靈活、左側或右側癱瘓的情況。
如果血液受影響,外表看不出六經的症狀,內部也沒有大便困難或虛弱的障礙,只有嘴巴和眼睛歪斜,可能是左側或右側。
如果是左側受影響,適合使用六君子湯,因為左半邊雖然以血為主,但若沒有氣來統領,血就無法流通。
如果是右側受影響,應該使用四物湯,因為右半邊雖然以氣為主,但若沒有血來滋養,氣就容易散失。
二湯俱加竹瀝薑汁。以行經絡之痰。再加殭蠶鉤藤天麻羚羊角。以熄風活絡。或加附子以固陰。肉桂以通陽。黃耆以勝風。
白話文:
-
兩種湯藥都加入了竹瀝和薑汁,用於治療經絡中堵塞的痰液。
-
再加入殭蠶、鉤藤、天麻和羚羊角,用於熄滅風火,活絡經絡。
-
或者加入附子以固攝陰氣,肉桂以疏通陽氣,黃耆以勝過風邪。
中風不語。宜_資壽解語湯_。(三十九)
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行。宜_地黃飲子_。(三十)
白話文:
中風導致不能說話,應該使用資壽解語湯。(三十九)
舌頭僵硬無法說話,腳部無力無法行走,應該使用地黃飲子。(三十)
中風死症。多是風中帶寒。其症。口開為心絕。手撒為脾絕。眼合為肝絕。遺尿為腎絕。聲如鼾睡為肺絕。汗出如油為元氣內絕。髮直目上視。面赤如妝。汗綴如珠。法在不治。用藥若遲數刻。即死矣。急用三生飲一兩。加人參一兩。(一百零四)
白話文:
中風死症。大多是風中帶寒。症狀是:口開代表心臟停止運作。手撒代表脾臟停止運作。眼合代表肝臟停止運作。遺尿代表腎臟停止運作。聲音像打鼾一樣是肺部停止運作。汗出如油是元氣內絕。頭髮直豎,目光朝上看。面部紅潤像化了妝。汗水像珠子一樣往下墜。這種病症無法醫治。如果用藥延遲幾分鐘。就會死了。緊急服用「三生飲」一兩。加上人參一兩。(一百零四)
按三生飲中。近時附子俱以鹽醃過烏頭。非四川產者無力。愚用熟附子一兩。乾薑五錢。炙甘草四錢。一服汗略止。再服眼睛略動。三服加人參三錢。漸有生意。必須半日服三劑。中風愈後。照劉朱李薛諸法。緩緩調治之。
白話文:
按照《三生飲》中的方法。近來附子都是用鹽醃製過的烏頭,不是四川產的沒有效果。我用炒過的附子一兩。乾薑五錢。烤甘草四錢。服用一劑後,出汗略有停止。再服一劑後,眼睛略微轉動。三劑後,加入人參三錢。逐漸恢復了生氣,必須在半天內服三劑。中風後,按照劉朱李薛等人的方法,慢慢調養。
愚按。開竅以驅風。非是正法。內經重在填竅。金匱有侯氏黑散風引湯二方。是補天手段。或猝倒時痰涎如塞。危在頃刻者。三因白散極驗。詳三字經方。
附小續命湯六經加減並針灸法
白話文:
我認為,用開竅的方法來驅除風邪,並不是正統的方法。內經中更重視填補空竅。金匱要略中有侯氏黑散和風引湯這兩個方劑,這是很好的方法。或者在突然昏倒的時候,痰涎阻塞,危在頃刻的情況下,三因白散是非常有效的。詳細的用法請參閱《三字經方》。
如中風無汗惡寒。依本方。麻黃杏仁防風各加一倍。又宜針至陰出血。(穴在足小指外側甲角。針一分。)崑崙。(穴在足外踝後踝骨。針透太谿。)○如中風有汗惡風。依本方桂枝芍藥杏仁各加一倍。又宜針風府。(穴在項後入發一寸。針入三分。禁灸。)以上二症。皆太陽經中風也。
白話文:
