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下卷 (18)

回本書目錄

下卷 (18)

1. 斑瘡、水痘、麻子總論

陳氏曰:夫小兒斑駁疹毒之病,俗言疹子,是肺胃有熱也。其肺胃蘊積熱毒,或以時氣所作,薰發於膚,或如蚊蠶所咬,故赤斑遍體也。凡發赤斑者,十生一死;發黑斑者,十死一生。又云:臟腑蘊熱,不同表裡,受證各異。

小兒時氣咳嗽,聲重,涕唾稠黏,目眶焮赤,煩熱渴燥,此則肺胃蘊積熱毒,發則易出,一出偏於肌皮之上,如沸瘡,泡子見而漸沒,病在於表,受毒之淺,此名疹子,亦名膚瘡,俗曰麻子也。或時行溫毒,熱氣薰蒸,病在於里,受毒之深,發於皮膚,遍體狀如錦紋,或如蟲咬,瘡類小豆大,或赤或黑,是名曰斑也。又有小兒水痘一證,與正不同,易出易靨,不宜燥溫。

苟或溫之,亦不為害,但不能結痂,則爛成瘡搭矣。

葛根麥門冬散,治小兒熱毒發斑,或赤或黑,頭痛壯熱,心神煩悶。

葛根,麥門冬(去心。各三錢),人參(去蘆),升麻,甘草(炙),赤茯苓,赤芍藥(各二錢),石膏(五錢)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計時,量大小增減。

生地黃散,治小兒疹子身熱,口乾咳嗽,心煩。

生地黃(半兩),麥門冬(去心,七錢),杏仁(炙,二錢),款冬花,陳皮(各三錢),甘草(炙,二錢)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每水一盞大,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計時。

麥湯散,治小兒水痘。

麻黃(去節),大黃(濕紙包,煨熟),知母,羌活,甜葶藶(隔紙炒),人參(各一分),滑石,地骨皮(炒),甘草(炙。各半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水一小盞,入小麥七粒,同煎,至數十沸,溫服。

廬陵彭用光曰:瘡痘,由在胞中受穢濁故也。凡兒初生,用綿裹指,急拭去口中汙血,又令飲以甘草黃連湯,以革去惡穢也,則可使瘡痘不作,雖作亦稀少也。如啼聲一發,嚥下口中汙血入腹,亦以甘草黃連湯吐出胸中之惡物,或利下惡物,亦無瘡痘,雖作亦稀少也。

《痘疹方書》聞人氏新刻四卷,具有條理,奇效,乃翰林學士陸儼山公為序,可參詳也。

氣有所滲而出,凡熱不可驟遏,但輕解之。若無熱則瘡又不能發也。凡瘡疹春夏為順,秋冬為逆。

瘡疹分清濁,就形氣上取湧法。凡已發未發,並與紫草飲,但覺身熱,症似傷寒,若未見瘡,見疑似未明,且先與惺惺散、人參敗毒散。若一見紅點,便忌葛根湯,恐發得表虛也。

凡痘瘡初欲出時,身發熱,鼻尖冷,呵欠咳嗽,面赤,方是痘出之候,便宜服升麻葛根加山楂、大力子,其瘡稀疏而易愈也。

凡痘初出時,或未見時,宜服後方。多者令少,重者令輕,方以絲瓜近蒂三寸,連瓜子皮燒灰存性,為末,砂糖拌吃,入硃砂末亦可。又方硃砂為末,蜜水調服。多者可減,少者可無。

白話文:

斑瘡、水痘、麻子總論

古代醫家認為,小兒身上出現斑疹,俗稱疹子,是肺胃積熱引起的。這種肺胃積熱,可能是季節性因素或體內毒素累積導致,從而外發於皮膚,像是蚊蟲叮咬一樣,出現遍布全身的紅斑。全身出現紅斑者,十個孩子中可能只有一個能活;出現黑斑者,十個孩子中可能只有九個會死。臟腑積熱的程度不同,發病部位也不同,症狀也各有差異。

小兒若咳嗽聲音沉重,鼻涕口水稠黏,眼眶紅腫,煩躁發熱口渴,則表示肺胃積熱,容易導致疹子出現。疹子主要發生在皮膚表面,毒素較淺,類似沸騰的瘡瘍,起泡後逐漸消退,這稱為疹子,也叫膚瘡,俗稱麻子。如果遇到流行性溫病,熱氣薰蒸,毒素深入肌理,則會在皮膚上出現像錦紋或蟲咬一樣的疹子,疹子大小如小豆,顏色或紅或黑,這稱為斑。另外,小兒水痘與疹子不同,容易出現和消退,不宜使用溫燥的藥物。即使使用溫燥藥物,也不至於造成嚴重傷害,但若無法結痂,則會潰爛成瘡。

葛根麥門冬散可用於治療小兒熱毒引起的斑疹,無論疹子是紅色還是黑色,伴隨頭痛、發熱、心煩意亂等症狀,都可以服用。

生地黃散可用於治療小兒疹子伴隨發熱、口乾、咳嗽、心煩等症狀。

麥湯散可用於治療小兒水痘。

廬陵彭用光認為,瘡痘是由於胎兒在母體中受到污濁之氣影響造成的。嬰兒出生後,應用棉花裹住手指,迅速擦拭掉口中污血,並讓嬰兒服用甘草黃連湯,以清除體內污穢,這樣就能預防或減少瘡痘的發生。如果嬰兒啼哭後吞咽了口中的污血,也應服用甘草黃連湯將體內污穢吐出或排出,也能預防或減少瘡痘發生。

《痘疹方書》是聞人氏新刻的四卷本書籍,內容系統完整,療效顯著,翰林學士陸儼山為其作序,可以參考閱讀。

體內熱氣外滲而形成瘡疹,治療時不宜驟然抑制,應輕緩地解表散熱。若體內沒有熱氣,瘡疹也無法發作。瘡疹在春夏發作是順應時令,在秋冬發作則為逆時令。

治療瘡疹需區分清濁,根據症狀從氣機上採取涌吐法。無論瘡疹是否已經發作,都可以服用紫草飲。如果發熱,症狀類似傷寒,但還未見到瘡疹,則應先服用惺惺散、人參敗毒散。一旦出現紅點,就應避免服用葛根湯,以免表虛。

痘瘡初起時,如果出現發熱、鼻尖冰冷、呵欠咳嗽、面紅等症狀,則表示痘疹將要發出,此時宜服用升麻葛根湯,並加入山楂、大力子,這樣可以使痘疹稀疏,更容易痊癒。

痘瘡初起或尚未出現時,宜服用上述藥方。痘疹多者應減少藥量,病情嚴重者應減輕藥力。可用絲瓜近蒂三寸連瓜子皮燒成灰,研磨成粉末,加砂糖服用;也可以加入硃砂末。硃砂粉末可用蜜水調服。劑量應根據病情輕重增減。