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修園

《時方妙用》~ 卷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0)

1. 咳嗽

咳嗽症。方書最繁。反啟人多疑之惑。其實不若虛實二症。實者。外感風寒而發。虛者。內傷精氣而生也。總不離乎水飲。金匱以小青龍湯。加減五方。大有意義。小柴胡湯自注云。咳嗽。去人參。加乾薑五味子。人多順口讀過。余於此悟透全書之旨。而得治咳嗽之秘鑰。因集溢未詳。

大為恨事。向著有金匱淺注等十種。言之不厭於復。業斯道者。請鑑予之苦心焉。

白話文:

咳嗽這個病症,醫書記載的方劑最多,反而讓人產生許多疑惑。其實,咳嗽不外乎虛證和實證兩種。實證是因外感風寒引起的,虛證則是因內傷精氣所致。總歸來說,都離不開體內的水飲問題。《金匱要略》以小青龍湯及其加減變化的五個方子,很有意義。小柴胡湯的註解中說,治療咳嗽時,要去除人參,加入乾薑和五味子。許多人只是順口讀過,但我卻從這裡領悟了整本書的宗旨,也找到了治療咳嗽的關鍵。可惜的是,過去沒有將這些詳細記錄下來,真是令人遺憾。我寫了《金匱淺注》等十種書,不厭其煩地重複講述,從事醫學的人,請體諒我的苦心。

2. 實症方

一外感風寒。內挾水飲。必咳嗽不已。兼見頭痛發熱惡寒等症。若外感重者宜香蘇飲加杏仁防風各二錢。半夏乾薑各一錢五分。五味子搗扁。細辛各八分。水煎服。溫覆取微汗。外感輕者。宜二陳湯。加細辛乾薑五味子杏仁前胡。○若二症面目浮腫。俱加桑白皮三錢。葶藶子八分微炒。研末調服。

香蘇飲。(三十五),二陳湯。(八十二)

一外感風寒。咳嗽頗久。每嗆。兩脅牽痛發熱者。或寒熱往來者。宜_逍遙散_。倍柴胡。加半夏乾薑各一錢半。五味子一錢。(四十八)

一夏月傷暑。咳嗽自汗。口渴小便赤短。宜六一散。滑石六錢。甘草一錢。加乾薑細辛五味子各一錢。水煎服。

一秋間傷秋金燥氣。皮毛灑淅惡寒。寒已發熱。漸生咳嗽。咳嗽不已。漸至瀉利。宜瀉白散二劑。合為一劑。去粳米。加黃芩阿膠各一錢五分。乾薑一錢。五味子細辛各五分。水煎服。此方加減。庸醫必駭其雜。能讀孫真人書者。方知從五味子湯麥門冬湯二方得來也。(八十六)

以上咳嗽。治之失法。多至吐血癆傷。

白話文:

實症方

一、如果因為外感風寒,同時體內有水飲停滯,一定會咳嗽不止,還會出現頭痛、發燒、怕冷等症狀。如果外感風寒比較嚴重,應該使用香蘇飲,再加上杏仁、防風各兩錢,半夏、乾薑各一錢五分,五味子搗扁,細辛八分,用水煎服。服藥後蓋上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如果外感風寒比較輕微,應該使用二陳湯,再加上細辛、乾薑、五味子、杏仁、前胡。如果兩種情況都出現臉部和眼皮浮腫,都要加上桑白皮三錢,葶藶子八分(稍微炒過)、磨成粉末後用藥湯調服。

(香蘇飲的處方在第三十五條,二陳湯的處方在第八十二條)

二、如果因為外感風寒而咳嗽比較久,每次咳嗽都會嗆到,並且兩側胸脅牽扯疼痛、發燒,或者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應該使用逍遙散,柴胡加倍,再加上半夏、乾薑各一錢半,五味子一錢。

(逍遙散的處方在第四十八條)

三、夏天因為中暑而咳嗽、自汗,口渴而且小便呈現赤紅色而且量少,應該使用六一散,滑石六錢,甘草一錢,再加上乾薑、細辛、五味子各一錢,用水煎服。

四、秋天因為受到秋天的燥氣影響,皮膚感覺冷而發抖、怕冷,冷過之後開始發燒,接著漸漸開始咳嗽,咳嗽不停,逐漸發展成腹瀉,應該使用兩劑瀉白散合為一劑,去掉粳米,加上黃芩、阿膠各一錢五分,乾薑一錢,五味子、細辛各五分,用水煎服。這個處方經過加減,庸醫一定會驚訝於藥材的雜亂。能夠讀過孫思邈的著作的人,才知道這個方子是從五味子湯和麥門冬湯兩個方子變化而來的。

