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修園

《時方妙用》~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陽明

(主裡,外候肌肉,內候胃中。)

何謂陽明經症?曰:身熱目痛,鼻乾不得眠,反惡熱是也。有未罷太陽已罷太陽之辨。

若兼見頭痛惡寒,是太陽症未罷,自汗脈緩,宜桂枝湯。項背𠘧𠘧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無汗脈浮,宜麻黃湯。項背𠘧𠘧者,葛根湯主之。

若無頭痛惡寒,但見壯熱口渴,是已罷太陽,為陽明經之本症,宜白虎湯主之。

何謂陽明腑症?曰:潮熱譫語,手足腋下濈然汗出,腹滿大便硬是也。有太陽陽明,少陽陽明,正陽明之辨。

本太陽症,治之失法,亡其津液,致太陽之熱,乘胃燥而轉屬陽明,其症小便數,大便硬,《傷寒論》謂之脾約,宜麻仁湯。(以上太陽陽明)

本少陽病,治之失法,亡其津液,致少陽之邪,乘胃燥而轉屬陽明,為大便結燥,《傷寒論》謂為大便難,以蜜煎膽汁導之。(以上少陽陽明)病人陽氣素盛,或有宿食,外邪傳入,遂歸於胃腑,《傷寒論》謂為胃家實,宜以三承氣湯下之。(以上正陽陽明。)

愚按:陽明在經,未離太陽,宜汗之。既離太陽,宜清之。在腑,審其輕重下之。若在經腑之界,汗之不可,清之不可,下之不可,宜用吐法。柯韻伯云:除胃實症,其餘如虛熱咽乾,口乾口苦,舌苔,腹滿煩躁,不得臥,消渴而小便不利,凡在胃之外者,悉是陽明表症。仲景制汗劑,是開太陽表邪之出路。

制吐劑,是引陽明表邪之出路,當以梔子豉湯吐之,使心腹之濁邪,上出於口,一吐則心腹得舒,表裡之煩熱悉除矣。煩熱既除,則胃外清,自不致胃中之實,所以為陽明解表之聖劑。

白話文:

陽明,指的是主導身體內部,外部表現於肌肉,內部對應的是胃。

什麼是陽明經的症狀呢?就是身體發熱、眼睛疼痛、鼻子乾燥以至於無法入睡,並且反而會感到怕熱。這裡要區分是太陽病還沒好的情況,還是太陽病已經好了。

如果同時出現頭痛、怕冷,這是太陽病還沒好,如果伴隨自汗而且脈搏緩和,應該使用桂枝湯。如果項背感到僵硬不適,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湯來治療。如果沒有汗並且脈搏浮動,應該用麻黃湯。如果項背感到僵硬不適,可以用葛根湯來治療。

如果沒有頭痛、怕冷,只是發高燒而且口渴,這是太陽病已經好,屬於陽明經的本來症狀,應該用白虎湯來治療。

什麼是陽明腑的症狀呢?就是發熱會像潮水般有規律、胡言亂語、手腳和腋下濕熱出汗,肚子脹滿而且大便硬。這裡要區分是太陽轉陽明、少陽轉陽明還是直接的陽明。

原本是太陽病,治療方法不對,導致津液虧損,使得太陽的熱邪乘著胃的乾燥而轉移到陽明,症狀是小便次數多,大便硬。《傷寒論》稱這種情況為「脾約」,應該用麻仁湯治療。(以上是太陽轉陽明的情況)

原本是少陽病,治療方法不對,導致津液虧損,使得少陽的邪氣乘著胃的乾燥而轉移到陽明,表現為大便乾硬。《傷寒論》稱之為「大便難」,應該用蜜煎膽汁來導瀉。(以上是少陽轉陽明的情況)病人本身陽氣旺盛,或是本來就有宿食,外邪侵入,於是歸於胃腑。《傷寒論》稱之為「胃家實」,應該用三承氣湯來瀉下。(以上是正陽明的情況)

我認為,陽明病在經絡階段,如果還沒脫離太陽病的範圍,應該用發汗的藥物。如果已經脫離太陽病的範圍,應該用清熱的藥物。如果病在腑,就要看病情輕重來決定是否瀉下。如果病情介於經絡和腑之間,發汗不行,清熱不行,瀉下也不行,就應該用催吐的方法。柯韻伯說:除了胃實的症狀外,其他的像是虛熱、咽喉乾燥、口乾口苦、舌苔、肚子脹滿、煩躁不安、無法入睡、消渴而且小便不利,凡是病在胃之外的,都是陽明表症。張仲景的發汗劑,是開太陽表邪的出路。

催吐劑,是引陽明表邪的出路,應該用梔子豉湯來催吐,使心腹的濁邪從口中吐出,一吐出來,心腹就會舒暢,表裡的煩熱就會消除。煩熱消除之後,胃之外的邪氣就清了,自然就不會發展成胃中實的狀況,所以說它是陽明解表的良方。

2. 少陽

(主半表半裡)

何謂少陽經症。曰口苦咽乾目眩是也。有虛火實火之辨。

寒熱往來於外。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為虛火症。宜小柴胡湯。

寒熱往來於外。心中痞硬。鬱郁微煩。嘔不止。為實火症。宜大柴胡湯。

何謂少陽腑症。曰少陽主寒熱屬於半表則為經。屬於半里則為腑。其症雖無寒熱往來於外。而有寒熱相搏於中。有痞痛利嘔四症之辨。

因嘔而痞不痛者。半夏瀉心湯。胸中有熱而欲嘔胃中有邪氣而腹中痛。宜黃連湯。邪已入里。則膽火下攻於脾而自利。宜黃芩湯。膽火上逆於胃而為嘔。宜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以上四方。寒熱攻補並用。仍不離少陽和解法。

白話文:

(少陽)

什麼是少陽經的症狀呢?就是口苦、咽喉乾燥、頭暈眼花。這其中有虛火和實火的區別。

如果出現發冷發熱,而且寒熱交替,在身體外層表現出來,同時感到胸口和肋骨脹滿不舒服,不想吃東西,心裡煩躁,容易噁心想吐,這屬於虛火的症狀,適合用小柴胡湯治療。

如果出現發冷發熱,而且寒熱交替,在身體外層表現出來,同時感到心口堵塞發硬,悶悶不樂,輕微煩躁,不停嘔吐,這屬於實火的症狀,適合用大柴胡湯治療。

什麼是少陽腑的症狀呢?少陽主導寒熱,如果寒熱表現在身體外層,就屬於經絡的症狀;如果寒熱表現在身體內部,就屬於臟腑的症狀。少陽腑的症狀,雖然沒有寒熱交替在身體外層表現出來,但會有寒熱在體內互相搏鬥的現象,有痞(胸悶)、痛、腹瀉、嘔吐四種症狀的區別。

因為嘔吐而導致胸悶但不痛的,適合用半夏瀉心湯。胸中有熱而想吐,胃裡有邪氣而肚子痛的,適合用黃連湯。如果邪氣已經深入體內,膽火向下侵襲脾,導致腹瀉,適合用黃芩湯。如果膽火向上衝逆到胃,導致嘔吐,適合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以上四個藥方,寒熱藥物和補瀉藥物一起使用,但仍然不脫離少陽的和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