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妙用》~ 卷二 (1)
卷二 (1)
1. 腫
(腫者。皮膚腫大也。脹者。心腹脹滿也。臌者。心腹痞滿。而四肢瘦小。昔人謂之蠱脹。或心腹脹滿。外實中空。其象如鼓。昔人謂之臌脹。茲分為三門。)
白話文:
腫:皮膚腫大。
脹:心腹脹滿。
臌:心腹痞滿,而四肢瘦小。古人稱之為蠱脹。或心腹脹滿,外表很實、內在很空,形狀像鼓。古人稱之為臌脹。現在分為三個門類。
腫症。從來有氣腫水腫之辨。內經以按之窅而不起者為氣。即起者為水。後醫多反其說。然氣滯水亦滯。水行氣亦行。正不必分。總以不起為腫甚。即起為腫輕。腎囊及莖中腫。大多死。
白話文:
腫症:從古就有氣腫和水腫的區別。《內經》認為,按壓後皮膚凹陷、不復原的是氣腫,按壓後即恢復原狀的是水腫。後來的醫生大多反駁了這一說法。然而,氣滯則水也滯,水行則氣也行,不一定需要區分。總的來說,按壓後不復原的腫症較為嚴重,按壓後即復原的腫症較為輕微。腎囊和陰莖中腫大,大多數會死亡。
脈本沉。若浮而弦。宜發汗。若浮而鼓指有力。宜越脾湯。若浮在皮外。多死。若沉而緊。宜麻黃細辛附子之類。若沉而緩。易愈。若沉而微細。宜溫補。
白話文:
脈搏原本應該是沉穩的,如果脈搏浮起而且緊繃,應該發汗治療。如果脈搏浮起而且鼓動有力,應該使用越脾湯治療。如果脈搏浮在皮外,多數會死亡。如果脈搏沉穩而且緊繃,應該使用麻黃、細辛、附子等藥物治療。如果脈搏沉穩而且緩慢,容易痊癒。如果脈搏沉穩而且微細,應該溫補治療。
初起。面上微腫。兩目下名臥蠶。更腫些。一身覺重滯。微喘。小便不利。即腫症之漸。宜香蘇飲。加杏仁防風各三錢。(三十五)
如皮膚腫大。氣喘小便不利。宜_五皮飲_。
白話文:
症狀在剛開始時,臉上微微腫脹,兩眼下方叫做臥蠶的地方腫得更厲害。全身感到沉重滯澀,呼吸微喘,小便不利。這是水腫的初期,宜服用香蘇飲,並加入杏仁和防風各三錢。(三十五)
上腫。宜發汗。加蘇葉防風杏仁各三錢。下腫。宜利水。加豬苓防己各二錢。木通一錢。小水多。為陰水。加附子乾薑各二錢。白朮三錢。川椒木香各一錢。小便不利。為陽水。加防己豬苓知母各二錢。凡脈虛人羸。宜加白朮人參肉桂附子。脈實人健。加萊菔子枳殼各二錢。凡畏風之甚。宜加生黃耆。三四錢。或再加附子二錢。(八十)
如小便點滴俱無。氣喘口不渴。宜_滋腎丸_。(九十四)
白話文:
-
上身浮腫。宜發汗。再加蘇葉、防風、杏仁各三錢。下身浮腫。宜利水。再加豬苓、防己各二錢,木通一錢。
-
小便多。是陰水(虛寒)。再加附子、乾薑各二錢,白朮三錢,川椒、木香各一錢。
-
小便不通。是陽水(濕熱)。再加防己、豬苓、知母各二錢。
-
一般而言,脈虛人弱。宜加白朮、人參、肉桂、附子。脈實人健。再加萊菔子、枳殼各二錢。
-
一般而言,非常怕風。宜加生黃耆。三四錢。或再加附子二錢。(共八十錢)
如前藥不效。宜用濟生腎氣丸。藥料作湯服。或前症愈後。亦以此丸服一月收功。
白話文:
若先前藥物無效,應使用濟生腎氣丸,按照藥方煎服。或者在前述症狀好轉的情況下,繼續服用濟生腎氣丸一個月,以鞏固療效。
濟生加減腎氣丸。(一百零九)
如服利水之藥。而小便愈少者。
補中益氣湯。
首煎照常服。二煎服後。以手指探吐。(五)
白話文:
濟生加減腎氣丸。(一百零九)
如果服用利水藥物後,小便反而更少。
補中益氣湯。
