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妙用》~ 卷四 (8)
卷四 (8)
1. 厥陰
(為風木之臟。從熱化者多。從寒化者少。以木中有火故也。)
何謂厥陰症。傷寒論云。厥陰之為病。消渴。(火盛。)氣上撞心。(氣逆即火逆)心中疼熱。(火邪入心。)飢(火能消物。)而不欲食。(木克二故)食則吐蛔。(蟲為風化。一聞食臭。則上大於膈而吐。)下之利不止。(誤下傷胃。)是也。柯注云。兩陰交盡。名厥陰。
白話文:
什麼是厥陰症?《傷寒論》說:厥陰症的病症是消渴(火熱旺盛)、氣往上衝撞心臟(氣逆就是火逆)、心中疼痛發熱(火邪侵入心臟)、飢餓(火能消耗物質)卻不想吃東西(由於肝火剋制脾胃),吃東西就會吐出蛔蟲(蛔蟲是由風化而成的,一聞到食物的氣味,就往上衝到橫膈膜而吐出來)、瀉肚子不止(誤用瀉藥損傷了胃)。柯某註解說:兩陰(少陰和太陰)衰竭到盡頭,稱為厥陰。
宜無熱症。然厥陰主肝。而膽藏於內。則厥陰熱症。皆少陽之火內發也要知少陽厥陰。同一相火。相火鬱於內。是厥陰病。相火出於表。為少陽病。少陽咽乾。即厥陰消渴之機。胸脅苦滿。即氣上衝心之兆。心煩即疼痛之初。不欲食是飢不欲食之根。喜嘔即吐蛔之漸。故少陽不解。
轉屬厥陰。為病危。厥陰病衰。轉屬少陽。為欲愈。
白話文:
必須沒有熱症,但厥陰主肝,而膽藏於肝內,所以厥陰出現熱症,皆是因為少陽之火內發。也要知道少陽和厥陰,是同屬於相火,相火鬱積於內就是厥陰的疾病,相火出現於外就是少陽的疾病。
少陽的咽喉乾燥,就是厥陰的消渴原因。胸腔、肋骨苦悶脹滿,就是氣血衝上心的徵兆。心煩就是心痛的開始。不想要吃東西是食慾不振的根源。喜歡嘔吐就是吐出蛔蟲的開始。因此少陽症如果不解決,就會轉變成厥陰症。
一烏梅丸。為厥陰症之總方。吐蛔久利尤隹。一病初起。手足厥冷。脈微欲絕。宜當歸四逆湯。有久寒。加生薑吳茱萸。酒水各半煎。以相火寄於肝經。雖寒而臟不寒。故先厥者後必發熱。手足愈冷。肝膽愈熱。故云。厥深熱亦深也。薑附不可妄投。
白話文:
烏梅丸,是治療厥陰證的總方。尤其對於吐蛔蟲、腹瀉時間長的人效果最好。一律在疾病初期,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幾乎消失。應該服用當歸四逆湯。假如病情已經很長時間,再加生薑、吳茱萸,用水和酒各一半煎服。這可以用相火寄附於肝經。儘管身體寒冷,但內臟並不寒冷。所以先出現手腳冰冷的人,之後一定會發熱。手腳愈冰冷,肝膽愈發熱。因此說,厥證嚴重時,發熱也會越嚴重。薑和附子不可隨便服用。
一脈結(脈緩時一止日結。活人云陰盛則結。)代。(一臟氣敗。其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而他臟代之。)心動悸。(心氣不寧。)炙甘草湯主之。愚按他經亦有此症。是陽氣大虛。虛極生寒。非薑附肉桂不為功。若用此藥。是速其化也。惟厥陰症。肝中之相火。本少陽之生氣。而少陽實出坎宮之真陰。即經所謂陽予之正。陰為之主是也。、
白話文:
-
一脈結(脈搏緩慢時,一停止就稱為結脈。活人書說陰盛就會出現結脈。)代脈。(一個臟腑的氣敗絕了,脈搏會跳動停止,不能自行恢復,而其他臟腑的脈搏會代替它跳動。)心動悸(心氣不寧靜)。炙甘草湯可以治療。愚按其他經絡也有這種症狀,是陽氣極度虛弱,虛極而生寒,不使用生薑、附子、肉桂沒辦法治好。若使用這個藥方,會加速病情的惡化。只有厥陰症屬於肝臟中的相火,是少陽的生氣,而少陽又出自坎宮的真陰,也就是經書所說的「陽予之正,陰為之主」。
-
心動悸(心氣不寧)炙甘草湯主之。愚按他經亦有此症。是陽氣大虛。虛極生寒。非薑附肉桂不為功。若用此藥。是速其化也。惟厥陰症。肝中之相火。本少陽之生氣。而少陽實出坎宮之真陰。即經所謂陽予之正。陰為之主是也。
按前言表症。而手足厥逆。此言里症。而脈結代。雖為厥陰寒化。終不用薑附大熱之品。以厥陰之臟。相火遊行於其間故也。雖脈微欲絕。不可下。若脈滑而厥。是內熱鬱閉。所謂厥應下之是也。下之。是下其熱。非下其實。泄利下重者。四逆散。欲飲水數升者。白虎湯。皆所以下無形之邪也。若以承氣下之。利不止矣。
白話文:
