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時方妙用》~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藥方

四物湯。(九),逍遙散。(四十八),左金丸。(八十八),歸脾湯。(二十一),六君子湯。(二)六味丸。(十四),八味丸。(十五),三一承氣湯。(五十四),附子理中湯。(一百零七),香砂六君子湯。

白話文:

四物湯、逍遙散、左金丸、歸脾湯、六君子湯、六味丸、八味丸、三一承氣湯、附子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

2. 治噎膈奇方

牛犬二灰散。

不拘黃牛水牛。但遇有狗放屎於牛屎上。連二屎共取和勻。候乾封固。每用煅灰存性三錢。以好苦酒調服後。用真雲南棋子一枚。男以白的。女以黑的。搗研極細。仍用苦酒燉濃服之。

甘蔗飲。

白話文:

不限黃牛或水牛,若遇到有狗在牛糞上排便,則將兩種糞便一起取來混合均勻,待乾燥後密封保存。每次使用時,取煅燒成灰的三錢,用好的醋調和服用。接著,使用一粒真正的雲南棋子,男性使用白色的,女性使用黑色的,搗碎研磨至非常細,再用醋燉煮至濃稠後服用。

甘蔗汁。

取甘蔗。去皮切錢。瓷碗乘白米些少。以水潤透米。將蔗錢放米內。仍用瓷碗蓋定。慢火蒸熟成飯。先取蔗錢。與本人徐徐嘴咽蔗汁。漫開喉嚨。即食此飯。為開膈之第一方。即審症議藥。○二灰散不易得。先用此法。即以黑白棋子繼之。再審症用藥。以收全功。一膈症。湯飲不入口。針合谷穴。亦可開通。

白話文:

取甘蔗,去皮切成錢幣大小。用瓷碗盛一些白米,用水將白米潤透。將甘蔗片放入白米中,再用瓷碗蓋好。用小火蒸熟成飯。先取出甘蔗片,讓病人慢慢咀嚼,將甘蔗汁嚥下。同時緩緩張開喉嚨,再吃下這碗飯。這是治療膈症的第一種方法。根據症狀辨證論治。○二灰散不易取得。先用此法治療,然後再以黑白棋子繼之。再根據症狀用藥,以求痊癒。膈症患者不能進食湯飲。針灸合谷穴,也可起到開通的作用。

3. 治翻胃奇方

斗門方。

用附子一個最大者。(按近日附子宜以開水俟溫和入附子泡去鹽。一日二換湯。泡三日取曬。)坐於磚上。四面著火。漸逼碎。入生薑自然汁中。又依前火逼干。復淬之。約生薑汁盡半碗許。搗羅為末。用粟米飲下一錢。不過三服瘥。

白話文:

使用最大的附子一顆。(備註:最近要將附子以開水稍微溫熱後再將附子泡入水中去除鹽分。一天換水兩次。泡三天後取出曬乾。)將附子放在磚頭上,四周用火慢慢烘烤,直到附子逐漸碎裂,再放入生薑汁中浸泡,然後重複前面的烘烤步驟,直到生薑汁消耗了大約半碗。將附子搗成末,用粟米湯送服一錢(約 3 克),服用不多於三次即可痊癒。

4. 續論

膈噎症。古今方法最緊。遵之亦不甚驗。以上論治。未免太簡。恐初學者領悟不來。正欲續論以暢其旨。適友人自安徽來。遺予以張心在附經一書。檢閱之下。深喜其讀書有得。可與共學適道也。雖識荊俟諸異日。而數千里神交。不啻同堂時晤對。請即以附經之原文。演為問答。未知心在以為然否。

白話文:

"膈噎症。古今方法最緊。遵之亦不甚驗。以上論治。未免太簡。恐初學者領悟不來。正欲續論以暢其旨。適友人自安徽來。遺予以張心在附經一書。檢閱之下。深喜其讀書有得。可與共學適道也。雖識荊俟諸異日。而數千里神交。不啻同堂時晤對。請即以附經之原文。演為問答。未知心在以為然否。"

"關於膈噎症的治療,古今的療法都非常重要。但依照這些方法施行後,效果往往不彰。以上的論述,簡化了些許,可能會讓初學者難以理解。我正打算進一步討論,以更深入地探討這個主題。最近有一位來自安徽的朋友,送給我一本張心在所著的附經書籍。在閱讀這本書後,我非常喜歡他對於書籍的理解和研究,認為我們可以一同學習和探索醫學之道。即使現在還只是初步認識,未來若有機會再見面,我們就像在同一個房間裡對話一樣。請允許我直接引用書中的原話,並以問答的形式進行解釋。我不確定張心在是否會同意這種方式。"

