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時方妙用》~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痢疾

下痢穢濁膠黏似膿似血。小腹隱痛。欲便不便的裡急後重是也。舊說偏寒偏熱。主補主攻。皆不可拘執。唯所列死證數條。緣時醫治不得法流連致死。或過信前醫之說。棄而不治。坐視其死。余目擊心傷。日夜焦心。從內經仲景言外之旨。及散見於各條之下。一一體認。而參以所治之症。大有所悟。藥到病瘳。厥效彰彰可紀。請先言救逆之道。而次及恆法。

白話文:

腹瀉時,患者排出物又髒又臭,黏黏糊糊的,像膿液或像血液。小腹隱隱作痛。想要排便卻排不出來,就像有一種迫切想要排便的感覺,但排不出東西。這種情況是裡急後重。傳統的醫學觀點認為,這類病症,是偏寒或偏熱的緣故。治療方面,主張以滋補或攻伐的方式為主。我認為,這些都不可拘泥。只要參考列出的死證條目。因為這些病證,都是由於醫生治療方法不當,或是患者過於相信以前的治療方法,而不願意再繼續治療。最後坐視不理,導致死亡。我親眼目睹了這類患者,感到十分悲傷。因此日夜為之擔憂。我從《內經》和《仲景》的著作中的隻言片語,以及各條條目下散見的內容,加以體會。同時參考我治療過的病例。終於有所領悟。用藥治療後,患者的病情痊癒。療效顯著,值得紀載。首先,我介紹一下搶救危重病人的辦法,然後再討論日常的治療方法。

一醫書云。脈沉小者易治。脈浮大者難療。又云發熱不休者死。此遵內經腸澼一論。執一不通之過也。余別有所悟。脈浮為表邪。浮而兼大。是表邪浸於陽明之界而下利。仲景有葛根湯。等治法發熱不休。非感冒風寒。即是經絡不和。宜用桂枝當歸四逆湯。祛風寒以調經絡。

白話文:

一本醫書上說:脈搏沉細的人容易治療,脈搏浮大的人難以治療。它還說:發熱不止的人會死亡。這是遵循內經腸澼一論的說法。執著於一種說法不通達的過失。我另有體悟。脈搏浮起是表邪,浮而兼大,是表邪侵入陽明之界而下利。仲景有葛根湯等治法,發熱不止。不是感冒風寒,就是經絡不和。宜用桂枝當歸四逆湯,祛風寒以調經絡。

人參敗毒散加老米。名倉廩湯亦是此意。但藥力輕薄。不能速效耳。大抵初病治法。發熱惡寒者。香蘇飲防風川芎。以取微汗則愈。重必用桂枝當歸四逆湯之類。若寒熱往來多嘔者。必用小柴胡湯。若熱多而口渴者。小柴胡湯半夏加栝蔞根主之。若發熱不惡寒裡急後重者。

白話文:

人參敗毒散加入生米。別名倉廩湯的意思也與此相同。但藥效輕微。不能快速見效。總的來說,初病治療方法。發熱惡寒的。香蘇飲加入防風川芎。稍微出點汗就痊癒了。嚴重的必須用桂枝湯當歸四逆湯之類的藥方。如果寒熱往來多嘔吐的。必須用小柴胡湯。如果發熱多而且口渴的。小柴胡湯去半夏加栝蔞根來治療。如果發熱不惡寒裡急後重。

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湯。照古法先煎葛根。後煎諸藥。日服二三劑。必愈。若用痢門方。如芍藥湯之類。其邪無不陷入變危者。余深恨倪氏痢疾三方。為殺人主具。

白話文:

使用葛根、黃芩、黃連和甘草一起熬煮的湯藥。依照古法,先將葛根煎煮,之後再將其他藥材煎煮。每天服用二到三次,一定會痊癒。如果使用痢門方的藥方,像是芍藥湯之類的,這些藥方都會讓邪氣陷入體內,使病情更加危急。我非常痛恨倪氏痢疾三方,因為這個藥方根本是殺人的罪魁禍首。

一醫書云。腹痛不休者死。按其治法。不過用木香檳榔砂仁及消食行滯之品。安能以救死症。若果消渴。口中熱。胸腹脹滿堅實而拒按。為實症。三承氣湯可以擇用。或以三一承氣湯代之。若果不渴。口中和。脈遲小而無力。或手足冷。腹痛而喜按。為虛寒症。非四逆湯不可。

白話文:

有一本醫書上說,腹痛不止的人會死亡。依照書中的治療方法,不過是用木香、檳榔、砂仁以及消食行滯的藥品,怎麼能用來搶救垂死症狀的患者呢?如果是真的患有消渴症,口中感到燥熱,胸腹脹滿堅實,按壓時有抵觸感,屬於實證,可以用三承氣湯來選擇使用,或者用三一承氣湯來代替。如果不是真的患有消渴症,口中感覺溫和,脈搏遲緩微弱無力,或者手腳冰冷,腹痛但喜歡按壓,屬於虛寒症,非用四逆湯不可。

若腹痛而下痢重滯者。再加生白芍三錢。如腹痛不止。虛煩而喜按。脈弦者。為肝邪剋土。宜小建中湯。服一時許。即以小柴胡湯。去黃芩加白芍藥繼之。神效。

白話文:

