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妙用》~ 卷三 (6)
卷三 (6)
1. 避疫法
避疫之法。惟在節欲節勞。仍勿忍飢以受其氣。○膽為中正之官。膽氣壯。則十一經之氣賴以俱壯。邪不能入。○醫統云男人病邪氣出於口女人病邪氣出於前陰。其對坐之間。必須識其向背。或以雄黃塗鼻孔中。從容察位而入。
白話文:
預防瘟疫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節制性慾和避免過度勞累。同時,也不要忍受飢餓,以免因此受到邪氣侵擾。膽是身體中負責中正的器官,膽氣強壯,就能帶動其他十一條經脈的氣血也跟著強盛,這樣邪氣就難以入侵。醫書上說,男人的病邪之氣是從口而出,女人的病邪之氣是從陰部而出。當男女面對面坐著的時候,必須注意彼此的方向背對。或者可以在鼻孔中塗抹雄黃,然後從容地觀察位置並進入。
2. 暑症
潔古謂動而得之為中熱。靜而得之為中暑。暑陰而熱陽。未免稱名不正。蓋夏日炎炎。人觸之則生暑病。即為中熱。無非動以得之。他若畏熱求涼。涼襲於外。則為發熱惡寒頭痛項強等症。宜九味羌活湯以散之。涼中於中。則為吐瀉腸痛。宜理中湯以溫之。若兼煩躁則間用涼水調下大順散病雖作於暑月。
不得以暑病名之也。大抵暑症辨法。以口渴煩心溺赤身熱脈洪而虛為的。輕者為傷。以六一散蕩滌熱氣。從小便而泄。若暑熱閉鬱而無汗。必用香薷飲。發越陽氣。徹上徹下。解表兼利小便。則愈。重者為中。大渴大汗。宜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或汗出身熱而兩足冷者。是暑而挾濕。
宜白虎加蒼朮湯主之。若中暑昏悶不醒並伏暑停食吐瀉。用半夏四兩醋煮茯苓甘草各二兩。共為末。以生薑汁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開水送下。若昏憒不醒者。研碎灌之立蘇。此孫真人之神方也。(名消暑丸。為暑症第一神方。)至於生脈散清暑益氣湯。為暑傷元氣而立。
或預服以卻暑。或病愈後以收功。非暑病正方也。
六一散(五十二),香薷飲(四十一),清暑益氣湯(九十六),生脈散(七十八)
白話文:
李杲說,因為活動而引起的病症稱為「中熱」,因為靜止不動而引起的稱為「中暑」。這種說法認為暑是陰性的,熱是陽性的,似乎名稱用得不太恰當。實際上,夏天天氣炎熱,人們接觸到暑氣就會生病,這種病就叫做「中熱」,這其實都是因為活動而引起的。如果有人因為怕熱而貪涼,涼氣從體外侵襲,就會出現發熱、怕冷、頭痛、脖子僵硬等症狀,應該用九味羌活湯來疏散外邪。如果涼氣侵襲到體內,就會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應該用理中湯來溫暖中焦。如果還伴有煩躁不安,可以偶爾用涼水調服大順散。這種病雖然在夏天發生,但不能稱作「暑病」。
一般來說,判斷是不是暑症,要看是否有口渴、心煩、小便發紅、身體發熱、脈象洪大而虛等症狀,如果症狀輕微,就屬於「傷暑」,可以用六一散來清除體內熱氣,使其從小便排出。如果暑熱鬱積在體內而沒有汗,就必須用香薷飲,來發散體內陽氣,使上下通暢,同時解表並利小便,這樣病就會痊癒。如果症狀嚴重,就屬於「中暑」,會出現口渴、大量出汗等情況,應該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如果出現出汗、身體發熱,但兩腳冰冷的狀況,則是暑氣夾雜濕氣,應該用白虎加蒼朮湯來治療。如果中暑導致昏迷不醒,或者因為伏暑導致停食、嘔吐、腹瀉,可以用半夏四兩用醋煮過,再加入茯苓和甘草各二兩,一起磨成粉末,用生薑汁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開水送服。如果昏迷不醒,將藥丸研碎灌入,可以立刻甦醒。這是孫思邈的神奇藥方,叫做「消暑丸」,是治療暑症的第一神方。