問曰。噎膈初起。有食入打嗆而因不能下咽者。肺氣上逆會厭不及蔽。而氣喉為之病。當用何藥。余曰。治以枇杷葉百合天門冬半夏阿膠甘草。令治節行。則逆者順矣。然必佐以乾薑之開。五味子之闔。細辛之撥動神機令咽喉二竅。得順其出入之常。遂無嗆逆之患。非熟於仲景書者。

白話文:

有人問道,噎膈初起時,因為食物進入而打嗆,導致無法下嚥,這是因為肺氣上逆,會厭不及時關閉,而氣喉因此而生病,應該用什麼藥來治療呢?

我說,可以用枇杷葉、百合、天門冬、半夏、阿膠、甘草來治療。讓藥物按照一定的順序發揮作用,那麼逆行的氣就會順暢了。但是,必須配合使用乾薑來開通,五味子來合攏,細辛來撥動神機,讓咽喉二竅能夠順暢出入,從而消除嗆逆的毛病。如果不熟讀《仲景書》,是無法理解這些藥物的配伍原理的。

不悟也。問曰。有食下如刀剺草勒。胸痛畏食者。胃之上口內腫。而食管為之不利。當用何藥。余曰。金銀花煮膏。以米飲調下常服。或白水牛喉焙乾研末。佐之以金銀花。能止痛消腫。且味甘而質潤。可滋胃脘之陰。性寒而氣香。又除鬱熱之閉也。問曰。每食必以飲送下者。

胃中之氣不上吸。故食不能自下。若非飲送。即見阻滯。應用何藥。余曰。

白話文:

對於食道疾病沒有了解,現在有人問道,有的人食物下嚥時,就像刀子在割草,胸痛,而且害怕吃飯,這是胃的開口處內部腫脹,食管因此受到影響,那麼應該用什麼藥治療呢?我回答說,可以用金銀花煮成膏,再用米湯調和它服用,或者也可以用白水牛的喉嚨烤乾研成粉末,然後再用金銀花做輔助藥,這樣既可以止痛消腫,而且味道甘甜,性質滋潤,可以滋潤胃部,還可以清熱去火。又問,每吃東西時,都一定要喝水吞嚥下去,這是什麼原因呢?

胃氣不能上吸。非人參之助。胃不可得食。阻滯非甘瀾水和白蜜之潤下不可。且其阻滯者。衝脈之為病。非半夏不能降衝脈之逆。仲景大半夏湯甚妙。問曰。有將食時必飲酒而後能食者。胃氣鬱塞不開。得酒之剽悍而始通。應用何藥。余曰。宜平胃散料加香附麥芽半夏乾薑白豆蔻沙參川芎。

白話文:

胃氣無法向上昇華,非人參不能幫助。胃部不能進食。阻滯不能用甘瀾水和白蜜潤下通便。再者,阻滯的病症,衝脈就是疾病。非半夏不能降低衝脈的逆氣。仲景的大半夏湯非常妙。問道:有的人在吃飯時一定得喝酒才能吃得下東西。因為胃氣鬱塞不通暢,喝酒之後才能順暢。應該使用什麼藥物?我說:宜用平胃散料加香附、麥芽、半夏、乾薑、白豆蔻、沙參、川芎。

入羊肚內。蒸熟曬乾。又易羊肚。如前法三次。去羊肚為末。以陳米湯送下三錢。日二服以辛藥開結。以香藥醒脾。而製法之妙。化其霸氣。方不傷其陰氣。經云。

白話文:

將藥物放入羊肚內,蒸熟曬乾。然後再換一個羊肚,按照前面的方法重複三次。將羊肚去掉,藥物研磨成粉末。用陳米湯送服三錢,每天兩次。用辛辣的藥物打開腸胃的結滯,用芳香的藥物喚醒脾胃。這種製藥方法的妙處是,化解了藥物的霸氣,使它不損傷人體的陰氣。《黃帝內經》中說:

