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妙用》~ 卷四 (4)
卷四 (4)
1. 婦人雜病
一經水不調屬虛者。乃衝任之血不足。宜服歸脾湯二十劑。再以海螵蛸四兩、茜草一兩。以雀卵為小丸。空心以鮑魚汁送下一錢五分。或無雀卵。以雞肝代之。當歸湯下亦可。
一經水不調屬實者。自有實症實脈可驗。宜四物湯。加醋炒大黃、香附、桃仁、丹皮、青皮、紅花之類。
一經水不調因鬱而致者。宜加味逍遙散。
一婦人肥而不妊。乃子宮脂滿。宜四物湯。去地黃。加香附、半夏、貝母。以益母膏為丸。如瘦而不妊者。乃氣血兩虛。宜八珍湯。加菟絲子、川椒、鹿茸、杜仲為丸。
一婦人帶病。皆由中土虧損。帶脈不能收引。以致十二經脈。因而內陷也。宜六君子湯。加炮姜以補脾。甚者。以補中益氣湯。以提之。或以椿根皮、黃柏、牡蠣粉醋糊為丸。間服以澀之。
傷寒(傷寒以六經為主。太陽、陽明、少陽為三陽。太陰、少陰、厥陰為三陰。病症百出無常。總範圍於六經之內。仲景所以為萬世師也。昔人謂三百九十七法。而不知其字字皆法也。謂一百一十三方。而不知一方可該數方。不必如許之多。方外有方。不僅如是之少也。余治雜病。亦隨俗採取時方。
唯於傷寒一門。非此方。不能以治此病。非此藥。不可以名此方。不敢少有遷就。茲挈其要領。先為入門之導。再授以仲景書。便知有下手工夫矣。)
白話文:
婦女雜病
月經不調如果是因為虛弱引起的,通常是衝脈和任脈的血液不足,應該服用歸脾湯二十劑。之後再用海螵蛸四兩、茜草一兩,將它們混合磨成粉,以麻雀蛋的蛋黃做成小藥丸,在空腹時用鮑魚汁送服一錢五分。如果沒有麻雀蛋,可以用雞肝代替,用當歸湯送服也可以。
月經不調如果是因為身體有實證引起的,會有實證的症狀和脈象可以驗證,應該服用四物湯,並加入醋炒過的大黃、香附、桃仁、丹皮、青皮、紅花之類的藥材。
月經不調如果是因為情緒鬱悶引起的,應該服用加味逍遙散。
有些婦女肥胖卻不孕,是因為子宮被脂肪充滿,應該服用四物湯,去掉地黃,加入香附、半夏、貝母,再用益母草膏做成藥丸。如果婦女是瘦弱而不孕,是因為氣血兩虛,應該服用八珍湯,加入菟絲子、川椒、鹿茸、杜仲做成藥丸。
婦女罹患帶下病,大多是因為脾胃虛弱,帶脈無法收束,導致十二經脈向下陷落。應該服用六君子湯,加入炮姜來補養脾胃。如果情況嚴重,要用補中益氣湯來提氣。或者用椿樹根皮、黃柏、牡蠣粉以醋糊為黏合劑做成藥丸,間歇服用來收澀。
傷寒
(傷寒的病症以六經分類為主,太陽、陽明、少陽為三陽經,太陰、少陰、厥陰為三陰經。病症變化多端,但都歸於六經的範圍內。張仲景之所以被尊為萬世醫學宗師,就是因為他的學說涵蓋廣泛。過去有人說有三百九十七種治法,其實每個字都是一種方法;說有一百一十三個方劑,其實一個方劑就能涵蓋許多方面,不必有那麼多。方劑之外還有方劑,並非只有這麼少。我治療雜病,也會隨俗採用時下的方劑。
唯獨在傷寒這一領域,必須使用這個方劑才能治療這種病,必須使用這種藥物才能稱作這個方劑,我不敢有絲毫的遷就。我會先提綱挈領地講解基本概念,然後讓你們學習張仲景的著作,你們就會知道如何下手了。)
2. 太陽
(為寒水之經。主一身之表。)
何謂太陽經症。曰頭痛項強發熱惡寒是也。一脈緩自汗惡風。為虛邪。宜桂枝湯。○如八九日過經不解。如瘧狀。面熱身癢。以其不得小汗故也。宜桂枝麻黃各半湯。因前此未汗。不得不發其汗。因日數頗久。故小發其汗。○如服桂枝湯大汗後。形如瘧。日再發者。以餘邪未盡故也。
宜桂枝一麻黃一湯。大汗之後。不得再行大汗之法。而餘邪未盡。不可不從汗而竭之。但藥品宜輕耳。脈浮緊無汗惡寒。為實邪。宜麻黃湯。○如無汗煩躁者。加石膏薑棗。名大青龍湯。○如干嘔而咳。去杏仁。加五味子乾薑半夏細辛芍藥。名為小青龍湯。此二湯。即麻黃湯之加減。
昔人以麻黃湯大青龍湯桂枝湯。分三大綱。何其謬歟。
按此二法。治表中之表也。○時法。冬月以加味香蘇飲代上二方。三時感胃。以九味羌活湯代上二方。與仲景法不甚合。然好尚如斯。亦無可奈何耳。
何謂太陽腑症。曰表邪不去。必入於裡。膀胱為表中之裡也。有蓄水蓄血之辨。
一太陽症。其人口渴煩躁不得眠。脈浮小便不利。水入即吐。為膀胱蓄水症。宜五苓散。
一太陽症。其人如狂。小腹硬滿。小便自利脈沉。為膀胱蓄血症。(古用抵當湯丸。今畏其峻。不敢用。)宜桃仁承氣湯。
按此二法治表中之裡也
何謂太陽變症。曰汗下失宜從陰從陽之不一也。
一不應下而下之。續得下利清穀身疼痛。宜四逆湯。以救清穀之裡。又以桂枝湯。以救身疼痛之表。
一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瘥。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宜四逆湯。
