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妙用》~
1. 卷三
2. 血症
(吐血,咳血,咯血,鼻衄,齒衄,眥衄,大便血,小便血,血淋,血崩)
經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血之流溢。半隨衝任而行於經絡。半散於脈外而充肌腠皮毛若外有所感。內有所傷。則血不循經。從上而湧。則為吐血咳血咯血鼻衄齒衄舌衄。從下而走。則為大便血溺血婦人血崩。其源則一。或問諸書皆分別五臟六腑之血而施治。
茲何以籠統言之。余曰。五臟有血。六腑無血。觀剖諸獸。腹心下夾脊包絡中多血。肝內多血。心脾肺腎中各有血。六腑無血。近時以吐血多者。謂吐胃血。皆耳食前醫之誤。凡吐五臟血必死。若吐衄崩下。皆是經絡散行之血也。或問既無分別何金匱以瀉心湯治心氣不足為吐衄乎。
曰百病不離於五臟六腑。臟腑病以致血。不循經而為吐衄崩下。非吐衄崩下之血從臟腑中脫出也循經之經字。作常字解時醫誤解。謂歸脾湯引血歸脾。脾能統血。即是歸經。害人無算。余再為之喝醒一語。曰。隨者仍其隨之常行者仍其行之常。散者仍其散之常。充者仍其充之常。
血循經常之道路。則無吐衄崩下之病矣。千古無一人談及。余於高士宗引而不發處。細繹思論。大為快事。
身熱脈大者難治。○身涼脈靜者易治。○若喘咳急而上氣逆。脈見弦緊細數有勢。不得臥者。死。
一外感吐血。先見頭痛惡寒發熱等症。必取微汗則愈。宜_香蘇飲_。加荊芥穗一錢。丹皮白芍各一錢五分。(三十五)
一夏令秋令感暑氣燥氣而吐血。方治見咳嗽門。不贅。
一內經云。不遠熱則熱至。血溢血泄之病生矣。凡人不避暑熱。及過食爆炙之物。以致血熱妄行。宜_四生丸_。(一日)
一瘀血而吐。必先胸痛。血色必紫或黑而成塊。脈必滯澀。宜_四物湯_。加醋炒大黃桃仁丹皮香附各一錢五分。○如紫血盡。鮮血見。即用_六君子湯_。加當歸調之。(九。出高鼓峰心法)。
一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熱蓄血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大便黑麵黃。宜_犀角地黃湯_(九十九)
高鼓峰心法。於血症獨精。其云除瘀血與傷寒外。其餘俱屬七情餓飽勞力等因。必見噁心(驗症分明)一味固元湯主之。方用人參炙耆歸身甘草煨姜大棗白芍。水煎服。血症最繁。以一方統治。胡念齋深服之。○胡念齋云。補藥可用溫藥。亦須急加附桂炮姜隨宜一仁齋直指。
謂陽虛陰必走。大吐大衄外。有寒冷之狀。可用理中湯。加南木香或甘草乾薑湯。其效更著又有飲食傷胃。胃虛不能傳化。其氣上逆。亦能吐衄。亦宜上二方。○余用甘草乾薑湯。其乾薑炮黑。加五味子二錢甚效。從慎柔五書得來。
一內經云。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滯而不流。溫則消而去之。此數語。為治血之要旨所以楊仁齋高鼓峰方法神驗。即張景岳用熟地一兩澤瀉附子牛膝各一錢五分肉桂一錢炙甘草二錢水煎服。名為鎮陰。煎方雖駁雜。而溫藥較多。亦能奏效。
一褚氏遺書云。血雖陰類。運之者其陽和乎。陽和二字。指心肺而言也。心肺之陽宜布。如日月一出爝火無光。凡諸般邪熱之氣俱除。血無所擾。則循行常道矣。運之者三字。更妙。血不自運。必藉氣以運之。既已運矣。則隨衝任而行於經絡。散於脈外。充於皮毛。有經常之道可行。
何至妄行而為失血之症耶。諸傢俱贊此二句之妙絕。未能發明其旨。甚矣醫道之難也。高鼓峰雖未能悟到此旨。而固元湯與之暗合。慎柔和尚以保元陽為主。亦不過取黃耆補氣以生血。而亦與此。旨暗合。合之則效速。二公所以名燥一時也。余於此。千慮一得。不敢自秘。
保元湯七,慎柔方。無肉桂。有煨姜三片黑棗二枚。)
當歸補血湯(六)