陰者中之守也。此方頗為合度。問曰。有肝逆膽橫小絡相厄。兩脅時痛。食入不犯肝膽之絡。則下。犯其小絡。則土受木製。不能納穀而因吐者。病由木鬱。而土因之亦郁。應用何藥。余曰宜用小柴胡湯。遵原定分數。折為小劑。(柴胡四錢。半夏湯洗七次不可用礬煮。黃芩人參炙甘草生薑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陰中藏有守備,這首藥方很適當。問:有肝氣逆、膽氣橫,小絡相結,兩脅時常作痛。食物入口,不觸犯肝膽的經絡,還可以服用。但食物一旦犯了小絡,則脾臟受肝木剋制,不能接受穀物,因此而嘔吐。這病是因為肝木鬱結,而脾土也因此鬱結。此情況應使用什麼藥方?我說應該使用小柴胡湯,遵照原來的劑量,折成小劑量。(柴胡四錢,半夏用湯洗七次,不可用礬煮,黃芩、人參、炙甘草、生薑各一錢五分。)

大棗一個。水煎。)加紫蘇旁小梗整用。生竹茹各二錢。橘皮內筋膜當歸鬚各一錢。補虛清火。解鬱通絡。配合得法。則各藥相得而益彰。自不同他方之泛泛也。問曰。有胃火自盛。食入則吐逆不已者。應用何藥。余曰。食物不得入咽。是火阻於上。宜用黃連黃芩之大寒以瀉之。

白話文:

大棗一個。用水煎煮。)加入紫蘇旁小梗整株使用。生竹茹各二錢。橘皮內筋膜當歸鬚各一錢。補虛火。疏肝理氣。配合得當。則各藥物相得益彰。自不同於其他方劑的泛泛而談。問道。有胃火自盛的人。吃了就吐個不停。應該用什麼藥?我說。食物不能下嚥。那是因為上火阻滯。宜用黃連黃芩的大寒之性來瀉火。

大苦以降之。更用人參以助胃。俾胃喜於納食。而急迎之入內。然必用乾薑。大辛大熱。衝開其關。方無拒格之患。四味等分煎服。仲景得意之方也。如食既入咽。隨即吐出。是胃素有熱。一得食物。為兩熱相沖。不能停留而即出。宜大黃四錢。甘草二錢。為釜下抽薪之法。

白話文:

先使用大苦味的藥物來降泄胃中的熱氣。再用人參來幫助胃部恢復正常功能。讓胃部能夠欣然地接受食物,並迅速地將食物送入腸道。但必須再使用乾薑,因為乾薑辛熱,可以衝開胃部的關卡,纔不會有拒食的情況發生。四種藥材等量煎服,這是仲景非常得意的方子。

如果食物已經吞嚥下去,卻隨即吐出來。這是由於胃本身就有熱,一吃到食物,兩熱相沖,食物無法停留而立即吐出。此時應該使用大黃四錢,甘草二錢,這是釜下抽薪之法。

此與黃連黃芩乾薑人參湯。均是苦寒之劑。而毫釐有千里之差。況寒熱之相反乎。問曰。有朝食暮吐。完穀不化。必傾囊倒篋盡淨無存而後快者。

則食久反出無火之謂也。應用何藥。余曰。此症用溫補法。人人共知。每服之而不效者有故。

白話文:

這和黃連、黃芩、乾薑、人參湯一樣,都是苦、寒藥物。但是,這種藥物的效用卻相差很大,更何況是寒熱相反呢?有人問:早上吃了食物,到了晚上就吐出來,吃下去的東西都沒有消化,好像一定要把胃裡的所有東西都吐出來才舒服,這是什麼病?

當辨其為中焦無火。與下焦無火。中焦無火有二。在陽明則胸滿。宜吳茱萸湯。在太陰則腹滿。宜理中丸。又恐此丸之過甘。則甘草不妨減半。恐其功之過緩。不妨加入蓽茇附子吳茱萸半夏茯苓之類。勿泥定成法也。下焦無火亦有二。在厥陰則吐食而兼酸腐。亦宜吳萸湯。又以川椒乾薑肉桂吳茱萸附子當歸川楝子人參沙參研末。

白話文:

應該分清是中焦沒有火還是下焦沒有火。中焦沒有火有兩種。在陽明經,那麼胸中滿悶。適宜吳茱萸湯。在太陰經,那麼腹部脹滿。適宜理中丸。又擔心這種丸藥太甜,那麼甘草可以減半。擔心它的效用太緩和,不妨加入蓽茇、附子、吳茱萸、半夏、茯苓之類的藥物。不要拘泥於固定的方子。下焦沒有火也有兩種。在厥陰經,那麼吐出食物,同時伴有酸腐的氣味。也適宜吳萸湯。再用花椒、乾薑、肉桂、吳茱萸、附子、當歸、川楝子、人參、沙參研成細末。