一大汗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太陽病。發汗太過。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一太陽病。發汗太過。動其營血。而衛邪反內伏。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少陰症誤用大青龍湯。同例。)真武湯主之。以上言汗下太過。傷正而虛其陽。陽虛則從少陰陰化之症。多以太陽少陰為表裡也。
一陽盛於內。誤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十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一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一傷寒不大便六七日。(為里症)頭痛有熱(為表症。)外不解。由於內不通也。下之。里和而表自解矣。與承氣湯。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加瘧狀。日晡所發熱。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與大承氣湯。脈虛者。宜發汗。與桂枝湯。
一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
一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停者。沉滯不起也。陰陽者。尺寸也。)先振慄汗出乃解。但陽脈微者。先汗而解。但陰脈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脈微。不可汗下。此微字即上文停字也。)
以上言汗下失宜。熱熾而傷其陰陰傷則從陽明陽化之症多以大腸陽明遞相傳也。
何謂發汗利水。為治太陽兩大門。曰邪傷太陽病在寒水之經也。驅其水氣以外出。則為汗逐其水氣以下出。後為黃涎蓄水。前為小便長。
太陽為寒水之經。邪之初傷。必須發汗。麻黃湯。發皮膚之汗。桂枝湯。發經絡之汗。葛根湯。發肌肉之汗。小青龍湯。發心下之汗。大青龍湯。發其內擾胸中之陽氣而為汗。此發汗之五法也。若汗之而不能盡者。則為水。水在心下。乾嘔而咳。宜小青龍湯。發熱而煩。渴欲飲水。
水入即吐。名曰水逆。宜五苓散。汗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病勢雖在腹中。而病根猶在心下。宜生薑瀉心湯。此水氣在上焦。在上者汗而散之也。若妄下之後自心上至小腹硬滿。而痛不可近。(水與氣所結。)脈遲。名大結胸。宜大陷胸湯。
若項亦強如柔痓之狀。宜大陷胸丸。程郊倩謂病勢連甚於下者。主以湯。病勢連甚於上者。主以丸是也。若其結止在心下。按之始痛。脈浮滑。名小結胸。邪氣尚在脈絡。宜小陷胸湯。若無熱症名寒實結胸。宜三物白散。若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三焦升降之氣。
阻格難通。宜十棗湯此水氣在中焦。中滿瀉之於內也。若頭痛項強。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因膀胱之水不行。營衛不調。不能作汗。宜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治之。是水氣在下焦。在下者引而竭之是也。
白話文:
標題:[太陽]
內容翻譯:
(太陽經是與身體表面寒水有關的經絡,主管全身的表層。)
何謂太陽經病症?就是指頭痛、頸部僵硬、發熱、怕冷的症狀。如果脈搏緩和,自汗,怕風,這是虛邪,適宜服用桂枝湯。例如過了八九天後,疾病仍然沒有改善,症狀類似瘧疾,面部發熱,身體瘙癢,這是因爲沒有出小汗的緣故,應該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因爲之前沒有出汗,所以必須引發汗液;因爲時間已經過去很久,所以只能發一點汗。如果服用桂枝湯後大汗淋漓,身體像患了瘧疾,每天發作兩次,這是由於餘邪沒有完全清除。
適宜服用桂枝一麻黃一湯。大汗之後,不能再用大汗的方法,但餘邪未盡,不可不從汗中徹底清除,只是藥物的用量要輕。脈搏浮緊無汗怕冷,這是實邪,適宜服用麻黃湯。如果無汗且煩躁,加入石膏姜棗,稱爲大青龍湯。如果幹嘔咳嗽,去掉杏仁,加入五味子、乾薑、半夏、細辛、芍藥,稱爲小青龍湯。這兩種湯,就是麻黃湯的增減變化。
