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妙用》~ 卷一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4)

1. 癆症

上干陽位:足太陰脾之濕氣動而為水飲,干於手太陰肺,則咳嗽不已;足少陰腎之寒氣動而為陰血,干於手少陰心,則吐血不休。虛癆以此二症為提綱,非陰盛所致而何?

且心肺之位,如太空也。下焦之陰氣上衝,陰霾密布,白晝亦如長夜。不獨燈燭之火有光,即腐草螢蟲,俱能生光,豈非陰盛火動之一證乎?況人身中有龍雷之火,非諸經之火可比。然必陰雲四合,而龍雷方得遂其奔騰之勢;而烈日當空,雷龍潛伏矣。以下諸方,皆退熱之良法。學者須當細玩。

一,仲景法:以小建中湯為主。方中桂枝生薑,宣胸中之陽,即所以除陰火也。後人識見不及古人,慮薑桂之熱,只用溫補之品。東垣云:「參耆甘草,為瀉火之良藥。」又云:「甘溫除大熱。」視古方雖低一格,猶有先民之矩矱。

宣肺陽,則天氣清明,地氣不能蒸濕而為云,而龍雷之火不作,為退熱一大法。計八方:保元湯(七),補中益氣湯(五),當歸補血湯(六),四君子湯(一),六君子湯(二),五味異功散(四),香砂六君子湯(三),歸脾湯(二十一)。

以上八方,皆手足太陰之藥補也。退熱進食、除痰止血極驗。唯咳嗽一症,方中人參,其味甘苦屬陰,其質柔潤多液助濕,非飲症所宜。故仲景於咳嗽症,去人參,加乾薑、五味;或再加細辛三味為主。寒熱燥濕之藥,隨宜加入。其法最妙,不可不知。如肺燥肺熱,人參又為要藥。

宣心陽,則離光普照,爝火無光,又為退熱一大法。計十方:附子理中湯(一百零七),近效朮附湯(一百零六),人參養榮湯(十二),聖愈湯(十八),正元丹(二十),二加龍骨湯(三十二),黑錫丹(三十),朮附湯(一百零五),耆附湯(一百零五),參附湯(一百零五)。

以上十方,皆手足少陰之藥,治驗同前,通有流精氣、扶元氣、補火以攻水之妙。但吐血症,以理中湯照古法等分煎服,神妙;或照仁齋直指,加木香、當歸亦妙。所以妙者,血得暖則循行經絡,乾薑與甘草並相之功也。或用炙草四錢、乾薑炮黑二錢、三味子二錢煎服,亦妙,引火歸源。

用八味丸,自薛立齋、張景岳以後,皆奉為枕中之秘。其實治標之法,不可常服。余每見久服滋陰之劑,發熱日甚。後醫翻前醫之案,謂熱藥固不可用,而以地黃滋陰之品,倍用以制其毒,則能引火歸源。其熱氣退。投以八味地黃湯等。初服一二劑如神,再服一二劑,不甚見效,再服三四劑,虛症大作,其熱如焚。病家或疑桂附之誤而更醫;或信任不疑,而歸咎於附子之製法不佳,其肉桂之產非道地,視二藥如鴆,遂以滋陰者枉其歸陰。

所以然之故,千古無一人悟,及余謂一一明之。蓋陰氣居於陽位,邪火因而竊動;忽得桂附扶胸中之陽,則邪火自然退聽而不敢動。

白話文:

癆症的成因在於陽位受損。脾臟的濕氣凝聚成水飲,影響肺部,導致咳嗽不止。腎臟的寒氣凝聚成陰血,影響心臟,導致吐血不止。虛癆症的主要症狀就是這兩種。這是因為陰氣過盛造成的。心肺部位如同太空,下焦的陰氣上衝,陰氣瀰漫,即使白天也如同長夜。不只有燈燭之火發光,就連腐草螢火蟲也能發光,這不就是陰盛火動的徵兆嗎?人體內還有如同龍雷般的真火,不同於其他經絡之火。但必須陰雲密布,龍雷才能奔騰,烈日當空,龍雷則潛伏。以下諸方,都是退熱良方,學習者必須仔細研讀。

張仲景的方法,以小建中湯為主方。方中桂枝、生薑宣通胸中陽氣,正是去除陰火的方法。後人見解不如古人,擔心薑桂之熱,只用溫補之品。東垣說參、耆、甘草是瀉火的良藥,又說甘溫能除大熱。雖然不及古方,但也遵循了古人的規律。

宣通肺部的陽氣,則天氣清明,地氣不會蒸騰成濕氣,龍雷之火也不會產生,這是退熱的重要方法。以下八方:保元湯、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四君子湯、六君子湯、五味異功散、香砂六君子湯、歸脾湯,都是滋補手足太陰經的藥方,退熱、增進食慾、除痰止血效果極佳。唯獨咳嗽一症,因為飲邪入肺,方中人參甘苦屬陰,質地柔潤多液,容易助濕,不適合飲邪症。所以仲景治療咳嗽,去除人參,加入乾薑、五味子,或再加細辛,寒熱燥濕的藥物根據病情需要加入,此法最佳,不可不知。如果肺燥肺熱,人參又是必須的藥物。

宣通心臟的陽氣,則陽氣普照,陰火就無處發光,這是退熱的另一種重要方法。以下十方:附子理中湯、近效朮附湯、人參養榮湯、聖愈湯、正元丹、二加龍骨湯、黑錫丹、朮附湯、耆附湯、參附湯,都是滋補手足少陰經的藥方,療效如前所述。它們都能補益元氣,溫補真陽,以攻克水飲。但吐血症,用理中湯按照古法等分煎服效果神奇。或者按照《仁齋直指》的方法,加入木香、當歸也很好。之所以有效,是因為血得溫暖,就能循行經絡,這是乾薑和甘草共同的作用。或用炙甘草、炮黑乾薑、三味子煎服,也很有效,能引火歸元。

八味丸,從薛立齋、張景岳之後,都被視為珍貴的秘方。其實這是治標的方法,不可常服。我經常看到長期服用滋陰藥劑的人,發熱日漸嚴重。後世醫生翻閱前輩醫生的病例,認為熱藥固然不可使用,但用地黃等滋陰藥物加倍服用來制其毒,就能引火歸源,熱氣退卻。最初服用一兩劑效果神奇,再服用一兩劑,效果就不明顯了。再服用三四劑,虛症加重,熱如焚燒,病家可能懷疑桂附用錯了,而另尋醫生;或者深信不疑,而歸咎於附子炮製不好,肉桂產地不正,把這兩種藥視如毒藥,於是用滋陰藥物反而使陰氣更盛。所以會這樣的原因,千百年來沒有人明白。直到我闡明了原因:陰氣佔據陽位,邪火因此而竊動。一旦得到桂附扶助胸中陽氣,邪火自然平息而不敢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