棗湯泛丸。米飲送下三錢。一日二服。在少陰則吐食而兼水液。宜真武湯。倍生薑。或以斗門方峻補之。愈後宜腎氣丸。倍桂附以收功。又問。以上諸症。未至於槁。皆足以至槁。至口吐白沫。便如羊矢。津液枯竭。營衛不行。五臟不通。則食全不入。而病不可為矣。未知先生尚有法可以救之否。

白話文:

  • 將棗湯緩緩加入藥丸中。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

  • 如果患者處於少陰病症,則會出現吐出食物並伴有水液的情況。此時,應服用真武湯,並加倍生薑。或者可以使用鬥門方的峻補方法來治療。

  • 在疾病治癒後,應服用腎氣丸。將桂附的劑量加倍,以鞏固療效。

  • 患者又問:以上這些症狀雖然還沒有發展到槁症的程度,但都有可能發展成槁症。如果發展到口吐白沫、大便如羊糞、津液枯竭、營衛不運行、五臟不通的情況,那麼患者就完全無法進食,病情也將無法控制。請問先生是否還有方法可以挽救患者?

  • 醫生答道:如果患者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即使是華佗再世也無能為力。

余曰。津液即是真水。水由氣化。亦由火致。推其所以枯竭之故。非氣虛不能化之。即火虛不能致之也。今人不明其理。以滋潤甘涼。為生津養液。實所以涸津液之源而速其死。仲景云。乾嘔吐涎沫。吳茱萸湯主之。雖非為噎膈症立論。而聖言無所不包少陽症火逆於上其嘔有聲而不吐谷名為乾嘔。

白話文:

我說:體內的津液其實就是真正的水。水是由氣體轉化而來的,也有火烤出來的。推測津液枯竭的原因,要不是氣虛無法轉化,就是火虛無法烘烤。現在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用滋潤甘涼的藥物來生津養液,實際上是耗盡了津液的來源,反而加速了死亡。仲景說:「乾嘔吐出唾液,用吳茱萸湯來治療它。雖然這不是針對噎膈症的論述,但是聖賢的話包含了無窮的道理。少陽病的火氣逆於上,它的嘔吐有聲音但是吐不出來食物,這就叫做乾嘔。

若不吐谷而但吐涎沫名為乾嘔吐涎沫。此症食全不入。無谷可吐。亦是乾嘔例。津液生於穀氣。絕食則津液已枯。又吐出涎沫。則津液遂竭盡無餘。所以不能下滋腸胃。糞如羊矢。唯吳茱萸一湯。大辛以開其格。大苦以鎮其逆。大甘以培其中。且辛從甘以化陽。苦從甘以化陰。

白話文:

要是吐不出食物,只能吐出唾液,把這個現象叫做乾嘔吐口涎。患上這種病,食物根本就吃不進去。沒有食物可吐,也是屬於乾嘔的典型症狀。津液是靠榖物所提供的氣化生出來的,要是長期不吃東西,津液已經乾枯了。再把口涎都吐出來,這表示津液已經完全耗盡了,所以不能潤澤腸胃了,出現了糞便像羊屎一樣的現象。只有吳茱萸湯能夠治療,由於吳茱萸極辛,可以打開閉塞的通道,極苦,可以鎮住逆氣,極甘,可以補益中間的臟腑。並且辛又附著甘來化生陽氣,苦又附著甘來化生陰氣。

陰陽合而時雨降。頃刻間。有萬里沃澤之景象矣。況又佐以人參之大生津液。並以馴諸藥之性。宜其為起死之靈丹也。至於停痰瘀血。阻塞胃口。致食入之路滯礙者。為有餘之症。諸家之說。不無可採。毋庸修園之再贅也。經又有上氣下蟲之症。治以騾馬尿而未愈者。似可以烏梅丸繼之。

言不盡意。亦視乎人之善悟而已。

白話文:

當陰陽調和的時候,適當的雨水就會降下來,瞬間就會呈現出千里沃野的景象。何況再輔以人參滋潤增液的功能,再用平和的藥性來調理。當之無愧可以作為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至於痰液瘀血停留在體內,阻塞胃口,導致食物難以下嚥的症狀,是屬於有餘的病症。各位醫家的說法,都不無道理,不需要我重複贅述。經書上還記載有上氣下蟲的病症,用騾馬的尿來治療卻沒有治好,似乎可以用烏梅丸來接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