古人將麻黃湯、大青龍湯、桂枝湯分爲三大綱,這是多麼錯誤。
按照這兩種方法,治療的是表中的表。現行的醫學,冬天以加味香蘇飲代替上述兩種方劑,其它季節感受胃寒時,以九味羌活湯代替上述兩種方劑,這與張仲景的療法不太吻合,然而人們喜歡這樣,也沒有辦法。
何謂太陽腑病症?就是表邪不除,必定會進入體內。膀胱是表中裏的部分,有蓄水和蓄血的區別。
一種太陽病症,患者口渴煩躁,無法入睡,脈搏浮起,小便不暢,飲水就會嘔吐,這是膀胱蓄水病症,應該服用五苓散。
一種太陽病症,患者行爲異常,小腹硬滿,小便自然通暢,脈搏沉滯,這是膀胱蓄血病症,適宜服用桃仁承氣湯。
按照這兩種治療方法,是治療表中的裏。
何謂太陽變病症?就是汗下不當,導致陰陽失調。
不應該使用下法而下,之後出現持續的腹瀉,清谷(糞便),身體疼痛,應該服用四逆湯,來救清谷的裏,再用桂枝湯,來救身疼痛的表。
發病發熱頭痛,脈反而沉,如果不愈,身體疼痛,應該救其裏,適宜服用四逆湯。
大量出汗或大量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爲主。
太陽病,出汗過多,汗漏不止,患者怕風,小便困難,四肢稍微緊張,難以彎曲伸展,應該服用桂枝加附子湯。
太陽病,出汗過多,動其營血,而衛邪反而內伏,患者仍然發熱,心悸,頭暈,身體顫抖,振振欲倒地,應該服用真武湯。以上說的汗下過度,傷正而虛其陽,陽虛則從少陰陰化之症,多以太陽少陰爲表裏。
陽盛於內,誤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應該服用白虎加人參湯。
傷寒如果嘔吐或下利後,七八天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常怕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想喝水數升者,應該服用白虎加人參湯。
傷寒不大便六七天,爲裏症,頭痛有熱,爲表症,由於內不通,應該下,裏和而表自解矣,給予承氣湯。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加瘧狀,下午發熱,屬於陽明,脈實者,應該下,給予大承氣湯;脈虛者,應該發汗,給予桂枝湯。
發汗後惡寒者,是虛故,不惡寒但熱者,是實也,應當調和胃氣,給予調胃承氣湯。
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先振顫汗出乃解,但陽脈微者,先汗而解,但陰脈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應該給予調胃承氣湯。
以上說的汗下不當,熱熾而傷其陰,陰傷則從陽明陽化之症,多以大腸陽明遞相傳。
何謂發汗利水,爲治太陽兩大門?就是邪傷太陽病在寒水之經,驅其水氣外出,爲汗;逐其水氣下出,爲黃涎蓄水,前爲小便長。
太陽是寒水之經,邪初傷時,必須發汗。麻黃湯,發皮膚之汗;桂枝湯,發經絡之汗;葛根湯,發肌肉之汗;小青龍湯,發心下之汗;大青龍湯,發其內擾胸中之陽氣而爲汗。這是發汗的五種方法。如果汗之而不能盡者,則爲水。水在心下,乾嘔而咳,應該服用小青龍湯;發熱而煩,渴欲飲水,水入即吐,稱爲水逆,應該服用五苓散。汗後心下痞硬,幹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病勢雖在腹中,而病根猶在心下,應該服用生薑瀉心湯。這是水氣在上焦,在上者汗而散之。如果妄下之後自心上至小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脈遲,稱爲大結胸,應該服用大陷胸湯。如果頸項也強,如同柔痙之狀,應該服用大陷胸丸。如果其結只在心下,按之始痛,脈浮滑,稱爲小結胸,邪氣尚在脈絡,應該服用小陷胸湯。如果沒有熱症,稱爲寒實結胸,應該服用三物白散。如果心下痞硬滿,牽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三焦升降之氣,阻隔難通,應該服用十棗湯,這是水氣在中焦,中滿瀉之於內。如果頭痛項強,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因爲膀胱的水不行,營衛不調,不能作汗,應該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治之,這是水氣在下焦,在下者引而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