一血症有不宜剛燥之劑者。或血虛煩渴。徐熱睡寤不寧。五心煩熱宜_聖愈湯_。(十八)
一舌上出血如孔鑽者。煎香薷汁服。外用槐花炒研摻。蒲黃炭亦可摻之。○齒齦血出。用生竹茹四兩。醋浸一宿含之。○牙縫出血。以紙維醮乾蟾酥少許。於出血處按之立止。○滿口齒血出。枸杞子為末。煎湯漱之。然後吞下根亦可。○鼻衄。用生茅花或根一兩煎服。以上症。或統用
甘露飲(八十七)
滋腎丸。(九十四)
一血淋尿血。用苧麻根十枚。水煎服。又用海螵蛸乾地黃赤茯苓各等分為末。每服三錢。以柏葉車前子煎湯下。又用亂髮燒灰。入麝香少許。用米醋溫湯調下。如痛不可忍。以藕汁蘿蔔汁白蜜調下。○又房勞兼小便尿血。宜鹿角膠半兩。沒藥另研。油頭髮繩各三錢為末。茅根汁打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
一下血。先便後血為遠血。用灶中黃土八錢。甘草生地白朮熟附子阿膠黃芩各一錢五分。水煎服。名黃土湯。○下血。先血後便為近血。宜赤小豆三兩。泡令出芽曬。當歸一兩共為末。以漿水服一錢五分日三服。名赤小豆當歸散。○二方俱出金匱。
大便下血不止諸藥不效者。宜濟生烏梅丸。(六十九)
一皮膚血汗。宜郁李仁去皮研二錢。以鵝梨汁調下。又用人中白焙乾。入麝香少許。溫酒調服立效。又用六味地黃湯。加五味一錢麥門冬川續斷各二錢。
一諸竅出血。宜頭髮敗棕陳蓮蓬各等分。俱燒灰研。每服三錢。木香湯下。
一婦人血崩。審其寒熱虛實。照以上諸方擇用。若脫血之頃。不省人事。大汗不止者。宜參附湯。貧者以當歸補血湯。加熟附子二三錢。(一百零五)
一大吐大衄大崩之頃。血若稍止。急用
獨參湯服。服後聽其熟睡切勿驚醒。則陰血復生矣。
白話文:
[血癥]
血是由中焦接受食物精氣後轉化而成,當它在體內流動時,一半隨着衝脈、任脈運行於經絡之中,另一半散佈於脈外,滋養肌肉、皮膚與毛髮。如果受到外界因素影響或內臟受損,血液可能不再遵循正常路徑,從上部湧出則爲吐血、咳血、咯血、鼻出血、牙齒出血、眼角出血;從下部流出則表現爲大便帶血、小便帶血、婦女的血崩。雖然症狀不同,但源頭相同。
有人問,許多書籍都分別治療五臟六腑出血的情況,爲何這裏統稱爲血癥?我回答,五臟有血,六腑無血。觀察動物解剖,可以看到腹部心臟下方、脊椎兩側、包絡中有較多血液,肝臟內部也有大量血液,心臟、脾臟、肺臟、腎臟中各有血液,但六腑無血。近來有人認爲大量吐血是胃出血,這是沿襲了前代醫生的錯誤觀點。如果五臟出血,必死無疑。而吐血、鼻出血、血崩等,都是經絡中血液異常流動所致。又有人問,既然沒有區分,爲何《金匱要略》中使用瀉心湯治療心氣不足引起的吐血和鼻出血?
我解釋說,所有疾病都離不開五臟六腑,臟腑病變導致血液不循常道,出現吐血、鼻出血、血崩等症狀,並不是血液從臟腑中脫出。"循經"的"經"字,應理解爲"常"字。現代醫學誤解,認爲歸脾湯可以引導血液迴歸脾臟,因爲脾臟能控制血液,就是讓血液迴歸正軌,這誤導了許多人。我再次強調,隨血液流動的,讓它繼續流動;正常的,讓它保持正常;分散的,讓它繼續分散;充滿的,讓它保持充滿。
血液遵循正常的路徑流動,則不會發生吐血、鼻出血、血崩等症狀。自古以來,無人提及這一點,我在高士宗未詳述之處,深入思考,感到非常滿意。
身體發熱、脈搏大者難治;身體涼爽、脈搏平穩者易治。若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脈象呈現弦緊細數,且無法平躺者,預示死亡。
對於由外感引起的吐血,先出現頭痛、怕冷、發熱等症狀,通過輕微發汗即可治癒,宜服用香蘇飲,加荊芥穗1錢、丹皮、白芍各1錢5分。
夏季和秋季,因暑熱、乾燥氣候導致吐血,治療方法見咳嗽章節,此處不再贅述。
《內經》提到,如果不避開高溫,熱邪會侵入,引發血液溢出、血泄等病症。人們若不避免酷暑,或過量食用燒烤食物,使血液過熱,隨意流動,宜服用四生丸。