如果中風時沒有汗卻怕冷,遵循這個藥方。麻黃、杏仁、防風各增加一倍。同時建議針灸至陰穴至出血。(穴位在小腳趾外側指甲角,針刺一寸。)昆侖穴。(穴位在腳踝外側、腳踝骨,針刺穿透太谿穴。)如果中風時有汗卻怕風,遵循這個藥方。桂枝、芍藥、杏仁各增加一倍。同時建議針灸風府穴。(穴位在後頸進入頭髮一寸,針刺三分,禁止灸。)以上兩種症狀都屬於太陽經中風。
如中風有汗。身熱不惡寒。依本方。加石膏知母各二錢。甘草再加一倍。去附子。○如中風有汗。身熱不惡風寒。本方加葛根桂枝黃芩再加一倍。宜針陷谷。(穴在足大趾次指外間骨節後陷中。針入五分。)去陽明之賊。兼刺厲兌。(穴在足大趾次趾端去爪甲如韭葉許。)以瀉陽明之實也。
以上二症。皆陽明經中風也。
白話文:
如果中風時有汗,身體發熱不畏寒,則依照本方,再加入石膏、知母各二錢,甘草的劑量再加一倍,去除附子。
如果中風時有汗,身體發熱但卻不畏懼風寒,則在本方中加入葛根、桂枝、黃芩,劑量再加一倍,並適宜針灸陷谷穴。
(陷谷穴位於足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外側骨節後方的凹陷中,針灸時針入五分。)
這樣可以去除陽明經絡的邪氣,並且在厲兌穴進行針刺。(厲兌穴位於足部大拇指和第二個腳趾之間,距離指甲如韭葉的寬度。)
以瀉除陽明經絡中的實熱。
如中風無汗身涼。依本方。附子加一倍。乾薑加二倍。甘草加二倍。又宜刺隱白。(穴在足大趾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去太陰之賊。此太陰經中風也。如中風有汗無熱。依本方。桂枝附子甘草各加一倍。又宜針太谿。(穴在足內踝後跟骨上陷中。針透崑崙。)此少陰經中風也。
白話文:
如果遇上中風無汗,身體冰冷的情況,沿用本處方,將附子增加一倍,乾薑增加二倍,甘草增加二倍。另外應針刺隱白穴(穴道位於大腳趾內側,距趾甲角約相當於韭葉寬度)。這是為了去除太陰經的中風症狀。
如果遇上中風有汗,但沒有發燒的情況,沿用本處方,將桂枝、附子、甘草各增加一倍。另外應針刺太谿穴(穴道位於足內踝後跟骨上方的凹陷處,針刺深度要達到崑崙穴的部位)。這是去除少陰經的中風症狀。
如中風六經混淆。系之於少陽。或肢節蠻痛。或麻木不仁。依本方。加羌活連翹。又於少陽之經紀骨穴。(在足外踝上三寸。灸五壯。)灸以引其熱。取厥陰之井大敦穴。(在足大趾甲聚毛間。)刺以通其經。此少陽厥陰經中風也。
白話文:
比如中風導致六經混雜。症狀與少陽經有關,可能會出現四肢關節痠痛、麻木不仁的情況。根據這個方劑,再加入羌活、連翹。並且在少陽經的紀骨穴處(位於外踝上三寸)灸五壯,以灸法引出熱氣。同時在厥陰經的井穴大敦穴(位於大拇趾趾甲旁邊的毛叢中)刺入,以通經活絡。這種情況就是少陽經和厥陰經的中風。
新按(受業侄鳳騰注。諸書逐而散之。風散即為氣散。生而亦死。茲法養以和之。氣和即為風和。死可回生。為風症補千古所未及。)壬戌歲。(念祖)在保陽供職。
白話文:
新按:(我的學生侄子鳳騰所做的注。諸書把風分散了。風散了就是氣散了。生而也會死。這個方法用養生來調和它。氣和了就是風和了。死可以起死回生。為風症補足了千百年來沒有涉及到的地方。)壬戌年,(我的父親念祖)在保陽供職。
