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修園

《時方妙用》~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六君子湯

(二)

腫脹症。以疏鑿飲子舟車丸為禁劑。濟生腎氣丸。脹症亦須慎用。

白話文:

腫脹的病症,要禁用疏鑿飲子和舟車丸這兩種藥方。濟生腎氣丸也要謹慎使用。

2. 噎膈反胃

食不得入。昔醫名噎。食雖入咽,及帶痰涎吐出為膈。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翻胃。丹溪主血液俱耗。噎為上槁,膈為下槁。以四物湯,加甘蔗汁、蘆根汁、牛乳之類為主。薛立齋謂怫鬱傷脾,以逍遙散、左金丸、歸脾湯、六君子湯之類,與六八味丸間服。趙養葵充其說,而歸於治腎。

以內經謂腎乃胃之關,關門不利,升降息矣。關即氣交之中天之樞也。故腎旺則胃陰充,胃陰充則能食。以大劑六味湯、八味湯為主。時賢高鼓峰、楊乘六宗其法,而變通之。專取陽明。

以六味湯,去丹、澤、茯苓,加甘草、枸杞、生地、當歸,總使一派甘潤之藥,以養胃陰。胃陰上濟,則賁門寬展,而飲食進;胃陰下達,則幽門、闌門滋潤,而二便通。十餘劑可愈。入鏡經,主內經三陽結謂之隔一語,大變其法。以隔食之人,五七日不大便,陳物不去,則新物不納。以三一承氣湯節次下之。

後用芝麻飲啜之則愈。此數法,皆從金匱大半夏湯中甘潤蜜水得來,而卻遺去仲景以半夏為主而降衝脈之逆,人參為輔而生既亡之液之義。學者必於此而得其梧機,而又審其寒熱虛實而施治,則於噎膈之道,思過半矣。至於食入反出,是中焦土寒,下焦火虛,以附子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

加乾薑、八味地黃丸,間服多效。○若食不得入,必以黃連、黃芩、人參、乾薑湯為主,瀉心湯亦妙。○瘀血在膈,飲熱湯及食椒姜而呃者,宜加桃仁、紅花之類。○吳茱萸湯,不論噎膈反胃皆可用,唯以嘔而胸滿為的證。乾嘔吐涎沫頭痛,亦為的證。脈浮緩而滑,沉緩而長,皆可治。

弦澀短小,為難醫。

白話文:

噎膈反胃

食物無法順利吞嚥進入。以前的醫生將吞嚥困難稱為「噎」,食物雖然可以吞入咽喉,但接著連同痰涎一起吐出來,就稱為「膈」。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東西早上吐出來,這種情況稱為「翻胃」。

朱丹溪認為這是因為血液耗損殆盡所造成,「噎」是上部的枯竭,「膈」是下部的枯竭。治療上以四物湯為基礎,再加入甘蔗汁、蘆根汁、牛奶等滋潤的藥物為主。薛立齋認為是因情緒抑鬱導致脾胃受傷,所以用逍遙散、左金丸、歸脾湯、六君子湯等藥物,並與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交替服用。趙養葵則補充了這個觀點,認為問題根本在於腎。

他引用《內經》的說法,認為腎是胃的關卡,關卡不利,身體的升降功能就會停止。這個關卡就是氣機運行的中樞。因此,腎氣旺盛,胃陰就會充足,胃陰充足,就能正常進食。治療上以大劑量的六味地黃丸或八味地黃丸為主。當代的醫生高鼓峰、楊乘六也遵循這個方法,並加以變通。他們特別著重於調理陽明經的病變。

他們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去除其中的丹皮、澤瀉、茯苓,加入甘草、枸杞、生地黃、當歸等藥物,整體採用甘甜滋潤的藥物來滋養胃陰。胃陰向上滋養,則賁門就會寬鬆舒展,飲食就能順利進入;胃陰向下傳達,則幽門、闌門會得到滋潤,排便就會順暢。服用十幾劑藥就可以治癒。有些醫書中提到,《內經》認為三陽經結聚會導致「隔」,因此大幅改變了治療方法。他們認為,有食道阻塞的人,如果五到七天沒有排便,體內積存的舊穢物沒有排除,新的食物就無法進入。因此,他們會用三承氣湯來逐步地瀉下。

之後再用芝麻飲來慢慢啜飲就會痊癒。這些方法都從《金匱要略》中大半夏湯的甘潤蜜水而來,卻遺漏了張仲景用半夏為主藥來降逆衝脈,人參為輔藥來補充身體虛損的精液的意義。學醫的人必須從這裡找到問題的關鍵,並且仔細辨別寒熱虛實的狀況來進行治療,這樣對於治療噎膈的病症,才能掌握一半以上的把握。至於食物吃下去又吐出來,這是因為中焦脾胃虛寒,下焦腎陽虛衰所致,可以使用附子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再加入乾薑,並與八味地黃丸交替服用,多數會有效果。如果食物無法吞嚥,一定要以黃連、黃芩、人參、乾薑湯為主,瀉心湯也很好用。如果胸膈有瘀血,喝熱湯或吃辛辣的食物會打嗝,應該加入桃仁、紅花之類的藥材。吳茱萸湯,不論是噎膈還是反胃都可以使用,但必須以嘔吐、胸悶為主要症狀。乾嘔、吐出清涎、頭痛,也是可以使用的症狀。如果脈象是浮緩而滑,沉緩而長,都可以使用此方來治療。脈象弦澀、短小,就比較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