(瀉白散的處方在第八十六條)

以上這些咳嗽的症狀,如果治療方法不對,很容易發展成吐血或虛勞損傷。

3. 虛症方

一、癆傷之人,土氣日虛,不能生金,每至咳嗽,惟補其中土,則百病俱愈,宜六君子湯,加乾薑一錢五分,五味子細辛各八分,水煎服。方中雖有人參,久咳肺燥之人,不忌也。

二、久嗽不已,時見喘促者,是肺腎俱虛,天水不交之症,宜附子理中湯,加茯苓四錢,細辛五味子各八分,阿膠天門冬各三錢。(一百零七)

三、咳嗽雖為肺病,其標在肺,其本在腎,腎具水火,水虛者滋之,宜豬苓湯,服四五劑後,即服六味地黃丸,加蛤蚧麥冬五味;火虛者溫之,宜真武湯,去生薑,加乾薑細辛五味子,四五劑後,即服桂附地黃丸。數方俱以利水為主,若讀張景岳書輩,必謂補腎不可利水,求正錄中有實漏卮之喻。而不知咳嗽必挾飲邪,標在肺而本在腎,天不連地而連水也。今於水道一利,則上焦之水飲,亦必下行,源流俱清,咳嗽自愈。經云: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但得三焦氣化,水道通決,則雲行雨施,乾坤有一番新景象矣。

四、經云:肺惡寒。又云:形寒飲冷則傷肺。仲景不用人參,以參之性微寒也。然此為新病而言,若久嗽之人,肺必乾燥,且以多咳而牽引諸火而刑金,人參又為要藥。如病在金臟者,宜清燥救肺湯;如病在水臟者,宜瓊玉膏。

五、實症不可妄用虛症諸方,恐留邪為患也;而虛症,定不可廢實症諸方,以咳嗽必有所以致之者,溯其得病之由而治之,即治本之法也。

白話文:

虛症方

一、長期勞累導致身體虛弱的人,脾胃功能(土氣)日益虛弱,無法產生足夠的能量滋養肺(金),常常會咳嗽。治療這種情況,最重要的是補養脾胃,脾胃強健,各種疾病自然會好。適合服用六君子湯,再加入乾薑一錢五分、五味子和細辛各八分,用水煎煮後服用。雖然藥方中有人參,但對於長期咳嗽且肺部乾燥的人來說,不必忌諱。

二、長期咳嗽不止,有時還會出現氣喘的情況,這是肺和腎都虛弱,陰陽失調的症狀,適合服用附子理中湯,再加入茯苓四錢、細辛和五味子各八分、阿膠和天門冬各三錢。

三、咳嗽雖然是肺部的疾病,但表面症狀在肺,根本原因卻在腎。腎臟同時具有陰和陽,如果陰虛,就應該滋養它,適合服用豬苓湯,服用四五劑後,再服用六味地黃丸,並加入蛤蚧、麥冬和五味子;如果陽虛,就應該溫補它,適合服用真武湯,去掉生薑,再加入乾薑、細辛和五味子,服用四五劑後,再服用桂附地黃丸。這些藥方都以利水為主,有些人讀過張景岳的醫書,可能會認為補腎不應該利水,他們會引用《正錄》中「補腎要像堵住漏洞」的比喻,卻不知道咳嗽通常會夾雜水飲邪氣。表面症狀在肺,根本原因在腎,就像天不直接連著地,而是連著水一樣。現在,我們只要疏通水道,上焦的水飲也會順利下行,源頭和支流都清澈,咳嗽自然會好。醫書說:「上焦像霧,中焦像水泡,下焦像水溝。」只要三焦氣化功能正常,水道暢通,就能像雲行雨施一樣,讓天地間煥然一新。

四、醫書說:「肺不喜歡寒冷。」又說:「身體受寒、飲用冷飲會傷害肺。」張仲景不用人參,是因為人參性微寒。但這是指新發病的咳嗽,如果長期咳嗽,肺一定會乾燥,而且因為咳得太久會牽引體內其他火氣來刑剋肺,這時人參反而是重要的藥物。如果疾病在肺臟,適合服用清燥救肺湯;如果疾病在腎臟,適合服用瓊玉膏。

五、實證的咳嗽不能隨意使用治療虛證的藥方,否則會讓邪氣滯留在體內形成後患;而虛證的咳嗽,也不能完全廢除治療實證的藥方,因為咳嗽一定有導致它發生的原因。追溯病因來治療,才是治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