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妙用》~ 卷二 (2)
卷二 (2)
1. 腫
故曰衛氣起於下焦。今寸口脈浮而遲。浮主熱。乃又見遲。遲者。元氣潛於下也。既見熱脈。又見潛脈。是熱為虛熱。而潛為真潛。故曰熱潛相搏名曰沉。言其所下濟之元氣。沉而不復舉也。今趺陽脈浮而數。浮主熱。乃又見數。數者。衛氣止於下也。既見熱脈。又且止脈。
是於客氣為熱。而真氣為止。故曰熱止相搏名曰伏。言其宜上出之衛氣。伏而不能升也。從上而下者。不返而終沉。從下而上者。停止而久伏。則旋運之氣幾乎熄矣。熄則陰水乘之。故曰沉伏相搏名曰水。見非止客水也。又恐人之不明乎沉伏之義。故又曰。絡脈者。陰精陽氣所往來也。
寸口陽氣沉而在下。則絡脈虛。小便者。水道之所從出也。跌陽真氣止而在下。氣有餘即是火。火熱甚。則小便難。於是上不能運其水。下不能出其水。又焉能禁水之胡行亂走耶。故曰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即為水矣。水者。即身中之陰氣。合水飲而橫溢也。沉伏二義。俱於浮脈見之。
非真明天地升降陰陽之道者。其能道隻字耶。
此仲景所以為萬世師也。徐忠可此注。妙不可言。獨惜仲景不立方。忠可又不補出應用何方。致世之患此者。或死於庸醫之舟車丸神佑丸疏鑿飲子等方。或死於明醫之實脾飲濟生腎氣丸補中益氣湯導水茯苓湯等方。以挺與刃。余又不忍坐視而不救。故擬方於後。
白話文:
腫脹的成因,是因為衛氣停滯在下焦。寸口脈浮而遲,浮脈代表熱證,但脈遲則表示元氣潛伏於下。既有熱脈又有潛脈,說明是虛熱與真氣潛伏同時存在,故稱「熱潛相搏,名曰沉」,意思是原本應該下行滋養的元氣,沉降而不復上升。
趺陽脈浮而數,浮脈代表熱證,而數脈則表示衛氣停滯在下。既有熱脈又有數脈,說明是客氣(外邪)化熱,而真氣(人體正氣)停滯,故稱「熱止相搏,名曰伏」,意思是原本應該上升的衛氣,伏而不升。
從上往下走的氣機不能迴歸而最終沉降,從下往上走的氣機停止而久伏,則氣血循環將近於停止。氣機停止,則陰寒之水乘虛而入,故稱「沉伏相搏,名曰水」。這並不是指單純的外部水液,而是指體內陰寒之氣。為免他人誤解沉伏的意義,文中進一步解釋:絡脈是陰精陽氣運行之所。
寸口脈(陽氣)沉降在下,則絡脈虛弱;小便則是由水道排出。趺陽脈(真氣)停滯在下,氣機有餘則化為火,火熱太盛則小便困難。這樣一來,上焦不能運化水液,下焦不能排出水液,又怎能阻止水液的紊亂呢?故稱「虛難相搏」,水液泛濫於皮膚,即為水腫。水腫是指體內陰氣與水飲結合而橫溢。沉伏兩種病機,都在浮脈中可見。
若不真切明白天地升降、陰陽消長的道理,怎能理解其中一二呢?
這就是張仲景成為萬世醫學宗師的原因。徐忠可的註解精妙絕倫,可惜的是仲景沒有留下具體方劑,徐忠可也沒有補充應用哪些方劑,以至於患此症者,有的死於庸醫所用的舟車丸、神佑丸、疏鑿飲子等方劑,有的死於名醫所用的實脾飲、濟生腎氣丸、補中益氣湯、導水茯苓湯等方劑。如同用刀劍傷人,我實在不忍袖手旁觀,所以在下文中擬定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