前面提到面症,也就是手腳冰冷。這說明瞭裡症,脈搏結代。雖然看起來是厥陰寒化,但終究不能用生薑、附子,這些大熱的藥物,因為厥陰臟裡,有相火在裡面遊行。雖然脈搏微弱幾乎沒有,也不可以攻下。如果脈搏滑而且手腳冰冷,是因為內熱鬱閉,所謂的熱症應該用瀉下的方式做治療。攻下,的確是把熱攻下去,而非把固有的東西攻下去。糞便很多的人要服四逆散。吃進很多水的人要喝白虎湯。這些都是用來攻下無形的邪氣。如果用承氣來攻下,大便就會無法停止。
一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下利慾飲水者。熱也。白頭翁湯主之。
以上治熱化之法。
白話文:
-
因熱邪所致的大便急迫、腹瀉、腸鳴腹痛,濕熱積聚在腸道。白頭翁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
下利後想要喝水,這是熱症。白頭翁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一厥者必發熱。熱與厥相應。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此四症。是厥陰傷寒之定局。先熱後厥。厥熱往來。厥多熱少。熱多厥少。此四症。是厥陰傷寒之變局。皆因其人陽氣多少而然。
白話文:
-
厥症會發熱。發熱與厥症互相影響。發熱嚴重,厥症也嚴重。發熱輕微,厥症也輕微。這四種病症是厥陰傷寒的固定格局。
-
先發熱後發厥,厥熱交替出現。厥症多,發熱少。發熱多,厥症少。這四種病症是厥陰傷寒的變局。這都是因為人的陽氣多少而造成的。
一乘脾乘肺二症宜辨。一曰傷寒腹滿。(經云。諸腹脹大皆屬於熱。此由肝火也。)譫語(經云。肝氣盛則多言。)寸口脈浮而緊。(即弦脈。)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
白話文:
有兩種「一乘」的症狀需要加以辨別。第一種是傷寒腹脹。(《傷寒論》說:各種肚子脹大的症狀,都屬於熱證。這是因為肝火太旺盛的緣故。)胡言亂語。(《素問》說:肝氣太旺盛,就會胡言亂語。)寸口脈浮而緊。(也就是弦脈。)這是肝乘脾的症狀。叫做「縱」。刺期門穴。
一曰傷寒發熱。嗇嗇惡寒。(肺主皮毛。此症因無頭痛項強。知其非太陽病。為肺虛。)渴欲飲水。(無白虎症而欲飲。知為肺虛。)腹滿。(無承氣症而腹滿。知肺虛不能通調水道。)此肝乘肺也。(肺金虛不能制木。肺寡於畏侮所不勝也。)名曰橫。刺期門。(肝有立火。隨其實而瀉之。)
白話文:
第一類是傷寒發熱,皮膚粗糙而且怕冷。(肺臟主皮毛。此症狀沒有頭痛和脖子僵硬。知道不是太陽病。是肺虛。)口渴想喝水。(沒有白虎症狀卻想喝水。知道是肺虛。)肚子脹滿。(沒有承氣症狀卻肚子脹滿。知道肺虛不能暢通水道。)這是肝臟侵犯肺臟。(肺金虛不能制木。肺虛弱容易受到侵犯。)稱為橫。針刺肝臟的期門穴。(肝臟有火氣。根據實際情況瀉火。)
一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此亦肝乘脾也。)先與小建中湯。(平肝以補脾。)不瘥者。(中氣虛而不振。邪尚流連。)與小柴胡湯主之。(令木邪直走少陽。使有出路。所謂陰出之陽則愈也。)
白話文:
一、感受了風寒後,陽脈顯得遲澀,陰脈緊張。根據這種情況,通常病人會感覺到腹部疼痛。 (這種症狀亦是肝臟的能量侵犯脾臟所致。)首先服用小建中湯。(平復肝臟的強勢,以補益脾臟。)服用後沒有康復的話,還是(由於身體的正氣不足,無法發揮作用。邪氣仍然滯留散佈在體內。) 服用小柴胡湯為主。(使肝臟的邪氣直接流向少陽部位,讓邪氣有出路。所謂讓陰性之氣出於陽性之時則能痊癒 。)
一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清入胃。必作利也。柯注云。此亦肝乘肺也。雖不發熱惡寒。亦木實金虛。水氣不利所致。上節腹滿。是水在中焦。故刺期門。以泄其實。此水在上焦。故用茯苓甘草以發其汗。此方是化水為汗。發散內邪之劑即厥陰治厥之劑也。
白話文:
如果傷寒時感到心悸,應該先治療臟腑中因水氣停留而引起的功能失調。服用茯苓甘草湯。再治療厥症。如果不這樣做,水清進入胃中,必然會引起腹瀉。柯注說:這也是肝臟侵犯肺臟所致。雖然沒有發熱畏寒的症狀,但也是因為木氣太盛,金氣虛弱,導致水氣不通暢。上腹脹滿,說明水在中焦。因此刺期門穴,以瀉出實邪。水在上焦,故用茯苓甘草發汗。此方是化水為汗,發散內邪之藥,也就是厥陰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