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妙用》~ 卷三 (3)
卷三 (3)
1. 傷食
傷食病。必有胸悶、吞酸、噯腐、腹脹、腹痛等症。直以平胃散。如麥芽、穀芽、山楂、神麯、蘿蔔子消之。或以所傷之物。燒灰加入為引導。如初傷時食尚在膈。服此湯。以手探吐。如傷之已久。腹滿拒按。宜以三一承氣湯下之。愈後服香砂六君子湯。加乾薑調養。若無吞酸、噯腐等症。但見頭痛、惡寒、發熱。
是外感症。切不可誤用消導之品。致外邪陷入。變症百出。傷寒不禁食。故桂枝湯啜粥是開章第一義。讀仲景書自明。西北之人。一遇頭痛、惡寒、發熱之症。便云有食。即服神麯、山楂等藥。往往誤事。余為活人計。不得不大聲疾呼也。
脈滑而實。時書以右關之上為氣口。謂氣口緊盛傷於食者。妄也。
張景岳云。偶病之人。多有非食而疑食者。曰某日曾食某物。或某肉某面。其日即病。醫理不論虛實。但聞此言。且見胃口不開。必先治食。夫未病之人。誰有不食。豈必預為停食。以待病至者。斯可信其無食乎。及其病也。則或因勞倦。或因風寒。或因七情。病發不測。而且無脹無滯。
與食何干。藥有對病而妄行剝削。必反增病。此斯道之莫須有也。由此推之。則凡無據無證。而妄行胡猜者。皆其類也。良可慨矣。
黃履素(著折肱漫錄。)云。五穀皆養補脾氣之物。一煅成炭。反能消食者何。蓋火能軟堅化物。燼從火化故也。諸炭能消食。亦能傷脾。功用不減于山楂、神麯。不可忽之。以為食物而多服常服也。
愚按今人用白朮炒焦。不知其傷脾。地黃燒灰。不知其傷腎。當以先生之言正之。
白話文:
因飲食不當引起的疾病,一定會有胸悶、吞酸、打嗝、腹脹、腹痛等症狀。可以直接使用平胃散來治療。如果情況需要,可以用麥芽、穀芽、山楂、神麴、蘿蔔子等藥物來幫助消化。也可以將所吃的食物燒成灰,加入藥中作為引導。如果剛開始吃壞肚子,食物還停留在上腹部,可以服用藥湯後,用手去催吐。如果吃壞肚子已經很久,腹部脹滿而且拒絕按壓,應該使用三一承氣湯來瀉下。病好之後,服用香砂六君子湯,加入乾薑來調理身體。
如果沒有吞酸、打嗝等症狀,只出現頭痛、怕冷、發燒等症狀,那就是外感風寒,絕對不能誤用幫助消化的藥物,以免外邪深入體內,導致各種變症。傷寒病不會禁止飲食,所以用桂枝湯配粥是治療的第一要義,仔細閱讀張仲景的著作就會明白。西北地區的人,一遇到頭痛、怕冷、發燒的症狀,就認為是吃壞肚子,馬上服用神麴、山楂等藥,往往會耽誤病情。我為了救人,不得不大聲呼籲。
如果脈象滑而有力,有些書將右寸的氣口部位認為是胃氣,說氣口脈緊盛是因飲食不當造成的,這是錯誤的。
張景岳說,有時生病的人,很多都不是因為吃壞肚子,卻懷疑是吃壞肚子引起的。他們會說某天吃了某種東西,或某肉某麵,那天就生病了。醫生不論身體是虛是實,一聽到這些話,又看到患者胃口不好,就一定先治療消化問題。但是沒生病的人誰不吃飯?難道要預先停止進食,等待生病嗎?這樣能相信真的沒吃壞肚子嗎?等到生病時,可能是因為勞累、疲倦,或因為風寒,或因為情緒波動,疾病突然發生而且無法預測,而且沒有腹脹、不消化等情況,這與吃東西有什麼關係?如果藥物不對症,反而會加重病情,這是不應該有的道理。由此推論,凡是沒有根據、沒有證據,而隨意猜測的,都是這類情況。真是令人感慨!