瘀血導致的吐血,患者必先感到胸痛,血液顏色呈紫色或黑色,且成塊狀,脈象滯澀,宜服用四物湯,加醋炒大黃、桃仁、丹皮、香附各1錢5分。如紫血排盡,出現鮮紅血液,應使用六君子湯,加當歸調養。
傷寒及溫病,應發汗卻未發汗,導致體內熱毒積聚,引發鼻出血、吐血,未能完全排出,體內殘留瘀血,大便呈黑色,面色發黃,宜服用犀角地黃湯。
高鼓峯對血癥的治療方法尤爲精妙。他認爲,除了瘀血與傷寒之外,其他血癥大多源於情緒波動、飢餓飽食、勞累等因素。症狀通常表現爲噁心,使用固元湯爲主方治療。方中包括人參、炙黃芪、當歸身、甘草、煨姜、大棗、白芍,水煎服。血癥種類繁多,以一個方劑統一治療,得到胡念齋高度認可。
胡念齋指出,補藥可用溫性藥物,必要時應迅速加入附子、肉桂、炮姜等。陽虛陰盛時,大量吐血、鼻出血伴有寒冷症狀,可使用理中湯,加南木香或甘草乾薑湯,效果更顯著。飲食傷害胃部,胃虛弱無法消化,氣逆亦能引起吐血、鼻出血,同樣適用上述兩方。
我使用甘草乾薑湯時,將乾薑炮製至黑色,加入五味子2錢,療效顯著,靈感來源於慎柔的著作。
《內經》提到,氣血喜歡溫暖而厭惡寒冷。寒冷會使氣血停滯不流通,溫暖則能促進氣血消散。這幾句話是治療血癥的關鍵。因此,楊仁齋、高鼓峯的方法極爲有效。張景嶽採用熟地黃一兩、澤瀉、附子、牛膝各1錢5分、肉桂1錢、炙甘草2錢,水煎服,名爲鎮陰煎。雖然方劑成分雜亂,但溫性藥物較多,也能取得療效。
褚氏遺書指出,血液雖屬陰類,但推動其運行的是陽和之氣,特指心肺。心肺陽氣應該廣泛分佈,如同日月升起,其他微弱的火光自然消失。排除各種邪熱之氣,血液不受干擾,就能沿着正常途徑流動。"推動者"三個字意義非凡,血液本身不會自行流動,必須藉助氣的作用來推動。一旦被推動,血液就會隨衝脈、任脈在經絡中循環,散佈於脈外,充盈皮膚和毛髮,有固定的運行路線。爲何血液會異常流動,引發出血癥狀呢?各家對此妙語讚歎不已,卻未能揭示其深層含義,可見醫學道理之深奧。高鼓峯雖未完全領悟其中精髓,但他所創固元湯與其暗合。慎柔和尚主張保護元陽,不過是以黃芪補氣生血,同樣與這一理念不謀而合。兩者結合,效果更佳,這也是兩位醫家名聲顯赫的原因。在此,我經過深思熟慮,不敢隱瞞自己的見解。
保元湯,慎柔方,不含肉桂,加入煨姜3片、黑棗2枚。
當歸補血湯。
血癥患者不宜使用剛燥劑型,或血虛、煩渴、低熱、睡眠不安、手足心熱,宜服用聖愈湯。
舌頭出血如針孔,可煎煮香薷汁飲用,外用槐花炒研後撒上,或用蒲黃炭也可。牙齒出血,用生竹茹4兩,醋浸泡一夜後含服。牙縫出血,用紙巾蘸少量幹蟾酥,按壓出血部位立即止血。滿口牙齒出血,將枸杞子磨成粉末,煎湯漱口,然後吞下根部亦可。鼻出血,用新鮮茅花或根1兩煎服。上述症狀,也可統一使用甘露飲或滋腎丸。
血淋、尿血,使用薴麻根10枚,水煎服。也可用海螵蛸、乾地黃、赤茯苓各等份製成粉末,每次服用3錢,用柏葉、車前子煎湯送服。還可使用燒成灰的亂髮,加入少許麝香,用溫米醋調服。如疼痛難忍,可用藕汁、蘿蔔汁、蜂蜜調服。另外,房事過度合併小便尿血,宜使用鹿角膠半兩、沒藥另研、油頭髮繩各3錢製成粉末,用茅根汁和麪糊丸,桐子大小,每次服用50丸,鹽湯送下。
大便持續出血,藥物無效者,宜使用濟生烏梅丸。
皮膚出血,宜用郁李仁去皮研碎2錢,用鵝梨汁調服。也可使用人中白焙乾,加入少許麝香,溫酒調服立即見效。此外,使用六味地黃湯,加五味子1錢、麥門冬、川續斷各2錢。
各部位出血,宜使用頭髮生髮、舊棕櫚、陳蓮蓬各等份,燒成灰後研磨,每次服用3錢,木香湯送服。
女性血崩,根據寒熱虛實情況,參考上述各方選擇使用。若因大量出血而失去意識,大汗不止,宜使用參附湯。經濟條件較差者,可使用當歸補血湯,加熟附子2-3錢。
大吐血、大鼻出血、大血崩時,如果出血稍有停止,應立即服用獨參湯。服藥後,讓患者熟睡,切勿驚擾,陰血即可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