如果腹痛、腹瀉嚴重、大便不暢的病人,再加入生白芍三錢。像這樣腹痛不止,煩躁不安喜歡按壓,脈象弦細,為肝邪侵犯脾胃。應該服用小建中湯。服用大約一個小時後,接著服用小柴胡湯。去掉黃芩,加入川芎、芍藥。效果很好。

一醫書云下痢純血者死。下痢如屋漏水者死。按其治法。不過用阿膠地榆槐花蒼朮之類。安能以救死症。如果下奔鮮血。口渴便短。裡急後重。脈盛者為火症。宜白頭翁湯。一日二服。虛人及產後。加阿膠甘草。亦有下鮮血而非火症者。若血帶黯而成塊者。屬熱者少。屬寒者多。

白話文:

有一本醫書上說,腹瀉拉純血的,必死。腹瀉像屋頂漏水那樣,必死。按照它的治療方法,不過是用阿膠、地榆、槐花、蒼朮等藥。怎麼能用它來救治危重病人呢?

如果危重病人瀉出鮮血,口渴尿少,腹部裡急後重,脈搏強盛的,是火症,宜用白頭翁湯,一日兩次。如果是產後虛弱的人,加阿膠、甘草。也有拉鮮血而卻不是火症的。如果血色暗淡,結塊的,屬於熱症的少,屬於寒症的多。

俱宜從脈症細辨之。若口中和。脈細。小便長。手足冷者。屬虛寒無疑。宜以理中湯。加灶心土八錢主之。下血多者。宜間服黃土湯。一日二服。三日漸愈。蓋以脾胃如分金之爐。理中湯分其清濁。是治其本源也。屋漏水。即血水之黯滯不稠者。為虛寒症。誤用寒涼攻破所致。

白話文:

所有的情況都應該從脈搏和症狀中仔細辨別。如果口中乾燥,脈搏細弱,小便清長,手足冰冷,這肯定是虛寒的症狀。應該使用理中湯加上竈心土八錢來治療。如果下血很多,應該間隔服用黃土湯。每天服用兩次,三天後逐漸痊癒。因為脾胃就像分金的爐子,理中湯可以區分出清濁之氣,這是治本的方法。屋漏水,類似於血水暗滯不稠的症狀,是虛寒症狀。誤用寒涼藥物攻破所導致的。

若見咽痛。語言無序。半日必死。亦用理中湯救之。

一醫書云能食者輕。不能者重。絕食者死。發嘔者死。蓋不能食。有食滯。即宜以平胃散加消導之藥。若脾胃虛弱。即宜用香砂六君子湯及理中湯。健脾以運胃。又有辨於其微者。不飢而不思食者。是脾病。宜以上二方。飢而不能食者。是肝病。宜烏梅丸。至於絕食頻嘔。即是噤口痢。

白話文:

一本醫書說:能吃的人病情較輕。不能吃的人病情較重。完全不吃東西的人會死亡。經常嘔吐的人會死亡。大概是因為不能吃東西,所以導致食物積滯。此時應立即服用平胃散,並搭配幫助消化的藥物。如果是脾胃虛弱,則應服用香砂六君子湯及理中湯,以健脾益胃。還有一種情況需要區分。不餓也不想吃東西,這是脾臟的病症,應服用上述兩種方劑。感到飢餓卻不能吃東西,這是肝臟的病症,應服用烏梅丸。至於完全不吃東西且經常嘔吐,則是噤口痢。

丹溪用人參石蓮黃連煎湯。入生薑汁。徐徐呷之。只認作濕熱上衝之症。故不效。宜參上諸法治之。若食入即吐不利於香砂橘半者。宜用乾薑黃連黃芩湯。苦辛以開拒格。若胸滿而吐。及乾嘔吐涎沫者。宜吳茱萸湯。溫鎮以和土木。其效如神。○凡心下痞滿。從仲景三瀉心湯

白話文:

丹溪用人參、石蓮肉、黃連煎湯,加入生薑汁,慢慢地呷著它,只認為這是濕熱上衝的症狀,所以沒有效果。應該參照上述的方法來治療。如果吃了東西就吐,香砂橘半等藥不起作用的話,應該用乾薑、黃連、黃芩湯,用苦辛的藥物來消除阻隔。如果胸悶而吐,或乾嘔吐涎沫的人,應該用吳茱萸湯,溫暖鎮靜以調和胃氣。它的效果像神一樣。凡是心下痞滿的,按照仲景的三瀉心湯來治療。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等。擇用如神。

白話文:

並且還有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等。治療時應靈活選擇藥物,像神靈一樣準確有效。

一醫書云。婦人新產即發痢者死。余放金匱白頭翁湯加甘草阿膠之例。可知產後宜照病用藥。毫無顧忌。又云小兒出痘後即發痢者死。余以為不盡然。大抵產後失於過溫致死痘後失於過寒致死。俱因病而藥之。不必泥於一說。

白話文:

一本醫書上說,婦女生產後立刻得了痢疾的,會死亡。我依據《金匱要略》中針對老年人的白頭翁湯,再加入甘草和阿膠的例子,可以得知產後用藥應該根據病情。不用擔心禁忌。又有人說,小孩出痘後立刻得了痢疾的,會死亡。我認為這並不完全正確。通常產後過於溫熱容易導致死亡,而痘後過於寒冷也會導致死亡。都需要根據病情用藥,不必拘泥於一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