黃履素(著《折肱漫錄》)說,五穀都是滋養脾胃的食物,一旦燒成炭,反而能夠幫助消化,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火能夠軟化堅硬的東西,使之變化,燒成灰燼的東西也是經過火的變化而來的。各種炭類能幫助消化,也能損傷脾胃,其作用不亞於山楂、神麴,不可以輕忽,認為是食物就多吃常吃。
我認為現在的人用白朮炒焦,卻不知道這樣會損傷脾胃,將地黃燒成灰,卻不知道這樣會損傷腎臟,應該用黃履素先生的話來糾正這些錯誤的觀念。
2. 瘧疾
寒熱往來有定候。一日一發者邪淺。二日一發者邪深。三日一發者邪更深。先寒後熱者為順。先熱後寒者為逆。自子至午發者為陽。自午至子發者為陰。單寒無熱者名牡瘧。為純陰病。單熱無寒者為癉瘧。為純陽病。瘧病因勞而發者名勞瘧。因食而發者名食瘧。更有鬼瘧為祟病。
瘴瘧疾感嵐氣而成。種種不同。總以少陽一經為主。以少陽居陰陽之界。偏陰則寒多。偏陽則熱多。陰陽俱病。則寒熱等。單寒單熱。為陰陽偏造具極。即祟瘧瘴瘧。亦陽氣之虛。正虛不能勝邪。內虛不能御外。脾胃之陽虛。不能熟腐水穀。俱不離少陽一經。
瘧脈自弦(浮弦表邪,沉弦里邪。遲弦屬寒。數弦痰飲。洪弦屬熱。實弦食積。)久瘧之脈(漸緩則愈,弦緊則殆。吐散雙弦。代散莫救。)
初起俱宜小柴胡湯。一日一服。五日必愈。方中柴胡一味。少則用四錢。多則用八錢。切不可少。此一味。神農推為上品。久服延年益壽之藥。自李東垣及李時珍之書行。此藥之真面目漸掩。張景岳新造五柴胡飲為散劑。更屬無知妄作流毒非輕。○凡初起無汗。去人參加桂枝三錢。
服後食熱粥溫覆。微似汗則愈。未愈再服之。有利無弊。切勿惑於淺人之說。○若發熱甚。汗不出。可加麻黃三錢。如病家惑於邪說。牢不可破。即以杏仁紫蘇防風各三錢。代麻黃。服後溫覆。微似汗。不用食粥。○上下午瘧。不必過分。唯以寒多者屬陰盛。加桂枝三錢。生薑宜倍用之。
或再加吳萸三錢。單寒無熱者。亦用此法。或去黃芩。再加熟附子二錢。○熱多者屬陽盛。加知母貝母各三錢。汗多而大熱大渴者。加生石膏五錢。麥冬三錢。粳米四錢。單熱無寒者亦用此法。或再加知母三錢。先熱後寒者名痹瘧。治同。宜加桂枝二錢。是從金匱白虎加桂枝湯中仿出。
○鬼瘧。脈乍大乍小。加藿香二錢。以香為天地之正氣。正能勝邪也。天麻三錢。以天麻之形如魁芋。有二十四子周環於外。其苗名赤箭。取弧矢以示威之義也。○瘴瘧。加蒼朮藿香各二錢。○食瘧。以平胃散採入柴胡一味為君。融合二方為一方。即前人複方法也。○勞瘧。
是虛人不能耐勞而病瘧。宜小柴胡原方。去半夏。加栝蔞根二錢。或佐以補中益氣湯。○一切瘧疾口渴。俱去半夏。加栝蔞根。以生津液。凡一切瘧疾。欲急於取效。俟三發之後。以小柴胡湯。加常山三錢。寅時服。渣再煎於辰時再服如吐。任其吐去痰涎。自愈。○時醫惑於俗傳本草。
謂常山是截瘧猛藥。邪未盡而強截之。多變他病。此無稽之臆說也。蓋常山從陰出陽。為透邪外出之良藥。仲景用其苗名為蜀漆。今人用其根。何嘗是強截之藥。