制憲熊大人召診。診得兩手脈厚而長。唯左手兼些弦象兩寸略緊。(念祖)謂脈厚得土之敦氣。以厚道載厚福。脈長壽亦長。非諛語也。但弦為風脈。緊為痛脈。緊在兩寸。恐上半身有痹痛等症也。大人云。所言俱對。但背上及手腕痛。或愈或作。約有五年餘。指頭麻木。十年前頗甚。
白話文:
制憲熊大人請我看診。我發現他的雙手脈搏厚實而綿長。只有左手兼有弦象,兩寸脈稍緊。(念祖)說脈搏厚實,得到土的敦厚之氣,以厚道承載厚福,脈搏長壽命也長,這不是奉承的話。但弦脈是風脈,緊脈是痛脈,緊脈在兩寸,恐怕上半身有痺痛等症狀。大人說,你說得都對,我的背上和手腕疼痛,有時好有時發作,大約有五年多了。手指麻木,十年前很嚴重。
今略麻而不木矣。(念祖)曰。風在骨節而作痛。妙在痛處。痛是氣血與風邪相拒。非若偏枯之不痛也。書謂中指麻木。三年內必有中風之患。以中指屬手。心主之經故也。今拇指食指為甚。特肺與大腸之氣不調。不甚為害。然必須治之於早也。
白話文:
現在手指稍微麻痺而不木然。(念祖)說:風在骨節而疼痛。妙在於疼痛的地方。疼痛是氣血與風邪相互抵觸。不是像偏枯病那樣不疼痛。醫書上說中指麻木,三年內一定會有中風的危險。因為中指屬於手。心主之經脈,所以這樣說。現在大拇指和食指最嚴重。只是肺與大腸之氣不調。不是很厲害的危害。但是必須儘早治療。
薛氏云。服風藥。以預防中風。適以招風取中。(念祖)師其意。而不用其方。擬用黃耆五物湯常服。
白話文:
薛氏說:服用風藥來預防中風,反而會招來中風。師承他的意思,但不使用他的方子。擬定使用黃耆五物湯來作為常服的藥方。
黃耆,桂枝尖,生芍藥(以上各二錢),生薑(四錢),大棗(二枚擘),水煎服。
白話文:
黃耆、桂枝尖、生芍藥各二錢,生薑四錢,大棗二枚掰開,加水後煎服。
昔人云。人在風中而不見風。猶魚在水中而不見水。風。即氣也。人在氣交之中。得風以生。即宋儒所謂和風一至。萬物皆春是也。因風以害。即釋氏所謂業風一吹。金石烏有是也。人身五臟。而肝為風臟。乃生死之門戶。無病。則風和而氣息脈息俱和。不見其為風。有病。
白話文:
古人說:人處於風中卻看不到風,就像魚在水中看不到水一樣。風,也就是氣。人生活在空氣中,靠空氣而生存。就像宋儒所說的,春風一到,萬物復甦。但有時風也會帶來危害,就像佛家所說的,一陣業風吹過,金石都會毀滅。人體的五臟中,肝臟是主風的臟器,是生命的大門。當人體健康時,肝風調和,氣息和脈搏都正常,感覺不到風的存在。但當人體生病時,肝風就會失調,造成氣息和脈搏異常,此時就會感覺到風的影響。
則風疾而氣息脈息亦疾。遂露出風象。甚至目直手足動搖抽掣汗出如珠痰涎如湧等症。大顯出風象。治之不及矣。唯指頭麻木時。或眩運時。或歷節作痛。病未甚而治之於先。則肝得所養。斯不為風病矣。肝屬木而主春。陽春有腳。能去而亦能來。別有所以留之之道。吾於邵子之詩悟之。
白話文:
因此,風疾患者的呼吸和脈搏也很快,逐漸出現了風疾的症狀。甚至有目光直視、手足抽搐、盜汗如珠、痰涎如湧等症狀,更加明顯地表現出風疾的症狀。到了這個時候,治療就來不及了。只有在手指麻木的時候、眩暈的時候、或者關節疼痛的時候,病情還不是很嚴重,及早治療,那麼肝臟就能得到滋養,就不會演變成風疾了。肝臟五行屬木,主司春季,陽春有腳(指風疾),它既可以離去,也可以到來。另有方法可以留住它,我從邵雍的詩中領悟到了這個道理。