第一次煎煮按常規服用,第二次煎煮服用後,用手指引吐。(五)
愚按。水腫病。淺者照上法治之愈矣。深者。必遵金匱五水而治之。余著有金匱淺注。頗有發明。風水由於外邪。法宜發汗。皮水者。外邪已去經而入皮。故不惡風。病在皮間。故內不脹而外如鼓皮病不涉於內。故口不渴。然水在於皮。亦必從汗以泄之也。石水病在臍下。陰邪多沉於下。
白話文:
依我看,水腫病如果比較淺的話,按照上述方法治療就可以治癒了。如果是比較深的,一定要依照《金匱要略》裡五水的療法來治療。我寫了《金匱淺注》,在裡頭有詳細解釋。
風水是由於外邪引起的,治療方法應該以發汗為主。皮水是由於外邪已經從經脈進入到皮下組織所造成的,所以不畏懼風寒。病在皮下,所以裡面不腫脹,而外面像鼓皮一樣。病沒有涉及到臟腑,所以口不渴。但是,水在皮下,也一定要從汗液中排出。石水病在臍下,陰邪多沉積在下焦。
法用麻黃附子甘草湯。重在附子。以破陰也。黃汗者。外邪傷心。鬱熱成黃。胸滿。四肢頭面俱腫。病在於上。法用桂枝。加黃耆。啜熱粥以取微汗。重在桂枝。以化氣。尤賴啜粥取汗。以發內外交郁之邪也。唯正水一症。正內經所謂三陰結謂之水。結則脈沉。水屬陰則脈遲。
白話文:
治療方法採用麻黃附子甘草湯。關鍵在於附子。用來攻破寒邪。黃汗是因外邪侵襲心臟,內熱積聚而形成的。胸悶滿,四肢頭面都腫脹。病症在於上部。治療方法採用桂枝,加黃耆。喝熱粥以微微出汗。關鍵在於桂枝。用來調和氣血。尤其重要的是喝粥發汗。用來發散內外鬱積的邪氣。只有水腫這一癥狀。水腫正是《內經》所謂的三陰結聚稱之「水」。結聚則脈搏沉細。水屬陰則脈搏遲緩。
三陰結。則下焦陰氣不復與胸中之陽相調。水氣格陽則為喘。其目窠如蠶。一身盡腫。可知金匱之論甚精。徐忠可之注甚妙。試節錄之。金匱云。寸口脈浮而遲。浮脈則熱。遲脈則潛。熱潛相搏。名曰沉。趺陽脈浮而數。浮脈即熱。數脈即止。熱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
名曰水。
白話文:
三陰結住,那麼下焦的陰氣就不能再與胸中的陽氣調和。水氣阻礙陽氣就會喘。他們的眼窩像蠶一樣,全身都腫了。由此可知《金匱要略》的論述非常精闢。徐忠可的註解非常精妙,試著節選出來。
《金匱要略》說,寸口脈浮而緩慢。浮脈表示熱,緩慢的脈象表示潛伏。熱與潛伏互相搏動,稱為沉。趺陽脈浮而數。浮脈就是熱,數脈就是止。熱度停止搏動,稱為伏。沉伏互相搏動。
沉則脈絡虛。伏則小便難。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即為水矣。徐忠可注云。此段論正水之由也。謂人身中健運不息。所以成雲行雨施之用。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人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寸口脈主上。猶之天道必下濟而光明。故曰陰生於陽。趺陽脈主下。猶之地軸必上出而旋運。
白話文:
沉則經絡空虛,伏則小便難。虛證和難證相加,水液就會在皮膚上流動,就會形成水腫。徐忠可註解說,這一段討論的是正水的原因。意思是說,人體中氣血運行不息,所以才能形成雲行雨施的功用。所以人的汗液,就以天地之雨來命名;人的氣,就以天地之疾風來命名。寸口脈主於上,就像天之道路必定要下達而光明,所以說陰生於陽;趺陽脈主於下,就像地之軸穴必定要上升而旋轉。