一久瘧不愈。及三陰瘧三日一發者。諸藥不效。惟以白朮一兩或二兩加生薑五七錢。水煎一杯。於寅時服之渣再煎。於上午再服。如熱多者。以當歸一兩餘。代白朮。○如脾腎兩虛。諸藥不效者。用近效白朮湯一日兩服。服到十日必愈。(書成。友人自安徽回贈余醫書一帙。
乃張心在新著附經也。中有三陽交於膽。三陰交於脾。三陽之瘧治膽。三陰之瘧治脾句。真是名言可佩。此君若得名師益友而講論之。將來為醫中一巨擘。恨未悟其人。)
一初病瘧。世稱胎瘧。纏綿難愈。與痘疹之症。本於胎毒無異。宜六君子湯。加草果烏梅。或合小柴胡湯。
一久瘧不愈。不必治瘧。只以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兼吞桂附八味丸。調理半月無不痊愈。今醫俱遵景岳法。用何人飲休瘧飲方中。以何首烏一味為主。據云中和之道。其實苦澀之品不能食入。余屢見久服此藥。多變出腫脹等病。學者不可不知。
白話文:
瘧疾發作時,會規律地出現發冷發熱的交替現象。一天發作一次表示邪氣較淺,兩天一次表示邪氣較深,三天一次則表示邪氣更深。先發冷後發熱是正常的病程,先發熱後發冷則是不利的現象。從子時(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到午時(中午11點到1點)發作屬陽,從午時到子時發作屬陰。單獨發冷而沒有發熱的稱為「牡瘧」,屬於純陰病;單獨發熱而沒有發冷的稱為「癉瘧」,屬於純陽病。瘧疾因勞累而發作的稱為「勞瘧」,因飲食不當而發作的稱為「食瘧」。此外,還有一些被認為是鬼怪作祟的「鬼瘧」。
瘴瘧是因為感受了瘴氣中的濕熱之邪而形成。瘧疾的種類雖然繁多,但主要病機都與少陽經有關。因為少陽經位於陰陽之間,偏陰則寒多,偏陽則熱多;陰陽皆病則寒熱相當。單純發冷或單純發熱,是陰陽偏盛到極致的表現。即使是鬼瘧或瘴瘧,也都是因為陽氣虛弱,正氣不足以抵抗邪氣,內部虛弱無法抵禦外邪。脾胃陽氣虛弱,不能消化食物。這些都與少陽經的病變脫離不了關係。
瘧疾的脈象,弦脈表示邪氣,浮弦表示邪氣在表,沉弦表示邪氣在裡。遲弦表示寒證,數弦表示有痰飲,洪弦表示有熱,實弦表示有食積。久病瘧疾的脈象如果逐漸變得和緩,表示病將痊癒;如果脈象仍然緊弦,則表示病情危險。如果脈象吐散雙弦,或是脈象不規則的,則難以救治。
初期的瘧疾,都適合服用小柴胡湯,一天服用一劑,五天必定痊癒。方中柴胡這一味藥,用量至少要四錢,多則可以用到八錢,絕對不能減少。這味藥是神農氏推崇的上品,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但自從李東垣和李時珍的著作流傳開來,這味藥的真實面目就被逐漸掩蓋。張景岳新創的五柴胡飲是散劑,更是無知妄作,遺毒不淺。凡是初期沒有汗的,可以去掉人參,加入桂枝三錢。
