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修園

《時方妙用》~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痢疾

下痢穢濁膠黏似膿似血。小腹隱痛。欲便不便的裡急後重是也。舊說偏寒偏熱。主補主攻。皆不可拘執。唯所列死證數條。緣時醫治不得法流連致死。或過信前醫之說。棄而不治。坐視其死。余目擊心傷。日夜焦心。從內經仲景言外之旨。及散見於各條之下。一一體認。而參以所治之症。大有所悟。藥到病瘳。厥效彰彰可紀。請先言救逆之道。而次及恆法。

一醫書云。脈沉小者易治。脈浮大者難療。又云發熱不休者死。此遵內經腸澼一論。執一不通之過也。余別有所悟。脈浮為表邪。浮而兼大。是表邪浸於陽明之界而下利。仲景有葛根湯。等治法發熱不休。非感冒風寒。即是經絡不和。宜用桂枝湯當歸四逆湯。祛風寒以調經絡。

人參敗毒散加老米。名倉廩湯亦是此意。但藥力輕薄。不能速效耳。大抵初病治法。發熱惡寒者。香蘇飲加防風川芎。以取微汗則愈。重必用桂枝湯當歸四逆湯之類。若寒熱往來多嘔者。必用小柴胡湯。若熱多而口渴者。小柴胡湯去半夏加栝蔞根主之。若發熱不惡寒裡急後重者。

以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湯。照古法先煎葛根。後煎諸藥。日服二三劑。必愈。若用痢門方。如芍藥湯之類。其邪無不陷入變危者。余深恨倪氏痢疾三方。為殺人主具。

一醫書云。腹痛不休者死。按其治法。不過用木香檳榔砂仁及消食行滯之品。安能以救死症。若果消渴。口中熱。胸腹脹滿堅實而拒按。為實症。三承氣湯可以擇用。或以三一承氣湯代之。若果不渴。口中和。脈遲小而無力。或手足冷。腹痛而喜按。為虛寒症。非四逆湯不可。

若腹痛而下痢重滯者。再加生白芍三錢。如腹痛不止。虛煩而喜按。脈弦者。為肝邪剋土。宜小建中湯。服一時許。即以小柴胡湯。去黃芩加白芍藥繼之。神效。

一醫書云下痢純血者死。下痢如屋漏水者死。按其治法。不過用阿膠地榆槐花蒼朮之類。安能以救死症。如果下奔鮮血。口渴便短。裡急後重。脈盛者為火症。宜白頭翁湯。一日二服。虛人及產後。加阿膠甘草。亦有下鮮血而非火症者。若血帶黯而成塊者。屬熱者少。屬寒者多。

俱宜從脈症細辨之。若口中和。脈細。小便長。手足冷者。屬虛寒無疑。宜以理中湯。加灶心土八錢主之。下血多者。宜間服黃土湯。一日二服。三日漸愈。蓋以脾胃如分金之爐。理中湯分其清濁。是治其本源也。屋漏水。即血水之黯滯不稠者。為虛寒症。誤用寒涼攻破所致。

若見咽痛。語言無序。半日必死。亦用理中湯救之。

一醫書云能食者輕。不能者重。絕食者死。發嘔者死。蓋不能食。有食滯。即宜以平胃散加消導之藥。若脾胃虛弱。即宜用香砂六君子湯及理中湯。健脾以運胃。又有辨於其微者。不飢而不思食者。是脾病。宜以上二方。飢而不能食者。是肝病。宜烏梅丸。至於絕食頻嘔。即是噤口痢。

丹溪用人參石蓮肉黃連煎湯。入生薑汁。徐徐呷之。只認作濕熱上衝之症。故不效。宜參上諸法治之。若食入即吐不利於香砂橘半者。宜用乾薑黃連黃芩湯。苦辛以開拒格。若胸滿而吐。及乾嘔吐涎沫者。宜吳茱萸湯。溫鎮以和土木。其效如神。○凡心下痞滿。從仲景三瀉心湯。

及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等。擇用如神。

一醫書云。婦人新產即發痢者死。余放金匱白頭翁湯加甘草阿膠之例。可知產後宜照病用藥。毫無顧忌。又云小兒出痘後即發痢者死。余以為不盡然。大抵產後失於過溫致死痘後失於過寒致死。俱因病而藥之。不必泥於一說。

白話文:

腹瀉時大便混濁黏稠,像膿又像血,小腹隱隱作痛,想上廁所卻又解不出來,這就是所謂的「裡急後重」。過去的說法總是偏向寒或熱,治療上主張補或攻,這些都不能過於拘泥。書中所列的幾條死亡徵兆,都是因為當時的醫生治療方法不當,導致病情拖延致死,或是過於相信前人的說法,放棄治療,眼睜睜看著病人死去。我親眼目睹這些情況,內心感到非常傷痛,日夜焦慮。我從《內經》、《傷寒論》等醫書中領悟其言外之意,並參照各條記載,一一體會,再結合我所治療的病例,才有所領悟。用藥後病情很快好轉,效果顯著。我將先說明如何治療危急情況,再講述常規治療方法。