故曰衛氣起於下焦。今寸口脈浮而遲。浮主熱。乃又見遲。遲者。元氣潛於下也。既見熱脈。又見潛脈。是熱為虛熱。而潛為真潛。故曰熱潛相搏名曰沉。言其所下濟之元氣。沉而不復舉也。今趺陽脈浮而數。浮主熱。乃又見數。數者。衛氣止於下也。既見熱脈。又且止脈。
白話文:
因此說衛氣源於下焦。現在寸口的脈搏浮浮遲緩。浮脈主於熱氣,現在又見到遲緩的脈搏。脈搏遲緩,是元氣沉潛於下焦的象徵。既見到有熱的脈象,又見到沉潛的脈象。這是熱屬虛熱,而沉屬真沉。所以說熱與潛互相搏擊,就叫做「沉」脈,是指元氣向下流注,沉而不復升舉的脈象。現在趺陽脈浮數。浮脈主於熱氣,現在又見到數脈。數脈,是衛氣止於下焦的象徵。既見到有熱的脈象,又見到衛氣止於下焦的脈象。
是於客氣為熱。而真氣為止。故曰熱止相搏名曰伏。言其宜上出之衛氣。伏而不能升也。從上而下者。不返而終沉。從下而上者。停止而久伏。則旋運之氣幾乎熄矣。熄則陰水乘之。故曰沉伏相搏名曰水。見非止客水也。又恐人之不明乎沉伏之義。故又曰。絡脈者。陰精陽氣所往來也。
白話文:
這是因為外來的客氣屬熱,而人體的真氣屬寒。所以說,熱氣波動於真氣之上,名為「伏」。這是指那些應該上升、外出、防衛身體的衛氣,被阻滯而不能升發。從上而下者,不能返回,而始終沉降。從下而上者,停止了,而長時間的潛伏。那麼,周身旋轉的氣機幾乎就要熄滅了。氣機熄滅,那麼陰水就會乘虛而入。所以說,沉伏相搏,就是水氣波動、搏擊。這裡見到的,不僅僅只是外來的客水。又恐怕人們不明白沉伏的含義,所以又說:絡脈是陰精陽氣往來的通道。
寸口陽氣沉而在下。則絡脈虛。小便者。水道之所從出也。跌陽真氣止而在下。氣有餘即是火。火熱甚。則小便難。於是上不能運其水。下不能出其水。又焉能禁水之胡行亂走耶。故曰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即為水矣。水者。即身中之陰氣。合水飲而橫溢也。沉伏二義。俱於浮脈見之。
非真明天地升降陰陽之道者。其能道隻字耶。
白話文:
當浮表陽氣沉降在下,那麼經絡就會虛弱,小便是水液流出管道。陽氣沉降在下,無法蒸化水液,以致水液停留在體內形成水氣,水氣漸漸增多就會形成火氣。火熱太盛,就容易出現小便困難。這樣的話,上部不能運送水液,下部也不能排出水液。既然水液無法正常運行,那怎麼能夠阻止水液胡亂流動呢?所以說虛火和水邪相互攻伐,水液在皮膚下運行,就形成了水腫。所謂水,就是指體內陰邪。水邪與飲水相合,就橫溢泛濫。沉伏這兩種徵象,都會在浮脈上表現出來。
此仲景所以為萬世師也。徐忠可此注。妙不可言。獨惜仲景不立方。忠可又不補出應用何方。致世之患此者。或死於庸醫之舟車丸神佑丸疏鑿飲子等方。或死於明醫之實脾飲濟生腎氣丸補中益氣湯導水茯苓湯等方。以挺與刃。余又不忍坐視而不救。故擬方於後。
白話文:
所以仲景被尊為萬世師表的原因,就在於徐忠可的這條註解。真是妙不可言。只是可惜仲景沒有確立方劑。忠可也沒有補充指出應用哪種方劑。導致世人患了這種病的人,有的死於庸醫開的舟車丸、神佑丸、疏鑿飲子等方劑。有的死於名醫開的實脾飲、濟生腎氣丸、補中益氣湯、導水茯苓湯等方劑。就像以草挺與刀刃相比。我實在不忍心坐視不管,不加以援救。因此在後面擬定了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