服藥後喝熱粥,蓋上被子保暖,微微出汗就會好轉。如果沒好,可以再服一劑,沒有弊端。千萬不要被那些淺薄之人的說法迷惑。如果發熱很嚴重,不出汗,可以加入麻黃三錢。如果病家被錯誤的觀念所迷惑,難以動搖,可以用杏仁、紫蘇、防風各三錢代替麻黃,服藥後溫覆,微微出汗就好,不用喝粥。
上下午都發作的瘧疾不必過於區分,只要記住寒多屬陰盛,可以加入桂枝三錢,生薑要加倍使用,或者再加吳茱萸三錢。單純發冷的沒有發熱的,也用這個方法,可以去掉黃芩,再加熟附子二錢。熱多的屬陽盛,加入知母、貝母各三錢。如果汗多而且高熱口渴,加入生石膏五錢,麥冬三錢,粳米四錢。單純發熱沒有發冷的,也用這個方法,或者再加知母三錢。先發熱後發冷的稱為痹瘧,治療方法相同,可以加入桂枝二錢,這是從《金匱要略》的白虎加桂枝湯中得到的啟發。
鬼瘧,脈象忽大忽小,可以加入藿香二錢,因為藿香是天地正氣,正氣可以勝邪氣。再加天麻三錢,因為天麻的形狀像芋頭,有二十四個小點環繞在外面,它的苗叫赤箭,取其像弓箭一樣有威懾的作用。瘴瘧,加入蒼朮、藿香各二錢。食瘧,以平胃散為主,加入柴胡作為君藥,融合兩方為一方,這是古人重複使用的方法。勞瘧,是因為虛弱的人不能勞累而得瘧疾,可以用小柴胡原方,去掉半夏,加入栝蔞根二錢,或輔以補中益氣湯。一切瘧疾口渴的,都去掉半夏,加入栝蔞根,以產生津液。凡是一切瘧疾,想要快速見效,可以等到發作三次之後,用小柴胡湯,加入常山三錢,在寅時(凌晨3-5點)服用,藥渣再煎,在辰時(早上7-9點)再次服用。如果出現嘔吐,就讓其吐出痰涎,自然就會好轉。現在的醫生被俗傳的本草所迷惑,認為常山是截斷瘧疾的猛藥。在邪氣未盡時強行截斷,多會導致其他疾病。這是沒有根據的臆說。常山是從陰轉陽,是讓邪氣透發出來的好藥。仲景用它的苗叫蜀漆,現在的人用它的根,怎麼能說是強行截斷的藥呢?
久病不癒的瘧疾,以及三陰瘧,三天發作一次的,用各種藥都不見效,只能用白朮一兩或二兩,加入生薑五七錢,用水煎一杯,在寅時服用,藥渣再煎,在上午再次服用。如果熱多的,可以用當歸一兩多代替白朮。如果脾腎兩虛,各種藥都不見效,可以用近效白朮湯,一天服用兩次,服用十天一定會痊癒。(本書完成後,友人從安徽贈送我一套醫書,是張心新的新著附經,其中有「三陽交於膽,三陰交於脾,三陽之瘧治膽,三陰之瘧治脾」的句子,真是名言,令人敬佩。此人如果能得到名師益友的指導和討論,將來必定成為醫界的一位巨擘。可惜我還未曾認識此人。)
初病瘧疾,世俗稱為胎瘧,纏綿難癒,和痘疹一樣,都是因為胎毒引起的。可以用六君子湯,加入草果、烏梅,或者和小柴胡湯合用。
久病不癒的瘧疾,不必專門治療瘧疾,只要用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同時服用桂附八味丸,調理半個月沒有不痊癒的。現在的醫生都遵循張景岳的方法,用何人飲、休瘧飲,以何首烏為主,說是中和之道。其實何首烏是苦澀之品,難以入口。我多次見到長期服用此藥,多會出現腫脹等疾病。學習醫學的人不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