內經云。神在天為風。又曰。大氣舉之。莊子云。萬物以息相吹也。孟夫子謂塞乎天地之間。佛經以風輪主持大地。異同處實有一貫之道焉。茲方也。認定肝為風臟。取桂枝通肝陽。芍藥滋肝陰。陰陽不偏。是為和氣。亦即和風也。盈天地間。皆風而皆氣。氣貴善養。黃耆之補。
白話文:
內經上說:神在天上的表現形式就是風。又說:大自然主持風的運行。莊子說:萬物靠著呼吸互相吹拂。孟夫子說:風充塞在天地之間。佛經說:風輪主持著大地。這其中雖然有差異,但冥冥之中實有一貫的道理。這個方子認定肝臟是風臟,用桂枝疏通肝臟的陽氣,用芍藥滋補肝臟的陰氣,陰陽不偏頗,這就是和氣,也就是和風。天地之間到處都是風,到處都是氣,氣需要好好保養,因此用黃耆來補氣。
是養氣章勿忘工夫。大棗之緩。是養氣章勿助工夫。且倍以生薑之雄烈。所以還其剛大浩然之體段。聖賢之一言一字。包函萬有。自可以互證而益明。
白話文:
養氣的文章,強調的是不要忘記修養的工夫。大棗的緩和,是養氣的章法,但不要過於緩和。況且還要加上生薑的雄烈之性,因此才能讓氣血恢復剛大浩然的身體狀態。聖賢的一言一字,都包含著萬種道理,可以互相佐證,讓道理更加明白。
又擬丸方。(時常服食之方。與救病之方不同。故取和平之藥。與五穀五菜同功。古云藥以治病。食以叢丸。此方取義等於食物。即勿藥意也。)
白話文:
再擬定丸藥的藥方。(藥方中藥物治療的標的並不相同。有治療疾病的藥方,也有長時間服用的藥方。因此取用和平的藥物,並與五穀五菜具有相同的效果。古人說藥物是用來治療疾病,食物是用來製作藥丸,本藥方取義與食物相同,所以不必把藥當藥服。
熟地(六兩。),於潛白朮(六兩。米泔浸一宿。去皮切片。飯上蒸。),懷山藥(三兩。生薑汁拌炒。),甘枸杞(三兩。隔紙烘。),川附子(二兩炒。),上肉桂(一兩去皮。不見火研。),人參(二兩。飯上蒸軟。切片隔紙烘研。),鹿茸(去毛切片。酥炙。勿傷焦。
白話文:
-
熟地:六兩。
-
於潛白朮:六兩。將於潛白朮浸泡在米泔水中一晚,去皮切片,放在飯上蒸。
-
懷山藥:三兩。用生薑汁拌炒。
-
甘枸杞:三兩。隔著紙烘乾。
-
川附子:二兩。炒過。
-
上肉桂:一兩。去皮,不要用火烤,研磨成粉。
-
人參:二兩。放在飯上蒸軟,切片,隔著紙烘乾,研磨成粉。
-
鹿茸:去除毛髮,切片,用酥油烘烤,不要烤焦。
),麥冬(二兩。紹酒潤曬烘。),五味子(二兩。鹽水浸炒味),依制研末。煉白蜜丸如桐子大。用硃砂五錢。研末為衣。涼干。每早以米湯送下三錢。忌食蘿蔔蕓薹諸血生蒜。
白話文:
半夏(一兩。薑汁炒。),地骨皮(七兩。去毛。),麥冬(二兩。用紹興酒潤濕後,曬乾再烘乾即可。), 五味子(二兩。用鹽水浸泡洗淨後,再炒至略微出味。),按照這個比例磨成粉末。煉製白蜜丸,丸子的尺寸跟桐子差不多。使用五錢的硃砂,磨成粉末用於包裹丸子。 將丸子陰涼處晾乾即可。 每天早上用米湯送服三錢藥丸。 禁食蘿蔔、蕓薹類蔬菜、血液、生蒜。