有醫書說,脈象沉小的人容易治療,脈象浮大的人難以治療;又說發燒不止的人會死。這是遵循《內經》中關於腸澼的論述,但過於執著,沒有變通。我認為,脈浮代表體表有邪氣,如果浮而兼大,代表表邪侵入陽明經而導致腹瀉。張仲景的葛根湯等方劑可以治療。發燒不止,如果不是感冒風寒,就是經絡不調。可以使用桂枝湯或當歸四逆湯來驅散風寒、調和經絡。

人參敗毒散加上老米,稱為「倉廩湯」,也是這個道理,只是藥力比較輕,不能快速見效。總之,剛發病時,如果發燒怕冷,可以用香蘇飲加防風、川芎來發汗。病情較重,一定要用桂枝湯或當歸四逆湯之類的藥方。如果寒熱交替,又經常嘔吐,一定要用小柴胡湯。如果發燒明顯,口渴,可以用小柴胡湯去掉半夏,加上栝蔞根來治療。如果發燒但不怕冷,而且有裡急後重,

就用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湯,按照古法,先煎葛根,後煎其他藥,每天服用兩三劑,一定會好轉。如果用治療一般痢疾的藥方,如芍藥湯之類的,邪氣一定會深入體內,導致病情惡化。我非常痛恨倪氏痢疾三方,簡直是殺人利器。

有醫書說,腹痛不止的人會死。按照他們的治療方法,不過是用木香、檳榔、砂仁等消食、行氣的藥物,怎麼能救治危急的病人呢?如果病人口渴、口中發熱、胸腹脹滿堅硬,按壓時會抗拒,這是實證,可以用三承氣湯來治療,或用三一承氣湯代替。如果病人不渴、口中不熱、脈搏遲緩無力,或者手腳冰冷,腹痛但喜歡按壓,這是虛寒證,一定要用四逆湯。

如果腹痛並伴有腹瀉、大便黏膩不爽,可以再加三錢生白芍。如果腹痛不止,心煩卻喜歡按壓,脈象呈弦狀,這是肝邪侵犯脾土,應該用小建中湯。服用一段時間後,再用小柴胡湯去掉黃芩,加上白芍藥來治療,效果非常好。

有醫書說,腹瀉純血的人會死,腹瀉像屋簷漏水的人會死。按照他們的治療方法,不過是用阿膠、地榆、槐花、蒼朮之類的藥物,怎麼能救治危急的病人呢?如果腹瀉排出鮮血,口渴、小便量少、有裡急後重,脈象強盛,這是火證,應該用白頭翁湯,每天服用兩次。虛弱的人和產婦,可以加上阿膠、甘草。也有下鮮血但並非火證的情況,如果血色暗淡並結成塊狀,屬於熱證的情況比較少,屬於寒證的情況比較多。

這些都需要仔細辨別脈象和症狀。如果口中不熱、脈象細小、小便量多、手腳冰冷,這無疑屬於虛寒證,應該用理中湯,加上八錢灶心土來治療。如果出血量多,可以間隔服用黃土湯,每天兩次,三天左右就會逐漸好轉。這是因為脾胃就像一個冶煉金屬的爐子,理中湯可以將清濁分開,這是從根本上治療。屋漏水,就是指血水暗淡而不稠,屬於虛寒證,是誤用寒涼藥物攻伐所導致的。

如果出現咽喉疼痛、語無倫次,半天內就會死亡,也應該用理中湯來治療。

有醫書說,能吃飯的人病情較輕,不能吃飯的人病情較重,完全不能吃飯的人會死,嘔吐的人會死。不能吃飯,如果是由於積食引起的,應該用平胃散加上消導藥物。如果是脾胃虛弱引起的,應該用香砂六君子湯或理中湯來健脾胃。還有一些細微的區別,如果不餓也不想吃飯,這是脾病,應該用以上兩種藥方。如果感到餓卻吃不下飯,這是肝病,應該用烏梅丸。至於完全不能吃飯,而且頻繁嘔吐,就是所謂的「噤口痢」。

朱丹溪用人參、石蓮肉、黃連煎湯,加入生薑汁,慢慢飲用,他只認為是濕熱上衝的症狀,所以效果不好。應該參考上面說的方法來治療。如果吃下東西就吐,而且不適合用香砂橘半,應該用乾薑黃連黃芩湯,用苦辛的藥味來打開阻礙。如果胸悶嘔吐,或是乾嘔吐出涎沫,應該用吳茱萸湯,用溫熱的藥來調和脾胃。效果非常好。凡是心下痞滿,可以用張仲景的三瀉心湯,

以及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等方劑來治療,效果都很好。

有醫書說,婦女剛生產完就患痢疾會死。我認為可以參考《金匱要略》中白頭翁湯加甘草阿膠的用法,說明產後應該根據病情用藥,不必有任何顧慮。又說,小孩出痘後就患痢疾會死。我認為不完全是這樣。一般來說,產後是因為過於溫補而導致死亡,出痘後是因為過於寒涼而導致死亡。都應該根據病情用藥,不必拘泥於一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