至於生脈散和清暑益氣湯,是針對暑熱損傷元氣而設立的方子,可以用來預防暑熱,或者在病癒後用來恢復體力,並非治療暑病的正規藥方。
(後附方劑名稱和編號:六一散(五十二),香薷飲(四十一),清暑益氣湯(九十六),生脈散(七十八))
3. 濕病
濕有從外入者。有自內得者。陰雨濕地。皆從外入。其症頭重腰冷。一身盡重。冷漿瓜果。皆自內得。其症泄瀉腹脹。腸有水氣。淋濁痰飲。然外濕亦可漸入於內。內濕亦有浸漬於外。失此不治。則鬱而為熱。變症多端。不可不察。濕脈多緩。(是怠緩。非和緩。),浮大者易治。沉細小者難醫。
一內外濕總方。宜二陳湯加蒼朮白朮羌活王之。○外濕加紫蘇防風豬苓澤瀉乾葛木瓜主之。○內濕。加木通澤瀉砂仁木香。食積。加山楂麥芽枳實。寒濕。加乾薑。濕熱。加黃連黃芩。熱輕者。只用連翹。○檳榔時嚼。亦妙。(八十二)
受濕腰痛。其痛冷重沉著。如帶五千錢。宜腎著湯。(八十四)
白濁不止。為濕熱下注。婦人白帶亦然。宜萆薢分清飲。○如婦人白帶。加半夏芡實苡仁黃柏生白朮主之。(八十三)
一傷濕一身盡痛。不可轉動。宜一味白朮酒。(八十五)
一蒼朮多脂易黴而治濕。與殭蠶死於風而治風。驢皮動火製成阿膠而降火。俱是造物妙處。即大易所謂同氣相求。內經所謂衰之以其屬是也。蓋濕邪在人腸胃。原自不安。一得蒼朮。氣味便與之合一。氣從汗出。味隨水穀下行。先誘之。而後攻之也。
白話文:
濕病有從外部侵入的,也有從內部產生的。像是陰雨天氣和潮濕的地面,都屬於從外部侵入的。它的症狀是頭部沉重、腰部發冷、全身都感到沉重。而冰冷的漿水、瓜果等食物,則會從內部產生濕氣。它的症狀是腹瀉、腹部脹氣、腸道有水液、小便混濁、痰多。然而,外來的濕氣也可能逐漸侵入體內,而內生的濕氣也可能滲透到體表。如果對此疏忽不治,濕氣就會鬱積而化為熱,產生多種病變,不可不加以注意。濕邪的脈象多半是緩慢(這裡指的是遲緩無力,不是平和緩慢),浮大且容易摸到的脈象比較好治療,沉細而微弱的脈象則難以醫治。
一個通治內外濕的總方,適合使用二陳湯,並加入蒼朮、白朮、羌活。如果是外來濕氣,可以加紫蘇、防風、豬苓、澤瀉、葛根、木瓜等藥材。如果是內生濕氣,可以加木通、澤瀉、砂仁、木香等藥材;如果是食積引起的,可以加山楂、麥芽、枳實等藥材;如果是寒濕引起的,可以加乾薑;如果是濕熱引起的,可以加黃連、黃芩。如果熱象輕微,只使用連翹即可。時常嚼檳榔也有幫助。
因受濕氣而引起的腰痛,它的疼痛性質是冷痛、沉重且固定,好像腰上帶著五千個錢幣一樣沉重。這種情況適合使用腎著湯來治療。
小便混濁不止,是因為濕熱下注所導致的,婦女的白帶也是同樣的原因。這種情況適合使用萆薢分清飲。如果是婦女的白帶,可以加半夏、芡實、薏仁、黃柏、生白朮等藥材。
如果受濕邪侵襲而導致全身疼痛,無法轉動身體,可以使用單味白朮加酒來治療。
蒼朮富含油脂,容易發霉,但是可以治療濕邪。就像殭蠶因為風而死,卻可以用來治療風邪。驢皮是屬性燥熱,卻能製成阿膠用來降火。這些都是造物自然的奧妙,也是《易經》所說的「同氣相求」,《內經》所說的「衰之以其屬」的道理。濕邪在人的腸胃中,本來就令人感到不適,一旦使用蒼朮,它的氣味就能與濕邪相合,使濕氣從汗液排出,其藥味則會隨著水穀下行。這就好像先引誘濕邪,然後再攻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