此方。與黃耆五物湯相表裡。黃耆五物湯。補氣以治風。所重在肝。肝為風臟。風者。天地之噫氣也。氣和即風和。鼓舞動盪。無有不周。即孟子所謂塞乎天地之間是也。此方補腎。亦是養肝。肝屬木。為東方之生氣。莊子云。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息以相吹也。然而木生於水。
白話文:
這個方子,與黃耆五物湯是表裡合用的。黃耆五物湯,是治療風證的方劑,著重在肝臟上。肝臟是主風的臟腑,風是天地之間的嘆息之氣。氣和諧了,風也就和諧了。鼓動激盪,無處不達,這就是孟子所說的「充滿於天地之間」的意思。這個方子補腎,也是為了養肝。肝屬木,是東方的生氣。莊子說:「野馬啊,塵埃啊,生物的呼吸互相吹動著。」然而,木生於水。
乙癸同源。所重尤在於腎。內經云。腎藏志。又云。腎者。作強之官。夫曰作強。則為剛大浩然之根本。即孟子所謂夫志氣之帥是也。聖賢言包萬有。雖養氣章主學問而言。而尊生之道。亦在其中。自漢醫後。無一人談及。鮮不以(念祖)之論為創。其實有所本而言。
白話文:
陰陽之氣,同源於腎臟。醫書上説,腎臟儲存著人的意志。又說,腎臟是生長強壯的總司令。所謂「生長強壯」,就是剛強偉大、浩蕩不息的根本,也就是孟子所說的「意志是氣的統帥」的意思。聖賢的言教涵蓋萬有,雖然《養氣章》主要是談學問,但其中也包含了養生的道理。自漢醫之後,沒有人談及此事,很少有人不把(念祖)的論述當成創見。其實,他的論述是有所根據的。
方中。熟地補先天腎水。白朮補後天脾土。然欲補腎。必先聚精。故取枸杞函精氣之完足。以佐熟地所不及。欲補脾。必先厚土。故取山藥具土氣之沖和。以佐白朮所不及而為脾腎之總根者。則在命門。命門之外。為兩腎坎外之耦也。兩腎之中。為命門。坎中之奇也。方中。
白話文:
方劑組成中。熟地黃補先天腎水。白朮補後天脾土。然而想補腎,必須先儲存精氣。所以選用枸杞,囊括精氣的完足,以幫助熟地黃的不足。想補脾,必須先增強脾土。所以選用山藥,具備土氣的沖和,以幫助白朮的不足,而脾腎的總根源,就在命門。命門之外,是兩個腎臟,如同坎卦外卦的陰爻。兩個腎臟之中,是命門,如同坎卦內卦的陽爻。
附子入命門血分。肉桂入命門氣分。二藥溫養水臟。為生生之本。即邵康節先生所謂地下有雷聲。春光彌宇宙是也。又合生脈散(人參五味麥冬。)之酸甘化陰。俾辛熱之陽藥不僣。再加鹿茸為血氣所長。較無情之草木倍靈。外以硃砂為衣者。取其色赤入心。
白話文:
附子進入腎臟血分。肉桂進入腎臟氣分。兩種藥物溫暖滋養腎臟。是生命之本源。這就是邵康節先生所說的「地下有雷聲,春光彌漫宇宙」的意思。再加入生脈散(人參、五味子、麥冬),使酸甜之味化陰。以緩和辛熱之陽藥的躁性。再加入鹿茸,因為鹿茸是血氣的來源,比沒有感情的草木更靈驗。外部用硃砂作衣,取其紅色入心。
內經云。心藏神。腎藏志。朱子論語注云。心之所之之謂志是也。各家之說不足憑。而內經為三墳之一。證之聖經賢訓。字字相符。醫與儒。原非二道也。
白話文:
《內經》說,心能藏神,腎能藏志。《朱子論語注》說,志是心之所嚮往的。各家說法都不足為憑,而《內經》是三墳之一,與聖經賢訓相印證,字字相符。醫學與儒學,原本不是兩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