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妙用》~ 卷一 (15)
卷一 (15)
1. 癆症
故初服而效,至三四服而不效者,習以為常也。至五六服而發熱更甚者,桂附陽藥之少,不敵地黃一派陰藥之多也。或曰:數方中陰藥數倍於陽藥,陽藥固掣肘而不盡其量,宜其不效,何以前效而後不效歟?余曰:此問正不可少,箇中機關,必須識破,然後可以得病情。凡陰藥性柔而行緩,緩則相續而不絕;陽藥性剛而行急,急則迅發而無餘也。胃如分金之爐,一柔緩而逡巡不進,一剛急而捷足先登。入咽之後,但見桂附之扶陽,若忘地黃之滋陰,故初服而效。至於數服,桂附雖烈,無如前日之地黃等藥,緩行未了,又得新入之地黃以助之,勢可相敵,故三四服不甚見效。
乃服至五六劑而大發者奈何?蓋以每日所服之桂附,如火一發而無餘,而同劑中之地黃等藥,如水之漸注,不驟之積日多,些少之桂附,安能與之為敵?宜其服之增熱也。天地間兩可之見,最為誤事,不可不知。
癆症愈後,不可無調養之法,丸劑優於湯藥,宜八味地黃丸(十四),天王補心丹(十三),龜鹿二仙膏(十七),還少丹(十七),全鹿丸(二十五),八味地黃丸(十五),加味虎潛丸(二十四)。
白話文:
癆症初期服用藥物有效,但服用三四劑後無效,是因為病情已習慣藥效。服用五六劑後發熱加劇,是因為藥方中溫陽的桂枝、附子用量太少,不足以抵擋滋陰的地黃等藥物。有人問,為什麼一開始有效,後來卻無效呢?這問題很重要,必須弄清楚其中的關鍵才能了解病情。陰性藥物藥性溫和,作用緩慢,緩慢則持續不斷;陽性藥物藥性峻烈,作用迅速,迅速則藥效發揮完畢。胃就像冶煉金屬的爐子,陰性藥物溫和緩慢,進展遲緩;陽性藥物峻烈迅速,迅速起效。服藥後,只看到桂枝、附子扶助陽氣,卻忽略了地黃滋陰的作用,所以初服有效。但服用幾劑後,雖然桂枝、附子藥性很強,但之前的滋陰藥地黃等藥物藥效仍在緩慢持續發揮,新服用的地黃又來助長其勢,陰陽藥力可以抗衡,所以三四劑效果不明顯。
服用五六劑後反而發熱加劇的原因是:每天服用的桂枝、附子就像火一樣,燃燒殆盡,而同劑量的地黃等藥物則像水一樣慢慢注入,日積月累,少量桂枝、附子怎能與之抗衡呢?所以服藥後熱症加重。天地間這類模稜兩可的現象最容易誤事,必須注意。
癆症痊癒後,必須調養身體。丸劑比湯劑好,宜服用八味地黃丸、天王補心丹、龜鹿二仙膏、還少丹、全鹿丸、加味虎潛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